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年轻的宋军将领终于卸下冷酷的面具,嘿嘿一笑,“使者说错了,这里没有大夏国,只有宁夏郡。本将不曾坚壁清野,只不过在为自己的国家做基础建设。”
  对面的胖使者震惊地连连后退,颤巍巍地指着他,语无伦次:“你,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到了无能为力的程度的人,连说话都不敢逻辑清晰地指责对方,只能打感情牌,“我国朝与宋国尚有父子情谊,你们不能这么对我朝。”
  “我可以。”刘锜毫不留情,“回去告诉梁宰相,大宋成为的宁夏郡主管只有归义军统制曹鸢,他若有不满,随时可以来找我。”
  使者屁滚尿流地逃回兴庆府,将宋将的态度添油加醋汇报上去。朝廷内部顿时吵成一团,前有狼后有虎,各地还反叛不断,朝廷究竟准备怎么处理现在的情况?
  不少人起了投降的念头,不管是投了金人,还是宋人,总归有个活路,现在挡在中间四面楚歌真是十死无生。
  但是别人都可以投降,唯独梁氏不可以,金人有没藏氏作傀儡,投了金人他们便没有存在价值了。而如果投了宋人,宋人支持曹鸢,小梁杀了她的丈夫,夺了她儿子的位置,怎么能得到好下场。
  原本意气风发,幻想着自己能成为曹操一样人物的小梁短短时间便失魂落魄极了,他希望祖父能给他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可梁乙逋却无计可施,到了这个地步,并非人力所致,而是国家大势。金国的崛起,宋国的复兴,注定了西夏灭亡的结局。
  如果金国没有崛起,那么西夏仍然可以在辽宋之间左右逢源,如果宋国没能复兴而是在二圣北狩之后倒下了,那么西夏可以作为金国的犬牙帮助它蚕食宋国偌大的领土。但偏偏,这两件事同时发生了。
  “不,我不甘心!凭什么宋国宁愿册封一个女人,也不支持我梁家接手大夏,我能做的比前任国主更好!“小梁双目赤红,明明他已经离成为一国之君只差半步之遥的距离,为什么老天爷要如此对待他?
  需要问为什么吗?曹氏比梁氏更名正言顺,曹氏更需要宋庭的支持,梁乙逋看着几乎魔怔的孙子,不禁后悔极了,当初眼睁睁看着孙子偷袭国主,他当时本应拦住小梁。只不过,某些难以言说的原因,令他假作反应不急,现在追悔莫及了。
  这个时候,归义军也已经打到了宣化,小梁命令李察哥分兵去阻拦直奔兴庆府来的归义军,遭到了李察哥的拒绝。
  李察哥:“若我一退,金人就会攻入兴庆府,百姓会遭到屠戮。”反而曹氏身为仁孝太子的母亲,她就算带兵回来,也不会杀死国主最后的血脉,国朝反而能剩下一丝希望。而他李察哥手中握有重兵,宋庭不但不会苛待他,反而会想想尽办法拉拢他。
  至于曹氏,李察哥心情复杂地想,她接受宋庭的招安并没有什么过错,此时西夏朝廷除了投降宋金其中一方别无他选,就算有复国的想法,也得先度过今日的难关,日后缓缓图之。
  至于弑君篡权的梁家人会得到什么下场,与他何干?
  小梁恨不得诛杀掉李察哥,然而李察哥早有防备,从来不单独入宫觐见,就是防着小梁哪天狗急跳墙。
  不过他没想到,梁家人没有等到最后,就迎来了结局,几个月后,朝中勋贵们趁着朝会期间,在大朝会上一拥而上杀死了宰相梁乙逋和他的儿子孙子,城门守将主动打开门迎接归义军和宋军刘锜部入城,勋贵们奉上了梁氏祖孙的项上人头,向宁夏郡君俯首行礼,从善如流地尊称其为曹郡君。
  曹鸢也早非当年的弱女子,对群臣的叩拜接受良好,淡然受之。刘锜站在她身旁,从侍卫手中接过圣旨,正式宣读该夏国为宁夏郡。以及诸多政策,例如宁夏郡未来会分上下两路,各设五座州城,文字度量衡统一使用宋制等等。
  从现在起西夏正式归回到了中原王朝的版图内。
  第150章 宣武十二年
  西夏的消息传至金国上京,皇室正在为完颜宗干举办葬礼,使宗室本就低迷的氛围更加消沉。大金在西夏耗费这么长时间,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才占据了半壁荒凉的地盘,宋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另一半相对繁华的地盘,怎么能让人高兴得起来。
  而且从现在开始,大金面对的就是宋国的存在,不能和以前一样随时随地勒索钱财美女奴隶了,如此,大金各部日益膨胀的需求该如何满足?
