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战事紧急,赵芫知道,甚至几个月前筹钱的老大难还历历在目,但北地的百姓现在哪里交的出粮食和钱财,“金人肆意劫掠,百姓民不聊生,朕总不能让北地的百姓被金人抢过一遍,又要被朝廷抢一遍。”阳光被窗花切割出规则的形状投射在屋内的她和诸位中枢大臣身上,李纲惊诧地抬头,少年官家坐在主位上,还带有婴儿肥的脸颊被阳光照射得更加清透稚嫩,可那双眼睛却异常沉静,没有悲悯天人也没有意气风发,盯着下方的他们。
  李纲收起惊诧,摇头道:“官家,朝廷收税如何能与残暴的金人相提并论,朝廷用兵退却外敌,正是在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财富,为此交付税务,何来‘抢’字。”
  “官家心系苍生,乃大宋之福。只是,若免了北地的赋税,一定会招至南地全体百姓的怨言。上半年北地正在遭受战乱,朝廷不予收税便罢了,现在河北河东两路大多已恢复和平,实不该再给予特殊待遇。”黄潜善拱手道。
  “叔夜相公呢,你怎么看?”赵芫看向身职副相的张叔夜,想听听这位领兵打过仗的相公的想法。
  “官家所言有理,”张叔夜立刻道。
  周围的相公们顿时向他看来,却听他继续道,“可前方战事不能懈怠,完颜娄室围困燕云,朝廷之所以迟迟无法大举支援,是为何?”
  “是因为国库空虚,打不起仗。但这仗不得不打,所以支援不得不给。”
  “这么说,叔夜相公也反对朕免除北地赋税的决定了。”赵芫颔首,看出来了,朝廷财政困难,这些大臣就要把把百姓的民生往后放一放了,她道,“宣和年间,因为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宋江在河北路起事,方腊在江南起事,平叛后,教主道君皇帝下罪己诏,免除当地百姓的赋税。”
  黄潜善:“那是教主道君皇帝怜惜当地百姓受到了朝廷贪官的剥削……”
  赵芫打断他:“最终结果有什么一样!百姓活不下去时,就会造反!朕现在强征赋税,百姓被劫掠过,交不出来,还不是要被逼造反!”
  “这……”黄潜善哑口无言,只得呐呐,“哪里会交不出来呢,这不是金军已经退兵好几个月。”
  赵芫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视在场的相公们,“诸位相公,朕实话实说,朕不想看到将士在外抗击金人,抗击西夏,他们的父母亲眷却被朝廷逼反,朕甚至还要分心平叛。”
  “减免北地赋税,没有商量的余地!”
  话已至此,众人悚然,不敢再强行反对,只得商议具体该如何减免。
  大宋向来实行的是两税法,年中一次,年尾一次。南地的粮食产量比北地高,往日收到的也多。李纲道:“如今战事紧急,北地的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恢复民生,那么南地的赋税便和上半年一样,农税加一成,商税加三成。”
  “如此恐怕还不能完全补上缺口。”
  “那便再想想如何开源,田地里的粮食就这么多,但商贸经济尤可进一步开发,诸位可从这方面入手,各自想个章程。”赵芫道。
  “从商贸入手,便急不来了。”李纲道。
  “出口贸易呢,扩大海上贸易规模,增设商业港口,有序开放民间商船加入海贸行列。”赵芫手指头缓缓敲击着座椅扶手,沉吟,“再有,虽然我们与金国、西夏正在打仗,但双方商贸还可以商议。”
  “……”此话一出,叫众人不由纷纷侧目,少年皇帝在想什么?咱们打得要死要活,还和人家做生意?
  “朕听闻即便在战时,他们国内对大宋的走私业务也十分兴盛,可见是条赚钱的路子。”没错,就是高药师。高药师针对的客户群体乃是上京的达官贵族,那么金国的普通人就不需要大宋精美的商品了吗?需要,甚至一物难求。面对中枢大臣们难以置信的目光,赵芫缓缓一笑,“有钱不赚王八蛋,诸位不想当王八蛋吧。”
  众人嘴角抽搐,心说官家真的穷疯了,钻进钱眼儿里头了!听听这说的什么话,走私?堂堂大宋朝廷,难道要组建官方走私团伙吗。
  李纲立刻拱手,他可是言官出身,马上要爆发了:“此举意在唯利是图,万万不可!”
