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妃(作者:喵画像) 第35节
蔺时远又从她身后重新把她抱住,“蛋糕我吃了,挺好吃的。”
午膳的时候蔺时远没回府,李楚仪也没管,因为李楚仪知道蔺时远若回府吃饭,下面的仆人立刻就会给他重新准备六十八道菜,根本用不着李楚仪操心。
但李楚仪没成想蔺时远会吃蛋糕,因为那些蛋糕都已经凉了。
李楚仪嘴善如流,“殿下吃的凉蛋糕吗?”
蔺时远说不是,“我吩咐后厨把蛋糕热了热。”
李楚仪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后厨把蛋糕放在锅里又蒸了一遍,那还能吃吗?
李楚仪:“……”
“那下次我给殿下做新鲜的蛋糕吃。”
蔺时远嗯,“饿不饿?我们起床用膳吧?”
差不多该用晚膳了,李楚仪也是真的饿了。
她很小声应了句:“好。”
两个人简单收拾了一番便去了偏殿,一般用膳都是在内殿,但蔺时远跟李楚仪都懒得挪地方了,便将就在偏殿用。
蔺时远吩咐婢女:“把膳食挪到偏殿来。”
婢女连忙恭敬称是。
依旧是六十八道菜,很快就全部摆上桌。
李楚仪拿起筷子便开始低头炫饭。
他们正吃着,门外忽然有婢女来报,“殿下,皇后娘娘派人来问候王妃。”
李楚仪一口菜入口差点噎到。
蔺时远扫她一眼,又帮李楚仪倒了杯水,才平和对婢女道:“让人进来。”
婢女恭敬称是。
不一会儿的功夫,婢女便带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宫女走了进来,她是皇后的陪嫁婢女,身份非同一般。
宫女面带规矩地笑容向蔺时远和李楚仪行礼,“奴婢拜见瑞王殿下,拜见王妃。”
蔺时远看向她,“起来回话。”
宫女恭敬称是。
“奴婢回禀殿下的话,前几日襄陵进贡了一柄上好的玉如意,皇后娘娘瞧着极好,便想着送与王妃。”
她说着稍微侧身,身后便有其他宫女捧着一柄玉如意走上前来。
蔺时远淡漠扫了一眼,没言语。
宫女又恭敬地道:“今日早上定北侯夫人来拜见王妃,但听说王妃身体不适。定北侯夫人进宫拜见皇后娘娘的时候特意提及此事,皇后娘娘听闻之甚是担心,特意命奴婢前来问王妃安。
蔺时远闻言扫向李楚仪。
李楚仪吩咐了小婉不管谁来见她都说她身体不适,但其实半点毛病没有。
蔺时远一眼就看穿了李楚仪的小心思,语气无波对宫女道:“有劳皇后娘娘记挂。”
宫女依旧面带规矩地笑容行礼,“王妃身体不适,皇后娘娘特意送了人参给王妃安神。”
她说着,又侧身让出身后捧着人参的其他宫女。
蔺时远的语气依旧无波,“替本王和王妃谢过皇后娘娘。”
宫女恭敬称是,“如此,奴婢就不再打扰殿下与王妃用膳了。”
她说罢,再次规规矩矩行礼,低着头,小步往门外退,直到退出门口,才又伏身离开,全程得体得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李楚仪看得叹为观止。
不愧是皇后的陪嫁婢女,这规矩学的就是跟旁人不一样。
蔺时远瞧着李楚仪,“在看什么?”
李楚仪唔了声,“没什么。”
皇后这是真没办法了,蔺时远连段将军的面子都不给,皇后最后只能寄希望于亲情,希望蔺时远能看在都是一家人的面子上放定北侯一马。但蔺时远跟她有什么亲情?涉及皇权之争,连亲父子都能撕破脸。
蔺时远夹了一筷子菜放到李楚仪的碟子里,“继续吃饭吧。”
李楚仪哦了声。
一旁的婢女捧着那支皇后送来的人参恭敬问蔺时远,“殿下,这支人参……”
蔺时远言简意赅,“既然皇后说了给王妃安神,熬了汤给王妃喝。”
李楚仪:“……”
第30章
真好看,晋国第一美男子。
用完晚膳之后, 李楚仪和蔺时远又一起从偏殿拐弯回了寝殿。
李楚仪原本还以为蔺时远会去书房批奏折,但没想到蔺时远让仆人把奏折都搬来了寝殿。
李楚仪闲得没事儿可做,就坐在一旁看蔺时远批奏折。
蔺时远:“……”
“挡光了。”
李楚仪哦了声, 起身挪了半寸,然后又坐下继续看。
蔺时远:“……”
他继而随手把那些已经批完的奏折推到李楚仪面前,“喜欢看, 看吧。”
李楚仪顿时有些意外。
虽说李楚仪也不是第一次看奏折, 但偷偷瞄两眼和直接拿在手里光明正大地看, 这不是一个概念。
李楚仪思思量量的, “呃……不是说, 妇人不得干政?”