  如何满足?不还有高丽,还有草原各部蛮子在吗。
  完颜兀术现在觉得头痛欲裂,本该顺利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全都遭到了阻碍,怎么能不让他头疼。也许是操劳国事过度,最近兀术偶尔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各种小毛病接踵而来。
  好在宋国占据西夏南部之后,并没有继续北上的动作,令金国上下大大松了口气,他们还没有做好再和宋国开战的准备。
  如今两方在西夏形成了一众诡异的平静对峙情形,谁都没有继续向前一步。只不过这种平静无法维持太久,因为失去战争的金国就会失去内部的平衡。
  大宋宣武六年,金天眷三年,金人久窥夏州,但因刘锜令李横驻兵在横山,控制了冲要地区,宗翰不敢贸然出击,于是令北夏伪朝的军队向北进攻黑水,转移兴庆府的视线。同时下令游动突袭的骑兵故意在夏州长城一代时常出没,牵制太原方向吴玠吴璘兄弟。金军主力则从白马方向南下,突袭归义军的部队。
  归义军曹彦率两千人迎战,被金军击退。完颜宗翰下令乘胜追击,务必剿灭这一支宁夏郡的关键本土战力。刘锜听闻归义军败退,亲自点兵三千,日夜驰骋两百里至白马关,金人不识刘锜,初战即溃。
  刘锜部对阵女真骑兵,自有一套研习多年的杀敌阵法,使冲锋的女真骑兵陷在阵中,难以发挥骑兵优势。两军在白白激战数日,金军不敌,完颜宗翰于是重新招募敢死队,沿黄河西侧南下,企图饶至刘锜部后方夹击,被识破,金军遂退回伪夏地盘。刘锜没有乘胜追击,他深知后方的建设任务高于此时一时的沙场成败,宁夏郡的归化与建设才是大宋在西北能够获取长久胜利的基石。
  此后数年中,宋金双方在西北进行了多次小规模战役,金军皆未能取得战果。
  没有利益,又不能撤军,在西夏占领的土地此时真真正正成了金国的累赘,金国的财政无时无刻都在向军队输送钱财粮食,前方却看不到可以获益的道路,使得金国朝廷上下对此战多有非议,认为当年就不应该出兵西夏。
  “现在国朝留在夏地的军队每月消耗百万银钱,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涨,长此以往,国朝的财政必然会被拖垮。”
  “我们在朝会上请求退兵,宗室的贵族们一致不同意,摄政王也不同意。”
  “听说,朝廷派发出去的军费,要先在勋贵们的手中过一遍,才派发到前线将士手中。其中必有猫腻。”
  “摄政王不许撤兵,或许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在。他在用这种办法稳住各部的首领。”
  “哎,怎么能如此枉顾国家百姓呢。”
  完颜亶的心腹们齐聚在他的别苑里,商讨着国家大事,年轻的皇帝就坐在上方一边喝酒一边听着他们议论。听着众人从忧国忧民到愤慨不忿,他脸上表演着温和无奈的好皇帝形象,心中却在想着,下面这些人不过是因为被排除在摄政王分润利益的圈层外,才会聚集到自己的身边,装出忠诚的模样。等他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时候,他们也会第一批跳出来要求重新分割利益。
  假的,都是假的。
  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忠义和真情,只有权势利益。什么圣贤书,都是屁话谎话。
  “好了,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这些都是朕没有作为的过失,朕回去一定继续劝谏王叔,”他亲切地安抚众臣,笑道,“国库的钱财当然不能一味烧在夏地,偌大的国家上下文臣武将都等着拨款过日子,这个道理王叔不懂,朕懂的。”
  皇帝站在自己这边,又给花了大饼,愤慨的众人于是高兴起来,又向完颜亶表衷心。双方默契至极。
  兀术不可能撤军回来,几十万大军撤回来吃闲饭?或者就地解散?不,不。军队需要一个敌人,需要一个目标。各部的勋贵将领们更需要一个捞钱的名目。说白了,这是兀术特地给勋贵们发钱的由头。
  金天眷七年,降将耶律尹谋反,次年被诛杀,朝廷下令大杀旧辽宗室。
  这一年,宋国道君皇帝赵桓在上京城的动乱中被杀。大宋对此表示严重关切,要求金国交出杀害赵桓的凶手,并释放赵氏宗亲。金国狡辩赵桓乃患急病死亡,并非死于动乱。两国就此交涉谈判数次,无果。
  大宋宣武十一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末年,岳飞奉旨出兵北伐金国。
  岳飞这个人,对金国来说还是很有威慑力的,当年在第二次侵宋战役里正面对抗完颜娄室,反败为胜,还追击千里要了娄室的性命。可以说整个大宋的将领里头,除了赵芫以外,他们最怵的就是岳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