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昭昭与他挥手告别,陆春燕离老远就看到这一幕,可把她吓得不轻,还以为昭昭又遇到人贩子呢。她狂奔着跑过来,累得气喘吁吁,上下打量女儿,“你没事吧?”
  昭昭不明白她为什么紧张,摇了摇头,“没事!”
  陆春燕看着轿车离开的方向,“那人是谁啊?你认识?”
  “我昨天跟你说过的,他儿子得了白血病,在街上乞讨。他有个亲戚回来了,非常有钱,又没有儿女。答应给他儿子治病。他昨天临走的时候还给了我两毛钱买包子。”昭昭把情况一五一十说了。
  陆春燕恍然,心里羡慕对方苦尽甘来。
  第20章
  昭昭见她买完称, 问她要不要去河里摘莲叶。
  陆春燕微怔,“是不是太阳太晒了?你想摘莲叶挡太阳?”
  昭昭被她问得有点懵,“你卖桃子, 不得有东西帮着装起来吗?”
  陆春燕恍然, 又折回去, 买了一袋网兜,这时候装水果都用这种网兜,很少有塑料袋。
  昭昭觉得这网兜可以制成渔网,用它来抓鱼,绝对比她自制的鱼钩更有说服力。
  陆春燕可不知道她所想, 她将行李袋抖开。空气热, 这行李袋的水已经蒸发了, 将衣服重新放进行李袋, 她将称和网兜全部放进行李袋,而后系在身上。
  等了二十分钟,公交车来了。
  陆春燕将大包小包的东西搬上车, 乘客都为之侧目。
  昭昭年纪小,售票员就给她找了个位置坐下。陆春燕则是一路站到底。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到了县城差不多八点多。
  陆春燕之前来县城找工作, 专挑工厂打听。她就在一家工厂门口看到摆摊的。她也可以将摊子弄到那里。
  这是一家酒厂, 至今已有五十年历史。这家生产的酒在全省畅销。
  这个工厂的效益很不错,算是为数不多没有受改革开放风潮影响的国有工厂。
  陆春燕将摊位支在凉粉摊旁边,将一个袋子中的桃子倒到地上,然后将尿素袋子铺好, 将桃子一个个摆在袋子上, 另一袋子的桃子暂时没有倒。
  昭昭就坐在行李袋上,捧着腮帮子看着周围路过的行人。
  此时正是工人上班时间, 不少人急匆匆进厂,但是没有几个人停下来买东西。
  昭昭见此情景就有点着急,“他们不买啊?”
  陆春燕摸摸她脑袋,“不着急。等工人下班,才有生意。”
  她侧头看了眼旁边的凉粉,“热不热?要不要买一份凉粉给你?”
  昭昭还没吃过凉粉,汉朝也没有这种吃食,闻言就有点好奇。
  陆春燕见她没说话,估计是想吃,于是就向老板买了一份。一边吃一边跟她唠嗑。向对方打听这个工厂有多少人。
  凉粉大姐经常在这边摆摊,对厂里的情况比较了解,“有五百多人。你这桃子很新鲜,应该能卖得上价钱。”
  陆春燕听她这么一说,也多了点信心。
  凉粉切好,捣了蒜,加了调味料,拌匀后装碗,陆春燕付了钱,递给昭昭。
  昭昭接过来,这凉粉通体透明,像玉一样洁白,咬一口,凉粉爽滑q弹,既有蒜香,又夹杂着醋香勾起了肚里的馋虫,再加上芝麻油的清香,光闻着味儿就能把她馋得直流口水。
  一口接一口地吃下肚,一会儿就将大半碗凉粉吃完,突然想起陆春燕还没吃,她将剩下的递给她,“我吃饱了!”
  陆春燕信以为真,毕竟小孩子胃口小,这一块凉粉足有一斤多。
  她将剩下的凉粉吃完,连汤汁都不放过,依依不舍将碗还给凉粉大姐,“你这凉粉真好吃。”
  凉粉大姐笑了。
  陆春燕跟她打听,这市里有没有房子出租。
  她打算好了,找到工作之前,她先摆摊卖桃子。她不可能天天让昭昭跟她东奔西跑。还是得找个房子。
  凉粉大姐给她指了个地方,“城东是原住民,那边有房子出租。”
  陆春燕朝她道了谢。
  她们等到十二点,工厂才下班。
  一下班,凉粉大姐就忙开了,开始捣蒜泥,将凉粉切好,装到一个个碗里。
  也就一会功夫,乌泱泱的人群朝外面而来,工厂的大门缓缓打开,工人们蜂拥着往外走。凉粉大姐吆喝着,“吃凉粉啊。一毛钱一碗。”
  陆春燕后知后觉跟着一块喊,“桃子!新鲜的桃子,桃花镇刚摘的桃子,一毛钱一斤。”
  没一会儿各个摊位前就围满了人。
  陆春燕摊前挤了几十个大娘,她们拿着网兜挑挑捡捡,装好后,陆春燕帮着称重,忙得团团转。
  刚开始昭昭还坐着,可见她忙不过来,她就负责收钱。
  一开始大娘还不信她,担心这孩子找错钱,可是她很快就能算出该找多少钱。
  大娘忍不住赞叹,“你闺女可真聪明!”
  陆春燕一直观察着女儿的动静,她也怕闺女找错钱。那她这一趟就白干了。没想到昭昭如此聪慧。听到客人夸赞,她想谦虚,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还行!”
  一个两个三个……没一会儿,桃子就挑得差不多了,陆春燕又把另一袋桃子倒出来,客人再次挤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