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杨光等几个单身汉子住了前院儿的厢房,谢老头儿看了二门儿。
  谢家夫妻带孩子,还有杨武一家四口,都住在了二院里。
  谢嫂子和杨嫂子一个精明泼辣,一个沉默勤快,跟在吴嫂子后边,忙的不亦乐乎。
  吴嫂子给他们两家分到了三间西厢房,都是一套二的大间,足够住了。
  中间的堂屋,平日也可以当起居室,喝茶闲话儿。
  东厢房暂时做了库房,放些用不上的东西。
  吴嫂子自己住了耳房,吴岩则跟着方玉,住正房东间外室,方便晚上主子有个吩咐,端茶倒水。
  郭大人搜刮的干净,幸好厢房耳房都有大炕,炕席也还在。
  众人晚上歇息不成问题,以后随便添点儿炕柜小几就成了。
  方玉睡不惯木床,随口说了一句以后在西间搭一铺大炕。
  结果,他和沈君泽在东屋说几句话的功夫。
  陈武已经带了谢铭等人去买了砖土,开始和泥了。
  沈君泽见了,忍不住说道,“我是不是多余了?
  若是不照管你,你家里也绝对不会让你没着落啊。
  这些人手,可是比我那些管事小厮利落多了。”
  方玉拍了拍他的肩膀,玩笑道。
  “你想要好处,就直说,何苦酸溜溜做做女人的样子。”
  “哈哈,仲良,你真是我肚里的蛔虫。
  这都能猜出来?”
  沈君泽哈哈笑着,开口就是报菜名。
  “我要吃糖醋排骨,糯米鸡,红烧肉,还有红烧肉炖烂一些,我要给祖母带回去一碗。”
  方玉翻个白眼儿,“你倒是不客气,刚刚安顿下来,去哪里买这么多食材。
  改日再说吧!”
  碰巧吴嫂子经过,就笑道。
  “大人,沈公子送来不少东西,鸡鱼肉蛋都不缺。
  我这就去做,也赶得上晚饭。”
  “哎呀,还是吴嫂子好,那就劳烦吴嫂子了。”
  沈君泽笑嘻嘻拱手行礼,惹得吴嫂子也是笑,赶紧进了灶间。
  方玉无奈好笑,顺口说道。
  “一会儿记得把家里送来的果子和新米,也带回去一些,算我孝敬老夫人的。”
  “好啊,那我就不客气了。”
  “你什么时候客气过啊。”
  这两人斗嘴,在前衙后院儿转悠。
  两个差役早就下差了,不知道是回家,还是跑哪里通风报信儿去了。
  陈武正嘱咐杨光等人晚上轮流值守,见方玉过来,就道。
  “三爷,这衙门也太寒酸了,守门的兵卒和差役都不见一个!”
  方玉知道他是惦记自己的安危,就笑道。
  “没有人更好,身边留一些不知道底细的,反倒难以安心。
  他们主动让出了位置,以后就不要想着回来了。”
  说罢,他又道。
  “京都那边,还是缺不得你坐镇,明日早些回去吧。
  若是有急事就去城外庄子寻力熊,他有办法迅速传给我。”
  “我还是再等几日,三爷这里理顺了,我才能放心。”陈武还是惦记,方玉却是摇头。
  “去吧,别担心。陆续,家里还会有人手送来!”
  陈武这才应了下来。
  第三百六十二章 来自前辈的警告!
  夜色渐渐深沉,忙碌了一日的人们,都进入了梦乡。
  县城南边的一处大宅院里,这会儿酒席却正热闹。
  几个身穿绸缎袍子,头戴四方帽子的富绅们,聚在一起,推杯换盏。
  酒意微微上头的时候,有人就开口说道。
  “这个新来的方大人,恐怕同咱们知道的,不太一样。”
  旁边一人点头,应道。
  “我也派了人去县衙外边走动,据说姓郭的,很不地道,连把椅子都没留。
  但这位方大人,不过半个时辰,就把府衙填满了。
  而且还来了不少人手,瞧着都是练家子。”
  先前那人疑惑道,“这个方大人,只是一个小小书记官。
  不想家里居然这般富厚,那怎么没往上爬一爬,反倒来了咱们这样的穷地方?”
  众人都是不解,最后齐齐看向一个撸着胡子的中年人。
  “易兄,这事儿,你怎么看?
  你家徐大人也在县衙做事,他可知道些什么消息?”
