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45节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45节

  白露也不管这些,学校早晚都要扩招的,30个人不多,早点把路修出来,她一天省的钱都能请几个老师了。
  护肤品受欢迎,除了姚县外,木家堡的女工们也蠢蠢欲动,双十年华的女孩子,哪里有不爱美的。他们自己就在厂里上班,平时有头疼脑热也是去医院看的,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制药厂的产品有多过硬。
  云省哪里都好,就是紫外线太强,不少小姑娘来的时候白白净净,现在被晒成了黑黄皮加高原红。还有这个年纪的青春痘,忙起来的时候顾不上,但照镜子的时候总是不舒服的。尤其是那些少年慕艾情窦初开的,一听厂里出了护肤品,早就耐不住了。
  “医院那边同步上市吧,护肤品不是药品和食物,价格上咱们就不变动了。不过到底是咱们厂里人,云华最近的课程正好讲到皮肤科,可以让小姑娘们报名,分时段过来给我们现场教学,给她们推荐最适合她们的产品。”
  这件事在员工中间炸开了花,但白露的计划远不止如此。
  作者有话说:
  第93章 代销点与通路时代
  既然决定要做的事情,不如早早做了。雨季来临前的最后一个月,白露发了狠,她不仅拿出钱和学生名额说动了姚县其他有拖拉机的大队,把整个姚县的九台拖拉机都给借调过来,还出钱招了上千个短工来修路。
  白露手里有一笔钱但不够,短工们的工资说好等路修通之后半年内结清。如今集体时代,大队是采用一年份两次粮食,年前发钱的模式,大家对于半年后才能拿到全部钱到也没有意见。这么大的制药厂在这里,大家也不怕木家堡抵赖,而一旦路修通,姚县大部分地区的药材都能用车拉进来,制药厂应该能在三个月内把这些钱挣出来,半年是往多了估计。
  整条路被黄文明请来的专家和马帮的人用灶灰、路牌做出了标记。有几处人工挖掘代价太大的地方,白露也申请了专业爆破的人来进行炸山,工人们采取分段修的模式,以去年木家堡建造的歇脚点作为暂时驻扎地,上千个汉子兢兢业业的进行修路大业。
  人数最多的在牛宝山这边,这边可是有九台拖拉机的。木年和木月指挥着修路,白露又找到了黄文明这边,除了修路,她还有其他想法。
  “在木家堡开个供销社,不是,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这事就算我同意,供销社也不能同意啊!”
  白露和黄文明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两人脾气性格合得来,算是能开玩笑的朋友,她也没拐弯麻将,直接跟黄文明说了她的想法。
  黄文明听了这话就头疼,众所周知,供销社是下到公社不下村的,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机构,多开一个部门,涉及到的事情很多,需要当地政府批地盖房子,还得养活一群员工,还得注意通车的问题。
  而按照大部分地区的购买力度来说,一个公社开一个供销社刚好合适。木家堡只是一个大队,虽然人数多,但跟整个公社的人比起来,那点人也不算什么。
  “我也不是说想开一个供销社这种规模的,就是类似于以前的杂货店。员工场地这些我们自己搞定,甚至从姚县进去的货物运输也可以自己搞定,只是想要货源。类似于一个代销点,供销社这边把东西分配给我们,我们按照他们规定的价格卖出去,相当于木家堡集体进货回去再分售给村民和员工。”
  现在都是国家统一调配,用量大的东西白露可以以集体的名义和厂里订货,但是大部分杂货在本地没有厂,用量不多又不能缺少,尤其是金属制品的东西,这就很麻烦。如今厂子越来越大,木家堡的人越来越多,总不能还是靠着白露从仓库偷渡和去黑市弄吧。
  “您看看木家堡,它是一个大队没错,人口也不算多,但是您打开姚县地图看看,其他大队,离公社多远就不说了,离县城最远的大队也就两天两夜的路程,咱们木家堡足足远了一倍。
  以前寨子里都是老人就算了,大家可以自给自足,他们也不是非得要买那些东西。但现在不同,五六百个员工呢,以后还不知道要扩招多少,大家都是年轻人。出来一趟吧,走路就要八天,加上买东西,一个月都去了小三分之一了,还怎么搞生产?
