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人看到陆青予到来,不由自主为她让开了路。谁也不敢公开小看她,为她的技术,也为她舌战群雄的勇气,让她站在了第一排。
赖鑫对此不置可否,轻哼了一声。
到了8点钟,王敬国打开了外宾服务部的大门,然后站在门边对大家说:“各位同志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是我们天和珐琅工坊的工匠和学徒,试用期一年。我们的课程从工坊的历史和产品开始,请大家跟我来……”
陆青予率先走了进去,大队伍陆续跟了进来。
“我们天和珐琅工坊建成于1864年,是宫廷造办处退休的老工匠回家乡时创立的。当年出了不少好作品,一价难求。他死后将手艺传给了孙子,他孙子生活的年代动荡不堪,不仅没有后代,景泰蓝也差点失传。
他一生收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大徒弟彭耀祖、二徒弟陆开明、三徒弟李长生。大徒弟彭耀祖老同志带领着我们改制了我们的工坊,三位师兄弟共同将景泰蓝发扬光大,有了如今的规模。
现在彭耀祖老同志已经过世,由他的儿子彭城同志担任总经理。陆开明同志是掐丝工艺的高级技工,带了很多徒弟。李长生同志是绘画设计的高级技工,是我们工坊的总设计师和顶梁柱。
希望大家看见两位老前辈多点尊重,说不定老先生会教你们一点私活儿。”
大伙儿都笑了起来。
王敬国等大家笑完了,再引着大家到了展厅,这里陈列着工坊建成以来最经典的作品。
“这是工坊建成后第一件作品,做的是庆祝新年的装饰盘《福寿万代》。”
“这是获得全省工艺美术大奖的作品《孔雀宝瓶》。”
“这是领导来参观时获得极高称赞的双莲瓶《并蒂莲》。”
“这是我们最畅销的一套茶壶,是国外的订单。”
陆青予紧紧盯着这些流光溢彩的作品,只差没有上手摸了。每一件都是独特的造型,别致的花纹。
景泰蓝就这么静静地立在这里,就有玉的温润,珍珠的亮泽,瓷器的细腻,琥珀的通透,黄金的璀璨。和黑白灰红为主的80年代主色调形成鲜明对比。
“这件作品是我们李长生师傅设计,彭耀祖师傅制作铜胎,陆开明师傅掐丝点蓝,共同烧制打磨的《和平三足象鼎》。”
陆青予凑近三足鼎,每一只足都是一头大象,朝着不同的方向。整体是蓝绿色的,点缀着黄色、红色、白色的花朵,鼎足和把手是金色的。
一旦看见它,就挪不开眼睛了。
“王经理,这点蓝是什么意思?这景泰蓝明明色彩丰富,为什么叫景泰蓝,不叫景泰红、景泰黄呢?”有学徒问道。
大家都笑了起来。
“点蓝又不是真的只点蓝色,只是蓝色最多而已。”旁边有个高个子的男人笑着回答,模样还挺周正。
大家笑得更开心了。
王敬国的手压了压:“最开始景泰蓝确实只有蓝色,把蓝色颜料填进铜丝空间里的工序就叫点蓝。
后来景泰蓝添了各种色彩,但不管哪种颜色,都不如蓝色和铜的金色搭配起来最美,所以铜胎掐丝珐琅被还是叫景泰蓝,填色工艺还是叫点蓝。”
陆青予凑近了些,凝视着三足鼎上的蓝色,感受着她的明艳又高贵,纯粹又灵动,就像是晴空下潋滟通透的海水,高原上晶莹圣洁的湖泊。
正是因为这份美,才让陆青予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义无反顾地加入工坊。
也正是因为这份美,才让爷爷支持陆青予到工坊来,亲近老祖宗创造的顶级工艺,成为真正传承景泰蓝、研究景泰蓝、弘扬景泰蓝的一员。
这份希望现在变成了现实,让陆青予兴奋期待起来。
第20章 有点焦虑啊,有点枯燥啊
从外宾服务部出来,赖鑫带大家参观厂房。
服务部的后面是两间掐丝车间,两间车间旁是锅炉房、开水房、厨房和茅房。
楼上是一间比较大的画室,一间做精品的掐丝工作室,还有办公室、医务室、高级技工的工作室。
这样的工作室,只彭城、陆开明、李长生各有一间。
窗明几净的工作室里铺着大桌,里面绘画掐丝的工具材料齐全,还有沙发椅和茶几,让大家无比地羡慕。
结束完参观,新人们集中到曾经参加过比赛的工坊车间。
这里已经恢复了原有的陈设,几排桌子椅子架子,摆放着大大小小整齐排列的铜胎,箱子里装着批量冷轧的铜丝。
赖鑫让大家先随意找了个座位坐下,然后叮嘱道:
“各位新进的同志,今天上午已经带大家参观完了工坊,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分配工作了。我是掐丝车间的主任,我姓赖,工作上有什么不明白的事,先来找我问,不要到楼上去乱窜,不是你们该去的地方。”
