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才好。要不我也请他吃顿饭?不知道他喜欢吃什么。算了,还是等爷爷腿好了再请他吧。”
  陆青予低低地笑着,滔滔不绝表达着对张砚林的谢意。
  苏远宸的心里却十分别扭,心里面酸溜溜的。说起来张砚林虽然年纪大一点,但是长得很好,个子高大还戴个眼镜,十分斯文儒雅。
  他还记得她曾经画过一幅画,画像上的短发凌乱,有些像张砚林的发型。
  “你怎么不说话?”陆青予回过头来,发现苏远宸脸色不太好,像吃了苍蝇似的。
  “哦,我在想哪里有艺术资料。我记得南州大学图书馆有一些,下次我去帮你再找找。”苏远宸寻了个答案搪塞了过去。
  但在陆青予看来,他又走神了。
  他明明有很好的大学资源,却不愿意带自己去,是怕在大学里遇见他父母,还是怕遇见谁呢?
  要帮就帮彻底,不帮拉倒,还不如张砚林爽快!陆青予回头看向车头,莫名地酸涩。
  到了目的地,是一片厂区,鱼店就在巷子里面。七拐八弯后,露出一个歪斜的草棚子,就是店铺了。看来就是个大排档。
  店铺连个招牌都没有,却已经围坐了好些人。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个大盆子,几个人端着饭碗在大盆里捞东西吃。看起来还挺热闹,味道应该不错。
  美食当前,两人忘记了不愉快,坐下来等着老板推荐。
  “两位吃鱼还是黄鳝、泥鳅?小店都有!”老板娘胖乎乎的,非常喜气。
  苏远宸问:“今天有新鲜的鱼吗?”
  “有有有,今天早上才从荷塘捞起来的。”老板娘笑眯眯地解释。“你们两个人,就要一条小白鲢吧。”
  苏远宸点点头:“那就白鲢鱼,打成片儿。”
  “这附近有荷塘吗?”陆青予听到了感兴趣的东西。
  “有的呀,我家的鱼都是荷塘里面养的,特别好吃。你们试试就知道了。”老板娘给两人摆上干净的碗筷。
  “荷塘在什么地方?我想去看看。”陆青予追问。
  “你想看荷花吗?这几天荷花正在打骨朵,再半个月就开了,到时候再去吧。哦,这条路没有公交车,走路过去有点远哦!”老板娘解释完就离开了。
  “你想去看荷花吗?”苏远宸找来开水,烫了烫碗筷。
  没想到他还挺讲卫生的,陆青予找来抹布帮忙擦了桌子。
  “嗯,我准备做个荷花花瓶。想看看真的花叶,找点灵感,收集点素材。”
  “行,我帮你问问路,到时候想办法送你去。”苏远宸立刻说道。
  陆青予听到这话高兴起来,爽快就好!
  老板娘端着盆子上桌,里面是乳白色的汤和雪白的鱼片,喝了一口汤酸辣咸香,吃了一块鱼片,脆嫩爽口。汤里面还有白菜、土豆和豆腐,每一样都好吃。
  “够不够算,要不要加醋?”老板娘问。
  “不用了!”两个人异口同声回答,今天在路上,已经吃了好多醋啦。
  吃完午饭,两人分道扬镳。陆青予回工坊点卯,苏远宸去大学图书馆帮忙找资料。
  一进工坊大门,门卫大爷笑着说:“小陆师傅回来啦,今天有没有收获啊?”
  吃喝且忙私事一天的陆青予哼哼:“还在找灵感。”
  “慢慢找,之前孙主任他们经常出去找灵感,有时候还约着一起到郊外去呢!”大爷见怪不怪。
  这是李长生在的时候,给画室的特权,好,也不好。
  陆青予心虚地往里走。
  “小陆师傅,彭经理说你回来了去找找他。”大爷趴在窗口最后说。
  “啊?知道了!”彭城让大爷守着自己,是不是要批评她天天外出。这么一想,陆青予脚步沉重多了,磨磨蹭蹭上了楼。
  彭城正在和王敬国、于方林说着什么,抬眼看见门口准备躲开的陆青予。
  “来来来,进来进来,躲什么躲!”彭城向陆青予招手。
  陆青予硬着头皮走进来,早也一刀、晚也一刀,早刀早了。
  “对不起,我……”陆青予准备给自己的外出编一点理由。
  彭城一愣:“为什么说对不起?我还没说要干什么事儿呢!下个星期北京景泰蓝工厂的工匠要到我们工坊访问,你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吗?”