  最主要的是,疗养院的那些老人家,可都是有身份的,总不能让人家缺点啥还得叫人买了送进去吧。”
  白露提这个要求也是有底气的,上个月海军战士那边收到药品后,第二个月就增加了订单。霜露旗下的其他东西销量也在月月翻倍,发展势头这样猛,招工是迟早的事情。
  白露如今是真心感谢木年和老人家们修路这件事,这简直是老天爷在帮她。制药厂发展得越快,就会越受上面重视,如果路一直不通,那市里州里的领导早晚要来做思想工作,让木家堡把制药厂划归到县里甚至市里来管理。
  这是白露最不能接受的事情,但路修通也不是完全万无一失。木家堡到底是太远了,上面如果有人盯上,总会有各种借口,白露如今想做的,就是把这些借口给堵上。
  现在全国人民的娱乐活动也就是看看电影,逛逛公园,这个暂时不用考虑,木家堡上山打野比这快乐多了,员工们兴致非常高。但他们有收入也要有支出才行,这样才能行成良性循环。
  紫菀的后勤在白露的建议下做了改变,厂里进行了一次内招,招了几个厨艺好的进去,食堂新增了一个窗口,可以点餐。这就起到了国营饭店的作用。
  且木家堡的养殖场虽然还没办起来,但是白露和其他几个大队进行了商议,每个月都会购买羊和猪还有腊肉,完美的解决了肉食单一的问题。
  一旦这个名义上的供销社,实际上的小卖部开起来,白露淘来的东西和泽兰出产的衣服,木匠租做的家具和其他一些东西也能放进去,购物也能满足。
  瓦窑厂那边大几十号男人成天兢兢业业的干活,大半年过去,原本就不高的小土丘已经挖出很大的一块平地,加上旁边原有的荒地,木月原本想拿来种粮食的,但白露想拿来建篮球场和排球场,再做一些木质的健身工具,员工们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
  当初之所以在那里建造瓦窑厂便是因为那边有荒地,平地周围的小山丘也不大,挖泥巴把这些山丘挖了,木家堡如果想往外发展,这一片也是可以的。
  现在寨子里在修围墙,等围墙完全修好之后,白露打算把东门到南门的那条沿河路继续修下去,围绕着整个寨子的围墙都修一圈,再叫木匠们打几马车,做成后世景区车那种三排座,每排能坐三个人的。
  这车不仅可以等路修通后作为搭载大家进城的工具,还能在厂区供大家乘坐。
  在改革开放之前,白露心里的理想园区就是这样子的。如果都按照她设想中的来,那些领导要是强硬的想让木家堡搬迁而拿到管理权,单是这些辅助设施就够他们头疼。既然做不到有辅助设施,那又凭什么让通了山路和水路的木家堡制药厂搬迁?而只要不搬迁,制药厂在大队的集体财产上,上面就不能越过大队直接管理,只能收税。这就是国有工厂和村集体自营工厂的区别。
  “供销社的老杜最近沾你的光风光了几次,这件事他本人问题不大,我把他叫来咱们合计合计,既然决定了就尽早确定下来。”
  白露的想法黄文明知道,站在县长的角度,他自然希望木家堡制药厂能划归到县里来。但是他知道,这不可能,别人不清楚他还能不明白吗?制药厂的核心药方,都掌握在白氏兄妹手里呢。
  如果太强硬的弄过来,到时候人家撂挑子不干了,还能严刑逼供不成?他们是公职人员,可不是强盗。
  但黄文明明白这个道理,不代表市里州里的人也明白,尤其是,比起姚县政府的团结,市里是有人互相别苗头的。
  “您这边要是同意,那供销社那边肯定没问题。”
  白露不打无准备的仗,之前和供销社接触几次,她也卖了杜高几次好,隐约跟对方说过这件事。
  不设立分部,只是增加一个代销点,只要县里批了,杜高那边是有权限同意这件事的。这种事批的时候麻烦,可一旦批了,但凡有人想找麻烦撤了,就是和木家堡撕破脸,也要掂量掂量疗养院里的老人家和木家堡的大客户们。
  县里的领导齐心协力想做一件事,速度快得很,十天过去,供销社木家堡代销点边成立了,白露在外厂这边找了间房子作为供销社的店面,表面嘴花花其实办事沉稳的楚席江被调过来负责这事儿,手下管着八个售货员。
