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至于再复杂些的病症,就只能送到镇卫生院了。
  镇卫生院还看不好的再去县人民医院。
  出乎时萋意料的是,中医并不会受年代政策影响。
  批的也不是中医大夫。
  实际上被下放的大夫里,更多的是西医。
  特别是留过学,与国外有过学术交流的那种。
  中医大夫也有一部分,主要是那种有传承,开医馆,家中有资产的。
  被批也是因资本主义的名头。
  拿针灸来说,村里的赤脚大夫大部分都会点。
  他们本身是跟祖辈学的中医,后又经过县、镇医院培训,学习一些基本的西医开药打针知识,治病以中西医结合。
  时萋放了心,以后多跑几趟镇医院,往后她用针灸给病人看病就没问题了。
  拎着一大包药品出了国营药店。
  江淑月也是战果斐然。
  也不知道她都买了些什么,一个大布袋子装着。
  时萋扯了扯嘴角:“咱俩可是要走回去的。”
  江淑月咔吧着眼睛,她买起来就忘了这茬。
  这个时间了,少不得要在外面吃了饭再回去。
  时萋倒是不馋,她时常给自己加营养,肉蛋更是没断过。
  只是拗不过江淑月,一人扛一个大包裹就往国营饭店去。
  看完今天的供应菜品。
  “我没有肉票。”江淑月可怜兮兮的看向时萋。
  时萋一摊手:“我也没有,我粮票都有限。”
  家里只给她准备了点粮票,走的时候她都给放了回去。
  手里头这张一两的,还是有人看病给她的诊费。
  江淑月瞬间无语,这位看着挺有钱的模样,吃的小脸白嫩有肉。
  手里竟然没有肉票和粮票。
  实在没办法,大肉菜是别想了。
  江淑月点了一盘饺子,这个有肉但只收粮票。
  时萋从头看到尾,最后问服务员。
  在服务员的白眼下,点了一碗臊子面。
  江淑月捅了捅她胳膊:“粮票我还有,借你点。”
  “不用,走了坐那边等等。”
  时萋拉着江淑月回座位:“没有肉票吃什么都一样。”
  江淑月摇头:“你也可以点盘饺子吃啊……”
  这两样可能是速度快,没等多久就从出餐口端了出来。
  服务员吆喝着:“油渣白菜饺子,臊子面,过来端。”
  时萋起身,饭店服务员这服务态度,比刚刚药店里的姑娘差远了。
  被江淑月硬分了几个饺子后,时萋也拨给她一部分面条。
  面条和饺子的分量都很足。
  肚子是填饱了,只是回去的路难走。
  挪到村口时,太阳已经西斜。
  估计村里都下工了。
  “方知青,我可找到你了。”周三嫂在村口转悠着,远远看见时萋和江淑月,周三嫂挥着手招呼。
  “嫂子你这是在等我?”时萋慢慢腾腾的往回挪,她一手一袋子药,另一手和江淑月一起抬她那些战利品。
  这姑娘走到一半就不行不行的了,累的五步一停,十步一歇。
  照她这个速度,天大黑都回不去。
  时萋因这几个月一直有拿树枝练刀法,每天至少要打完一整套,身体素质比她强不少。
  帮她分担一半的重量也不费力。
  “可不是,找你一老天了,后来才听刘知青说你们去镇上了。”周三嫂快步迎上前。
  一把抓过两人手里的东西:“瞧你们这细胳膊细腿的,看的人都费劲,嫂子给你俩拿吧。”
  江淑月双手得到解脱,长呼了口气。
  “嫂子可多谢你了。”
  周三嫂率先走在前面,头也不回的爽朗笑道:“小江知青别客气,走吧走吧,我给你们送知青点去。”
  第69章 七十年代知青12
  “方知青你要当卫生员了?那敢情好。”一路上周三嫂的嘴就没停歇。
  得知时萋是进城拿药,嗓门瞬间拔高了一个度。
  一直帮两人把东西拎进知青点院子,才搓着手喊住时萋。
  “方知青,咱俩上那边说。”
  “怎么了嫂子?”时萋挪动脚步跟了过去,看周三嫂今天到处找她这状态就是有事。
  只是人家一路上也不说,她就没问。
  “还是那个毛病,那药吃了两天有些见好。就是吧!就是……”周三嫂忸怩了一下道:“就是你我家你大哥,晚上没啥事……”
  时萋……
  她说的含糊,时萋立刻明白了原委。
  之前拿药时明明嘱咐过了,就怕遇到这种不遵医嘱的病人。
  时萋简单给她说了一下这个病的病因,她这个炎症主要还是因为男人不讲卫生,男女发生关系时,对方携带的细菌入侵女性身体,才导致炎症滋生,像周三嫂这种情况,不解决对方问题,她这病永远改善不了。
  病情反复还是轻的,之后还有可能病变。
  周三嫂听完脸色有些不好:“整了半天我这一身病全是因为那个瘪犊子,可他身上有哪个什么菌,咋啥事没有呢?”