下面的新人纷纷点头:“知道了。”
“我们工坊是师徒制,由师傅带着徒弟完成工作。彭经理、陆师傅和李师傅是不会来亲自带新人的,你们的师傅我们也已经分配好了。他们分别是赖鑫我、吴准、张少坚、陆金、于方林。”
四个中年模样的人站了出来,听到名字对着年轻人一一挥手。
“根据你们的作品,他们挑选好了学徒。我的徒弟是曾来……,吴准的徒弟是陈鉴……,张少坚的徒弟是陆伟……,陆金的徒弟是乔万里……,于方林的徒弟是陆青予、章同……”
听到念起名字,年轻人站起来,走到师傅的身边给他握手。师傅或慈祥,或严肃,不一而足。
陆青予走到于方林的身边伸出手,他微笑着点头握手,看起来人挺温和。
赖鑫念完名单,又念了一遍工坊的各项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等。
最后警告大家说:“不管你是以正式工身份还是学徒身份来的,到了工坊工作,就要听师傅和领导们的话,认真学习技术,完成任务。
师傅们会记录下大家的表现,考核不合格的会被淘汰。除了师傅,各车间主任也会参与考核大家的工作情况。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不要松懈。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创辉煌!”
所有人整齐地回答:“是!我们团结一心,共创辉煌!”
啰啰嗦嗦的制度宣讲结束,大家各找师傅归队。于方林带着五个徒弟到了隔壁的车间,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安排大家坐下。
于方林说:“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于方林,我师从彭耀祖师傅,也接受过陆开明师傅的教导。我本人比较擅长掐丝工艺,所以是这第二车间的主任。”
陆青予等人纷纷喊着:“于主任好。”
“不用客气,就叫我于师傅吧。工坊的大师傅们主要进行样式和纹样的设计,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图纸进行掐丝点蓝打磨这几道工序,听明白了吗?”
陆青予和大家都点头:“听明白了。”
一个脸憨厚的青年男人说:“于师傅,我叫章同,我想问一下,我们就只做这几样工艺,其他的工艺还需要学习吗?”
“怎么?就这三样工艺,还不够你学的?”于方林反唇相讥。
“不,不是,于师傅。”章同急得连连摆手。“我,我有点笨,我就学这几样就够了,其他的我还学不了。”
几个年轻人捂着嘴笑起来。
于方林叹了口气说:“景泰蓝工艺确实复杂,只把这几样学精学透也是相当厉害了。但是,我们工坊还是很缺全才的。如果大家能将所有工艺都学好,融会贯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
“这个大师,我不敢想。”章同挠着脑门。
“没出息!”于方林笑了。“我还指望着徒弟成才,我好退休呢!我们工坊以前加上食堂工人才30多个人,现在一口气招了25个。就是盼着大家抓紧学习,跟上经济发展的大潮,振兴工坊呢!”
于方林简单介绍完,就开始布置任务。
他把手上最简单的图纸和铜胎找出来给大家说:“你们才开始学,铜胎就不要你们做了。你们拿着图纸,把铜丝掐好粘好,我检查了再统一上药烧制。”
“是!”五个人答道,然后领到了图纸。
大家互相一打量,图纸上的大小花纹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在小茶盘上镶嵌郁金香花花纹。茶盘和比赛时的盘子类似,但是更大,大约5寸。
陆青予一看就知道这是咖啡杯下面的垫盘,应该是出口的。国外这个时候正奢侈呢。
但大多数人并不认识这东西,章同拿着图纸立刻就问了:“师傅,这盘子太小了,肯定不是装菜的,装花生米的吗?这花朵是啥,我没见过啊!”
于方林摸出口袋里的老花镜说:“这是国外放咖啡杯的盘子,就和盖碗茶下面的杯垫差不多。这花叫郁金香,国外的花,我们这里以前是没有的。这是彭经理买的国外资料查到的。我们这属于独一份!”
“哎呀,真好看呢。叶子和兰花似的,但是宽很多。花朵像个,像个……”章同挠了挠脑袋,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