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贾总河,昨日淮河上有两只货船被劫,死了六个人,其中有一个洋人。”水务衙门的总管齐鸣向贾政汇报。
  贾政点点头,问道“是官船还是商船?”
  “民间往京城运南货的船只,据船主说,总共损失了八千银子。”齐鸣补充道。
  “那确实不算少了。死的洋人什么相貌?”贾政想知道是哪国人。
  “皮肤黝黑,身量不高,却很壮实,大约是交趾或者是天竺那里的。”齐鸣对洋人也不了解,这个信息是邸报中写的。
  “那船上有倭人吗?”贾政又问。
  齐鸣摇摇头“那两只船上没有倭人,江南这些水运发达的地区,的确时常有倭人,屡禁不止。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那里,来往的倭人与红毛番,要比江南更多。”
  贾政知道近代内外贸易频繁,屡禁不止,各国的商人除了贩卖常见的货物,更多的便是烟土,他最担心这个。
  “可知道那些洋人主要贩卖什么货物?”贾政又问道。
  “之前案例搜查货船时,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是些小玩意,玻璃制品,木雕摆件之类的。他们更喜欢咱们国家的物品,因此带来的货物并不很多。”齐鸣详细说道。
  “烟土呢,有没有?”贾政又问。
  齐鸣摇摇头“没有见过也没听过。”
  贾政没再细问,齐鸣所说的应当是他所知道的全部了,也许此时并没有烟土贸易。
  贾政要来邸报,自己认真看过,没觉得有什么复杂。大约是水匪抢了两只货船,其间杀了几个人。
  江南地区的水运发达,水匪也很猖獗。历朝历代都要剿匪,但却无法根治。说到底部分人还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才去做匪寇的。
  剿灭水匪并不在贾政的计划中,除非圣上有了指令或者水匪为患四方,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不然以现状来看,他初来乍到便要剿匪,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
  “既然出了这种事,这些日子咱们更要上心些。各个渡口继续严加检查,每处重要驿站最好要增派人手,保护货船客船。”贾政吩咐道。
  水务衙门要管理的不只是漕运,还有河道与水利工程建设。只是现在其他两处没什么要事,便可以抽调人手负责漕运。若是到了雨季,河道方面便需要更多人手了。
  下午,贾政亲自带着水务衙门几位主管去了扬州渡口,查验来往货船。
  之前这些事情都是由衙役来做,几位官员见副总河贾政都亲自上手了,他们也不敢托大,跟在贾政后面,也忙碌起来。
  当时对于漕运的管理多为以下几处:收取税金,是否装有禁运物品与罪犯,船只安全检查等。
  其中对江南地区盐茶粮食的税金便是朝廷收入的重要来源。由此也可见林如海与贾政的职务有多重要。同样,也很危险。
  贾政此举既是想亲力亲为,了解一些实际东西,也想起个带头作用。
  他查过两只货船,都是几家人合资的小船,
  靠进京贩卖一些茶叶布匹赚钱。
  这种小规模的货船,船工也都是自家人,不论男女,一起做活。恰恰这种小货船很容易被水匪盯上,因为他们缺乏自卫能力。
  船主是一个中年男人,模样看起来很是沧桑,手脚却很麻利。见了贾政和他身后的官员,船主有些紧张,担心是自己的船出了问题。
  贾政柔声道“我们只是来办公事,随意问问,您不用紧张。”说罢见船主仍皱着眉头,贾政就轻轻拍了拍船主的肩膀,问道“船上装了多少货物,都有什么呢?”
  船主详细回道“统共三家凑了一千银子,买了一些茶叶,云南的银器,还有扬州布庄的布匹,打算运到京城去卖。”
  “在京城可有熟悉的买主?”贾政又问。
  那船主点了点头,“有几家铺子喜欢我们的货,大部分很快就能卖掉。”
  “卖不掉的呢?”
