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一辈子顺风顺水的杨广,心里却极其脆弱,他无法承受任何打击!”
  【杨广预感到自己的末日即将到来,却没有了任何锐意进取的壮心。他甚至将自己当做了陈后主,以为即便隋朝灭亡,他也能得到陈叔宝的待遇,安享晚年!】
  评论区
  “杨广常常揽镜自照,对着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陈叔宝是真的费拉不堪,给他权利他也不会用,杨广可不会得到陈叔宝的待遇。”
  ……
  【就在杨广在江都安于现状,沉迷享乐之时,瓦岗寨起义军已经攻破洛口,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洛口是洛阳的门户,储存着东都洛阳的粮草,洛口被攻破,洛阳粮草缺乏,陷入困境。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只能派遣刘长恭、裴仁基围剿起义军,隋军列阵十里,来势汹汹。翟让毫不退让,与隋军短兵相接。】
  【瓦岗寨大军成功击溃了刘长恭的两万五千步骑,刘长恭仅以身免,又招降了裴仁基,解除了自身的危机。】
  评论区
  “隋军将领骄傲自大,对起义军的实力一无所知,起义军趁着他们初来乍到,大举进攻,一举击败刘长恭。”
  【瓦岗寨的壮大有李密的一份功劳,与隋军的交战中,李密更是屡出奇谋,在起义军中建立了自己的威望。于是,翟让推举李密为瓦岗寨首领,李密自号魏公,翟让为上柱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魏”!河北中南部、江淮以北的起义军纷纷投靠瓦岗,成为众多起义军的盟主,这支起义军也暴涨至十万人,控制了河南全境!】
  杨坚恍然大悟:“魏!”原来是他!
  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曾担任北周太师,封魏国公。李弼之子李耀是北周太保,封刑国公。李耀之子李宽乃是当朝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这个李密一定是李宽家的子侄!
  【同时,窦建德在河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夏!】
  杨坚:这又是谁,难道是关陇贵族中的窦氏吗?
  从北魏开始,上层权利都在这几大家族中流转,他根本没有想过其他可能。
  【窦建德,山东武城人,他家中世代务农,本人仗义豁达,深得乡民的爱戴。他做过里长,因犯罪逃亡外地,直到朝廷大赦才回到了家乡。】
  评论区
  “这就是隋末的刘邦啊!”
  “同样出身底层,同样为人仗义,就连犯罪逃亡都一模一样。”
  刘邦来了兴趣,这人跟自己的经历还真是像呢!
  也不知他为何没有得到天下!
  “如果不是这个时代有一位耀眼到夺目的天降猛男,窦建德可能会成为那个最后的胜利者!”
  窦建德:……
  【大业七年,朝廷在山东征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因勇武被选为二百人长。他的同乡孙安祖因水灾失去了全部财产,家人都被饿死了,根本不想去给朝廷卖命,他杀了强迫他从军的县令投奔窦建德。】
  【窦建德早已看出隋朝的危机——当年杨坚派出三十万大军征讨高句丽都无功而返,更何况如今的情形。前些年西征的元气尚未恢复,又要大举东征,连年征战,人心思定,朝廷强征军卒定会引发动乱!】
  【窦建德招揽了数百逃避兵役之人,让孙安祖带着他们落草为寇。】
  【当时,河北山东等地的流民贼寇蜂起,他们到处劫掠当地百姓,却都略过了窦建德的家乡。朝廷官吏认定窦建德一定与盗贼有所勾结,便杀了他的全部家眷!】
  【窦建德与隋朝结下了血海深仇,带着手下两百多人前往河北投靠了高士达,再加上孙安祖被张金称杀掉后投奔窦建德的军卒,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了万余人。】
  【窦建德与当时的农民军领袖都不同,他仗义疏财,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得将士爱戴!】
  评论区
  “张金称和高士达等人还处于盗寇的阶段,四处烧杀抢掠,招揽人手,没有目标,没有纲领!”
  【大业十二年,张金称、高士达先后被隋军镇压,窦建德收复两部残余力量,很快发展到了数十万人。随后窦建德对战朝廷派出的大军,大获全胜!】
  评论区
  “隋将郭绚带着一万多人前来征讨高士达,高士达很有自知之明,将军权交给窦建德。窦建德也有心树立自己的威望。他留下高士达留守后方,自己带着七千精锐诈降隋军。”
  “窦建德与高士达在两军阵前演了一出反目成仇的好戏,隋将郭绚深信不疑,与窦建德会师,没有做任何防备。窦建德突然发难,大败郭绚,隋军近乎全军覆没!”
