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我欲九天揽月> 我欲九天揽月 第256节

我欲九天揽月 第256节

  暗中联络松江府,威逼利诱,大规模种植罂粟,就是先天教加大捞钱力度的策略之一。
  而这个融合了传统杀手组织和西洋人佣兵制度的“天绝”,同样是捞钱策略之一。
  直接到各地杀人劫掠,容易弄得树敌太多,所得资源也很难完好运走。
  利用各地势力内部本就存在的矛盾,受雇佣杀人夺财,手段就显得较为缓和,事后更是能有一群临时的同伙,帮忙遮掩运转。
  杀手号称是世上最古老的一种职业,在漫长的历史中,无论怎么改朝换代,始终生机勃勃,焕发着特殊的光彩,它确实就是要比单纯的强盗职业,更有优势。
  不列颠人、尼德兰人,开拓殖民地的那些势力,都叫什么东印度公司。
  先天教这两年尝到了很多甜头,内部也在思索着,认为自家大可以发展一个天绝雇佣兵公司。
  他们的客户,而今已经遍及各地、远至南洋等处。
  如果彻底转型的话,未必不能从另一个层面上,快速实现先天教的复兴,甚至超越往日最巅峰时期。
  以雇佣兵公司的名义,合理的挑选盟友,得到定金,师出有名,顺势干涉各国朝政,影响力辐射海内海外,岂不是比坐困一地,当个教派头子爽利得多?
  因此,天绝组织这个最初没怎么被看重的闲棋,已经在先天教内部,几度升格。
  组织的直接负责人,从香主换成护法,从护法的排名往前移。
  今年已经换成了教主的结义兄弟,位居先天教众长老之首的法无常长老来担任。
  “凌度仙的身份,本来就有一些不清不楚的地方,如今看来,终于是露出野心了。”
  法无常轻声说道,“别人看他疯狂,我看他是很有气魄啊。”
  “当年我们那点人就敢杀进紫禁城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不觉得我们疯狂呢?”
  他脸上露出狠厉又期待的笑容,“好啊,你们按这上面的要求,安排一下计划,我们亲自会一会这个改头换面的松江知府衙门!”
  第225章 凭虚透空显神力
  上午八九点钟,阳光明媚。
  松江府的船厂之中,苏寒山看着送到港口试运行的几艘中等船只,微微点头。
  “这些船只,每一艘中都有三座蒸汽药砂炉,配合你亲自设计的内外管道联动系统,让我不免有一些奇妙的联想。”
  凌度仙双手拢在袖子里面,看着那些在湍急的浪头上飞快前进的船只,眼睛略微眯着,口中说个不停。
  “如果把每一艘船看成一个人的话,那三座动力炉,恰好就如同人的三丹田,而那些经你特地设计出来的管道系统,莫非是在模拟人的经脉吗?”
  “但你的管道系统,内外有联动之处,模拟的恐怕不仅仅是功力在体内运行的情况,还有关于外界天地之力,如何与内在力量的协同运用?”
  苏寒山轻笑一声:“你还挺善于思考。”
  “受制于人,为你卖命,要我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防控消息,尽心竭力,太容易累。”
  凌度仙说道,“总得让我也找一点乐趣,缓缓脑子吧。”
  凌度仙的性格,远远算不上是一个爱武成狂的武痴。
  但是以他的年纪,又颇多分心于别的享受,还能够把武功修炼到如今这样的境界,绝对应该承认,武学,是他最具天赋、最为擅长的一门学问。
  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探索的时候,总是更容易感到充实和放松。
  苏寒山对此算是颇有同感。
  他对于武道的热爱,虽然有很多种因素,但是这种经历了前世今生,千回百转,蓦然找准了自己最擅长的事物,就不惜无止境去攀登的心情,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武者培养出的七魄元气,相继调和完成之后,玉液大成,要想进入还丹境界,就是以玉液为引,在滋润三丹田的同时,形成让丹田移位的动力。”
  “这个动力要足够安全,稳定,最后引导三丹田,合并成一体,也就是成就一颗金丹。”
  苏寒山毫不避讳的解释道,“我的武道路数,与你们世俗流传的不同。”
  “等我更进一步的时候,踏入的那个境界叫做玄胎,同样是可以大功率的提炼天地之力,与金丹效果差不多。”
  “但玄胎是在人体原有结构之外,自己搭建出来一个新的器官,而金丹是挪移身体中的三个部件,拼合而成。”
  “我还要着眼于将来,不可能走金丹这条路,自己减少肉身完整度,减少未来的可能性。”
  凌度仙若有所思:“可是金丹之道,确实也有优势,就像造船一样,先造出不同部件,再拼到一起,要比一口气造出整艘船容易得多。”
  “金丹之道,把人体的三丹田分别培养诱变,达到可以作为金丹配件的标准,再进行组合,也要比你直接捏一个玄胎出来容易得多。”
  苏寒山面露微笑:“不错,所以我虽然不走武道金丹这条路,却要借鉴其中原理,借这个造船的过程,推敲两种道路结合的办法。”
  借造船来推演武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船的成品,会在性能上更加优秀。
  船的比喻,也便于以后让工人们在修炼时,拥有更生动形象的联想、理解。
  那些退休工人们身体亏空得厉害,而且烟毒已深,必须要用苏寒山改良过的肉身观想法,将中丹田完全封闭。
  等补回元气,净化气血,去除烟毒,才可以再修持下丹田的功法。
  而那些数量庞大的、还未退休的工人们,只要能够保证充足的饮食和休息,就能够有更好的办法,改变他们的情况。
  在用肉身观想,学会更深入的控制中丹田功力,壮养心血元气的同时,还可以将一份中丹田的功力,导入下丹田之中,作为种子。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要让这些武道境界很浅薄的工人,学会两大丹田、两座功力中枢与周身经脉的协同运转,难度也非同小可。
  苏寒山最近也在想,怎么才能把这套为现役工人创造的功法,优化到让他们能够在几个月内学懂。
  最后的答案就是,不但船厂方面可以搞这种借物喻人的改进,炼钢厂的熔炉,纺织厂的纺织机等等,也可以进行修改试验。
  船厂外面,一个背着链锯的刀手匆匆赶来。
  “大人,铁路那边出事了!”
