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或者说太子妃董氏着急着娶儿媳,那是心头不安。
跟太子失和,至少夫妻二人的感情究竟怎么回事?
他二人自知。表面上瞧着和睦,也不过做给外人看。
六年前,陈良娣生下小皇孙,不过洗三日即夭折。
打那后,整整六年,东宫再无婴啼声。这些年里,东宫不是没女眷有孕。可全都小产了。
太子当然怀疑。请太医瞧过。
只答案吗?
女眷们能怀上,身子骨当然正常的很。可怀疑说太子的身体有问题?太医们不敢。
不过这些年里,太子为求子嗣,倒是吃了不少的药。只是效果就是几近于无。
至于太子妃这儿,太子想亲近,哪怕为子嗣计较。
二人勉强几回,结果便是太子妃也没传了喜讯。
如今的太子,对于子嗣一事上,那已经不做多想。倒是一心教导好皇太孙。
对于皇太孙的这一个唯一嫡子的婚事。太子妃在意,太子也是在意的。
膝下有嗣,唯有一子。对于子嗣一事,太子很在意。
谁让他的弟弟,蜀王赵王,这二位亲王的府上,那是子嗣多多。
这六年,蜀王府赵王府接连生子,如今的宏治帝真的不缺皇孙。
就是东宫缺了皇孙罢了。再想着,七皇子八皇子也要指婚。到时候,太子光想想,这侄儿多了,侄儿就不值钱。
可弟弟多了,太子还头疼的。毕竟蜀王赵王这些年里,那是跟皇后一系一样,那也势力膨胀的利害。
泰和宫,养心斋。
万蓁蓁跟李子彻讲了皇太孙的婚事。她笑道:“我瞧着承业母妃关心孩子婚事,倒是着急吃了新妇茶。”
万蓁蓁是闲话家常的态度,似乎是小辈的婚事提一提,还道寻常。
可落于李子彻的耳里,那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东宫一些做法,李子彻耳闻着。他对于东宫的势力膨胀更有自己的看
法。
如果不是帝王支持,皇后来系,蜀王赵王一系。这些年里可能让东宫一系挤得没影儿。
东宫太子觉得自己委屈,帝王李子彻更觉得自己委屈。
太子是继承人没错,可东宫子嗣太单薄。李子彻总要防一手。
哪怕这一个借口,对于李子彻而言只是借口。可有借口就足够了。
在明面上,李子彻从来不会讲,他在防着嫡子李济泰。
“承来年少,他的婚事不着急。”李子彻给了自己的态度。
“五郎的意思,听着这一说,这是缓一缓?”万蓁蓁问道。
“缓一缓,朕还要琢磨一番。对于承业的婚事得慎重。待三年,再大选。到时候专门替承业挑了太孙妃。”李子彻讲道。
“今年,便替济昰、济孝兄弟俩挑了皇子妃。没有让外人笑话天家的道理。哪能叔叔与侄子抢了新妇人选。”李子彻讲一讲明面上的理由。
“既然五郎定了主意,那成,我跟承业母妃说道说道。”万蓁蓁没有反驳的道理,她一口应下。
跟帝王议一议儿媳人选,万蓁蓁圈了一些瞧着不错的秀女。
李子彻有兴趣,也是在皇后圈过的人选里,再圈了一些人。
至于最后点选了谁?这一位当爹娘的且由着儿子自己拿主意。
反正点中谁,他们都认可了。
燕京城,内城,魏府。
魏文贞这些年得皇后器重,官帽子一升再升。这一位的小日子过得叫一个舒坦。
被人狗叫一回皇后的狗腿子又如何?
反正明面上没谁敢冲他叫唤。倒是背地里被人说,魏大人一点不在意。
谁人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踏上官途,寒门小户出身。如果不积极经营,他哪能有今天的前途。
这些年里,魏文贞替皇后办事。只要皇后交待的,排除万难,魏文贞就没有办不成的。
如今嘛,又办成一桩皇后交待的事情。魏文贞在心头还是欢喜一回。
瞧着手头的资料,魏文贞又是笑一回。
看罢,魏文贞搁火折子上点了。留了文字?这不是魏文贞的做派。
“皇后娘娘,倒是我辈文人的恩人呐。”魏文贞感慨一回。
魏文贞这话不是献媚,他乃真心实意。
瞧一瞧手头的纸。当然魏大人肯定用的上等宣纸。
可魏大人更知道,皇后娘娘开办造纸作坊。不止自己开办,还与民间多少善信人家一起合作,也是开办了造纸作坊。
上等纸,中等纸,下等纸。只要文人使得的,尽办告办。
这纸张的费用下来了,文人们用的舒坦啊。毕竟读书费钱。这用纸可比用着竹简便宜太多。
更亲省,更方便,更利于知识的获得。
虽然在寒门小户的读书人口碑里,皇后娘娘的名声不错。
这等大事更有帝王支持。人人也得三呼皇上英明,皇上万岁。
可这等事情上,在事实上,那还是不利于世家垄断了知识。
毕竟皇家书局卖书,肯花钱,便能买书。这等事情皇家敢干。皇家有底气干。
免不得让世家窝火。这些年里,因着世家怒了皇后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