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来了!”
方圆儿赶紧应声,扯了叶天逸跳下草垛。
叶天逸替她扯去裙子上的干草,嘱咐道。
“别着急,尽力而为就好。”
“知道了。”
方圆儿风风火火跑掉了,叶天逸失笑,想了想走去吩咐亲兵。
“去找桃红,让她准备一些酒菜,我要见见永王。”
亲卫赶紧应下…
近卫军的大营,这一晚因为追捕乱军,不时有俘虏送回来,也不时有兵卒出发,完全没了往日的安静。
小帐篷里,叶蒙终于耐不住饥饿,破口大骂起来。
“该死的叶天逸,想要饿死老子啊!
只会耍阴谋诡计的东西,老子败给你,老子不服,不服!”
永王同中年文士并肩靠在干草捆子上,仿佛没有听到一般。
这也惹得叶蒙更生气,“父亲,你都说句话啊!
难道就这么等死!”
叶天升冷哼一声,应道。
“不是给你治过伤了吗?死不了!”
“父亲!”
叶蒙气得简直要吐血,压低了声音说道。
“父亲,边塞还有三万大军,只要咱们逃出去,不是没有卷土再来的机会…”
不等他说完,帐篷的门帘突然被掀起。
叶迟带了几个近卫闯了进来,开始仔细搜检三人,甚至他们的头发都被打散,鞋袜都被剥了下去。
帐篷里,每一寸草皮都几乎被翻开。
永王同中年文士对视一眼,都猜到了,叶天逸要来了。
叶迟临出门的时候,迟疑了一下,回身帮忙把永王和中年文士的发髻,又简单粗暴的扎了起来。
永王忍不住笑了起来,“倒是要谢你,还记得给本王留个颜面。”
“哼,你以为我是可怜你啊!”
叶迟翻个白眼儿,“我才不是呢,是我们方将军说了,别的暂且不说,应该念在你们驻守西南多年的功劳上,善待你们几分。
起码你们没让大魏沦为外族肆虐的乐园。
不只是你们,就是追随你们那些兵将,但凡受伤的,也一样被抬回来,在接受诊治呢。”
说罢,他就出去了。
帐篷里沉默了一瞬,中年文士叹气道。
“如今看来,输给他们不冤。”
永王点头,没有说话。
不远处的叶蒙却努力吹开遮挡眼睛的散发,大骂道。
“老子也驻守西南了,凭什么不给老子吃饭,又不给老子束发!”
永王和中年文士听得都是笑了起来,很没有同情心的那种。
这个时候,帐篷帘子再次被掀起,有亲卫搬了桌椅进来。
很快,又有两个大食盒拎进来。
一盘盘热菜被摆上桌子,双椒牛柳,孜然羊肉,软炸里脊,农家小炒,清蒸石斑,红烧虾,外加一道香辣蟹。
雪白的米饭,还有一坛子好酒。
立刻帐篷里就被香气盈满,也惹得叶蒙肚子疯狂叫个不停。
永王和中年文士被扶着坐在椅子上,两人都被眼前的酒菜惊到了。
石斑?虾蟹?牛肉?
难道他们不是在云州外,而是身处东南海边?
这么热的天气,这些东西是怎么运送过来的?
叶迟见他们神色如此,很是得意的高抬了下巴。
永王到底没有问出口,反倒说道。
“小兄弟,能不能投两块布巾,让我们洗漱一番。”
叶迟倒也没拒绝,很快,水盆被端了过来,两人洗干净脸上的尘土和颓废,瞧着精神很多。
叶蒙实在忍耐不住,高声喝骂着。
“狗奴才,还不伺候老子洗漱!”
可惜,他越是喊得厉害,越是没人理会他。
叶蒙也是急了,不知哪来的力气,居然一下翻身而起。
第五百八十一章 兄弟见面话真相
也就在这个时候,门帘再次被掀起,走进一个男子。
身形倾长,却不单薄,一身玄色绣金龙长衫,腰扎墨玉带,越发显得宽肩乍背,勇武过人。
一头黑发同样被墨玉簪束起,衬得面如冠玉,墨眉,高鼻,双目含星。
眉宇间,气质高华,贵气逼人…
九殿下夜天逸!