  由于路还没有修通,第一批货物是靠骡子驮进来的。这是姚县唯一一个进入大队的供销社代销点,木月兴奋的同时也憋了一口气,队里的骡子们都上阵,足足去了三趟,不仅普通的货物,连三转一响都搞回来了一套,就是想来个开门红。
  供销社开张的第一天就挤满了人,需要票的东西卖得少,白露解决了大家的粮食问题,但是票据这东西实在没办法,分到农村大队的本来就少,知青们就更少了。如今有不少知青都忙着网兔子,晒干货,寄回去家里换票呢。甚至还有些家里宽裕的知青,主动找到了那些被家里苛刻,东西寄回去有去无回的知青,帮他们交换票据,达到双赢的效果。但是那些不要票的高价品,比如糖,烟,酒和泽兰放过来的衣服却是卖得飞快。
  毕竟年轻人嘛,不管什么时代,总是喜欢新颖东西的。
  惊雷炸响,当雨季姗姗来迟的时候,木家堡的修路大队终于和牛宝山那边汇聚到一起,这预示着,这条路终于修通了。
  云省的雨季大部分时间是半天太阳半天雨,挑了个晴朗的下午,白露请了黄文明,杜主任,陈局长一行人,简单的搞了一个剪彩仪式,木家堡正式进入通路时代。
  作者有话说:
  最近家里人生病,要每天去输液两次,有点忙。
  第94章 我想留住这些房子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木家堡这条命名为木姚公路的山路修成,富裕的不仅仅是木家堡的村民,其他大队的村第一时间就享受到了它带来的好处。
  雨季地里的活计少,整个云省,十分之九的人在这个季节都沉迷在捡菌子的快乐中。但姚县人发生了变化,他们也捡菌子,但这只是次要的,挖药材成了上山的主要目的。
  白露编撰的书籍和赤脚医生的用作在今年被的发挥出来,山民们虽然是文盲,但不代表他们不聪明。白露连少数民族的谐音都标注上去,村民们很快就知道十几种到几十种药材能卖,去年看着其他大队卖药看得眼红的人,今年都加入挖药材的队伍中。
  虽然许多药材不是这时候收获,但是对于入药位置是根茎部的药材来说,只要到了年限,采收季节卡得没有那么死,这类药材的比重还不小,用处也广泛。
  村民们以前只知道人参灵芝能卖钱,其第一次知道其他药材也值钱,虽然木家堡和赤脚医生们一再跟大家保证了他们所承诺的药材价格,但是很多百姓还是不大敢相信,大家选择了先试一试水。
  姚县贫穷的大队很多,且贫富差距大,柳河大队去年的工分钱是一工分九分钱,一个壮劳力一天干满是十个工分,半劳动力要稍减。只要双抢那几天才有可能超工分,一个工就是九毛,如果毫不停歇,每个月也有27。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农闲期是没有那么多事情做的。而且九分只是柳河大队,他们坐拥全县最好也最多的良田。整个姚县的平均工分才三分六,最低的大队只有一分二。
  老蛙沟大队就是那个只有一分二的大队。他们居住在山坡上,只有旱地没有水田,且旱地都是五十度以上的陡坡,三分之二的地都不能用牛,十分艰苦。队里年年倒欠户超标,经常要申请救济粮。姚县政府为什么这样穷,便是因为赵文明是一个实实在在为民做事的好县长,每年县里都会挤出钱来救济老蛙沟大队这样的地方。
  他们离木家堡比较远,去年黄文明和白露也没有那么熟,没有注意到老蛙沟大队是否挖药材卖。今年他可是派了干事去了老蛙沟大队所在的五里公社,告诉公社书记,一定要宣传到位,让赤脚医生们教村民采集采药,这些大队长才重视起来。
  但大家心里都没底,村民们挖了一天之后,大队长们便带着一个小队,把这些药材来过来,钱没到手总是不安心。
  老蛙沟的大队长高远山领着村民在会计处结完账,他左手拿着数好的钱,右手拿着这批药材村民们的人头数和出工数,算了三遍都不放心,又让知青帮着算了一遍,听到那个一模一样的数字后,高远山最后‘哇’的一声哭出来。年迈的老人哭得人心酸,现场没有一个人笑话他。
  “一块一,真的是一块一,咱大队的儿郎们一天挣了一块一!咱们老蛙沟的后生们也能攒钱娶婆娘了!”
