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怪不得文苑这两期都不见你们的文章,原来是忙自己的事了呢!”探春指着湘云黛玉打趣道。
  “没关系,反正现在外面人的文章多到审不过来,也不用她们俩帮忙。”宝钗道。
  “我们写了两个月,现在终于完稿啦!”湘云说着就让丫鬟拿出了厚厚一沓稿纸。
  “说了半天,却没有半个字提到你们写了什么?”探春说罢,就伸手接过了稿纸,与宝钗一同看了起来。
  “你们边看,我边解释啊!怎么三妹妹也这样性急了?”湘云笑了笑,又道“我们写的是一个侠女的故事!”
  “光听这两个字就有趣的不得了!”探春边说话边看着手里的稿纸。
  黛玉扯了扯湘云的袖子,催道“半天才说了几个字!就像你写不出故事时的样子,一上午只得了十几个字!”
  “好姐姐,不要揭我的短嘛!”湘云拱手笑道,看了黛玉神色忙又开始介绍故事“这个侠女出身平凡,父母早早亡故,她是被村里的一个老妈妈养大的。这个老妈妈也没有一个亲人,就与这小女孩相依为命”
  “小女孩某一日突然遇到一个神秘的女侠客,这个侠客见女孩聪慧心善,就将自己毕生的武艺都传授给了她。历经十年寒暑,小女孩学成长大,励志要像师父一样,做一个惩恶扬善的侠女!”湘云说罢,笑着看向宝钗和探春。
  谁知这二人都忙着看稿子,哪里顾得上点评?
  湘云眼珠一转,和黛玉对视一眼,就夺走了探春手里的稿纸。
  “啊呀!正看到精彩处,怎么抢去了!”探春忙伸手要抢。岂料湘云早就手举得老高,探春想要伸手去够,但只差一点。
  探春无法,只好央求道“好姐姐,就给我看看吧!你们实在写得太好了!我们看得入神,竟忘了你还在说话呢!下次再不这样了。”
  湘云被夸,自然高兴得很,可她刚略微将胳膊放低了,稿纸就被探春抢了去。
  探春将稿纸拿到手就藏到身后,立刻下了地,还对湘云笑道“让我看完吧,好姐姐!”
  “三妹妹这样喜欢,你应该高兴,怎么还和她打闹起来了呢?”黛玉拉着湘云坐下。
  湘云忽然噗嗤一笑,说道“我不过是故意逗她的,谁知道她那样着急呢?”
  “这样好的故事,实在让人搁不下手!”探春也不在意被打趣,就坐在桌旁看了起来。
  “说真的,宝姐姐,你觉得写得怎么样呢?”黛玉晃了晃宝钗的手臂,问道。
  “好极了!”探春以为又在问她,头也不抬地答了一句。
  “谁问你了?你还是好好看书吧!”湘云指着探春笑道。
  宝钗故意作思考状,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以为嘛”
  “哎呀!这样扭扭捏捏完全不是宝姐姐的性子,快不要卖关子了!”湘云也有些急了。
  黛玉却不慌不忙,只是看着宝钗浅笑。
  “我以为这好极了!从来没有在外面的书坊看到过这样的故事!况且写的还是一个女侠客,想必后面写到她长大后的经历,更要精彩呢!”宝钗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湘云忙晃着黛玉的手臂对她说道“林姐姐说得没错,果然宝姐姐这样喜欢呢!”
  黛玉自信笑道“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你们写了这书,是想刊印出去售卖吗?”宝钗又问道。
  黛玉点点头,说道“正是这样想的,所以才与宝姐姐商议。”
  “待我细细看过一遍再决定好吗?要刊印的话还要检查里面是不是一些不合适的”宝钗解释道。
  黛玉却很理解,说道“就按照常规出书的流程就好,宝姐姐不用刻意照顾我们。这已经是我和云妹妹改过三次的了,内容应当不会再有变动,宝姐姐可以以这个为最终本。”
  湘云也道“这本书只有十几万字,还是简短了些。林姐姐说,若是喜欢的人多,我们再续写就是了。”
  “你们都是文苑的当家人,既然咱们有现成的作者,正好将文苑的印刷工坊扩大了,以后你们写的东西越来越多,咱们也不愁印不出来了!”宝钗笑道。
  “正是这样!林姐姐以后定会成为一代文豪的!”湘云拍手笑道。
  黛玉却戳了下湘云的鼻尖,打趣道“云丫头就是二代文豪了?”
