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虽然武德帝姬的话语听起来哪里怪怪的,但何矯此时满心只剩下欢喜,来不及多想,匆匆道谢后提着衣摆快速去找其他人告知这个好消息去了。
“帝姬当真要耗费兵力护送他们南下?”听完全程的张叔夜走来拱手行礼,“还望帝姬三思而后行,东京城如今的兵力不足三万,若离开了,恐将无人守城。”
赵芫哀叹,年少的面容透出些许惆怅,“没办法了,总不能将人强留下来,不许他们尽忠尽孝吧,届时相公们一纸奏疏弹劾到官家面前,我岂不要罪上加罪嘛,不如成全他们,好图个耳根清净。”
见张叔夜依然面露忧色,她安慰道:“放心,我只带魏无双他们就足够了。”
安抚好老臣,赵芫劳神在在地转道继续去查看其他地方的工作进度,仿佛根本没将何矯等大臣的要求放在心上。
几日后,天气大好,被破坏的城防器具都修补完毕,武德帝姬于是当众宣布,要送一部分官员南下与赵官家的队伍汇合,顿时在官员、学子与百姓当中引起不小的议论声。
这个时候南下,不就是明目张胆的逃跑,抛弃东京城吗。明晃晃告诉世人,赵官家赵桓他是逃走的,他抛弃了自己的都城。
许多有心将金人赶走的官员和学子们聚集起来,在宣化门前堵住何矯他们的车队痛骂,何矯等人只能将脑袋缩在马车里不敢露面,任凭外头的人辱骂。
哼,这些目光短浅只会叫骂的人未来也就止步于此了,官家的朝廷中容不下此等蠢材的。
魏无双带领的天武军策马在车队两旁护送,不过对于路边扔来的烂菜叶子,他们全当自己隐形,只管往车上扔就好。
出了宣化门,没走十几里路,便有放出的探子火速赶回来说不能南下了,官家和太上皇北上了!
“官家与太上皇为何反过来北上?”赵芫适时露出不解的神色。
“金军的骑兵速度奇快,提前堵住了通往南边大城的道路,对两位官家形成了包围之势,所以官家和太上皇只好北上逃亡。”
“那可不妙!”赵芫大惊失色,立刻说要赶过去护驾。
但是后面还跟着长长的车队怎么办呢,赵芫:“留下五百人继续护送诸位相公赶路与官家汇合,我带人快马加鞭北上!”
车队的方向忽然掉了个头,速度亦猛然加快,马车里的何矯、梅执礼等人疑惑不解,连忙探出头问车旁的天武军发生了什么事。
被问话的人回道:“官家被金军赶到了北面,现在只能快马加鞭追过去。”
……什么?官家还没进入南边的州城里吗?什么叫被赶到北面,不会是在被金军追杀吧!?
何矯连忙道:“快停下,不能前行了,掉头回东京城!”
然而周围的天武军仿佛没听到他说话的声音,反而更加催促车队加快前进速度。
赶紧的,帝姬说见到金军就把这些相公们丢过去,时间紧迫,不然追不上了!
此时此刻,被围困在野地里的赵桓泪流满面,他不知自己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本想一路去陈留,再通过水路到南京应天府,到了应天府,那里有坚城利炮,还有河东路勤王军,金军便是再势不可挡也拿他没办法的。
结果想法很好,却在实施上拖了后退,还在半路就被金人的骑兵给逼的改道,现在是陷在了逃往河东兴仁府的路上。
山头下面围满了金军,他们还将太上皇推到前头来,逼迫赵桓自缚下山,山头上的禁军们不知所措,上面一个官家,下面也一个官家,不知是该拼死抵抗,还是放下武器投降才好。
被金人的大刀架着脖子的赵佶内心崩溃不已,对最宠爱的三儿子怒问:“你说咱们人少,金军不会来追的!”
