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没想到卢麦芽率先拒绝了:“我想留在这儿。”
  牛大婶惊咦:“留下可没有住所了。”
  麦芽摇了摇头,脸色微红的道:“我和小雨可以先住到方大娘家里,等过了明年,我便与方大娘儿子结亲。”
  众人皆惊,这事可从未听说过。
  “方大哥跟着成衣馆的掌柜做学徒,我们之前见过几次,方大娘也属意这桩亲事……”她说的不清不楚。
  时萋和牛大婶细细打听了几句。
  看她不说,时萋便作罢了。
  只有牛大婶还在问着,打算明日就去看看对方是什么人。
  时萋转移了话题,看向夏小雨。
  卢麦芽一向有主意,且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
  他人可以建议,可以旁观。
  但无权干预别人的选择。
  夏小雨眼泪汪汪的,差点就要哭出声。
  她拽着卢麦芽的手紧了紧,意思明显。
  她与麦芽相识的久,后又一直同进同出。
  感情亲厚自是别人比不过的。
  平素喜舒了口气,其实只有麦芽和小雨无处可去,时萋与牛大婶在隔壁医馆,那边也有住所,根本不用再挪动。既然都有个归属,他就不用纠结了。
  几人草草说了几句,便各自回了屋。
  第二日,去学堂和织坊的四人各自背了些东西过去。
  几人打算分开运上两天便都带走了。
  牛大婶去成衣铺子看了人。
  模样倒也周正,装作选料子时偷眼打量。
  看他裁剪料子的手艺很是熟练。
  应是学了些本事的。
  又去了方家,与附近街坊打听方家人的品性。
  都还不错。
  牛大婶心里高兴,院子里这些孩子能找到好归宿。
  她就放心了。
  回了慈幼局满院子查看。
  里面一些用不上带不走的物件。
  都是前几年有供给的时候置办的。
  虽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她也不打算留下。
  官府那边也不会当成好东西。
  她打包了一些穿不了的旧衣物。
  灯盏,柜子,桌面等等这些东西不少。
  她也一一清点。
  一早,天蒙蒙亮便喊了众人一起带去了当铺处理。
  换的银钱平分给了几人。
  去的一路上,推着板车,抱着物件。
  还没怎么样。
  回来时皆沉默了。
  等拿了行李和各自物品离去,几人就要各奔东西,往后再见便难了。
  牛大婶把她和时萋的铺盖卷到慈安堂的空房间里。
  她以为就这样安顿了。
  没想到时萋还是要走。
  “即便和路小子不成,也没必要非得走啊!”
  时萋笑了笑:“和他倒也没什么关系,我打算往东边看看。”
  官府那边想起了慈幼局的院子,那么这个慈安堂也差多要有个说法了。
  总是这样居无定所也不行。
  且兴阳州在冯知州的治理下,也确实不好过。
  夏知州原本定下的制度被他改了个大半。
  据说如今要把十六不成婚缴税的政策改成十五。
  另外缴税也不是原来的价码。
  甚至有传言说,不光缴税,还要挨板子。
  她总不能因为这些破事把自己给随便嫁了吧!