  没钱娶媳妇,光棍率是整个姚县最高,身上背着“光棍村”的名声,这是老蛙沟所有人的痛楚。不是姑娘们现实,但凡是个正常人,谁想天天饿肚子?他们老蛙沟的闺女都不愿意留在村里想着外嫁,这能怪谁呢?
  村里的小伙子们但凡有一个娶到媳妇的,那都是把人捧到手心里,别说做饭干家务活,就是帮她洗脚洗裤衩子小伙子们也乐意,生怕媳妇嫌穷跑了,实在是当光棍受罪啊!比起疼老婆,整个姚县也就木家堡的男人能跟他们比了,如今有了这挣钱的门路,后生们终于不用担心光棍到老了。
  高远山拿着钱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下定决心回去要大干一场。像高远山这样大队长并不只是他一个,前几天,每天都有类似的事情。
  除了像老蛙沟这样去年没来过的之外,还有以牛宝山为首的县城周边大队,他们以前只能用骡子运输,队里骡子有限,便只能挑着值钱的药采集,放弃了便宜一些的。
  今年不同,路通了,拉麦子的板车就能派上用场,骡子不够人力来凑,农村都是大家庭,一个大家族,一半的人在家里挖,分几个劳力出来,大家轮流拉去卖,等回来的时候,家里又能挖够一车。木姚公路才刚刚修通一个月,便有络绎不绝的趋势。
  看着厂里积压了不少于去年十倍的药材,白霜头都大了。
  “不急不急,听说种植基地那边的员工挺努力的,如今是雨季,药材也不用怎么管理,先把他们叫过来干着,借着这个机会制药厂扩招一批。基地那边,今年的高中生毕业了,听说不少人眼巴巴的等着咱们的通知呢。”
  白露这话可不是瞎说,自从种植基地的员工们盯上兔子之后,不仅寨子里的食堂再也没有缺少过肉食,姚县不少人家伙食也得到了改善。恋家的年轻人们两三个月总要攒着假期回去,每回都背着一背篓攒下来的腊兔干回去,听说第一回 回去还被人抓了,差点被当投机倒把处理。
  等解释清楚之后,不知道羡慕倒了多少人,尤其是少数一起毕业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报名的,捶胸顿足,据不知道可不可靠的小道消息称,柳河公社几位姓赵的同学在这个时期被人套麻袋打了好几次。
  不仅是姚县的毕业生们期待,从其他城市来的知青们也在发力。但凡家里有需要下乡的弟弟妹妹表弟堂妹侄儿子啥的,都写信回去叮嘱,毕业之后不要拖,尽早报名尽早过来,别傻傻在家等到二月份,万一到时候姚县人超标了哭都没地方哭。
  尤其是以张梅刘美娜她们为首的那批老知青,如今工资比自家爹妈还要高,要不是白露曾经说过,已经插队的老知青只接受有一技之长的,她们都想把自己的兄姐叫过来了。
  制药厂招聘的消息才发出去,第二天就有好几百人报名。
  厂里压着这么多药材要处理,白露这回也不折腾了,直接带人去了县城,借用县政府的院子来了一场考核,录取了就让大家尽快报道。令白露惊喜的是,这一批的学生里面,竟然有不少人学习了基础的药材知识。
  原来是白露当初撰写的书和木家堡的医书药书手抄本流传了出来,这几个月很多学生因为高考取消前途迷茫,又从前辈那里知道了木家堡的待遇,索性便买了这些书回来认真研读,想着在招聘的时候抢占先机。
  白露想起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她没有辜负这些人的付出,许多认真努力学习了的学生,直接跳过了种植基地这个缓冲带,进入了木家堡制药厂外厂。