  中年人想比众人多了三分文气,显见肚里是有些才学的。
  眼见众人这般,他就笑道。
  “各位有什么好犯愁的?
  方大人家里富厚,想必不会在银钱方面计较。
  以后我们也能少捐几次银子,难道不好吗?”
  “啊,这倒是啊!”
  “对啊,真是钻了死胡同了。
  总比姓郭的要好!”
  众人得了提醒都是恍然大悟,那个姓易的中年文士又笑道。
  “一任县官,总要坐三年。
  日子长着呢,咱们总会了解这位方大人,也不急于一时。
  暂时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咱们都在这县城住了多少年,方大人就是有何动作,总要仰仗我们三分,怕什么!”
  “易兄说的对,来,喝酒,喝酒!”
  “就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众人稍稍解了烦心,又重新推杯换盏起来…
  第二日一早,陈武就早早爬了起来,前门后门都走了一遍。
  最后聚了等着吃饭的谢铭杨光等人,嘱咐道。
  “我一会儿就赶回京都去了,三爷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我跟在三爷身边几年,有些过来人的经验要告诉你们。
  你们最好听仔细了,对你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谢铭等人赶紧点头,他们在方家的时候,就知道陈武一家跟着三爷在京都,很受三爷倚重。
  如今换他们伺候三爷,当然愿意听听他的话。
  “多谢陈叔指点,我们一定仔细记心里。”
  陈武点头,说道。
  “第一,三爷这人心善,对待老人孩子尤其心软,最不喜欢仗势欺人。
  你们以后在县衙,遇到富绅之类可以硬气,但对百姓们一定要和气!
  第二,方家从来不亏待自己人,你们只要做到忠心,尽心办事。
  主子看在眼里,你们这一辈子,甚至你们的子孙就都不必担忧衣食无着,甚至富贵可期。
  所以,不要拿任何人的银钱东西,除非三爷应允,或者在外办事需要。
  这个度,你们自己把握。
  三爷如今是县令了,一县主官,你们都要机灵一点儿。
  凡事多留心眼,宁可白白浪费了准备,也不能没有准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们即便不明白,也给我死死记住。
  咱们家小姐,也许会经常过来走动。
  但凡小姐的事,事无巨细都要告诉三爷。
  但除了三爷之外,任何人都不能说。
  甚至三爷不在,有事需要处理,小姐的话就是三爷的话,一定要认真听从。
  听懂了吗?听不懂,也给我烂在肚子里!”
  谢铭几个互相对视一眼,说实话,第一二条都成,就是这第三条,他们当真是听得不明白。
  他们来到方家之后,也见过小姐几面,也知道小姐的经历有些不光彩。
  虽然方家主子们很宠爱小姐,但小姐总是个女子啊。
  有事时候,她真能撑的起来,不会反倒添乱?
  陈武把他们神色看在眼里,就沉了脸色,压低声音警告道。
  “你们一定记着!
  你们就是办砸了三爷的差事,怠慢了三爷,三爷也许都不会同你们计较。
  但是你们敢怠慢小姐,三爷会亲手宰了你们。
  你们若是聪明,就平日多留心,最后你们就什么都知道了。”
  谢铭等人赶紧低头行礼,“陈叔放心,我们记下了,我们一定不犯愁。”
  “是啊,陈叔,我们一定忠心尽心。”
  陈武依旧皱眉,对这些人是千百个不满意。
  这就是一群想要“建功立业”的愣头青儿,当真留他们在三爷身边,还不知要给三爷惹多少麻烦呢。
  但家里人手不够,这些人也算可靠,总要历练一番才行…
  早饭过后,陈武去给方玉磕了头,这才快马加鞭赶回了京都。
  谢铭等人继续搭炕,打扫院里花木的枯枝,甚至清洗屋瓦。
  沈君泽一身海蓝色的绸缎长衫,摇着扇子,晃悠到后院寻方玉。
  “仲良,走啊,春日晴好,不出去走走,实在对不住这春光啊。”
  方玉好笑,“你闲不住就算了,还要寻个借口。
  等我一下,我换件衣衫。
  一会儿,我这里怕是不清净,我权当出去躲躲。”
  他说罢,转身进屋,换了一套石青的长衫,腰上悬着玉佩荷包,手里也拿了一把扇子。
  两人并肩从后门出去,微暖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惹得谢嫂子和杨嫂子都是多看了几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