一样被推到人前,刀架脖子上的赵楷惶惶然,“不该啊,不该啊,一看就知道禁军们保护的才是重要人物啊。”怎么还将他们也抓来了呢。
人完颜宗翰也不是傻子,万一宋人玩的是声东击西,人少的里头才是大人物呢,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抓过来算了。逃亡这一套,当年辽天祚帝可是在他们金军面前玩出花来了,逃出千里之外还不是死在娄室将军的手里。
“太上皇,你应该手写一封书信劝赵官家向我们投降,只要赵官家主动称臣,我保证不会伤害你们当中任何一位。”完颜宗翰打马来到站在泥地里的赵佶面前,翻身下马,态度很是诚恳地说,“我们大金是讲信誉的,只要燕云与河北河东之地,黄河南岸依旧是赵宋的土地。赵官家只需投降称臣,并赠予一些金银用来犒劳出征的金军将士,这回我们便真的退兵了。”
“……”赵佶望着比他高两个头的金国元帅,保养良好的白嫩脸皮颤抖起来,片刻后,露出个胆战心惊又劫后余生的笑容来,“那真是太好了,快拿纸笔来,朕这就写信叫他下山投降。”
完颜兀术身侧的郑买将准备好的文房四宝取出,铺在赵佶面前的草地上,对他摊手:“太上皇,请用吧。”
赵佶于是弯腰撅屁股趴在地上写完了一封‘父劝降书’。
郑买将劝降书捡起来,读给兀术和宗翰听,确定没有问题,用词恳切、文采斐然,令人不禁感慨赵宋的前任官家果然有两把刷子。完颜宗翰心情愉悦,拍拍赵佶的肩膀,大笑着转身回军中,留下赵佶父子依旧被刀架着顶在军前。
“金人当真只要燕地与河北河东地区?”读完亲爹的劝降书,赵桓连忙召集自己的心腹们商量投降事宜。
只需要他对金国称臣,完颜宗翰就会退兵,称臣而已,赵桓现在觉得这个条件真是太好了,太容易了!
被他召集来的‘重臣’们自然都是‘主和’派,闻言更是大喜过望,“既然金军一心求和,官家万万不可放过这个机会,免得他们反悔啊。”
宰执李邦彦说:“官家可以先派宗室下山与金军谈判,等金军与咱们签好书面条约,就不怕他们言而无信了!”
“李相公说的对,应当叫金军先出示正式的文书!”赵桓觉得这个方法真是万无一失,有文书作保,金人肯定不敢明目张胆违背吧,除非他们不怕天下人耻笑。嗯,就这么干!
谁下去呢?
众臣们七嘴八舌,谁都能列出自己的几样缺陷,最后还是赵桓拍板,安排了两名赵氏的宗亲下山去。
宗室赵仲温和赵士佈不情不愿地下山去了,原本从半山腰上看到山下密密麻麻们的凶神恶煞的金兵,两人便瘫软在地,李邦彦叫禁军将两人一路拖行下山,送到了金营大门口才停下,二人无法,只能羊入虎口,进去见到完颜宗翰,战战兢兢将赵官家的要求说出。
文书,完颜宗翰戏谑地和自己的心腹说,“想不到赵宋的官家,居然真的这么天真,灭宋真是太简单了吧。”
他用女真语说话,两名赵氏听不明白,只瑟瑟发抖地望着一帐子的野蛮人,等待他们的回复。
然而令二人想不到的是,金军一点没为难他们,很快就叫那名为郑买的汉臣写好文书交给二人,让他们快快回到山上送给赵官家。
赵仲温二人感动得泪流满面,一路精神抖擞地回山头上,对赵桓说道:“金军的首领对我二人无比友善,对写下文书亦毫无推辞,他们是真的想与官家议和!金军爱好和平,并不想制造杀戮啊!”
太好了!赵桓一拍大腿,投降!马上投降!
赵官家和他的文官们屁颠屁颠地下山投降,可保护他们的武将们却眼皮子直跳,姚友仲劝赵官家不要轻信金人,他愿意拼死突破重围,为赵官家争取继续逃亡的机会。
赵桓一把推开这扫兴的姚友仲,什么突围,就算突出去了,他带着一群四肢不勤的文官和金人的战马赛跑吗,哪比得上投降议和安全!
赵宋的官家褪去大红的公服,只着白衣,手里端着帽子,身后跟随了一片朱紫官员,郑重地走向了山脚下的金军大营。
考城的城门下,一队大宋禁军装扮的士兵扣门,留守的统制官从城头往下望去,确实是禁军,叫人开门引入。没想到这支禁军的统领竟然是传闻中的武德帝姬,考城统制官疑惑地问,禁军如何来到此处,东京城不是被金军围困住了吗。
因为离得近,他考城还曾派出人马去勤王,只是在半路便被金军打得大败而归,而后便只敢躲在城内进行防御,想着肯定会有其他大城大将军组织的大批勤王军队前去解救东京城的。然而现在,居然等来了武德帝姬?
然后,这位武德帝姬就扔出了个大炸弹:“官家弃城而逃,现在正被金军追击当中。”
考城统制官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慌乱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你这里有多少人马,都随我去营救官家吧。”赵芫命令道。
统制官哪敢拒绝,当即交出了五千兵马,跟随赵芫出城北上。
赵芫自是不需要考城的这五千战五渣,只不过如今大变局即将到来,她得往手里尽可能多攥些兵力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