<div class="book_con fix" id="text">
“就是,普通百姓人家连这些都吃不上呢。”典史在一旁帮腔道。
谭吏目又道:“不瞒大人说,赵方令等人伙同富户提议的什么推种杏树不过托词罢了,他们是以推种杏树之名行兼并土地之实,纪州本是水土风貌优良之地,奈何一步步沦为权贵们的私囊,长此以往下去,天下又何止一个纪州,赋税征不上去,朝廷再如何推行新政也无济于事,失地的百姓与日俱增,并不是件好事儿。”
谢宣闻言指了指桌上的那盘甜杏道:“敢问此物从何而来?”
众人沉默了一瞬……
谭吏目道:“这是家里小弟在富户的杏园外排队排了一天一夜才有机会进园打短工捡到的。”
谢宣见他说的诚实,点了点头道:“你们平时怎么对待赵方令他们所提的政策的?”
曹问回道:“赵方令等人再如何推种甜杏,也得保持一定的桑树和枣树种植,这是艺祖皇帝时期就定好的国策,谁也更改不得。”
谢宣又问道:“纪州之地五年旱三年,别说普通百姓,就算是小富之家也禁不住这么折腾吧?你们是怎么劝动百姓不要卖田给富户的?”
曹问答道:“这得多亏了青苗法,官府放钱给百姓,一点一点的挨。”
“纪州常年干旱,春夏经常颗粒无收,官库里有那么多的银钱做本钱?”谢宣纳闷道。
典史冒失答道:“都是谭吏目从家里拿的钱,就这么说吧,谭吏目原也是大户人家。”
谢宣打量了谭吏目一番,心里倒有些诧异。
谭吏目摆摆手道:“纪州之前也不是这样的,直到六年前来了一个姓穆的知州,这才坏了根基,穆知州打量这里天高皇帝远,又因新政实施期间,钻了不少政策上的空子,吞了不少良田,虽然他已调走,但他的姻亲留在了这里,如今拿银子买通赵方令等人的,正是此人。听说穆家跟宫里有些联系,继任的知州谁也不敢彻查。如今知州大人来了,我等总算见到了曙光。”
曹问道:“如今我们再也拿不出本钱来了,而青苗法也早已名存实亡,纪州百姓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啊。”
典史说道:“吃五谷杂粮的胃口哪能天天吃甜杏,喏!”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孩子道,“我家孩子吃得五内燥热,嘴角生疮多日了,这也不是个长法,之前我说话冒失,还望大人见谅,说实话,您是咱们这一整个州的希望,况且听说穆家的实力已经没落了,咱们的赢面还是很大的。”
谢宣:“……”他叉了叉手道,“过誉了。”
谢宣的态度模棱两可,偏偏两边的人都觉得谢宣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他从接风宴上回去后,收集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正要进行下一步谋略时,宋吉又急匆匆的给他送了二十万两的银票来,生怕他倒戈。
谢宣照单全收。
伏远山看得欲言又止,谢宣挑眉道:“有话就直说。”
伏远山道:“您也不缺那二十万两银子花,怎么还每次都留下,您父亲就从来不会这样。”
谢宣道:“他一个京官又不辖民,要那么多钱干嘛?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往后一州的百姓都要靠我养活了,我不攒点小钱钱,能行?到时候我把你饿成谭吏目和曹推官那样瘦之后,你就老实了。”
谢宣无语问苍天,他正经的师父只有颜斐和闻人驰,怎么这世上这么多人好为人师,都来指点他该如何当官?是打量他年纪轻没经验?
哎,这些人要么没当过官,要么是官越当越小,越当越糊,他们哪来的成功经验来指导他?一个个恁得自信。
伏远山见主子脸色不佳,不禁说道:“万一赵方令等人发现自己被耍了怎么办?会不会报复主子?”
谢宣纳闷道:“我耍他干嘛?”
“您还来真的啊?”伏远山诧异道。
谢宣掂了掂盘里的甜杏说道:“又大又沉又甜又香,做个贡杏绰绰有余。”
“啊!主子……这是媚上啊。”伏远山道。
谢宣好笑道:“你还知道什么叫媚上?”
伏远山使劲儿点点头!
谢宣又道:“想要个甜枣,就不能给人一巴掌,你说是这个理儿吧。”
伏远山摸了摸后脑勺,觉得主子说的也十分在理,他一时之间陷入了自我怀疑中。
隔日,谢宣就对宋吉等人说贺表写好了,不日将递往汴京,连着那两船的甜杏一起。
已经荣升为礼部尚书的谢壑,在看到儿子贺表的那一刻,脸上的表情迅速龟裂,这个小兔崽子,当了没两个月的官,官场那套逢迎做派他倒是学了个十成十,这谄媚的像条狗子的模样真叫人火大,平日里练就的锦绣文笔就是为了写贺表的?!不仅话说的好听,还带了东西来,简直是……
谢壑本来想压下儿子的贺表,然而贺表可压,那两船的甜杏不可押啊!明晃晃的打着纪州的牌子就往东宫里送,十分惹眼,别人想看不见都不行,高调的了不得。
谢壑觉得自家的崽儿该打一顿好好教育教育才是!不然自己的老脸都被他丢光了。
下朝的时候,颜斐特意将他叫住,十分疑惑的问道:“宣儿此举到底何意?”</div><divid="linecorrect"><hr>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
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天作之合美食文 科举文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