  “也不一定没事,男性不讲卫生,自身也会有炎症,亦或者尿路感染之类的疾病。所以这种情况最好二人同治。”
  “他也得治?那咋治啊!”周三嫂没说出口的是,方时期一个小姑娘,给男人看这毛病,好说不好听。
  时萋笑了笑,这种情况她上辈子遇到的多了。
  有些人还故意上门找麻烦,意图让她难堪。
  这有什么难堪的,有病的又不是她。
  若是真找茬,她的大刀也不是摆设。
  只是想了想这个时代的特殊性,没有说这些:“嫂子等明后天我收拾完卫生所,到时候你和周三哥一块去拿药就行。”
  “要收拾卫生所啊,那还用你动手,等着,我一会吃完饭就去拾掇。”
  送走周三嫂,时萋转身回了屋。
  江淑月正瘫在炕头上,她买的那堆东西凌乱摆在身边。
  看时萋进屋,拉着长音道:“太后悔买这么多东西了。”
  当时只觉得看哪个都缺,没想过怎么回来的问题。
  时萋扫了一眼她买的东西。
  几个牛皮纸包大概是点心之类的,还有一瓶橘子罐头。
  针线,手套这些也是江淑月前几天念叨过的。
  再就是肥皂、香皂、卫生纸,卫生纸是长方形一摞一摞的。
  除此之外就是暖瓶,另外还有几个月事带……
  月事带?
  时萋这才想起,把这个都给忘了,搜索了一下记忆,方时期的月经一直没来过。
  难怪家里没有预备这种东西,下乡的时候她也没想起来。
  这时候大约是因营养跟不上,女性月经来的普遍比较晚,只有少数人会在十五六就来。
  大部分都是十八九左右。
  上一世时萋已经把空间存的卫生巾用完了,到后面没了卫生巾,她用的就是卫生纸加棉花。
  那时生活条件一直不错,棉花虽是外来物,价格贵些。
  她依旧从往来的商队购买了不少。
  除开做冬衣填充,剩下的都留着更换月事带。
  只是那种东西,她也没往储物格里存。
  现下棉花还有一些,布料也有,等抽空自己缝制几个才行。
  江淑月还在碎碎念着,这段日子因为没有暖瓶,热水都需要现烧。
  钱丽影和姜亚琴两人都有暖瓶,只不过从第一天就表示不能动她们的暖瓶。
  时萋与江淑月自然也不会碰她们的。
  不方便肯定是有,天气还算暖和的时候,早晚凉水洗漱也没什么。
  只是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冷了。
  往后若是想喝点热乎的,每每需要现烧也很不方便。
  晚饭两人吃的是从饭店买回来的肉包子。
  江淑月和韩国栋那边打了声招呼,今晚不搭伙一起吃了。
  然后把包子给溜了一下,就算是晚饭。
  搭伙的这段时间,好处大约只有省粮食,和省事。
  因江淑月胃口小,每天需要交的口粮是六两,其余蔬菜之类,老知青暂时都不算他们的。
  至于做饭她只需要每五天做一天的饭,洗一天的碗就行了。
  其余四天擎等着吃就行。
  只是伙食实在不怎么样,几个男知青做饭水平最高的是曹振东。
  也不能说多好吃,至少不会把菜糊糊做出猪食味。
  其他几个人,不提也罢。
  其实江淑月做饭水平也不怎么样,大哥不笑二哥,谁也不能嫌弃谁,只有曹知青做饭的那天,他们能笑得出来。
  今天是做饭最难吃的张宝辉,江淑月也不想难为自己。
  中午饭在外面解决了之后,临走前又特意买了包子,把晚饭也安排好了。
  包子也不要肉票,只要粮票。
  时萋付的钱,江淑月出的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