叶蒙下意识闭了嘴,就是永王同中年文士也不由自主站了起来。
夜天逸扫了他们一眼,点点头,然后坐在了永王两人对面。
跟随在他身后的吴叔,同永王两人拱拱手,然后笑眯眯上前摆好碗筷,退到一边。
帐篷里一时沉默,到底还是永王先开了口。
“几年不见,九弟越发丰神俊朗。”
夜天逸抬手替他们倒酒,淡淡应道。
“生死关头走一遭,看透一些东西,自然有所进益。”
永王心头一颤,不知如何借口。
倒是那中年文士说道,“当年初见殿下的时候,殿下风华正茂。
岁月无情,却也有义。
殿下今日能来见我们一面,就是殿下没有忘记当年并肩战斗,平定大魏之情。”
他这番话说出口,心里却是没有底气。
若是先前,他还有把握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保下永王性命。
但这会儿面对这样的九殿下,他却一点儿信心都没有。
夜天逸扫了他一眼,没有应声,只是抬起了酒杯。
“这坛酒很难得,尝尝吧。”
三只酒杯碰到一起,永王一口喝下,中年文士犹豫了一下,也喝了下去。
两人细细品尝,眼里齐齐亮了起来。
“真是好酒,似乎有梨花香气。”
“是啊,西南那里虽然也不缺果子,但偏偏长不好梨子。
本王已经多年没有嗅到梨花香气了。”
永王主动拿起了酒壶,替三人又满了杯,说道。
“记得,当年收服锦州的时候,粮草一时接续不上,九弟你不让侵扰百姓,强行征粮。
大伙儿每日就吃一顿饭,往州府赶路。
路边有个果园,就种了梨子。
还是我在果树上挂了一块玉佩,然后咱们把所有梨子都摘光了。
那梨子是真酸啊,想想就倒牙。
但这么多年,还是忘不了。”
“是啊,我也记得,就是不知道那种梨子的百姓,看没看到那块玉佩。”
中年文士也想起,笑着附和。
夜天逸却慢慢从袖子里,摸出一块玉佩推倒了他们面前。
永王疑惑,低头一看,却是惊讶抬头。
这玉佩正是他当年,挂在果园的那一块。
吴叔适时上前替他们解惑,“这块玉佩是老王爷赠给王爷的,王爷很是喜爱,长挂在腰上。
我们殿下自然知道,当日悄悄吩咐我,用他的玉佩换了下来。
原本想着过后还给王爷。
但打下锦州之后,赶路去京都,一时忙碌就忘了。
在之后,我们殿下就…
不想时隔多年,我们殿下还有亲手还给王爷的机会。
也许这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
永王脸色涨红,紧紧握着玉佩,几乎要把玉佩刻进掌心。
这就是他的堂弟,沉默寡言,却胸中自有锦绣乾坤,也从来不缺柔情的堂弟。
他初次见这个堂弟的时候,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
他从西南回去京都办差,路过玉皇顶,因为好奇玉皇顶是什么模样,借口探望这个自小被撵出皇宫的堂弟,就上去了。
堂弟当时五六岁,本该是最淘气的时候,却小大人一般行事一板一眼,说话也极少,练功极刻苦。
他心里可怜,陪着他住了两日,一起去打野鸡兔子烤了吃,下河摸了两次鱼。
临走时候,他就看到了这孩子眼底的不舍和泪光。
回去之后,他总是想起,于是只要路过,他就会去看这个堂弟。
虽然只有三次,每次也没带什么好东西。
后来,先皇突然过世,大魏乱成一团。
几个皇子争先恐后跑回他们的封地,带了人马开始争夺天下。
朝臣和那时候还没过世的老王爷一起商量,接回这个流落在外的皇子。
原本不过是想树个旗帜,免于大魏被几个蠢货皇子控制。
结果,这个堂弟却给了所有人和大魏,从未有过的惊喜。
他文武双全,能征善战,每次出战,必定得胜而回。
军心大振,民心所向,朝臣们欢喜的恨不得跪地痛哭。
大魏的新皇,开启一个盛世的来临,似乎就在眼前。
可惜,赶回京都的路上…
“小九,当年是我对不住你。”
大颗大颗的眼泪从永王眼里落下来。
这么多年,兄弟俩并肩作战,无数次夜天逸带着人马生死关头赶来救援他。
他知道这个弟弟同他亲近,感念他去山上探望的情义。
他也想做个好哥哥,可是最后却让他后悔的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