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人都这么掏心掏肺了,赵芫于是也感动得一塌糊涂,特地从腰带上取下装饰用的玉珏,送给了兀都儿,“就以这枚玉珏代表我们两方的友谊坚如磐石,时光亦无法磨灭它。”
  兀都儿双手接过,珍视的收进怀里。
  “少东家,女真人的骑兵在这里死去,一定会引起金国朝廷的重视,你们快快离开吧,不要引起他们的怀疑。往后的事,我来处理。”兀都儿关心地道。
  “嗯,大汗多保重。”赵芫颔首,她知道兀都儿已经和达旦联系上,有乌古部和达旦九部在,金国想对草原大动干戈也得掂量掂量代价。
  说到这,便到了真正离别的时候,张俊打马上前,目光放在赵芫马上驮着的方头小孩身上,拱手轻声道:“少东家,这个孩子是您搭救的敌烈族人吧,正好交给大汗,他是个属于草原孩子。”说罢,便摊开手等待赵芫同意他抱走方头小孩。
  一个异族的奴隶小孩,坐在官家的马背上,像什么话。这是张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他眼里的官家神圣不可侵犯,简直就是当代圣人,连根鸟毛都不配落在她身上,更何况一名奴隶。
  方头小孩紧紧盯着要抱他走的张俊,攥紧小拳头,等赵芫推了推他的背部,柔声对他说了声“去吧”。小孩终于眨巴眨巴眼睛,好像从雕塑状态活了过来,他看向赵芫身后的吴俞等面无表情的班直,又看向敌烈大汗兀都儿,默默地伸出胳膊,让张俊将他抱离了这个最让他安心的位置。
  “真乖,”张俊拍了把小孩的脑袋,满脸慈爱的微笑,然后飞快地转交给了敌烈部的族人。
  就当殿前司诸人簇拥着赵官家离开时,身边陪同者达旦勇士的康文菽遥遥朝这里拱手,无声地送别。
  只当殿前司人马的影子消失在茫茫小雪中,康文菽略有些温度的眼神缓缓冷下来,微笑仍是微笑,只是与刚才再不一样了。他身侧的达旦勇士只觉得背后莫名有些发凉,不禁问道:“康大人,您在想什么?”
  康文菽用和善的语气说道:“当然在想,如何为实现大汗的抱负布局天下。”
  闻言,达旦勇士不疑有他:“康大人你人真好。”
  时间进入到腊月,赵芫带着殿前司终于赶回了东京城。
  现在大宋也入了冬,却是处处张灯结彩、热火朝天,百姓们高高兴兴地过年,家家户户置办新衣服新鞋子,再穷的人家这个月也得吃上几斤鼎味楼的羊肉,半点不似金国的风声鹤唳和草原的萧索。
  “新鲜的羊四软,羊蹄笋,腊月超值大优惠喽——”
  “卖报卖报,故事报大更新,柔福帝姬佳作新篇《资善堂趣事》更新啦!”
  “还是咱们家里头好。”吴俞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赵芫笑眯眯的,不紧不慢的往回走,路上好奇地买了份故事报,看看赵多福的大作。
  看多了小说之后,宅得无聊的赵多福终于拿起笔自己产粮,她鼓起勇气将皇子帝姬们在资善堂读书的故事编成了小短篇更新到新汇编的故事报上,想不到竟然一举成名,尽管赵多福视角的《资善堂趣事》没有什么波澜壮阔、阴谋诡谲的宫廷征伐内容,却仍旧卖得异常火爆,老百姓对皇家秘闻故事喜欢得不得了。
  尤其在赵多福的视角里,当今赵官家那是天生神武伟大,从小就敢于反抗恶势力的霸凌,正义感爆表,用稚嫩的拳头还了皇宫一片郎朗晴空。结合赵官家十三岁收复燕云,十五岁阵前登基,十六岁大败金国的事迹,百姓们就更加兴奋了。民间同人本出的飞快。
  毕竟赵官家小时候就是百姓们最爱看的同人本的主角,现在物料更丰富,作品更加五花八门起来。什么《大帝征西传》《少年武曲星君》《巾帼女将传》……有些人避讳当今,但只要稍作姓名修饰,就敢编个长篇大作出来,一时间以女子为主角的战争故事、职场故事、神话故事全都冒了出来。内容尤其爱写女子如何反抗父兄,如何拯救家国,简直是在明示灵感创作的来源。故事情节编写得越劲爆,越激烈,销量就越高。于是又反向刺激了创作者进行大量投稿。
  到了这种火爆的境地,文人们再讨厌,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明里暗里、有事没事把大宋文人们早就批判烂的神话人物哪吒再拉出来批评一顿。反正他们批判的是哪吒,又不是当今。甚至有的文人自己也割裂了,今天写写批判,明天就暗搓搓读赵官家为原型的爽文。
  倒也算大宋的新奇景了。
  .............................................................
