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没有任何人看到。”宝玉也道。
  宝钗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接了过来,便去找湘云了。
  湘云此时正在书房作诗,见宝钗神神秘秘进来却不发一言,不免好笑,问道“宝姐姐这是怎么了?”
  “宝玉今日去秋叶宴上遇到一个书院学生,那人托宝玉将诗稿转交给咱们两个。”宝钗将袖中的信封递给了湘云。
  湘云笑道“不过是件小事,宝姐姐何必这样严肃?”说罢自己拆开信封,看起了里面的诗稿。
  “宝姐姐不看看吗?”湘云看宝钗坐在了窗前,便问道。
  宝钗闻言笑着摇摇头,说道“我不想看,你看吧。”
  “真是好文章呢!”湘云走到宝钗身侧,想与她分享。
  宝钗拍了一下湘云手背,又道“你看吧,看完将这东西烧了。”湘云此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妥当,就迅速看完了剩下的部分,便将信纸烧掉了。
  宝钗看着变成了灰烬的纸张,松了一口气。
  湘云此时有些惋惜,叹道“这人的文章写得真好!有些句子直写进人心里去了呢!”
  “这种话在外面可不要乱说。”宝钗揽着湘云,又认真劝道。
  湘云却笑了笑“他既然是给咱们两个的,宝姐姐为何不看呢?”
  宝钗却叹了口气,又正色道“按道理,这样私下与外男传递书信已经是大忌了,何必读过之后又让自己惋惜呢?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去看。”
  “宝姐姐真是个端正君子呢!”湘云躺在宝钗膝上,仰面朝她笑着说。
  宝钗在湘云额头戳了两下,又道“记得不要将这事告诉其他人了!”
  湘云点点头,又问“宝姐姐不想知道他究竟写的是什么吗?”
  宝钗摇摇头。
  湘云却道“不想听也无所谓,总之他的文采比起你和林姐姐还要差一些的,也不是什么非读不可的文章!”
  “你方才不是还说他写得好吗?”宝钗笑问。
  湘云爽朗一笑,回道“你和林姐姐都比他写得更好,我刚才那样说不过是想引你去看呢!可是你又实在坚定!”
  “你这丫头,真是古灵精怪!”宝钗说罢,又专挑湘云的痒处挠她。
  二人打闹了一会儿,湘云仍懒懒靠着宝钗不想起来,忽然说道“说真的,那个人的文章的确写的很好呢!”
  “你这丫头怎么又说起这事了!”宝钗作势又要挠她。
  湘云忙按住宝钗双手阻止,又自信道“不过我比他写得更好!”
  当日秋叶宴宝玉早早离开的事,姐妹们都知道了。
  经宝钗和黛玉建议,众人又在贾府花园里也仿了一次秋叶宴。黛玉和湘云还将魏晋时期的曲水流觞搬到了园子里。众人临水而坐,饮酒作诗,辩论经书,倒像是魏晋文人重生在了当代。
  天气转冷的时候,贾政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有了明确的结果。保龄侯史鼐也被北边的突厥人掳去了,生死不明。
  之前侍郎钱玄武被掳去的时候,皇帝已然十分恼怒,又派了新任的兵部侍郎呼延朗和工部尚书封严,又调了两万将士前去善后。并命令仍在战场的史鼐前去协商,务必将侍郎解救回来。只是史鼐出师未捷,自己反而身陷贼营。
  战争一触即发,刚走马上任的两位官员也很是谨慎。尤其是工部尚书封严,更是小心翼翼,唯恐出了差错,导致重燃战火,生灵涂炭。
  只是他派去了两波人前去协商,都无功而返。按照经验,封严猜测突厥人大约是想再次进攻了。此时马上就要入冬,他们大约想赶在下雪前再抢些钱粮。
  封严布置好了防守的一切,同时也派人将事情全数传回了京城。
  封严的猜测和提前防备果然应验了,他刚将消息传出去三日,突厥就出兵骚扰。只是连续几次,他们都是夜间派几十人的队伍到叶榆城周边的平民之家扫荡。将人全部屠杀,掳去所有钱粮和牲畜。
  只是他们这样行事,分散且机动性高,封严实在不好防守。只能在白天让士兵在城门口挨个通知,让所有在城外的百姓都住到城里准备的临时安置处。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总有通知不到的地方,那些无辜百姓不少就在夜深人静时被贼人杀害了。
  封严一边在夜里派出队伍去有人烟的地方暗中保护,一边在白天让士兵各处通知百姓,尽快都搬到城中。
