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曹操道:“可惜未能生擒孙权。”
  曹仁抓俘虏的技术一流,当初徐庶的母亲就是他抓的。
  这回抓了诸葛瑾。
  他站出来邀功道:“此战虽然没有抓到孙权,但我抓到了孙权的左膀右臂。”
  曹操示意将俘虏带上来。
  诸葛瑾年逾不惑,身高在诸葛亮和季汐之间,此时被人捆缚了双手押了上来。
  麻绳绑得很紧,他手腕有点痛。
  当初吕蒙劝孙权进攻石阳城,孙权没有听取吕蒙的意见,而是围而不攻。
  他向来谨慎,赞同孙权的决策。
  所以就没有规劝孙权进攻石阳城,如今后悔已经是晚了。
  如果他当初劝了,孙权一定会听。
  大军撤退时,他还有心情和好友严畯放马后炮:“疑而不攻,坐失良机,我深感到遗憾。”
  结果眨眼间就成了阶下囚。
  好友严畯跑的比兔子还快没有被曹军抓到,他就惨了。
  俘虏只有三个下场。
  一是投降,二是被杀害,三是被释放。
  被救是不可能的。
  若是有人来救俘虏,一般都会先把俘虏杀了祭旗。
  曹操问道:“你可愿降?”
  他看到诸葛瑾的相貌时心道难怪孙权和诸葛瑾的关系好,原来有个共同点——其貌不扬。
  孙权嘴大,诸葛瑾脸长。
  他不由得想象了一下诸葛瑾的二弟诸葛亮的样貌,大概也是其貌不扬。
  诸葛瑾沉默不言。
  曹操又问了第二遍:“诸葛瑾,你可愿意投降?”
  他的耐心可是有限的。
  诸葛瑾不卑不亢地道:“不合乎道理的事我不会做。”
  这意思就是不降了。
  曹操吩咐站在诸葛瑾身后的两名士兵:“押下去,斩。”
  他得不到的人才别人也别想得到。
  程昱见状连忙站出来对押着诸葛瑾的两名士兵说道:“不可,且慢动手。”
  曹操看向程昱。
  程昱转而对曹操说道:“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杀了他等于和孙、刘两家结仇,还望丞相三思。”
  诸葛瑾目前是不能杀的。
  好不容易孙、刘两家闹矛盾了可以各个击破,又要把他们捆在一起,促进孙、刘两家联盟?
  曹操听进了劝,道:“先关着。”
  曹军水战不行,孙权过了长江就拿他没有办法了。
  曹操打算退兵回邺城。
  秘书郎刘放劝阻道:“且先等等,丞相想得到诸葛亮,可让诸葛瑾手书一封,劝诸葛亮投降。”
  这方法可以试试。
  曹操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刘放,说道:“诸葛瑾都不愿意投降,如何会答应劝诸葛亮投降?”
  刘放说道:“我能模仿诸葛瑾的字迹。”
  就算不能劝动诸葛亮,到时候众人皆知诸葛瑾已经投降了,诸葛瑾还有什么好坚持不降的?
  曹操道:“这事就交给你去办。”
  刘放领命,带着笔、墨、竹简、砚台来到了石阳城的大牢中见诸葛瑾。
  诸葛瑾在牢里未受刑,状态还好。
  刘放说道:“丞相格外开恩,允许你写封家书回去,请吧。”
  他把书写用具放进了牢里。
  笔、墨、竹简、砚台都可以通过栏栅之间的空隙放进去。
  当然还有一碗调墨用的水。
  诸葛瑾问道:“你们会把我写的家书送到我的家人手中?”
  刘放保证道:“当然。”
  诸葛瑾开始研墨,觉得自己这是最后一次和家人联系了。
  两个儿子年龄还小,他不放心。
  刘放见诸葛瑾在研墨也没有闲着,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诸葛瑾闲聊。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诸葛亮身上。
  这个时候诸葛瑾已经写好了给家中两个儿子的信,待墨迹干了之后就交给了刘放。
  信上也没写什么,只是督促两个儿子的学业。
  刘放问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与你二弟诸葛亮说的?有什么遗言都尽情说了吧,我会帮你把信送去。”
  他故意说成是遗言,是让诸葛瑾放松戒备。
  诸葛瑾果然上当,接过刘放从栏栅之间的空隙递过来的新竹简,开始写了起来。
  信上也没写什么,只是给诸葛亮送儿子。
  他都有两个儿子了,诸葛亮都三十多了还没有儿子。
  二弟的香火问题让他发愁。
  如果诸葛亮到了不惑之年还没有儿子,他可以将次子过继给诸葛亮。
  诸葛瑾将信写好后交给了刘放。
  信中的内容就是被曹操的人偷看了,也无关紧要。
  他就没敢写什么要紧的事。
  只是有一点他很疑惑,曹操很穷吗?连纸张、绢帛都没有?
  用竹简给他写信也太小气了。
  刘放收好了诸葛瑾写的家书,带着奸计得逞的笑意匆匆离开了大牢。
  用竹简当然不是小气。
  刘放是怕墨迹在纸张、绢帛上晕染开来,不好模仿字迹。
  用竹简书写则不怕字迹不好辨认。
  他回去之后就模仿诸葛瑾的字迹、语气,伪造书信。
  作者有话要说:
  诸葛瑾:家书写好了,给你。
  刘放:已扫描进字体库。
  求撒花,么么哒~~
  第53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