蔺时远眼皮子都没抬,“只是让你看着玩,没让你发表意见,不算干政。”
李楚仪:“……”
好吧,是蔺时远让她看的,可不是她自己非要看。
李楚仪就近拿起一本奏折打开一目十行, 是襄陵太守上奏的请求朝廷拨款的折子。
连年战乱,襄陵又是边界城池,各家各户的青壮男人都去当兵了, 家里的田地便荒了一片。
那些农活儿都是要出力气的,交给女人和老人难免吃力。这样恶性循环, 渐渐的没人种庄稼,家里的存粮吃没了就开始闹饥荒。
李楚仪第一道折子就看到这样的事情难免有些郁闷, 她没忍住问蔺时远, “殿下, 征兵的时候,每家不留一个青壮劳动力吗?”
蔺时远执笔将手里的折子批示完合上放到一边, 又拿了一本新的,“怎么?”
李楚仪道:“襄陵城那边明明每家都有地,但却因为没人种地而吃不上饭,这也太荒唐了。”
蔺时远没言语。
其实晋国的征兵政策非常完善,每家每户只征一个青壮年,如果这个家中只有一个可以劳作的劳动力,那么,这一户人家的青壮男人甚至可以不用去当兵。
但政策归政策,执行起来是两个概念。
比如,今年朝廷要求征兵五万。文书下放到地方,地方按照政策每家每户留一个劳动力,但征不够五万怎么办?
地方完不成朝廷的任务就会被问责,那么,地方的官员为了不被问责就只能强征。
朝廷对这样的事情心知肚明,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层层政令颁布下去,到了地方具体会怎么实施非常难掌控。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层政策难以真正惠及百姓的原因。
李楚仪迟迟没等到蔺时远给她解答,向下撇了撇嘴,把奏折合上放到了一边。
蔺时远察觉,言简意赅解释了一句,“有些事情非常复杂,只看表面没有用。”
李楚仪并未听懂,但也没有再问,只是哦了声,然后又从那一堆奏折里面扒拉了另外一本新的奏折打开去看。
这本是春州太守上奏的民生汇报。春州与京城相邻,经济方面富得流油,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娱乐活动也颇为丰富。
李楚仪看着奏折上的内容又好奇问蔺时远,“殿下,珍品宴是什么?”
蔺时远抬眸扫了一眼李楚仪手里的那本奏折,“就是把一些宝物聚集在一起出售,价高者得。”
李楚仪想了想,那不就是拍卖会?
她把奏折合上,一时有些向往,“那一定很热闹吧。”
蔺时远批阅奏折的手微顿,“想去?”
李楚仪不敢说。
她的确是想去,但蔺时远那么忙,她总不能让蔺时远耽误朝政陪她出去玩。
蔺时远淡淡道:“珍品宴是在五月十五举行,你若想去,我可以陪你去。”
李楚仪顿时有些兴奋,“真的吗?会不会耽误朝政?”
蔺时远说不会,“春州与京城相邻,三五天就回来了。”
李楚仪眉眼弯弯,继而起身喜滋滋在蔺时远的脸上亲了下,“奖励殿下!”
蔺时远:“……”
李楚仪把手里的奏折放回去,随机又挑了第三本奏折打开去看,依旧是地方太守汇报的民生问题,李楚仪觉得无聊,没看完就直接放下了。
之后的几本折子都大差不差,不是民生问题就是财政问题。李楚仪忽然有些佩服蔺时远,这些奏折若是换成她来批阅,且不说能不能解决奏折上提出来的问题,单就是阅览一遍都觉得很烦。
李楚仪问蔺时远,“殿下,你每天都在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吗?”
蔺时远嗯。
其实一个国家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六部以及文武大臣和各地太守报上来的折子,也大多都是围绕着民生、经济、科考、工程建设之类的事情,偶尔有战事之类的属于急报,而那些什么惊心动魄地皇权之争、宫廷政变,谋反啊、清君侧之类的都属于概率事件。
毕竟一个正常运行的国家,不会每天上演这种“重头戏”。而且,即便是真的准备上演,也不会把事情写进奏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