  “窦建德成功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隋朝同样派遣杨义臣带领一万多兵马围剿张金称,当时的张金称已经拥兵数万,声势浩大,却因为轻敌大意被隋将苏定方打败。隋军将所有能找到的起义军全部坑杀,张金称手下的残兵败将只能投奔窦建德。”
  “杨义臣携大胜之势继续围剿窦建德,窦建德想要暂避锋芒,拖垮隋军的士气。但高士达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肯听他的建议。”
  “高士达命窦建德留守大营,他带着精兵迎战杨义臣,想要复制窦建德的辉煌。但他仅仅取得一些成果便大摆宴席,轻敌大意,被杨义臣打败。”
  “窦建德预见了高士达的失败,却无法阻止,他逃走的时候只带了一百多人。”
  “窦建德在饶阳县安抚百姓,得到三千兵卒,出其不意回师平原。他为高士达等战死者举办了隆中的葬礼,让他们入土为安,起义军士气大盛!”
  “与其他起义军首领不同,窦建德没有无差别的屠杀隋朝的官吏,而是对他们以礼相待,越来越多的人投奔窦建德,就连隋朝的官吏也举城而降,很快窦建德便聚集了十万人马!”
  第265章 隋末乱世
  天幕下的窦建德正处于意气风发之时,见天幕肯定自己的功业,他十分兴奋。当即大气十二分的注意关注着天幕,希望能从未来的历史中得到蛛丝马迹,取得比历史上更加辉煌的成就!
  【大业十三年,窦建德在河北称王,建立自己的政权。】
  评论区
  “面对多次杀伤自己部下的隋朝官吏,窦建德大度能容。他已经脱离了盗匪的行列,致力于稳定人心,争霸天下!”
  “隋炀帝派薛世雄围剿窦建德,窦建德佯装战败,利用大雾将隋军引到埋伏圈,前后夹击之下,隋军大败,薛世雄只身逃走!”
  窦建德不屑道:“薛世雄……土鸡瓦狗!”
  ……
  【与此同时,在江淮地区,也有一支起义队伍,在与隋朝对抗!杜伏威、辅公祏起义!】
  另一支义军首领李子通皱眉:江淮地区难道不是某的势力最强大吗!
  杜伏威已经被他击败,如同丧家之犬,难道还能东山再起?
  【杜伏威也是山东人,他少时家贫,穷困潦倒,却不置产业,以偷盗为生。他的好友辅公祏姑姑家以牧羊为生,辅公祏便多次偷羊送给小伙伴,最后两人都被辅公祏的姑姑告到衙门,杜伏威与辅公祏只能亡命天涯,聚集了一班人落草为寇,这一年,他年仅十六岁。】
  【大业九年,杜伏威、辅公祏等人在长白山起义,随后南下江淮地区,在四处出击中不断发展壮大。】
  评论区
  “江淮地区是隋朝重点经营的地区,运河两岸的隋军实力强大,杜伏威意识到想要在这里立足必须发展壮大,便联合、吞并周边的小势力,苗海潮的起义军就是此时加入的。”
  “还有一个农民首领叫赵破阵,他见杜伏威兵少,就轻视他,想要将杜伏威的势力收归自己的麾下,杜伏威带着十多个亲卫前往赵破阵的大营赴宴,在宴会上杀了赵破阵,兼并了他的势力。”
  “大浪淘沙,能留到最后的才是真金!”
  【大业十一年,农民领袖李子通度过淮河与杜伏威联合,随后又因分歧而分裂!】
  评论区
  “李子通本是长白山另一股起义军中的部将,因乐善好施,勇武过人,太得人心,被上司左才相嫉恨,只能带着自己的部下逃离长白山,投奔杜伏威。”
  “但李子通胸怀大志,不肯久居人下,妄图以武力吞并杜伏威的地盘,杜伏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军阵大乱,本人也身受重伤。”
  “这次兵变让杜伏威的势力大损,恰逢此时,隋军前来围剿,杜伏威的义军大败。”
  “李子通则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称楚王,后来又占据江都,建立吴国,得到江南地区大部分百姓的归顺。”
  “直到武德四年,李子通才被杜伏威打败,押送到长安。”
  李子通:“武德四年,是哪一年?”
  手下幕僚立刻翻找之前的记录,“王上,武德是唐朝开国皇帝的年号,大约不出十年……便……”
  李子通:还有十年时间,某还有机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