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book_con fix" id="text">
谢宣哽咽了一下,继续说道:“您不能理解我,不管怎么说,您在临安长大,您的故土一直在临安,您习惯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莼菜鲈鱼。我不一样,我的家乡在熙州,从我记事起就只有熙州的山峦与旷野,李二叔轰着颠簸的牛车载着我和柱子去永宁县城赶大集,石敢叔叔带着人来爷爷家帮忙春播秋收,阿娘和柱子娘每日起早贪黑的做点心,忙忙碌碌,却也甜蜜快乐,可……有朝一日,熙州没了,永宁县没了,长留村也没了,我所熟悉的人泰半死于非命,秀秀和柱子每日囿于仇恨的苦海里无法挣脱。”
“爹,身为熙州子民,我总得做点什么吧。”谢宣沉声道,“我在汴京的时候,请教过蔺相,倘若西北战败,大齐会怎样?蔺相毫不忌讳的告诉我,假如西北战败,整个陕甘北道都会保不住的,那么发生在熙州的事就不会是个例,还会有好几个州县遭受熙州那样的打击,由己推人,我不愿再有人承受亲人离世,故土沦丧的痛苦,阿爹急匆匆的从汴京赶来,不单单是为了骂我一顿吧,想必我要做的事儿,阿爹也能猜到几分?”
谢壑沉默半晌,开口安慰道:“时局哪就像你说的那么糟糕了,一定还有别的办法的。”
谢宣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做最坏的打算吧,假如北境防线被兀目人撕破,兀目骑兵长驱南下,兵临汴京城,阿爹会选择怎样做?南逃苟安?固守汴京,誓死不降?”
风萧索的吹过谢壑的衣襟,他长叹一声回道:“自然是固守汴京,依兀目现在的兵力不足以侵吞整个大齐北境,他们即便攻到汴京城也是虚张声势,赢不了的。”
谢宣点了点头道:“父亲好气魄,临危不惧,在人心惶惶的乱世中是颗药力十足的定心丸,兀目确实暂时打不赢,毕竟大齐在汴京京郊大营里有二十万常备禁军呢,父亲一力主战,兀目人却跟我们耗不起,迟早会退兵,到时候父亲在朝野的声望定能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人们不会像父亲这样头脑清醒的分析时局,只会记得是谢壑带领他们打赢了这一仗,守住了大齐江山。兀目畏惧父亲虎威,在父亲有生之年绝不会兴兵南犯。”
“可父亲一旦身故,便是大齐的灭顶之日,朝中恐怕再无此谋略之臣,多得是鼓动帝驾南迁的贪生怕死之辈,到时候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将被兀目一点点的鲸吞下去。那些失去家园被迫南渡的臣民,心怀无限憾恨,日夜嗟吁,到时候谢氏子孙有一个算一个,因为父亲的声望,都会被这些人架上神坛,成为他们恢复故土的希望,背负大齐残缺的江山伛偻前行!”
“爹,凭什么?凭什么我的子孙要受这样的罪?朝廷给的俸禄有限,而承受的苦痛折磨却无穷无尽,如果这是谢氏子孙的宿命,那就从我这一代结束好了。”谢宣凄惶的笑了一下,“我送两船纪州甜杏入汴京,官家可曾龙颜大悦?”
“嗯,官家很高兴。”此时此刻,谢壑内心十分复杂,听得儿子这一句句一声声的控诉,他不知为什么,心里像被人扎了数刀,痛得了不得。
“在纪州富户不要的烂杏,十文钱六斤,正常的甜杏二十文一斤,五斤起卖。去普通的酒楼点普通的三菜两饭要十两银子,纪州推官的俸禄不足以养活一妻一稚儿一老母,他们借粮借到我的官邸来,还要坚持打借条,却只借些裹腹的粗粮,因为细粮他们还不起,在纪州吃食是天价,乡绅勾结官员却只想推种甜杏以谋取暴利,纪州依山傍水却五年三旱,清吏靠着放青苗钱接济百姓,寅吃卯粮,到最后放无可放,年轻力壮的男丁去山上给富户采冰换饭钱,干活麻利的跟富户沾亲带故的女子去富户的庄园里采集甜杏,一天的报酬便是可以捡一盘富户不要的有些破绽的甜杏。至于老弱病残者,只有当乞丐的分儿,我当初请旨来纪州就是因为听说纪州有旱灾,可官家有问过纪州百姓一句吗?他只会因为有人孝敬他甜杏而高兴,夸赞他的臣子懂事,官家富有四海,权御九州不假,但他也是全天下人的君父啊,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冷漠的君父?!我想不通。”
“爹,我还是那句话,我心中奉行的信仰是先天下后君臣,臣民有血肉,吃多了甜杏嘴巴会长脓疮,也想吃几口粮食,哪怕是粗粮,我送往汴京的那两船纪州甜杏,不过是诱饵罢了,到头来逐利者被放血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就着这件事纪州水利被迅速修好了,庄稼也种了下去,我日日来看看,有缺苗的地方需得立马补苗,农时不多了。”谢宣望着一望无际的青翠幼苗,对父亲如是说道。
谢壑的目光随着谢宣的目光看过去,沉默良久深叹了一口气,短短两个月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可见宣儿也十分不易,宣儿这孩子太聪明了,根本不需要他教,他不敢保证自己做纪州知州会比宣儿做的好。
“然后呢?”谢壑开口问道。
“垦荒种粮,让每个百姓都有饭吃。”谢宣顺道。
“你知道我指的不是这个。”谢壑说道。
“爹,我是个失去故乡的人,最想做的当然是把熙州夺回来。”谢宣摊牌道。
“你想怎么做?”谢壑问道。</div><divid="linecorrect"><hr>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
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天作之合美食文 科举文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