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去哪里了我们也不知道,一有消息,我立马通知您。”
王一宁生气地挂断电话,把手机扔到床上。
连续一个月都没拍到,两个人都没见面,正常情侣会这么久不见面吗?难道是分手了?
另一边,温星野被抹黑,采访的事,洪秀秀看到了。
至于王一宁发帖抹黑温星野,公司内员工处理的,都没报到洪秀秀这边来,公司有专业的员工在维护日常,她除了做一些决策性的决定,日常工作量并不大。
她现在决策上管理两家公司,然后在训练室内学习。
除了自考的内容,她在学习编剧的内容。
因为有大量阅片,和专业书籍的基础,上次参与了那部网剧的前期她有参与工作。
剧本也有不少她的建议。
她当时就萌生了,想了解这行的想法。
于是她就在系统性的学习编剧的课程和书籍,同时开始尝试分镜脚本制作,把编剧的内容,用到她的摄影作品,和拍摄的视频中。
同时买了的一些小说,她开始尝试去改剧本。
都在训练室里进行,不耽误她日常要做的事。
这次在京都呆的时间很长,相机都快蒙尘了。
网剧上线公司走向正轨,洪秀秀就收拾了行李,打算一个人出去走走。
两个公司那边,都有靠谱的负责人,如果实在需要她的就线上联系她,或者她再飞回来。
系统的两亿,一直放在她的银行卡里,闲下来,她就开始考虑怎么去让这笔钱花的有意义。
她注意到系统任务里,并不是改变人,而是生命体。
“生命体...那动物应该也算吧?”洪秀秀琢磨着。
正好她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刷到一位老奶奶,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在京郊附近收养了一大群流浪狗。
发微博的是个义工,说老奶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钱都花在了这些猫猫狗狗身上。
她就联系义工,要了地址,从淘宝买了一些狗粮寄过去。
对方就拉她进了一个群,日常会发些狗狗的日常,主要向捐赠人保证,事情的真实。
洪秀秀陆陆续续买了一些东西寄过去,最近对方和她说,让她别买狗粮了,狗粮太贵,附近的志愿者已经募集到足够的口粮了。
都是些冻肉,米面粮。
洪秀秀没想到还会嫌多嫌贵不要了的。
看到义工说,人员严重不足,希望有附近的,闲着的人能支援。
洪秀秀考虑了下就申请了义工。
马上冬天将近,洪秀秀从京都出发,叫了辆车,自己也开了之前旅行的买的那辆越野车,叫的车拉了一车比较便宜的保暖物资,洪秀秀的车上则是从市场上买的成箱的鸡胸肉,鸡骨架这些。
出发的比较晚,到了地方,已经傍晚。
卸东西的时候,洪秀秀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因为养狗的院子围了铁丝网,很多狗狗听到动静,并没有吠叫,只是静静地围在铁丝网边上,或者趴在那里,眼巴巴地望着她和那些物资。
密密麻麻的,全是狗。
各种品种,各种颜色,什么都有。
地方不大,洪秀秀刚一走进院子,立马就被狗狗们团团围住。
它们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喜爱,只能疯狂地摇着尾巴。
它们仅仅因为你的到来,就会很开心。
第272章 捐钱捐物,帮助力有限
平时,就只有一个老太太在管理这些狗,周末的时候,才会有一些义工过来帮忙。
洪秀秀一问才知道,老太太其实没比她大多少岁,也就五十八岁而已。
但因为操劳过度,看着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像六十多岁。
地方小,环境差。
看着有点心酸,这种心酸,是隔着照片和视频,完全感受不到的。
既然是做义工的,洪秀秀就住了下来。
住在不远处的酒店,像上班一样过来帮忙。
负责的老奶奶并不接受大额金钱的捐助。
她说:“老伴死了,退休了,回老家小院养老的,本来就养了一只,后面越来越多。
村里人怕狗伤人,就我把院子拉了个网。
然后就有一些人救助了狗往我这边送,有一些人定期捐赠一些吃的用的,或者过来帮忙,然后发展到现在就这样了。”说着还叹了口气。
“不知道能活几年,对比钱,还是接受物资比较好,不然怕别人说我靠这些毛孩子敛财。”
但这些狗每日消耗掉的粮食都是一个大数目。
虽然有捐赠,但是这么多狗狗日常照顾不是一个人能忙的过来的。
洪秀秀留下,就决定动用系统留下的钱,做些什么。
首先做的就是帮她翻新房子,围大院子。
修缮一些基础设施。
