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很快,第二批二百块香皂,十瓶精油,二十瓶发乳,都被买空了。
值得一提的是,精油价格是二十两一瓶,那瓶子只有小儿拳头大,估计能装五十滴左右。
以一个女子的用量,一次沐浴后按摩,恐怕就五滴。
也就是说,一次就是二两银子。
发乳倒是不少,留六寸高的瓶子,十两银子一瓶,估计能二十次左右。
说到底,都是贵的离谱了。
但购买的人却眼睛都不眨,看重的就是善缘堂的口碑。
郭荣和陈武同买主介绍用法用量,都是尴尬。
毕竟他们都是大男人,说起女子沐浴洗发,实在不方便。
于是,茅草当晚就回空间搬救兵了。
而那一桶泉水,铺子里也没留下。
分装了几壶,送给了几个大买主当伴手礼了。
几个买主居然都很高兴,兴匆匆带回去泡茶了。
方圆儿接到了“求救信号”,还有些头疼。
说不得,这任务又要落到朵一几个的头上了。
幸好,花篮山上,香皂作坊挪走了,精油和发乳作坊都没什么污染。
平日采花,也是学校孩子们的劳动课。
若是再不过来,半神族也可以帮忙。
所以,最能说会道,也擅长装扮的朵五和朵六被挑了出来,以后负责京都善缘堂的药妆药香部分。
另外,庄园那边要运送楠木,还要做香皂,七叔老两口有些忙不过来。
还要给他们找个帮手。
这次,力虎和杜鹃毛遂自荐。
她们平日是跟着神主出门的,但最近方圆儿比较老实,安心谈恋爱,他们就清闲的厉害。
如今去沈家庄园帮七叔,也算松松筋骨。
于是,第三批香皂送到善缘堂的时候,力虎两口子押车,朵五和朵六跟车。
旁人还罢了,郭荣可是高兴坏了。
他还是光棍汉一个呢,老娘也过事了。
以后近水楼台,说不定还能娶个媳妇儿呢。
一个月后,善缘堂被京都所有女子推崇的时候,沈君泽也押了二十辆大车回来了。
陈武组织济安堂的老人孩子们,以十文钱一块的价格,开始满大街兜售洗衣肥皂。
北地牛羊多,不缺油脂,也不缺烧火的干牛粪。
一块肥皂的成本不过三文,加上运费,也就五文钱。
济安堂的老人孩子提一文的辛苦费,其余四文就是利润了。
这一次,一共运过来五万块,也就是北地得了利润二百两。
如此大费周章,历时一个多月,才赚了二百两,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实在不多。
但要知道,沈老爷管辖的西风县,获益可不只是这些。
牛羊油脂是在本地采买的,人工是在本地雇佣的,就是车马和伙计随从也都是本地人。
这些人赚的钱是包括在成本里,他们赚了工钱,自然要花用在本地。
最后,整个县城都跟着受益。
而且,这才是第一批货,以后每半个月就要送一批。
这还只是京都一地的耗费,若是其余州府都养成了用肥皂洗衣的习惯。
以后的市场,简直大的吓人…
随车队送来的,还有五车上好的羊油,送去了城外的沈家庄。
这是供给方家做香皂等物的。
京都人知道香皂,但说起肥皂洗衣却是陌生。
济安堂的老人孩子们,可是经过指点的,一块大肥皂切成几十块,谁敢兴趣就送一块,当场洗衣验证。
比之皂角,肥皂可是太容易下灰,甚至是油腻都能洗干净,实在太好用了。
十文钱一块,几乎一家三口能用大半个月了。
家里但凡能过得去的,都忍不住会买一块。
更别说那些大户人家了,更是成箱子的往回搬。
先前买了方子的几家,见此都是着急了。
高端市场被善缘堂占了,底层洗衣的肥皂,又被西丰县占了。
如今只剩了中间的部分,在犹豫下去,就什么都不剩了。
于是几家合计了一下,他们家里的香皂直接降价到五百文一块。
这些香皂虽然洗脸洗澡会导致皮肤干燥,但洗衣却不错。
特别是小户的女子们,用不起发乳,用这带了花香的香皂洗头发也不错。
终于寻到正确定位的几家,久违的迎来了销售井喷…
