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王夫人习惯了坐船,每日也不再脸色发白,贾政放了心。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吴国所建的邗沟,后来经由历代不断扩建,联通了京城与杭州,成为南北之间重要的水上运输线路”贾政站在船头,正与孩子们讲解着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由来。
  每到一处地方,贾政都要与他们细细说一说当地的风物历史,若是孩子们有人感兴趣,就停了船,上岸逛一逛。索性也不着急赶路。
  今日天气晴好,风和日丽,孩子们自觉齐齐在甲板上看风景。
  因为水面平静无风,黛玉也就在甲板上多待了一会儿。越向南走,目之所及越接近黛玉熟悉的故乡。此时的心情与当时孤身一人来京时完全不同了。
  黛玉看了看坐在她旁边的宝玉和探春,轻声笑了一笑。这次回去不仅有舅舅舅母带着她,还有两个至亲玩伴。
  “林妹妹快到家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宝玉说道。
  探春手指了指河岸边正围在一起洗衣服的妇女,问黛玉“林姐姐,她们都是这样洗衣服的吗?”
  黛玉顺着探春手指的方向也看了过去,点了点头,回道“南方河流广布,平民百姓之家都是在河边洗衣服的。”
  “确实是一番闲适的田园图画。只是这河这么宽,想必水也很深,离得近了也不太安全。”探春说道。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黛玉也同意探春的说法。
  “不要说这些了好不好,咱们不如吟诗来玩?”宝玉笑道,自己先摇头晃脑吟了两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黛玉和探春最是乐得看宝玉装模作样的滑稽样子,都觉得好笑。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黛玉柔声念了一句。
  “这是王安石的诗,妹妹读这两句定是归心似箭了。”宝玉笑道。
  黛玉调皮地眨眨眼。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探春看着河岸边放牛的牧童,吟了这句诗。
  黛玉点点头“三妹妹的一双眼睛,总是能看到比表面的风景更多的东西。”
  “也许她是故作深沉也说不定呢?”宝玉故意说道。
  探春也没理他,叹了口气说“虽然才出来了这几日,每日也都
  在船上。但我这几天的所见所感,好像比以前所有都要多。”
  黛玉走到探春身边,搂住探春肩膀柔声道“平日里总是你们安慰我,今日你自己怎么也开始哀叹了呢?”
  探春虽然只是简单说了几句话,但是黛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更多,这才来安慰探春,让她不要多想。
  “三妹妹要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如咱们一起去问老爷。总之老爷也无聊,又总爱与我们说这些事情。”宝玉说道。
  黛玉轻笑着说“小心我把你刚才说的话告诉舅舅,就说你取笑他,看他怎么打你。”
  “林妹妹总是欺负我!”宝玉装模作样地皱了皱鼻子。
  “我不理你们两个,我要去找老爷。”探春食指分别指了一下宝玉和黛玉,又玩味笑笑,离开了甲板。
  此时贾政正在船舱里,手里拿着一本志怪故事,绘声绘色地读着。王夫人坐在贾政旁边,神色柔和,认真听着。
  探春悄悄走了进来,贾政读得正投入,探春就坐在了王夫人旁边,也一起听,王夫人顺势搂紧了探春。
  “那个书生正在破庙躲雨,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娇媚女声,说‘公子一个人太孤单,不如小女子与你做个伴’。那书生一回头,只见”
  听到这里,王夫人抱紧了探春,母女俩都很紧张。
  贾政挑了一下眉毛,继续说“哪有什么美貌女子,竟是一只面露凶光的灰色狐狸,正凶狠地盯着书生”
  王夫人与探春都神色紧张地看着贾政。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贾政右手在桌上轻轻拍了一下,不再说话了。
  王夫人很是意犹未尽,以前在贾府的时候,谁敢读这些故事来听呢。贾政这几日给她读的几篇故事,都很有趣。
  王夫人起身倒了杯茶给贾政。
  贾政笑着接过了,一口气喝罢,又说“我知道夫人还想听,只是这么惊险刺激的故事还是晚上听着比较有趣。”
  王夫人自觉心事被看穿,轻笑着坐到了贾政对面。
  “老爷总是爱吊我们胃口”探春说罢,还轻哼了一声,耍赖般在王夫人怀里蹭了蹭。
  贾政仍是微笑,不再提这件事。
  “怎么不在外面多坐一会儿,宝玉黛玉还在外面吗?是不是风太大了?”王夫人柔声问探春。
  探春摇摇头“二哥哥说我有心事,让我来问老爷。”
  正说话间,宝玉黛玉笑着进来了,黛玉坐在了王夫人身侧,另一边是探春。宝玉只能叹口气坐了椅子。
  王夫人搂紧了黛玉探春,又问黛玉“外面风大吗,可有头疼?”
