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原来元春在宫中也注意到了忠顺王爷的事情,看来还有更多贾政所不知道的。
“元春现在在宫里做女史。”贾政向林如海说道。
林如海点点头。
“只是我一直想找机会将她接出来”贾政说这句话时,看了看夫人,薛姨妈正宽慰她。贾政看她神色尚可,就放了心。
“按理宫中女官五年一次轮换,只是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出宫的。”林如海有些担忧。
贾政叹口气“当时糊涂,让元春进了宫,后来日日都在后悔。只好想尽办法多在圣上那里立几件功,看能不能得到圣上体恤。”
林如海宽慰道“事在人为,总还是有机会的。”
“那就借如海吉言了!”贾政笑道。
薛姨妈听到这里,心里也有了考量。前些日子,宝钗就与她商量过,也想进宫选女官,要是能选作公主陪读之类的官职,也是一件大好事。
只是今日听了贾政与林如海的谈话,让她本来有些动摇的心思彻底消失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女儿进宫,皇宫不喾于龙潭虎穴。
她还没有拿这件事与贾政王夫人商议,今日之后,也没有必要再谈了。
连续下了几场雨,天晴之后,方觉酷热,扬州的雨季也就来了。
与京城不同的是,江南的夏日闷热又潮湿,王夫人与孩子们都不太习惯。
书院放了两个月假,孩子们也不用每日再去学堂,只是待在家里却也无聊,但外面又下雨,也出不去。
探春最先想到好点子,她们起了一个诗社。
四姐妹各个都是擅长诗词的,再加上香菱自从到了扬州,就开始学读诗写诗,她们又有了可以指点的对象。小小诗社,每次都办得很热闹。
有时王夫人与薛姨妈也来看他们作诗玩耍,两个母亲虽然不懂诗句,但也可以一起玩行酒令等游戏。
锦屏与袭人也都是办事妥帖的人,王夫人安心让她们俩也一起玩,顺便照看孩子们。
孩子们的学堂可以因为雨季而放假,但贾政的公事却停不下来。
这几个月来,偶有商船被劫,幸好人员伤亡不多。
贾政也看到各处衙门送来的邸报,并无异常,所以只做寻常事件处理。
只是因为贾政提早为雨季做了准备,至今日,各处渡口都紧紧有条,较之往年,恶性事件的确少了一些。
雨又下了一夜,贾政一早到了衙门,还没坐定,先收到了齐鸣送来的邸报。
扬州治下的湖平县水务衙门,在离渡口不远的运河沿岸,发现一只大型货船被抢,船员伤亡竟有五十多人。
这不是一般的案件,人员伤亡众多,货物损失巨大,因此齐鸣一收到邸报,就匆忙报给了贾政,请他处理。
“货船是扬州秦氏粮庄的,他们不只做粮食生意,还有布匹茶叶海外贸易,所涉甚广。”齐鸣解释道。
“海外贸易?在渡口检查时,船上有些什么货物?”贾政问道。
齐鸣回道“都很常规,也案例交了税金。”
贾政自知问不出什么,打算亲自去一趟湖平县调查。
事出紧急,贾政先吩咐好了衙门的人两个时辰后起程,自己就匆匆回了家。
“不用带许多衣物,离得很近,大约也不会待几天的。”贾政笑着对正忙碌的王夫人说。
王夫人隐隐有些担忧,但不好表现出来,叮嘱道“老爷在外面查案,记得照顾好自己,平平安安回来。”
“我又不像宝玉,时刻需要人照顾。”贾政故意逗笑。
王夫人却不理会“我只是不太放心,以前在京城的时候,哪里需要查什么凶杀案呢?”说罢叹了口气,难掩话中的关怀忧虑。
贾政握住夫人手掌,轻轻摩挲了一会儿才轻声道“我会平安回来的。”
王夫人摇摇头,贾政做事虽然妥帖,但亲自去事发现场调查,难免不受些皮外伤,这还是最轻微的。
“寻常的水匪劫船,也会杀这么多人吗?”王夫人又问。
贾政摇摇头,出自一种直觉,此行不会很太平,少不了艰难险阻。
“所以说这个案子很难办了”王夫人欲言又止。
“我心里隐隐也觉得这事很复杂”贾政说罢,意识到自己失言,忙笑道“总之相信我就是了。”
他双手握住夫人的双手,看向她眼睛深处,秀丽眼眸中有沉重的担忧与关怀。
贾政笑了一下,握紧夫人双手,忽然感觉前路也没那么可担忧了。
第31章 黄梅雨里诗社兴贾政临走……
贾政临走时说大约要去四五天,并让王夫人不要告诉孩子们具体的原因,只说他去县镇查看工程去了。
雨淅淅沥沥下到天明,王夫人整夜难眠,心里的担忧快要溢出来,却无人倾诉。这种担忧大约是一种直觉。
之前在京城时,贾政在工部衙门做事,很是清闲。即便督造宫殿,也才两三个月,没有什么危险。如今来了扬州,还没多长时间,就遇到这么严重的案子。
办得妥当还好,若是办得不妥,圣上那里难免不会怪罪。更不用说查案时的凶险了。
王夫人整夜陷入这些想法中,难以成眠。简单梳洗过后,她也没有用饭,直接去了薛姨妈屋里。
“姐姐昨晚没有睡好吗?看起来没什么精神。”薛姨妈说罢,为王夫人倒了杯茶,又轻轻抚摸姐姐脊背,以作安慰。
王夫人摇摇头,抿了一口茶,问道“宝钗与探春在林府那边?”