  牛大婶听了这些,默了默:“到哪儿还不都是如此,这祸害人的世道……”
  也不知她想到了什么。
  话是这么说,她还是决定跟着时萋走。
  牛大婶孤身一人,无牵无挂的。
  在慈幼局的这些年,她与时萋感情最深。
  她心里是把时萋当自己孩子的。
  走之前,不少东西都要准备好。
  最关键的物品就是路照。
  两人在兴阳州这么多年,都是有档案记载的。
  办理路照不是难事。
  时萋官府里有熟人。
  想当年来兴阳州时,把她送到慈幼局的赵叔,赵三庄。
  府衙里的关系,一般人想攀还不好攀的。
  她自是明白这个道理,一直维护着。
  往年夏天会送些医馆配置的消暑凉茶送去。
  冬日里也有些防冻裂的药膏。
  她一提办理路照,赵三庄二话不说的便给找了人。
  甚至在她提起想办一个男子身份的路照时。
  赵三庄只是犹豫了片刻,便接了她递过去的碎银。
  所以,时萋现在有两个身份证。
  一个是本名,另一个随牛大婶姓。
  叫牛十七。
  两人隔天收拾了行囊,与路远山打了声招呼。
  便在对方惊愕中挥手离开了。
  路远山反应过来抬脚要去追。
  被进门的病人拽住:“小路大夫,怎么不诊脉……”
  等他挣脱出来时,一路往城门赶也没见到人。
  时萋和牛大婶此时去了织坊。
  要和麦芽、小雨道别。
  根本没走出城的路。
  从织坊出来后,时萋没打算再去书院。
  为了能安静学习,书院建在山上。
  上去一趟费时费力。
  她也不打算一一告别的,留了封信给麦芽,等平素喜他们下山时再交给他就是。
  时萋对感情的事本来就淡薄。
  她也是经过了这几世,才慢慢有了生死离别之情。
  与麦芽这几人,有些感情,但这种感情类似于同窗。
  大家长大了,分开是必然的。
  时萋心里接受良好。
  出了城门后,她雇了辆马车一路往东去。
  牛大婶不知道她有多少钱,但对坐马车一事有些心疼,从包袱里把自己存的钱都掏了出来塞进时萋手里。
  “小时,咱们也不急,慢慢走也成的。”反正也不着急。
  时萋把钱又给她塞了回去。“后面坐不着车的时候咱们再走,钱财咱们还是分开放,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牛大婶想了想,点头,小心翼翼的藏回里衣中。
  马车走走停停,到了傍晚。
  二人下了马车,留宿在附近的一个小县。
  第49章 乱世流民19
  临时修整的这个城镇不大,时萋进了城后先去买了身男子成衣回去。
  牛大婶知道她的打算,不由得可惜之前当掉的那些衣物。
  说不准有时萋能穿得上的。
  时萋扯了扯嘴角。
  现如今她已经不是刚来的时候了,什么旧衣服,死人衣服都扒。
  生活条件上去了,就不想过低质量的日子。
  她现在有钱,只穿新衣服。
  牛大婶拿着选好的成衣左右打量:“这成衣还是不如量身做出来的合身,再扯块布,路上左右无事,我给你缝上两身。”
  时萋点头,掏了银钱又扯了些布料。
  出了布庄后,二人便找了家客栈歇脚,顺便吃点热乎的汤汤水水。
  中午在马车上,两人只吃了些糕点垫肚子,虽软糯香甜,但不如饭菜吃了舒坦。
  至于干粮饼子,牛大婶想准备来着,只是被她拒绝了。
  第二天一早。
  时萋对着镜子鼓捣了半个时辰,等捆好了发髻转头时。
  牛大婶眼睛瞪的溜圆:“可真看不出来原本的模样了。”
  时萋笑了笑,对着镜子又打量了一番。
  也就是现在年纪小,再化化妆换了衣服和发型。
  确实看不大出来。
  “牛大婶,往后我就要叫牛十七了,之后咱们以母子相称,我是你的儿子。”
  牛大婶愣了愣。
  时萋还以为这话刺激到了她。
  “那也不该跟我姓啊!我夫家姓曲。”提起夫家,她都觉得有些遥远了,这些年一直在孩子堆里忙碌,慢慢的就淡忘了那些伤痛。
  时萋……
  她想差了。
  “没关系,就说咱们是从牛家村出来的,一个村都姓牛……”
  牛大婶:“行吧。”
  出了县城后,两人又雇了个马车往东去。
  虽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但大致的方向是帝城附近。
  在达稽山采到的罗布麻,她除了最开始出手了一批给自己的银钱找了出处后。
  其余的都存了起来。
  后面几年在那块地界附近,也都能有所收获。
  罗布麻的生命力强,也较容易繁殖。
  没有出手并不是囤积居奇。
  只因为兴阳州离帝城远,那边的收购价格甚低。
  当然这个低是对于帝城的售价来对比。
  随着现在一路靠近帝城,连续几个大城药商给的收购价,比兴阳州翻了三倍都不止。
  她每个地方都零散卖掉一些。
  少量多次的出售,单次的银钱没有多到引人注意。
  走走停停两月余。
  因漫无目的,也不着急走。
  每日到了傍晚,时萋便就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