  黛玉摇摇头,亲昵地抱紧王夫人右臂,回道“外面待久了腻歪,想与舅舅舅母一起待着。”
  说罢又看向贾政“舅舅的故事读到哪一个了呢?”
  黛玉并不是真的对贾政讲的故事感兴趣,她只是喜欢这种氛围。
  太阳晒得暖融融的,船儿晃悠悠,她与探春都窝在舅母怀里,听舅舅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舅母怀里有母亲的味道。
  “宝玉,你去为母亲,两个姐妹准备好茶水点心。”贾政笑着吩咐宝玉。
  宝玉听罢,嘻嘻笑着,动起手来。
  袭人本来想自己来做,贾政笑着对她摇摇头,袭人就没插手。
  “锦屏与袭人也要。”贾政又对宝玉说。
  “知道了,老爷。”宝玉将茶端到贾政面前,调皮道。
  一会儿功夫,宝玉将茶水点心都准备好了,贾政又示意锦屏与袭人也坐下。继续讲了起来。
  船到济州府,这里是大运河的一处重要驿站,号称“运河之都”。
  在济州他们停船休整了几日,贾政亲去拜见了今河道总督,陈光和。
  此人与贾政年岁相近,为人很是谦和,对贾政毫无拉拢或是不屑的神色。
  出身寒门却四十出头就能身居高位,此人绝不只是表面上这么简单。贾政暗暗想到,表现更是滴水不漏。
  陈光和对贾政多有勉励,也很是好心肠地讲了一些水务上的关键。贾政诚恳谢过了。
  又在陈府用了饭,陈光和要留贾政在他府上歇息几日,被贾政以妻女还在驿馆的理由婉拒了。
  接下来又在济州府待了三日,贾政除了带夫人孩子游玩赏景,自己也私下里认真考察过了这里的水利工程与几日来的漕运情况,心里有了一些盘算。
  离开济州府两日,就到了江苏境内,两岸的风物也与京城大不相同,一派江南风光。
  他们在济宁府见到了林如海派来的人,并一封信件。
  信上说他一收到贾政的信,就亲自去了金陵。那时丧事已经结束,林如海以亲戚的身份,给薛姨妈撑腰。
  那薛家几个旁支本来只等着丧事结束,就要向薛姨妈孤儿寡母发难,联合族内长老,将家财独占。只是突然来了个官职奇高的林如海,要为薛姨妈母女做主,让他们的美梦落了空,只能之后再做图谋。
  除了薛家的事,林如海还说已经在林府旁边找好一处府邸,供贾政一家下榻。
  贾政为王夫人细细读了信,见王夫人长舒了一口气,贾政笑着说“现在不担心了吧?”
  王夫人点点头。
  “虽然如此,我还是想到扬州后安顿下来就去一趟金陵。”贾政又说“还是将妹妹母子都接到身边,你才能放下心。”
  王夫人神情有些不好意思。连日来,贾政言语行动中总是与她很亲近,倒像是年轻时候的相处了。
  人生苦短,也不知道时候就被岁月磋磨,失去了曾经的模样。
  第25章 父女重逢半喜忧船行了二十五……
  船行了二十五日,贾政一行人终于到了扬州。
  几日前,林如海就派林家的管家与下人们在渡口日夜等待,今天终于等到了。
  黛玉刚一下船,就看到了管家林忠,甜甜叫了一声“林叔”,随后就向贾政与王夫人介绍了一下。林忠带着下人们也行过礼。
  “老爷吩咐我多带些人来,搬运行李。贾老爷的宅子,我家老爷前几日已经吩咐人打扫出来了,就等着老爷太太呢!”林忠笑着对贾政说。
  贾政笑笑,简单吩咐了几句。不一会儿,林忠带来的下人已经开始有序忙碌了。
  又安排了三顶轿子送贾政他们去林府。只是三个孩子成日里习惯一处待着,他们三个就坐了一顶轿子。
  路上,宝玉和探春忍不住掀起帘子细细观察街巷行人,眼中有一些惊奇与欢喜。
  黛玉笑笑,想到了自己初到京城时也是好奇地打量外面,与他们两个此时一样。
  “林姐姐,我觉得扬州的繁盛与京城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的。”探春笑着说“真是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市民生活图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