薛姨妈点点头,“这几日孩子们也不用去学堂,各自待着也无聊。我就让她们住在一块儿,也不用下雨天来回走了。”
王夫人听罢,摆摆手示意丫鬟们退下。
“我有些担心老爷。”王夫人一边说一边揉着眉心。
“姐夫不是去县镇督造工程去了吗?往常这样的事三五天也就回来了。姐姐有什么好担心的?”薛姨妈只以为是王夫人多虑了。
王夫人却轻轻摇摇头。
“是不是最近休息不好,才容易忧虑呢?”薛姨妈又问。
王夫人又摇摇头,心里担忧的事实在不能说。
“你说你,孩子们乖巧懂事,姐夫也很是体贴你。如今又在扬州生活,既不需要日日去老太太那里立规矩,也不用管那一大家子的事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薛姨妈调侃道。
王夫人闻言,又想到了贾政临走时说的话,轻轻笑了,心里的乌云忽然散去大半。
“明白了就好,就说你是把自己闲出毛病了,万一再病一场,姐夫回来还要日夜照顾你。”薛姨妈说到这里,自己先笑了。
王夫人面色微红,佯怒道“你又来嚼舌根了!”
“可惜我说一百句都不如姐夫的一句话管用。”薛姨妈边说边摇头,故作难过。
“罢了,不说这个了。”王夫人说道。还是不要杞人忧天了,静待消息吧,王夫人心想。
薛姨妈吩咐丫鬟将早饭送了上来。
“你怎么知道我没吃饭?”王夫人问。
“姐姐这么早就过来,还愁容满面的,我还能不了解你吗?”薛姨妈笑着,为王夫人盛了一碗虾仁山药粥,又说“吃吧,吃过饭咱们去找孩子们。”
此时,林府花厅内,正是一片忙碌。
“将瓜果摆到这里”黛玉吩咐丫鬟道。“将父亲前天送来的绍兴酒也拿过来,记得要烫得滚滚的。”
探春宝钗也在旁边帮忙。
自从回了扬州,王夫人与薛姨妈日常打理家事,也常带着孩子们在跟前。几个女孩都聪慧,学得很快。尤其是黛玉,因为家里没有女主人管事,她自觉要为父亲分忧。这些日子也渐渐揽过了家里的大半事情。
“宝姐姐,你看林姐姐,操持起事情来很有几分样子呢!”探春打趣黛玉道。
宝钗赞赏地看看黛玉,对探春说“黛玉确实和我刚见她时不太一样了,更开朗外向了。”
香菱端来了绍兴酒,又笑说“林姑娘又有诗才,办事也这么周全。”
袭人笑笑,拿过香菱盘中酒,借着火炉烫酒。
黛玉笑着轻哼了一声,又忙着布置诗社的用具。
“这样不好吗?每日咱们姐妹说说笑笑,简直是天底下最好的事情了!”宝玉也插了一句。
“既然如此好,二哥哥你今日的题目可有了吗?”探春故意逗宝玉。
只因上次诗社宝玉做东。那日做的是写春景的诗,姐妹三个每人都做了两首,连香菱也做了一首。只是宝玉素来缺少急智,那日又故意想做一首一鸣惊人的。最后憋了一个时辰,只写了三句。把香菱都气得说宝玉怎么如此不争气!
宝玉尴尬笑着,挠挠头说“今日我一定写够两首。”
“我才不信呢!”探春笑说。
“宝兄弟素有诗才,只是缺一些急智罢了。今日慢慢想,总会有的。”宝钗好心安慰宝玉。
“有林姑娘与宝姑娘教我作诗,我日后也可以写两首出来。”香菱细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