  在1969年之前,姚县从来没有知青在2月份之前来报道,城里的毕业生们哪怕报名了,也要磨着到最后的期限才会来。但今年不同,毕业后不到一个月,就陆陆续续有知青过来,没有东风车,他们便自费做大巴车和中巴车下来,都是想去木家堡的。
  路通了之后,也不用木家堡的人出来接知青们,王晓霞直接把人往县郊的大队一带,问问他们哪天进去卖药材把人带进去就行。
  当初规划好五年之后住满的宿舍,竟然在一年里就住了七七八八。白露和木月不得不和周允之一起,拿着他画出来的木家堡地图,研究要规划哪里做宿舍区和新厂区。木多他们也不用担心扩建完城墙之后没活计干了。
  “这有啥好想的,还是在这一片拆了盖呗,反正也没有几户人家,让他们往里搬搬就行。”木月指着地图道。
  白露却迟疑了,半晌,她才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我不想破坏寨子里的这些房子。”
  这话一出来,木月就不说话了,如果可以,她又哪里想拆了这些房子呢,这都是木家堡那些牺牲了的先辈们最后的记忆啊。可人总要往前看,为了寨子里的下一代,总是要发展的。
  “拆了确实可惜。”周允之也说了一句。
  白露不仅仅是因为感情方面觉得可惜,之前就说了,木家堡这些房子在建造的时候是请了很厉害的木匠祖师爷来规划的,用的也是上好的料子,不是说大话,单单比料子这块的话,怕是不少王府状元楼都没有木家堡的料子好,毕竟木家堡的山里宝贵的料子多得很。
  而且整个寨子建得很有特色,从四个门的规划来看,看着是方形的,但其实所有屋子都是围绕着中心广场,一圈一圈往外扩张的。干黑活那会儿,忠义堂和当家的住在最中心,其他队长住后面一层,如此类推出去。
  如果有俯瞰图来看,整个木家堡的建筑群非常美,放在后世绝对可以当网红旅游景点那种。
  因为料子好,木年又年年修这些房子,所以建筑都比较结实,白露和周允之都觉得,这样拆了太可惜了。
  “从这边把城墙往外扩怎么样?”周允之指着地图上的一处位置。
  第95章 省军区来人
  “咱们以后不种地了吗?”木月看着白露指出来的位置有些迷茫。那位置在缓冲区,就是瓦窑厂那一带。
  木家堡作为天然关隘,它的地形称得上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整个木家堡坐落在一座纯石头的山丘上,山丘下是自然形成的密鲁河河道。相对于周围的悬崖峭壁来说,这只是峡谷里的一座小山丘,比旁边的峡谷空地高了些而已。从空中鸟瞰,木家堡呈三环相聚的形式,周围的两个环是平坦的峡谷,拱卫着中间突出的山头。
  这两个峡谷环,一个位于木家堡的左上侧,在河东,是木家堡唯一能耕种的地,眼下在种植红薯土豆。另一个环位于木家堡的右下侧,在蜿蜒的密鲁河西,正是原来的缓冲区,现在瓦窑厂所在的位置。这一片的地更多,但由于兔灾的原因都荒废了。
  两个环都不在城墙范围内,种土豆的小环靠近有野兽的西山,虽然耕种的时候有危险,但兔灾影响不到。建了瓦窑厂的大环位于木家堡往姚县的位置,宽阔却深受兔灾伤害,这边不用考虑野兽的问题,所以白露才会把篮球场和排球场建在这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