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白泽一目十行的看了奏折,“昔秦皇帝并吞战国......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秦皇帝不听......是岂人众不足,兵戈不备哉?其势不可为也。”
“这奏折是想说打匈奴没什么好处,所以不应该打?”白泽看完,随手一扔。
“是啊。”刘彻似乎感叹一下,神色意味不明。
可白泽却又问:“若吾没记错,这封奏折应该前几年的了。”
当时主父偃上奏说洒洒洋洋说很多,大概可以归结为九个问题,其实八个都是关于律令的,而最后一个却是上谏请征伐匈奴,由此一飞冲天,所以这封奏折很有名。
刘彻又颔首,“是,几年前对匈奴小试一把,不过结果……”他笑了笑,“后来主父偃上奏此折,彻便封其为郎中。”
“几年的折子如今拿出来,谁拿出来的?”白泽指出关键,想来应该不会是主父偃本人干的蠢事吧?
“是有人翻出主父偃这封几年前的奏折的内容。”刘彻勾唇,笑得没有半点温度。
彼时战事失利,需要做做样子,当然也是真的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失败,所以主父偃上这折子他自然大加赞赏,对群臣表示自己反省了。
可现在局势正好,才胜了一场,就有人拿主父偃几年前的话来搞事。
刘彻是真的气笑了。
“此一时彼一时。”刘彻冷声道:“这样的道理都不懂,是什么废物都能当朕的臣子了。”
“主父偃怎么说?”白泽挑眉,被推上风头,怕是要恨死这个人了。
刘彻淡淡道:“自然是请罪自陈。”
但天子看起来却没什么反应。
主父偃因为这奏折而起,现在又因此而跌落,也算是另一种有始有终了。白泽很冷幽默的想。
实在是天子之心昭然若揭,这时候谁跳出来都是找死,所以这背后的人干脆借了主父偃这个筏子。
毕竟这是一封很有名的奏折,知道的人实在不少。
所以说,人说出口的话,写下的字可真要注意,指不定多少年后会被翻出来当做靶子。
(我还以为主父偃是一个李斯类型的人物呢。)
(李斯在政哥活着的时候,就没有违逆过政哥,别的不说,在政见方面,李斯和政哥是一致的。)
(应该说李斯足够聪明,是皇帝都会喜欢的那种臣子。)
(主父偃也很聪明,但是他不够有用啊。)
(没记错的话,主父偃这两年就要噶了吧?)
(好像是,原来早有征兆啊。)
(所以这未必是想要汉武帝不打匈奴,而是要对付主父偃吗?)
(有这个可能,但是代价太大,会被汉武帝记小本本的。)
(朝廷的尔虞我诈真恐怖,我不懂。)
白泽也不想懂,只是淡淡道:“这事跟主父偃也没有关系。”
刘彻却道:“彻只是想,神兽早有真知灼见。”他摸了摸下巴,他当然不至于会因此迁怒主父偃,但是也确实让他对主父偃没有从前的耐心。
尤其是出事后,主父偃的表现更是让他心里画了个大大叉。
当天子的信重不在,主父偃又能长久得了几时呢?何况他本身并不是铜墙铁壁,甚至可以说了满身缺点,一旦没有天子的眷顾,他立刻就会被政敌撕碎。
“吾只是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它看过历史长河的未来,知道注定的未来,这并没有什么。
白泽也懒得思考刘彻什么意思,直接问到:“汝想说什么。”
刘彻笑了笑,反而道:“主父偃不会死。”
不管这次的人想干什么,都不可能成功。
匈奴他要打,主父偃他也要保。
他不喜欢顺着既定的未来去走,若真如此,岂不是说匈奴注定不会在他这一朝被灭,去病依然会早逝,据儿和他会走到父子反目的地步......他不喜欢这些未来,那就不去顺应这些未来。
别说主父偃本来没干什么,就是真的干了,他也是要留他一命的。
白泽凝神,随后颔首,“那便如此。”
刘彻松了口气,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改变未来这种事情......既然神明真的存世,那么随便改变未来是否会有代价,就值得深思了,如今神兽都点头了,他才安心一些。
随后刘彻嘀咕道:“主父偃原来栽的倒是不冤。”
幕后之人显然算准人心,哪怕主父偃请罪的及时,可是有什么用,被拿来做筏子的东西不是他主父偃写的吗?