  “真的?燕京景泰蓝工厂的工匠要来?”陆青予这才知道彭城叫自己的原因。
  燕京景泰蓝工厂是建国后第一家珐琅工厂,是景泰蓝行业的龙头老大,绝对的权威。工厂里的老师傅据说都是以前皇宫造办处出来的学徒,保留了很多精品和绝活儿。
  和他们相比,南州市的天和珐琅工坊以前一直延续小作坊的生产模式,今年才改革重组,处于起步阶段。
  “工坊要发展壮大,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啊!”彭城笑着说。“我好不容易请轻工局帮忙牵线搭桥才成功的,可要好好珍惜交流的机会。”
  “没问题!”陆青予笑着答应。
  “坐下坐下,我们商量一下接待事宜。”彭城招呼陆青予坐下。“这次来的工匠里有一个女同志,你负责陪同她。到时候组织几个女工友,多多向她请教。”
  真的有女工匠从事景泰蓝制作,陆青予喜出望外,立刻答应。
  今天听到的都是好消息,自己终于不用瞎琢磨了,希望能在女工匠身上学到好东西。
  彭城分配了接待工作。
  王敬国负责总的接待任务,把外宾服务部展场打理好,把贵宾休息室整理好。
  于方林负责带领三个车间做清洁、做整理。
  陆青予负责布置整个工坊,拉横幅写大字报。
  全工坊的工友们都动员了起来,除了彭城想到的地方。负责后勤的吴忠很自觉,他让食堂、锅炉房做了大扫除,准备了当天接待的本地菜肴。
  细心的姑娘们把里外挂好宣传标语,再在卫生间、会议室摆上花朵。
  忙碌两天再过个周末,燕京景泰蓝工厂的工匠们就要来了!
  第80章 只要能挣钱的都是好点子
  周一一大早,趁着暑热还没有升起来,轻工局宣教科的刘远亮带着四位专家到访。
  陆青予和姑娘们看到小车上下来一个挺精神的老太太,眼睛一亮。这就是燕京珐琅工厂的女师傅了。
  她大约六十来岁,个子小小的,短短的波浪头已经花白了,笑容很亲切,眼睛里是闪亮的星星。
  刘远亮介绍,这就是工厂的高级工匠,总设计师许美华。
  一个女人,在六七十年代就做到了首席,让工坊所有女孩子都看到了希望。
  专家领队是工坊的另一位高级工匠杨传浩,年纪四十多岁;中级工匠庄联盛,年纪三十多岁;初级工匠唐兴是个年轻帅小伙儿,看见一群姑娘们穿着崭新的衣服来迎接,一下羞红了脸。
  彭城走上前说了几句欢迎词,带着大家鱼贯入内参观。年轻姑娘们跟在后面旁听。
  四位燕京工匠客气地跟在彭城身后,到外宾服务部的展场先行参观。王敬国穿着白衬衣,插着钢笔,一派知识分子的模样。
  他使出浑身解数,用上了各种赞美之词,给工匠们介绍了柜台上的精品。
  陆青予在旁观察,从许美华到唐兴,大家的表情只能算是客气,没有看见他们露出惊喜的神色。
  接着彭城邀请他们前往车间参观,一号车间、二号车间,特级车间。
  许美华在特级车间转了一圈,看向了桌上的玉兰花台灯。“这小东西设计得挺别致,是哪位师傅的作品?”
  陆青予没想到许美华看上了自己设计的台灯,她受宠若惊地站出来:“是,是我设计的,不过掐丝部分是我师傅于方林做的。这是打版用的样品,其他的已经交货送走了。”
  “不错不错!”许美华点点头离开了。
  陆青予得到夸奖,笑得合不拢嘴,殷丽在旁边对她竖起大拇指。
  一群人进了会议室,燕京的工匠们坐了一边儿,彭城带着于方林等人坐了另一侧。
  陆青予等人搬了小板凳坐在边角旁听。
  宾主双方先说了几句客套话,彭城再次表达了欢迎,虚心请教专家们的意见。杨传浩客气了两句,请庄联盛介绍了燕京珐琅工坊的情况。
  庄联盛说:“我们工坊是由四十几个私营珐琅作坊和皇家造办处合并完成的,改制归公后经历了不少变革。现在我们已经规范了生产流程和工艺标准,专业人员按照工种分为技师、工程师、工艺师、工艺美术师等。”
  这些称谓一听就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技师就是做掐丝点蓝烧蓝,工程师是做大型器件的,工艺师要兼具绘画和手艺,最厉害的当属工艺美术师。这是能独立设计、制作顶级工艺品的大师。
  “我的师傅许美华老师曾经多次设计制作国礼送给外宾,被授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会议室听到此言沸腾了起来,彭城带头,全体鼓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