  赵芫一群人刚回来,皇城司便得了消息,皇城司得了消息,赵构当然就知晓了。
  “哎呀,十娘终于赶回来了!”他拍手跺脚,高兴得一塌糊涂,连忙放下手里的公务带人前去迎接。他可是有一大波反贼情报着急呈给赵芫。
  就在赵芫离开后的第二个月,太上皇赵佶便蠢蠢欲动地不断召见群臣,试图以太上皇的身份压制朝堂,重掌大权。
  宰执等人对太上皇恭敬有加,但脑子不坏,当然不可能被太上皇拿捏住,可又不能违逆太上皇,两方斗智斗勇缠斗了不知多久。赵佶终是死心,知道通过常规手段是绝无掌控朝堂的可能。
  果然必须通过政变,把十娘提拔出来的官员都抓起来,才能重回大宋一把手的宝座。
  好在他的九郎手握皇城司,现在逆女又离京去了,只要安排妥当,九郎就能发兵把朝中重臣一网打尽。
  腊八这晚群臣入宫赴宴,就算赵芫不在,有他这个太上皇坐镇,没有人敢不来。马上,本教主道君太上皇便手握乾坤,为大宋拨乱反正!到时候他命令九郎赵构发动大军陈兵边境,由不得小小金国继续挟持他老赵家的皇子龙孙,史书当记他一笔卧轮椅尝胆,名垂千古。赵佶即使躺在轮椅上,也挺直胸膛,自信满满地想!
  [应该没有人忘记,赵佶其实是个武斗派皇帝吧。他很爱指挥打仗哈哈。]
  第130章 瘫痪老头造反实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个时间点,十娘怎么突然回来了!?
  赵芫出现在东京城里,并没有避讳旁人,于是过了些时候,赵佶也不得不知晓了此噩耗。他开始感到不安了,躺在轮椅上怎么都觉着不舒坦,紧张得好几次尿裤子。
  哦,太上皇陛下的身子如今,偶尔、时而会有些失禁的现象。
  服侍的宫人习以为常地走上来,手一伸扒掉赵太上皇的裤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新裤子套好。全程不到五秒钟,大功告成。赵佶全程失去灵魂一样瞪着眼睛,自欺欺人地想,朕是昊天上帝的亲儿子,即使尿裤子那也是神仙尿裤子。
  更加这么一想,赵太上皇的自尊心顿时重新丰满起来,“箭在弦上哪有不发的道理,十娘就算回宫又如何,现在宫中都是朕的人。她只不过是一只飞入瓮中的鸟雀罢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要闯进来。”
  前来商议谋反奸计的臣子连连点头,阴笑不已,“暴君篡权,连老天爷都站太上皇这头,让她走腊八这一遭。”
  过来探查造反计划有没有新变动的赵九郎连忙给赵佶喂定心丸,道:“父亲请放心,宫中的侍卫禁军已经全数听从我的命令,只要一声令下,几千个侍卫禁军和皇城司士兵,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十娘淹死!”呸呸,十娘这可不是我真心话啊。
  九郎居然把全部的侍卫禁军都收归麾下了,赵佶大惊,刚想细问。却又觉得过几天就到腊八节行动的时候了,问这些也没用,只得欣慰地夸夸儿子干得好有本事,并表示侍卫禁军交到自己手里把关就好,他当爹的不会害儿子巴拉巴拉。
  “是,儿子都听您的,”赵构腼腆一笑,乖巧至极。
  赵佶于是心满意足,间歇性尿裤子的毛病终于不药自愈。
  ..................造反阴谋进行中.....................
  这头,刚回到宫中的赵芫召集各省相公汇报这段时间的工作进展,遇到的工作困难、问题以及商讨处理问题的办法。
  赵官家不在的时候,诸位相公可以适宜解决,赵官家既然回来了,那么大事小事就都要讲给她听。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与六部尚书的相公们轮流汇报工作,单只讲问题,便讲了数日的时间,连吃饭都为了节省时间三顿留在宫中用餐。
  赵芫每天听完工作汇报做出总结,发现大致有几个大的问题方向。一,还是收税的问题,赵官家虽已杀了一波南地官员,可不到半年时间,警示的威力便明显下降,中枢布政司官员下基层巡查时发现南地除江宁省以外的诸多省份,依旧存在大量兼并之事、虚报税点之事。二,则是由税收牵扯出的农商协调问题*,由于当今进一步放宽了经商的限制,导致底层许多地方的大户为了经商赚钱,减少口粮种植,转而在正经的庄稼地里种上各种经济作物,例如桑树、果树等。如此引发的问题不仅使税收粮食比例下降,而且时间一长,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必定不稳,影响民生。三,问题依旧出在南地,中枢派按察使寻访沿海诸省时,发现各省汇缴给朝廷的各项商税皆有极大的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存在。四,河北三镇流民查归,复业丁引之事。以及由流民引发的盗贼横行的问题。五,兵改引发的各项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