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杨惠妃跟杨嬷嬷催问的,那就是燕京城的名门淑媛人选。
谁合适,谁不合适。那也有讲究的。高门大户的嫡女就那些人选。
真是查问着,总能有一个结果。
往昔,杨惠妃不算太着急,只让人慢慢查。毕竟她要在里面挑了亲儿子李济民的嫡妻人选。
这不止要瞧着家门声誉,还得打探出来女郎的真正性情。
这传在外面的名声,真不真?不怎么真。
只有真正打探出来的消息,杨惠妃才相信。这嫡妻人选太重要。杨惠妃可不敢大意。
可高门大户的女郎,那想探出真相,那也不是容易事情。
那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可就是老鼻子费功夫。
杨惠妃要费心费力。往前,那是不算太急,一切功夫就得准备到位。
如今昭阳宫要选太子妃,杨惠妃着急了。她就跟下面人催着要名录。
“娘娘,奴婢正要禀报,这事情已经妥了。”杨嬷嬷一边回话,一边递上一份名录。
杨惠妃很满意,开口夸赞一回杨嬷嬷。尔后,她就忍不住打开名录,那是仔细的看起来。
对于杨惠妃而言,她得瞧一回,这名录里又有哪些名门淑媛。
昭阳宫的皇后要挑儿媳,金粟宫的杨惠妃亦然。
杨惠妃可不想落了昭阳宫一头。
昭阳宫。
天子再临,探视皇后。
这一回帝后二人商量事情,自然关系着太子妃的人选。
对此,贾皇后递上一份名录,上面有三位名门淑媛。
“陛下,这三人都不错,家世背景,容貌天姿,样样拔尖儿。我瞧着好,就看能不能入陛下法眼。”贾皇后跟娘家人商量妥当。
或者也是贾氏一族的娘家人在奔走,在替贾皇后筛选了未来的太子妃人选。
李子彻瞧一眼贾皇后递上来的名录。瞧一眼,李子彻点点头,他回道:“皇后挑的,俱是不错。”
贾氏一族跟太子绑定的太深。甭管如何想法,在世人眼中,这亲舅舅跟皇外甥,总归是一体的。
关于太子妃的人选,贾氏一族真下功夫,也是真琢磨良久。才是递上人选由着皇后挑捡。
皇后思来想去,或者说也是跟娘家商量一番后。这人选就定夺下来。
三人,三位名门淑媛,哪一人的出身都是清贵的很。
全是世家女,背后有势力庞大的娘家。三位名门淑媛还是嫡长房的嫡长女。
要论起来,三人不相伯仲。
青州杨氏、颖川董氏、河内王氏,这三位名门淑媛的父亲皆是朝堂上的重臣。至少在天子眼中,俱是良才。
“入得陛下法眼,这便好。”贾皇后笑了。哪怕脸色苍白呢,贾皇后笑得开心,她心头悬着的一块大石落地。
“朕还要思量一二。至于选谁?”李子彻还要思量一下。
“朕也问一问济泰的心思吧。”李子彻跟贾皇后说道。
“好,陛下考虑的周到。”对于贾皇后而言,这三位名门淑媛,谁做她的儿媳,她都是满意的很。
不说久病成良医。这一回重病,身子骨越来越弱。
太医一直拿不出来良方,贾皇后心头已经有一点猜测。或者说猜测了,她只是还报有一点希望罢了。
成不成的,贾皇后不愿多想。
可关于亲儿子李济泰的婚事一旦落地,贾皇后觉得她的人生又圆满几分。
又一日,泰和宫,崇政殿。
李子彻召见嫡子。李济泰刚探望过母后,才离开昭阳宫。他就得着泰和宫的小黄门传信。
于是太子往泰和宫去。
一进崇政殿,李济泰向父皇见礼问安,道:“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朕躬安。免礼。”李子彻摆摆手,示意嫡子起身。
此时的帝王搁下正批着的奏本,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嫡子身上。
太子谢过父皇,此时已经站立起身。十岁郎君,又是长年习武,他的身上有一股子的英气。
李济泰做太子后,他有自己的班底。那等挥洒之间,自有气度。
“你长大了。”李子彻恍然之间,仔细打量嫡子。他发现,嫡子貌似不知不觉里真的长大了。
这一个孩子又是太子,那也可以替君父分忧了。
“……”听到这话,李济泰忙回道:“儿子长大了,也是父皇的儿子。”
“理应孝顺父皇、皇祖母、母后。儿子更殷殷期盼着能替父皇分忧。”李济泰认真的回道。
“替朕分忧啊。”讲罢这话,李子彻笑了。
笑罢,李子彻说道:“成家立业。你尚未成家,先不急着立业。”
“济泰,朕唤你来,也是圆满一桩你母后的念想。你年岁大了,东宫也需要择选出一位主母。”李子彻说出唤嫡子的来意。
话罢,李子彻递了一份名录,由马宝公公接过,再又转递给太子。
李济泰接过来。李子彻笑道:“你先瞧瞧,这上面三人,又是哪一位名门淑媛入你眼,称你心意,如此,就点此人为东宫的太子妃。”
天子的意思讲明白。李济泰听得更明白。或者说太子早有心里准备。
东宫要选太子妃,这等事情又没瞒着谁。那是就差召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