什么,你说当年天子明明很赞赏,那你对着天子说去啊?看看天子应不应你,看看你会不会死得更快。
主父偃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却很难做什么,因为那封奏折是他一飞冲天的起点,他难道要把他的点拔掉不成?
他选择一切交给天子,看天子之心。
由此有了这次刘彻白泽的对话。
白泽想了想,主父偃挺聪明,知道皇帝这时候肯定会站他,但是……这时候又显得太聪明了。
不管他是目标还是被牵连,总归是他引出来的事情,他不去想办法自己解决事情,反而让天子为他摆平。
那天子要你何用啊?
所以说主父偃确实很聪明,看出幕后之人是项公舞剑,意在沛公,也看出天子的立场。
可是他的聪明来得,不合时宜,惹得天子不惜喜,只能说一啄一饮,自有天意。
改了原本的死劫,也提前失了君心。
唔,好歹保住小命吧,至于权利地位,他自己重新努力吧。白泽懒洋洋的把这件事抛在脑后。
第63章
等到秋收的时候,朝廷手上的种子收了又种,种了又收了几次了,成功积攒了一大批种子,足够让长安百姓都分到一小袋。
朝廷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宣传神种的事情了,在真切见过神兽的存在,生活了又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后,长安的百姓对神种的存在已经深信不疑,期待值拉满了。
如今知道明年春耕就可以拥有神种,全都欢欣鼓舞。
神种是免费发放的,但是约定了秋收后朝廷要回收一半的收获,好分给地方的百姓。
当然,回收肯定是按照市场价回收的。
长安的百姓哪有不乐意的,朝堂白送了神种给他们,按说就是不给钱直接征收一半也不算过分,但是现在还给钱了,还是市场价,大家都很知足了。
毕竟如果产量真的如传闻中的那样高,那么剩下的也足够他们种了。
普通百姓家中的田真的没有那么多。
对神种的需求高的反而是那些有钱的大户,谁家里不是几百上千亩田,通过渠道拿到的那点种子对他们塞牙缝都不够,如今都迫切都等待明年,显然大家都知道增多肉少的道理,可以预见,要是家里田不多的百姓到时候愿意再出手一些种子,应该能买个相当不错的价格,改善一下生活。
“神兽,大家都在赞美您。”霍去病抱着限定版猫咪神兽,走在喧嚣的街道上,灵敏的耳朵听见了很多高谈阔论,还有更多感激赞美陛下和神兽的,他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深,真好啊。
“现在集市开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吗?”白泽打量这繁花的集市,轻声问道。
“对啊,听说修改了好些规定,商贾和百姓都一片夸好。”霍去病显然更了解长安城里的变化,“已经改很久了。”
汉朝的集市大多是由朝堂设立并管理的,严格规定交易时间,还有专门的集市官员,也就是市令,不过如今放松了许多。
刘彻:有一只神兽隔三差五跟你说什么市场经济需要一定的自由之类的话,你也会不知不觉的受到影响的!
“这样啊。”白泽看来看去,其他不太清楚,但是走在路上的人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却是可以看见的。
一个人过的好不好,从外表是真的能体现出来的,神态举止语气等等。
所以白泽还算满意的点头。
不错,看起来大汉确实有在变好。
比起他初来之时,现在的人脸上的笑容都变多了,看起来精神,体貌也更好了。
“刘彻这个皇帝做得倒是不错。”它矜持的夸了一句,主要怕霍去病回去说给某人听,然后某人就要翘尾巴了。
隔壁有人竖起耳朵,谁这么大胆居然直呼陛下的名字?
再定晴一看,一只猫,还有抱着猫的霍去病……啊?会说话的猫吗?等等,听陛下说神兽会变身,这莫不是神兽?
谁看它了?
路人一扫而过的视线和凝视探寻的目光份量总是不一样的。
白泽顺着目光寻了过去,还是个老熟人了,身边还跟着个小儿。
“是张大人。”霍去病已经最快先喊了人,主要人家也直直的看着他们,不好当做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