  “就去河北或是山西再走一走,总要卖完了才能回扬州。”
  “这么一趟来回多少时间呢?大约能盈利多少?”贾政问得也详细。
  “来回一趟大约三个月,若是在山西河北多耽搁一些,那就要四五个月了。这么一趟下来,可以赚四五百银子。”船主说罢笑了笑。
  小本生意,三家人出资半年赚五百银子,也够普通家庭花用了。只是相比于他们承担的风险,利润却显得微薄,官府还要从中抽取税金。
  贾政笑着点点头,吩咐手下去将刚才翻乱的货物整理好,便放行了。
  他们查验时正好遇到薛家的一只货船,押货的人正是管家薛胜。
  薛胜见了贾政,急忙上前行礼。
  “怎么太太让你亲自押货呢?”贾政问道。
  “老爷去了之后,薛家的南北生意暂时就停了。这是最近的第一宗生意,太太与大小姐都觉得应当格外小心,就吩咐我去,另外京城铺子的各个掌柜,也需要再敲打敲打。”薛胜回道。
  “往京城去的家信带好了?”昨晚贾政与夫人孩子们写了家信。
  薛胜笑道“带好了,还有太太和姨太太打点了许多扬州土产让我带到贾府。还有林老爷也准备了许多东西,林姑娘也交给我一封信,让我一并送到。”
  薛胜办事妥当人又忠厚,这也是薛姨妈重用他的原因。
  贾政笑着拍拍薛胜肩膀,又叮嘱道“昨日淮河上水匪劫了两只船,还死了人。你此行一定要小心谨慎。每夜一定在渡口停船,不要在荒僻地方停泊。每日记得检查船只安全,不要因此出事。”
  薛胜谢过贾政,认真应下了。
  再过两个月就到雨季了。有的地方要遭旱,有的地方却有水灾,更不用提漕运这里又会有多少事故与水匪劫掠。贾政想到这里,认为应当提早应对。
  回了衙门,他召集了众官员,先商议了河道的事务。
  “现在还没到雨季,咱们的公务也清闲。我建议咱们提前做好准备,以应不时之需。”贾政说道。
  官员们纷纷赞同,等着贾政指派任务。
  “河道方面就做好日常维护,该整固的就提前去做。这是其一。”河道司的官员领了任务。
  “江南地区是主要的粮食产区,四周又多湖泊。虽然解决了灌溉问题,但年年却都有水灾。”贾政对督水司主管袁三保说“将主要河流做好疏浚,修筑堤岸,并确保各处闸口随时有人看守,以备雨季泄洪。”
  袁三保恭敬答应了。
  “你初来乍到,若有拿不准的地方,副管事多为你指点。”贾政又对袁三保说。
  那副管事听了,也马上应允了。
  “至于漕运方面,目前除了常规事务,还需要加大在各处渡口的检查力度。确保没有禁运物品,这是第一。”贾政想了想,又问齐鸣“我们的人手是否足够在夜间检查河道周边停泊的船只?”
  齐鸣有些为难“不知大人的具体命令是?”
  “如果人手不够用,那么便随机检查。每个渡口咱们都有衙门,那便将渡口之间的河道分成若干段,每天随机查一处。”贾政说道。
  齐鸣点点头“如果只是这样,那么人手还是够用的。”
  贾政又继续说“主要检查事故易发的河段,即使不能抓住水匪,也要震慑他们。”他看看齐鸣,说道“这很重要,便交给你来安排。”
  齐鸣也恭敬应允了。
  “还有在漕运的日常事务之外,各级官员,底下的衙役,都要多多关注洋人,尤其注意他们携带的货物,如有疑虑的,即刻通知我。这点请各位迅速通知到各处。”贾政吩咐道。
  众官员都点点头,表示听从。
  “今日我所吩咐的事情,件件都是要事,请各位一定专心去办。”贾政严肃道。
  贾政觉得今日安排的事务已足够多,需要循序渐进,就让他们各自散了,没再说什么。
  从衙门离开,贾政就回了家。王夫人正与薛姨妈闲聊,看到贾政回来,都笑了笑。
  “聊什么事,这么开心?”贾政坐在王夫人旁边,自己倒了杯茶喝。
  王夫人又笑了笑,说道“宝玉这孩子成日与姐妹们在一处玩闹,总是闹些笑话出来。”
  贾政便问“他怎么了?”
  薛姨妈解释道“也没什么特别的。那会儿在林家,他们姐妹几个在花园饮酒作诗。宝玉不小心撞到了香菱丫头,香菱还没有怎么样,宝玉却左一句抱歉,又一句我错了,请姐姐原谅。
  黛玉和探春偏还逗他,故意说香菱被撞的腰也直不起来,只有宝玉立刻做一首道歉诗,香菱才原谅他。哄的宝玉忙忙做了一首诗,他们又说不好。宝玉却实在想不出来,又求了探春三姑娘代他作诗,许诺出去了许多好东西,姐妹几个才放过他”
  贾政笑道“宝玉懂得关心姐妹,这点很好。况且他待香菱丫头也与别人没有分别,这更说明他很难得。”
  “我和姐姐回来仍觉得有趣,她又说了一些宝玉闹的笑话给我听。”薛姨妈说罢,用手帕掩住嘴巴,轻声笑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