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四太子明鉴,我等都是主动归附朝廷的辽地文人,与宋国从来没有什么情谊。”有个官员忍不住辩驳道。
“是啊,康尚书所言句句在理,人心涣散如同地基断裂之危楼,不可不重视。”
“小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绝无通敌卖国之心。”垂着脑袋的康文菽眨眨眼睛,余光看到宗磐正怒气冲天地往这边来,以袖捂脸悲愤道,“若四太子不信小臣,不如即刻斩杀了我,以绝国朝危患,文菽绝无半句怨言!”
完颜兀术眯眼思索着,杀还是不杀,若当众杀了此人恐怕会引起汉臣恐慌,若不杀,他心中总有疑虑在。
“兀术!你做甚!”就在此时,完颜宗磐大踏步而来,推开握着弯刀沉思的完颜兀术,“康尚书是我的女婿,你想干什么?”
对,康文菽此人不仅交友广阔,还是宗磐的女婿,兀术微微垂眼,松开了腰间的弯刀,“我不过来问他几句话,谁知道康尚书为何如此惶恐。”
“谁家问话握着刀?”宗磐怒目而视,“怕不是问话为假,趁机铲除异己为真!”
两个太子针锋相对,更是引发众人围观。不多时,吴乞买身边的妃子过来将两人叫走,这才停止了这场诡谲的对峙。
于是在众人眼中,温文尔雅的康文菽于是成了宗磐与兀术之间党争的受害者,四太子是为了针对宗磐才来为难康尚书,谁叫康尚书娶了宗磐的女儿呢。哎,可怜天见的,差点稀里糊涂见了阎王。
无辜的康尚书观看完牵羊礼后,在上京有名的糕点铺子里买了份米糕回家做晚饭。
被四太子派来远程监视的谋克一路跟着其回到尚书府,直到入夜,确定没有和可疑的人接触,才回去禀报给主子。
而金国欲送赵佶归国的消息,却是已通过糕点铺子的小厮传到了高药师耳中,高药师立即安排来往于宋金的商队准备进货。
高药师的商队隔三差五就来往于两国之间,来回都赚的盆满钵满,其实早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为了保全自家生意,高药师作为商人,自然要投靠个大靠山,这个靠山就是曾经他通过康文菽接触到的国论勃极烈完颜宗干,太祖的长子。
彻底觉醒了政治脑的完颜兀术暗中在上京布防监控,也查到了高药师的商队,只不过当查到他在为大哥宗干赚钱之后,便撒开了这条线。他大哥当然不能是卖国通宋之走狗。
第101章 宋金谈判
本在金国生活得好好的赵佶,突然被拉出去遛狗一样遛,却半点怨言都不敢有。回到昏德公的住处,拉着婢女就开始颠鸾倒凤。来这之后,他也就只能在婢女身上逞逞威风了。
赵桓心思比他多,回来后惴惴不安。
“官家,快披上衣服,当心着凉。”一双嫩白的手为其穿上外衣。
当初赵桓是带着宠妃一起跑路的,现在他和宠妃便共同被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小院子里,美名其曰重昏侯府。
他爹赵佶是昏德公,他赵桓是重昏候,一昏再昏,何等讽刺。可他也不敢反抗,甚至看守的金国士兵对他的宠妃偶有调戏行径,他也只敢当个瞎子。
见到宠妃扶着三个月的肚子给他端茶倒水,赵桓心中郁郁,阴暗地怀疑宠妃是不是背叛自己跟金国人搞大的肚子。但实际上,宠妃日日伺候在他身边,有没有机会背叛他,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赵桓不过是心中怨恨,需要个实际的发泄理由罢了。
宠妃端着热茶过来,被他一把挥开,“这么烫的茶,想烫死本候吗!”
“妾身这就重新倒一杯。”宠妃怯懦不敢反驳,哪里还有当年在东京城的刁蛮,那时候仗着赵桓喜欢她,连皇后都不放在眼里。后来赵桓逃亡,只带了她和孩子们,本以为是条青云路,却不想青云路直通地府。
重新倒了一杯来,这回赵桓没发脾气,而是发起呆来。宠妃在一旁绣着孩子的小衣裳,不敢说话引起他的注意。
赵桓的目光却仍是转了过来,语气离奇的温柔起来:“娇娥,我有件事要交给你去办,只有你能办成。”
宠妃怯怯地看着他,“官家?”
“这几日,你去找门口的守卫打听打听,金国上面打算怎么对我们?”