  “我无所谓一代二代的,只要可以写文章,写出来有人看我就心满意足了!”湘云双手叉腰,又笑道。
  “不止出书呢!以后将这故事排成戏也可以啊!”宝钗很快想到了这里。
  “这更好了!逢年过节时,咱们就可以点几出自己写的戏了!老太太和太太们却不知情,实在太好玩了!”湘云忍不住开始想演戏的事了。
  “八字还没一撇,就想到那么远了?”黛玉打趣湘云道。
  “自然是要未雨绸缪的!依我说宝姐姐还应当多屯一些纸墨,万一咱们的书一出来,洛阳纸贵了,到时再急着去买就来不及了!”湘云又道。
  “宝姐姐快把她拉回来吧!湘云的脑子已经跑远了,我可追不上了!”黛玉叹道。
  此时却听得探春轻拍了一下桌子,口中念道“真难为她想的!怎么这样的绝境也有办法脱身!”
  “又疯了一个!”黛玉指着探春,实在忍不住,笑软在了宝钗怀里。
  *
  王熙凤既和宝钗议定了去南洋的事,就派人先出发探路,自己打算在金陵过了年再动身。
  宝钗和王熙凤各出了两万两,算作是她们两个的产业。只是王熙凤出力更多,宝钗便要求分账时四六分比较合适。王熙凤虽然无所谓多少,只是既然合伙做生意,这些条款是应当有个书面证据的。
  贾政从宝钗处得知了王熙凤的计划,他心里却有一个别的想法。就和王夫人去见了王熙凤,自己私下里和她说了情况,又嘱咐了一些事,将自己所知道当时的航线和南洋的情况都告诉了王熙凤。
  尤觉得不够,贾政又好好盘算了一遍船只远航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有当地人做生意的习惯,细细写到纸上交给了王熙凤。
  “一定带几个咱们这里的厨子去,怕到了那边既吃不惯,还容易生病。”贾政也不忘叮嘱这些小事。
  看王熙凤很认真地应了,又嘱咐道“我说的那件事也不强求。你若能遇到便留心打听打听,只是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的意图。这个我想你这样聪明,自然也不会有问题的。”
  王
  熙凤却笑道“姑妈你看看,我去一趟南洋,姑父就有这么多话要说。若日后探春该出阁了,不知道姑父要说几车话呢!”
  “你姑父也是担心你走这么远的路,你可千万记在心里,时时谨慎才好”王夫人自然也很不放心王熙凤,自己也开始叮嘱了。
  贾政又嘱咐平儿道“你姑娘有时性子急,难免冲动易怒,你在身边时时记得提醒她”
  虽然这些话宝钗黛玉探春等人也都嘱咐过了,可是平儿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都很认真地听了并记在了心里。
  王熙凤心里还记挂着尤氏,又和贾政王夫人说了这事。
  “我听说宁府里大哥哥闹了点事,只怕日后不好收场呢!”
  贾政却道“迟早的事,只是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
  王熙凤听了贾政的话,自然更是心惊,忙道“大嫂子也无依无靠的,我们俩好了一场,若真的出了事,我却顾不上看顾她,还想麻烦姑父和姑妈帮忙”
  “本来就是应该的,你却当做一件事来说。”王夫人也道,她并没有听懂贾政说的事是否严重,只以为王熙凤是让她平日里照看尤氏罢了。
  贾政也不解释,笑道“也多亏她常过来陪着老太太和你姑妈。你不要担心她,有我们在呢!”
  王熙凤了了这件心事,更放了心。又与尤氏见了一面,仔细叮嘱过了,才放心启程。
  晴雯自从离开荣府,宝钗等姐妹怜她无处可去,便留她在这里办事,帮忙在家里做针线活。
  可巧王熙凤在薛姨妈处遇到了正做针线的晴雯,很是喜欢晴雯简单爽利的性子。正愁手下这样性格的人太少,有意想招揽她,就和薛姨妈宝钗说了这事。
  她们姑母侄女关系本就亲密,薛姨妈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问过晴雯,晴雯素日知道王熙凤的性子,也愿意在她手下服侍。
  王熙凤便得了晴雯这样得用的丫鬟,此次去南洋,自然要带着她,也可以让她学一些各地不同的绣活儿。
  冬月中旬,王熙凤就回了金陵,怕路上下雪耽误了回家。幸而一路顺利回到了金陵家里。
  顺便将薛姨妈和宝钗托她带给薛蟠的东西吩咐人送了过去。
  她还没有与父母商议自己去南洋的事。如今万事俱备,也就放心告诉了父母。
  王子安夫妇心里纵然不同意,可哪次能拗得过女儿呢?既然她想海阔天空去闯荡,父母也只能做好后盾。
  年刚过,王熙凤就收到了之前派出去的管事的信件。从广州出发,船行两个多月,他们已经到了孟买!万幸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巨浪,一切顺利,已经在孟买安置了下来,也和当地的几家商户牵上了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