对于善缘堂,方圆儿几乎完全交给了陈武和朵一等人。
她除了偶尔去看一趟,查查账册,往三哥那里送送银子之外,就老老实实留在了叶家。
不是她不想到处溜达,实在是叶天逸看得太严了。
白日里黏在一起就算了,晚饭后,散步还要最少一个时辰。
她好不容易逮到空闲,还要给小学的孩子们上课。
偏偏,四月这个时节,梨园的花开了,赏花课们蜂涌而至。
庄园里也是忙的厉害,方家众人几乎都出去帮忙了。
她这个“闲人”,又被家里安排打理空间的琐事。
于是,她生生变成了一个大忙人。
好不容易熬到花期过了,也是五月中旬了。
眼见太后的寿辰就要到了,虽然一向低调的太后,早就发话,不用操办。
但大魏以孝治国,从皇上到群臣,谁也不敢太过怠慢啊。
于是,众多贺礼从各地运往京都。
方玉也是忙的厉害,哪有心思管这些。
第三百八十九章 机会难得
待得想起来的时候,方圆儿已经寻了两个好花盆。
从花篮山上挖了两棵美人香,两棵蓝冰焰,又配了一套精油发乳香皂大礼盒,交托给善缘堂了。
只等日子一到,直接送去专门收贺礼的礼部衙门就成了。
方玉每日不是在盯着修路,就是去各村探看西瓜地,听取百姓的意见。
再不然又要去巡堤坝,为马上来临的雨季做准备。
易先生抓了几日不见人,无法之下,晚上找到了后衙。
好不容易逮到方玉,问询寿礼之事,才知道已经准备好了。
方玉正看着吴嫂子装食盒,喊了易先生一起去看沈家老夫人。
沈君泽又跑去北地了,留了沈老夫人自己在家。
方玉隔三差五就要去看看,替沈君泽尽尽孝心。
“大人,沈公子有您这位挚友,真是三生有幸。”
方玉却是摇头,“我与君泽结识于微末,他没有嫌弃我一个小书吏,事事帮衬,我感激于心。
如今他不在家,多照顾孝顺他的祖母,也是应当的。”
吴嫂子这时候送了食盒,笑道。
“大人,里面还装了一盘子牛舌糕,容易克化,适合沈老夫人吃。”
“知道了,辛苦嫂子了,你们先吃,我很快就回。”
方玉应了一声,同易先生一起去了沈家院子。
当初为了方便照料,沈君泽选的院子同后衙就隔了一条街。
两人很快到了,陪着沈老夫人吃了饭,说了一会儿闲话,这才散了。
沈老夫人很喜欢方玉,她原本以为当官的,都是儿子那个样子的,自私又高傲。
没想到方玉却同自家孙子一般,长得好,人也和气,甚至比孙儿更会哄她这个老人家欢喜。
她恨不得把孙子变成孙女,嫁给方玉做媳妇儿。
最后,方玉哪里是告辞,简直是扛不住老夫人的热情,落荒而逃的。
易先生跟着看了一场热闹,笑的护着都飞起来了,直接拐去徐家,想要同外甥说几句。
结果,却见徐老爷居然来了。
当年,妹妹嫁给徐老爷,易先生是不同意的,最后妹妹死了,徐老爷续弦。
易先生更是恼怒的厉害,很少联系,以至于外甥生病都不知道。
如今两人见面,不敢说是仇人相见,但也才差不多了。
徐大少爷夫妻夹在中间,陪着笑脸转圜,好不容易才算让这二位长辈坐下来,和声和气说说话…
不说,桥安县这边建设的热热闹闹,只说梨花坳里,一个多月的花期,简直是这个县城的盛会。
方家因为方玉做了官,家里也实在不差银子,所以主动降了收费。
只要够庄园运营,够供给一枝春的孩子们读书,够给村里人赚个零用钱就成了。
这般更是让县里县外的人们欢喜了,就是普通农家,舍出几十文钱,也能带着媳妇孩子过来走走。
吃点儿东西,看看花儿,舍钱买一小罐子梨花蜜,回去之后也够婆娘同村人吹上俩月了。
方圆儿每晚都同叶天逸,牵着手在花海里徜徉,也是难得的甜蜜安宁。
白日里,叶天逸忙起来,刘大夫就寻了她一起上山采药。
哪吒也看着干爹桌上厚厚的书信和册子,有些头疼,喊着要一起跟上山。
“娘,我也要去,我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