然后从村里再招两个老实能干的妇女,过来给狗做饭,收拾卫生。
工资微薄,但是很多人愿意来。
之前没给钱,都有人来。
更何况是给钱的了。
还找人搭建线上领养系统,不然狗只会越来越多,洪秀秀还做了相关公众号,招募一些负责审核和后期跟踪的工作人员。
又怕这钱不能长久地用在狗狗身上。
洪秀秀联系了京都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设立了一个共同管理的账户。
每个月,洪秀秀会往里打一笔固定的钱,但每一笔支出,都得有详细正规的支出才能报销。
协会每个季度还得发布一份盖了公章的资金流向报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仅如此,洪秀秀还请了专门的动保律师,拟定了一份《定向捐赠协议》。
协议里写明谁要是敢挪用,立马启动资金追回程序!
做完这些,洪秀秀也没闲着。
她把这段时间做义工的经历拍成视频,发到了自己的微博和公众号上。
她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动物救治,参与到救助中来。
然后洪秀秀才注意到,系统训练室内任务动了,【达则兼济天下:每当你影响一百个生命走向,改变他们的命运,即可获得1点积分。
任务进度值:103,可兑换积分1。】这个数字正好是此刻这边所有狗狗的总数量。
果然和她想的一样。
她在老人的小院子里待了一周后,决定继续前行。
她这次出来,去的地方都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
她训练室有不少东西,自己身体条件也不错,再不济还有枪,所以一个人也没有太过担心。
既然救助流浪动物能影响生命走向,那么她可以探索更多相似的地方,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离开前,洪秀秀确保救助站这边运转良好,两名村妇已经适应了工作节奏,领养网站也上线测试,还有专人负责后续跟进。
“我走了,大姐,有事就打电话。”洪秀秀抱了抱瘦小的老人。
“行了行了,你这娃子,把我这儿弄得跟新的一样,我都不知道怎么谢你。”老人拍拍她的手,眼里有泪光。
离开京郊,洪秀秀按照网上收集的资料,驱车前往南方的一个城市。
当地有个民间的猫咪救助站,经营者是位退休教师,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和零星的捐助维持运转。
第二站的情况比京郊的好不到哪去。
猫咪们挤在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密密麻麻的猫笼堆叠在墙边。
退休教师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喂食,清理,带病猫看医生,给适龄的猫猫做绝育,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她用前一站的经验,迅速联系当地动保协会,签署协议,招募志愿者,建立监管机制。
这一次,她更加注重对外宣传,专门邀请当地媒体来采访,并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持续更新救助站的改造过程。
“拍照片干嘛?”老教师不解地看着洪秀秀架起相机。
“让更多人看到,才会有更多人来帮忙。”洪秀秀一边调焦一边回答。
一只瘦骨嶙峋的橘猫慢慢爬到洪秀秀脚边,小心翼翼地蹭了蹭她的裤腿。
洪秀秀蹲下来,轻轻摸了摸它的头。
橘猫眯起眼睛,发出微弱的呼噜声。
“你看,它们需要的不只是食物和住所,还有爱。”
照片发到网上后,效果超出预期。
不少网友被触动,纷纷前来捐款捐物,甚至有人专程赶来领养。
洪秀秀趁热打铁,联合当地几家宠物店,举办了一场线下领养日活动。
主题是让领养代替购买。
一个月后,洪秀秀已经走访了五个城市的动物救助站。
她发现,这些地方面临的问题惊人地相似,资金不足,人手紧缺,场地受限,而且大部分都是靠一两个热心人在支撑。
必须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她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
教他们做一些线上账号,接一些宠物相关的广告,帮助救助站开发文创产品,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