他明知道那些蛮人对她多有觊觎,居然将打探消息的任务交给她,宠妃脸都白了。但在赵桓的一再催促下,只能带着侍女一起前往看守他们的卫兵处搭话。
金国的朝廷已向宋廷发出讯号,要求赵宋皇帝在西京路撤兵。当然,隐藏在威胁讯息之下的信息一是金国有意停战,二则是金国拿捏住了昏德公和重昏候。牵羊礼看见了吧,如果不同意我国的条件,你们*的前任皇帝在我这里会更惨哦。
金国此计谋的阴险之处人人都能看明白,但又没什么好办法。朝廷各部的官员都向赵芫上疏劝谏,一定要以父兄的性命为重。他们都害怕赵芫对金国的威胁不理睬,冒天下之大不韪担上不孝的罪名。他们效忠的皇帝,怎么能是个不孝的人呢?皇帝都不孝了,底下的官员能有什么好德行?
对此,赵芫并未表示出逆反心理,反而殷切地对部下说:“父兄在金国受苦,朕感同身受,现在金国松口,正是迎接二圣回国的好时机。虽然现在有机会将金国的三太子诛杀,但为了父兄,朕宁愿放他逃回金国去啊。”
传闻中的部下们痛哭流涕地称赞官家仁孝,然后大嘴巴到处宣扬官家所说的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宋上上下下,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全都听说了官家的至纯至孝,无不感慨其仁义孝顺,然后大骂金人卑鄙无耻。
赵官家的仁孝话语自然也传到了金国,不少汉臣都在私底下感慨,宋国新主确实不错。
完颜兀术对此表示讥讽:“真是虚伪做作,内廷的对话居然能传遍天下。”
但不管人家这份心是不是装出来的,能流传出这样的对话,起码说明脑子挺好使的。
双方都有筹码,虽初步试探过,但要定下具体的条件还有的扯皮。
完颜兀术得到了金国高层的支持,全面负责谈判,他提出以昏德公和降臣三名换取赵芫在西京路的的退兵,还要求赵芫将南京路的留守郭孝友、指挥使韩世忠调离。可以说是非常、极其之得寸进尺。
“官家,金国亡我大宋之心不死,”议事厅里,聚集了赵芫的心腹将臣们,说话的是戍边多年的杨符,他拱手道,“调离郭相公和韩统制,会让南京路守备空虚,给金军侵宋创造优势。”金人的算盘珠子都快飞到他们脸上来了。
第一次谈判失败。双方就交换条件上的分歧重新扯皮。
这边谈着,那边赵芫照常对完颜宗辅的骑兵进行切割,反正每天都有人去骚扰金军,金军要么一直不出来,出来骚扰的宋军就躲进丛林。依靠骑兵在丛林中作战能力大减的势头袭杀追兵。
而且骚扰的频率极高,有时候一天能打个上百场游击战,这种古怪的战术令完颜宗辅焦头烂额,他就没见过比女真人还能跑的。女真人打仗,依靠骑兵机动性,能打能跑,经常是一边打一遍勾引敌军追杀再反杀。结果大宋的军队明明机动性比不上金军,却能借助地利,达成高频率的游击战术。频率比女真人还高。
谁一天被骚扰个上百次,也没法淡定下去了。金军已经到了不堪其扰的程度。
实际上,金军对比宋军,其优劣对比,完全是出于下风状态的。因为金国除了在军备也就是战马质量数量上碾压宋国、在政治上因为国家初立而上下一心优于宋国党派针锋相对,但在其他的方面如经济力量、文化力量、地理、人口、兵源等方面全都处于劣势。
一旦大宋解决了战马问题,金国就无法战胜他们了。就如历史上的南宋,赵构用钱堆出了岳家军的骑兵,只岳家军一家,就打到了金国上京门口。
在战争的智慧上,金国的大将对上宋国真正有能力的将领,基本处于被碾压的状态。到了不搞政治阴谋,就要完蛋的程度。
而一旦军事上无法百战百胜,摄取巨大利益,历史上的金国便陷入了内耗,争权夺利、党派纷争接踵而至。所谓国家初立上下一心的状态立刻破灭。
所以,金国的这两个对宋的优势,是只要宋国能坚持住用经济支持军备发展,多打对金的胜仗,就能使对方仅有的两个优势荡然无存。可惜赵构是个辣鸡,只得到一点胜利,就想议和。
宋金的第二次谈判与第一次谈判相隔一个月的时间,双方在南京路的条件上始终达不成一致。
虽然你金国捏着我赵芫的父兄在手里,可南京路的百姓也是我的子民,我怎么能抛弃子民的安危不顾呢,那我岂不是不仁不义?不行不行,只能放你家三太子回家,南京路的问题不能谈。
而且你居然只打算送一位太上皇回来,我要的是二圣皆归,谈不拢,谈不拢!
金国的朝廷决议,早就确定好了,只以赵佶对换宗辅,南京路是额外添加的条件,若成是好事,若不成也不损失什么。但赵宋的皇帝却狮子大开口要求送两个回去,这可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