  封严隐隐也在担忧,突厥人肯定不会满足于这样的小打小闹。天越来越冷,突厥人反而是更应该紧迫的一方。
  因此封严虽派了一些人各处保护平民,仍将大部分将士留在城内,日夜守着四处城门,他自己和呼延朗更是每两个时辰就来检查一次,不敢有丝毫懈怠。
  大规模的进攻是在一个寒冷的深夜。
  当时封严与呼延朗正在城楼上视察守夜的将士,忽见得远处亮起点点火光,封严立刻紧张了起来。只见得亮光逐渐汇成一大片向城门扑来,封严一声令下,所有将士严阵以待。
  根据封严的部署,东西南北四处城门都有重兵把守,无论如何都是胜券在握的。
  突厥人拼命厮杀了半个时辰,封严在城楼上眼见着外面倒下去的人越来越多,火光映在突厥汉子狰狞的面孔上,脱手的火把点燃了地上死者的衣服。
  封严毕竟不是战场上厮杀惯了的将军,此时心里涌现出几分苍凉不忍,他扭过头去不再看那惨状,专注于指挥将士防守。
  忽然听到呼延朗朝他大喊“将军小心!”封严迅速往前一扑,一支火箭擦着他的头发射中了站在他后面的士兵。
  封严来不及后怕,匍匐着将倒地的士兵拖到了旁边安全的地方,又让人去找军医照料。
  “将军,他们撤退了!”呼延朗快步走到封严身旁,掩盖不住声音里的喜悦。封严略放了心,又问道“所有城门都守住了吗?”
  呼延朗点头应道“无一失守,咱们几乎是毫无损失的大获全胜!”
  封严听罢,又叮嘱道“记得让大夫好好照料那个中箭倒地的小兵。”
  封严又亲自去四处城门逐一检查,确认突厥人撤退后便彻底放心,只是没有完全松懈,仍按照往常夜里那样守着。
  次日清晨,疲惫不堪的封严熟睡时忽听得有人大喊“不好了,粮草库全空了!”
  第66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事情很明……
  事情很明显,昨夜突厥人趁城内守卫松懈下来,潜入粮库偷运走了所有粮食。
  封严自以为昨夜没有丝毫放松城门守卫,可见城里必然有内鬼,与贼人里应外合。而且这内鬼身居高位,不然也不会神不知鬼不觉做下这么大的祸事。
  他略想一想,就带了人亲自去粮库查看。此时呼延朗已率兵守住了粮库,而他们一番检查下又有了新的发现,
  “大人,粮库下面有一密道!”呼延朗痛声说道。
  封严冷静道“密道通向何处?可派人进去查验过了吗?”
  “通向城外十里外的一处农家茅屋,已派人进去查验,并且在那处农家发现了钱侍郎和保龄侯”呼延朗沉声道。
  封严忙问“他二人状况如何?”
  “钱侍郎虽瘦弱许多,好在还能说话,只是保龄侯怕是凶多吉少”呼延朗没再说下去,又叹了口气。
  “快将他们接回城里好生医治吧!”封严说罢,挥了挥手,示意呼延朗去办事。
  如今迫在眉睫的问题便是这两万士兵的口粮从何而来呢?而救回来的钱玄武与史鼐又经历了什么?突厥人为何偏偏在密道口留下这两个人,有何用意?
  封严想到这里,不禁长叹一口气。想他为官三十多年,从不曾有过大的纰漏,如今奉命来西北善后,却出了天大的差错,自己的性命事小,两万士兵没饭吃若要闹起来,到时候附近的百姓都要遭殃,岂不事大?
  一阵北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打了几个转,又轻飘飘落在地上。封严紧了紧棉袍,似是看到了此处许多人的命运。
  年关将至,贾府传来一件好事,姑爷林如海要进京了,圣上亲封其为督察院左都御史,专职纠察百官,官职正三品。
  贾政说完此事,贾母很是高兴,便道“快让你太太去打点给林家的贺礼!”
  贾政笑道“如海信上说他已经在路上了,到了京城第一时间来府上拜访老太太。”
  “那便等他来了京城再送贺礼吧。”贾母又道。送不送贺礼只是表面,重要的是两家需保持紧密联系。
  “今晚咱们家里摆几桌酒,好好庆贺一下!许久没什么好消息了,也应当众人同乐!”贾母喜道,又补充道“将薛姨太太和大老爷他们都请来,今日高兴,都热闹热闹!”
  王夫人与探春很快就打点好了几桌酒席,因是家宴也不很隆重,没有请戏班,只是在花厅中摆了五桌,不过十几个人。
  贾母将黛玉搂在怀里,笑说“如今你父亲也要进京,你们父女俩今年便可团圆了!”黛玉也很高兴,就端起酒杯说道“敬老太太一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