  “运送生丝的吴淞号列车,被一伙强盗劫持,还放话要知府亲自去见他们,商谈赎金,否则就要一把火,将车上的生丝烧光!”
  凌度仙闻言,脸色微变:“劫持生丝?!”
  虽然在很多西洋商人心目中,设法开辟罂粟种植园,提炼大烟贩卖,是最能保持利益、风险最低的好生意。
  如果有门路、或者敢于无视东印度公司关于大宗茶叶交易的垄断性权威,自己开辟茶叶种植园,也必然会是暴利的营生。
  但实际上,对于如今的华夏大地来说,对于松江口这片港口来说。
  进口量第一的,排不到大烟,而是棉纺布。
  出口量第一的,也排不到茶叶,而是生丝,蚕茧缫丝后所得的产品,也就是丝绸的原材料。
  从汉朝的时候开始,丝绸就已经是华夏王朝与异邦王国开展商品交易的时候,最受追捧的一种货物。
  即使经历过将近两千年的光阴,丝绸的魅力,依然没有褪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技术的发展,这种最高级的纺织材料,又给了人类更多的惊喜。
  它具有很好的隔热性,具有易燃但燃烧缓慢的特性,优良的电绝缘性,同等直径下极高的强度。
  在医学、工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当年不列颠人占据松江府的时候,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了生丝的定价权,通告各地,想要大规模的打压价钱,然后再行收购。
  后来几方势力大战,生丝的价格又抬了头,利润可观,更刺激各地产能,成为如今的华夏出口贸易中无可撼动、一骑绝尘的霸主。
  “今年江浙地方的几个军阀又在打仗,尤其是水道上,他们争夺得非常激烈,不少往年用水路运输生丝的商人,考虑之后,也联合起来,改用陆路运输,宁肯每吨的运费,多付二三十两银子。”
  “这趟列车上,就足足有将近两千吨的生丝,是今年生丝出口的第一笔大生意,很多丝商都在等着接货呢。”
  凌度仙的眉头拧紧,“连到松江府境内的这些铁路,本来就是四方势力签了停战协议之后,共同倡议,修建起来的,货物乘客,一向是安安稳稳,没有谁敢大举挑衅。”
  “这回哪里来的强盗,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
  说这话的时候,他就止不住的去打量苏寒山。
  如果是以前,碰到这样的事情,他有足够的底气去解决掉。
  但是经历了与苏寒山的初遇之后,他现在对于这种一听就很反常的人和事,有极大的戒心。
  “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苏寒山撂下一句话,转身就往外走。
  生丝列车抵达的站点,处于松江府的西郊。
  这里本来是一座偏僻小镇,自从铁路的站点设在了这里,铁轨铺过来,仓库也就建起来了,供工人住的棚户也就多了,倒是非常热闹。
  每次有列车到站的时候,扛大包的苦力工,还有很多闲杂人等,都要去围观,往往在站点周围聚集数千人也不稀奇。
  那伙强盗胆量很足,是在列车已经进站之后,突然现身,宣称要跟知府谈判等等,又毁坏了候车大厅,令整个大厅的屋顶破裂坍塌,烟尘四起。
  如今那些围观的人,全部都已经被吓走,整个小镇上闭门闭窗,居民大多躲在家中,不敢外出,生怕撞见那些无法无天的强盗。
  有洋行的伙计、豪商的随从,赶往城中报信。
  年老些的,家中供着土地菩萨的画像,连忙跪拜祷告,祈求官府尽快来人,驱赶这些强盗。
  苏寒山和凌度仙的脚程太快,别人跟不上,跟了也没用。
  索性就只是他们两个人到来,看似闲庭信步,一步跨出,身影往往都在数十米开外闪现出来。
  他们穿过镇子,第一眼就看到了那座残破的候车大厅。
  拥有五十节车厢的列车,犹如一条沉默的巨蟒,头部紧挨着残破的大厅,尾巴则远远延伸向西。
  比“巨蟒”更漫长的铁路,延伸到镇子外面,荒野之间,直至西方地平线的尽头。
  凌度仙停步,耳朵微微一动,仔细听了听那边的动静。
  那些据说非常嚣张的强盗,现在却不知所踪。
  整辆列车,从头到尾听不到一点有人走动、交谈的声音。
  “越看越像是个陷阱了。”
  凌度仙谨慎道,“那条列车里面,说不定已经装满了炸药,只等我们一靠近过去,就会被遥控引爆。”
  “有些非常珍贵的特制炸弹,弹片经过雕琢,镂空纹路,善于破气,引爆的瞬间,弹片的速度能够达到两倍音速以上,而且弹片材质本身就有剧毒。”
  “如果陷入这种炸弹形成的密集包围圈之中,就算是对于玉液境界的人来说,也有丧命之危。”
  苏寒山对此却并不在意。
  “那我先去看看,车上究竟什么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