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对于李言言递过来的小面包,唐大海并没有立刻拒绝。他先是伸出手轻轻接过,接着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捏住,仔细观察起来。
只见他将小面包一点点捏碎,碎屑从他的指间滑落,掉落在地上。做完这些后,他似乎还不放心,又把剩下的那些送进嘴里咀嚼了几口。
吃完之后,唐大海慢慢站起身来。他的身躯高大,平时没感觉,只觉得他比较憨厚,可没想到现在一站起来便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紧接着,他迈开步子,开始围着李言言转圈,像是在打量什么。
李言言倒是表现得十分淡定从容,对于唐大海的举动并未太过在意。她心中清楚,这个男人对自已多半心存疑虑,但她依然选择大大方方地任由他上下打量。
过了好一会儿,李言言原本以为唐大海会开口说些什么,然而他却始终紧闭双唇,一言不发,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就在这时,刚刚吃过东西补充完体力的两个孩子,瞬间精神抖擞起来,“娘,我们快出发吧!”唐有铜大声说道。
“是呀,我想快点见到舅舅!爹,你不要背我了,我自已走!”唐穗穗也有精神了。
两个孩子的声音瞬间打破了刚才沉重的气氛,唐大海也不再皱着眉头,反而笑着回应女儿,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跟着孩子大步向前走。
他们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间,路程越来越短了。没过多久,一座村庄的轮廓便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迎风村就到了,这座名为迎风村的村落,乍一看上去与之前的桃花村相差无几。同样的贫穷落后,入目之处尽是蜿蜒曲折的黄土路,村子里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墙壁斑驳脱落,屋顶的茅草也是稀稀疏疏的。
沿着那条崎岖不平的土路一直向前走,当看到一处显得更为破败陈旧的院落时,唐大海终于停下了脚步。
这个院子看上去破旧,但是里面都收拾得很干净,看到唐大海往里面走,李言言才恍然记起,这里便是此行的目的地李家。
“外公外婆舅舅,我们来啦!”伴随着清脆悦耳的呼喊声,两个孩子就像两只欢快的小鹿一般,兴高采烈地朝着那座熟悉的院子飞奔而去。
“外公外婆舅舅,你们在家没有呀?”唐有铜扯起嗓子大声叫道,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他一边急切地呼喊着,一边不停地转动脑袋,好奇的目光四处张望,似乎想要立刻捕捉到亲人们的身影。
就在这时,屋内传出了一阵略带疑惑的女声:“是谁在说话呀?”紧接着,一个看上去约摸五十多岁、面容慈祥却略显沧桑的妇人缓缓走了出来。
只见她身穿一件洗得有些褪色的粗布衣裳,头发简单地盘在脑后,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清秀模样。
李言言一眼便认出这位妇人正是原主的母亲——田氏。实际上,田氏如今不过才四十几岁而已,可生活的艰辛与磨难让她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说起田氏,她着实是个命运多舛的苦命之人。自小跟随父母背井离乡、一路逃荒,历经千辛万苦从遥远的北方漂泊至此。
据她回忆,家中尚有年幼的弟弟妹妹,但在逃亡途中不幸失散。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旦走失,基本上今生今世都难以重逢了。
后来,幸运的田氏遇到了善良的原主奶奶,并被其收留,当作童养媳悉心抚养长大。也不知道是她父母没取名还是田氏自已忘记了,田氏一直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名字,只记得自已姓田,大家便习惯称呼她为田丫头。
第204章 福宝文二十
原主的奶奶也是命运多舛,年纪轻轻就守寡,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将原主的父亲李木头拉扯长大,再后来奶奶又收养了田氏。
值得庆幸的是,李家在迎风村可是大姓,村里90%的人都姓李,村里家家户户往上追溯都有着共同的祖宗。
尽管整个家族并不富裕,但在李木头尚且年幼之时,族人们也帮了他们家大忙,每当农忙时节,族里总会派人前来帮助他们耕种田地,并在收获之后给予一定量的粮食,正是靠着这份族人之间的相互扶持,才让李木头和田氏得以健康成长。
由于家中人口稀少,原主的奶奶并未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待孙子孙女一视同仁,没有丝毫的重男轻女之念。
她对原主关怀备至、呵护有加,而这种关爱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原主的父母,使得他们同样十分疼惜这个宝贝女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前两年,原主的奶奶不幸意外摔倒,最终与世长辞。
这些年来,李家人丁一直比较单薄,家中也未能积攒下多少财富。一家人的生计完全依赖于那几亩薄田的产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而且因为李家格外疼爱自已的子女,即便老天眷顾,某年收成较好时略有一些盈余,他们也毫不犹豫地将这些余钱花在了两个孩子身上。
如此一来,家庭经济状况始终未见起色,这便成了文老婆子瞧不起原主家的缘由所在。
“哎呀,竟然是有铜和穗穗啊,我的外孙,你们怎么突然来啦?”田氏满脸惊喜地望着风风火火冲到自已跟前的两个小家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外婆~是爹爹和娘亲带着我们回来看您啦!”唐穗穗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一头扎进外婆温暖的怀抱里,仰起那张红扑扑的小脸儿,兴奋地嚷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