  “一旦开启先河,定然会引发百姓效仿,届时全国逐利之风四起,与德行相悖,有害而无利。”
  “有什么害处?朕只看到了收益,赚外国人的钱,补贴财政、缓解百姓赋税压力,朕看好得很。你们也该将目光放远些,别总盯着自己家的羊毛薅,百姓都快被薅秃了。”赵芫摆摆手,让大家放轻松,“再说做生意赚钱,堂堂正正、公平公道,此为道德,又不曾与民争利,伤及百姓民生,此为安邦。”
  “若诸位相公依旧有疑虑,就提出切实解决财政问题的方法来,比这个好用,朕自会欣然接受。”
  “……”刚想说这是与民争利的黄潜善把话咽回去,还真是未曾与民争利,外国的‘民’又不是自家的‘民’。只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堂堂**大国,官方下场做生意,似有伤天威。
  若被赵芫听见他的心声,肯定会忍不住翻白眼,为了所谓的天威,每每给周边小国‘赐’一大堆好处,恐怕在蕞尔小国眼里,天朝上国是个冤大头啊。况且大宋官营的行业众多,而且是绝对垄断的,这才叫与民争利。
  虽说朝廷下场做走私生意,确实没逼格,可现在大伙儿都穷到要给百姓加税了,偷偷干点走私生意,赚敌人的钱资助自家人,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赵芫:“此事诸负责者位相公可有人选推荐。”
  “……”众人默然,这就快进到任命负责人了吗。
  “诸位,难道朝廷中没有此等人才吗?”见大家不说话,赵芫挑眉,“户部?”
  户部尚书许翰不得不出列,他愁眉苦脸,有些花白的眉毛差点纠结在了一起,想了好一会儿缓慢说道:“官家,臣有个人选,乃正在西北带兵打仗的刘光世刘将军或许可以负责此事。”
  刘光世,赵芫思索片刻,想起来了,是个打仗不行逃跑很快的家伙,只是暂时没有机会问罪此人,才留着他继续蹦跶,“许相公为何推荐他?”许翰乃李纲推荐上来的官员,她还是愿意给予信任的。
  “官家有所不知,刘相公虽为将领,却在商业一途经营有道,还很会使用手底下的将士和兵卒辅助商业,民间在传其为‘当代陶朱公’,可见其能力。而在战时与敌国做私底下的贸易生意,还必须有极强的武功和胆量,这一点刘相公便超过许多人矣。”许翰解释。
  哈。赵芫笑了,当代陶朱公,听起来很牛逼啊。那便就是他了,“将刘光世召回东京,朕与这位当代陶朱公好好交流一番经商问题。”
  许翰默默退下。心中汗颜,他此举算是祸水东引,毕竟在座的诸位相公,谁也不愿沾手此事。
  远在西北,又被西夏人猛揍,缩在城里酗酒为乐的刘光世重重打了个喷嚏。
  经过几日的小会议,决定了下半年的税收政策后,赵芫终于有心情接见从西京送来的俘虏。
  随后朝会议事完毕,空暇的时间,底下人便将张浩押解进入大殿,刚上来,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罪臣张浩拜见官家,官家千秋。”
  赵芫心情不错地托着下巴,“你说有祥瑞要上报,是什么东西?”
  张浩抬头看向上方的宋国皇帝,见少女目光清正,英姿勃发,心中喟叹,作揖道:“禀官家,臣夜观星象,大宋紫微星星耀目、将星云集,而金国则混乱衰微、将星摇摇欲坠,实乃南升北坠之相,这就是罪臣要送给官家的祥瑞。”
  此话一出,朝堂中顿时安静了一瞬。
  “哦?你对天象很了解?”赵芫的神态十分松快,显然并不将他放在眼里。张浩以为赵官家不信任自己的能力,“罪臣所言句句属实,当年便是因为有此才能,才得以留在太祖皇帝身边受到重用。”
  龙椅上的少女颔首,笑容晏晏,“如此,你瞧瞧外面的天,明日是晴天还是多云,亦或下雨呢?”
  这个有点难,但也不是不可以,张浩走到大门前对着外面看了又看,掐指算了又算,差不多半柱香的时间回到大殿中,恭敬回答:“明日有雨。”
  “张浩,朕当初招降你,你不曾弃暗投明,今日再来,却不止是一句难升北坠的漂亮话能救你的。你便祈祷明日会下雨罢。”赵芫起身,身边的朱娘立刻宣布下朝,内侍们簇拥着少女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角门的方向。
  众臣面面相觑,若张浩所言为实,那可真是个大大的好消息。
  端看明日会不会下雨。
  被人待下去看管的张浩苦笑,心说当初你招降我时也不曾当上大宋官家啊,当时坐在这张椅子上的可是昏庸的赵佶,那时候投降根本是弃明投暗好吧。
  回到寝殿的赵芫换了常服,出门舞了套枪法,朱娘来报康王赵构到了,司天监提点到了。
  赵芫从她手里接过手帕擦拭枪杆子,走到近前来的赵构见状立刻作点头哈腰状,凑过来殷勤地说:“官家吩咐我的事,都查清楚了!那刘光世确实是个奸商,还在南北商盟里颇有分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