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失了先机,现在做出的任何行动也只能叫做补救。
  赵岩办完事就匆匆离去,甚至没去钱家看上一眼。
  现在的云山村让他感到陌生,他能感觉到,村民们对于苏时恩是发自肺腑的喜爱。
  明明他才是土生土长的云山村人,他才是那个祖籍云山村的举人。
  多么讽刺……
  赵母逗弄着大孙子,一岁多的孩子正是好玩儿的时候,小家伙胖乎乎的很可爱。
  赵岩中举后,钱宁喜出望外,禁不住庆幸自己做的决定,岩哥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马上就是钱宁二十岁的生日,钱家人也在极力找寻他的下落。
  虽说钱宁过年的时候有让人给家里送过钱,但这二两银子显然满足不了钱家人的胃口。
  那一家三口一合计,竟然打上了钱宁彩礼的主意。
  钱宁一走就是两年多,期间更是一次都没回过家,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猫腻。
  钱宁马上就到了官配的年纪,而且他还能给家里送钱,这说明他很有可能在外面有相好的人了。
  钱老大始终都认为钱宁跟赵岩有过一腿,只是不知道这二人现在是什么关系。
  关系嘛!自然就是想名正言顺过上好日子的关系。
  钱宁和孩子的事情是赵敏儿无意中发现的。
  殊不知这个无意也是被人设计好的。
  钱宁身边有军师,虽说水平和眼界都有限,但算计一个赵敏儿还是手到擒来的。
  彼时的赵敏儿正因为定亲之事跟家人产生了矛盾,因此一怒之下将她看到的事情告诉了爹娘。
  可她也不想想,老两口自始至终都是向着儿子说话的,又何曾偏向过她?
  两口子打算偷偷的去看一眼孩子,结果见到了白白胖胖的大孙子后,赵母一时没忍住,暴露了行迹。
  起初钱宁不肯承认,说这孩子不是他的,是他帮忙照看的。
  可赵家两口子哪能听他狡辩,他越解释,二人就越是坚信这孩子是他们家的种。
  赵母更是斩钉截铁的认定:“这孩子跟小岩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长的太像了。尤其那个聪明伶俐的劲头儿也随他爹,我们家赵岩小时候……”
  吧啦吧啦的讲了一堆,其目地就是为了证实这孩子是赵家的。
  钱宁到最后也没松口,趁着赵母分心之际,一把抢过孩子,跑回了院子里。
  老两口也没再死缠烂打,他们决定先回家问问儿子。
  赵岩中举后有些忙,没时间去爹娘那边。
  可赵母忍不住,于是每天都偷偷摸摸的去找钱宁,实则就是为了看孩子。
  因此在赵岩不知情的情况下,人家婆媳早就相处融洽了。
  本来嘛,钱宁和她们更有共同话题,不像孙满祁的圈子,她们怎么样都融入不进去。
  赵敏儿郁闷,她跑去告密不是为了让她们婆媳相认的,怎么还享受上含饴弄孙的过程了?
  赵岩知晓后也是无可奈何,只要求爹娘他们别暴露了孩子的事。
  他想等到参加完会试再跟孙满祁摊牌。
  说一千道一万,赵岩对于会试也没什么把握,他更倾向于下一届再战。
  不过机会难得,他想去碰碰运气,就当是提前熟悉流程了。
  赵岩想的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孙家那边越晚知晓,对他越有利。
  他想的倒是挺好,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成亲近两年,一直没动静的孙满祁实际上已经怀上了孩子。
  ……
  会试通常在阴历的二月初九开考,距离京城近些的学子可以在家过完新年再去赶考。
  可偏远地区的学子却要提前两个月动身,生怕途中发生变故,错失了大好时机。
  韩泽玉上次从省城出发,一路畅行无阻,耗时半月有余才顺利抵达京城。
  韩泽玉的脚程快,上次即便是带着一匹拖后腿的“宝马”,他依旧将路程缩短到了七天。
  如果只有他一人赶路,手边再有些可以补充异能的天材地宝。
  日夜兼程的话,甚至只需要四天就能赶回来。
  对于即将拖后腿的事实,苏时恩深表歉意,他是人,他比不上狂野的“宝马”,更比不上飞毛腿一样的玉哥儿。
  韩泽玉撸起裤管看了两眼,诚恳的提出建议:“我腿上可光滑了,不信你摸摸。”
  苏时恩……
  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就不能正经一点儿吗?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白日宣淫、成何体统!
  过来让我摸摸,你还真别说,确实挺滑的。
  韩泽玉冷哼,这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假正经。
  苏时恩果断抽回手,淡定的轻咳两声,开始研究路上要带些什么东西。
  韩泽玉聪明的脑瓜灵光一闪,白日宣淫有失体统,那改成晚上不就得了。
  野外露营自然少不了帐篷,他去赶制几个,到时候好方便他为所欲为。
  嘿嘿嘿……
  苏时恩突然有种不妙的预感,这趟旅途注定不会很平静。
  第221章 百户所驻地
  初冬时节,韩泽玉还在院子里研究帐篷,被苏时恩教育好几次,依旧死性不改。
  苏时恩很无奈:“你就不嫌冷吗?”
  韩泽玉很兴奋:“区区寒风岂能浇灭我心中的火热?你不用管我,像我们这样的研究人员最是耐得住寂寞。”
  好吧,苏时恩可以断定,玉哥儿研究的一定不是正经东西。
  即便东西很正经,它的用途也正经不了。
  韩泽玉不服,这人总戴有色眼镜看他,他一个清清白白的纯情小哥儿,他不要面子吗?
  玉哥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翌日苏时恩从书院回到家,就看到了一张比脸还大的纸条,上书九个大字:“回娘家,勿扰,归期不定!”
  苏时恩无奈的叹了口气,好一招“借题发挥”,不愧是你。
  眼瞅着快要进京了,玉哥儿想在老家多待一待,就随他高兴吧!
  韩泽玉跟师爷混的挺熟,让他帮自己协调一下,他想看看现在的行军帐篷长什么样。
  这也不是什么军事机密,送了一车肉和菜,当做是劳军慰问品,再加上有师爷带路,二人很顺利的进到了百户所驻地。
  百户所的位置在两县交界地,一百二十人的配置却要兼顾两个县城的城防工作。
  这待遇已经不错了,偏远些的小县城甚至都没有官兵驻守,县城的衙役和民兵就算是他们的武装力量。
  可别小看这一车肉和菜的威力,军饷这个东西,按时发放的时候少,想要足额领到更是难上加难。
  正六品的百户,混的比县太爷还惨,武官这待遇也着实惨淡了些。
  听说就想看看帐篷,百户也没阻拦,这东西也没什么稀奇的,想看就看呗!
  钱多到没处花的小白脸,要是能多来几次就好了,话说人家农场的菜咋种的那么好呢?
  师爷留下来跟百夫长说话,一名小旗带着韩泽玉参观,一边参观还一边讲解。
  他们的帐篷是用布幔制成的,为了防雨、防潮,布幔表面会涂满桐油。
  小旗羡慕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军帐多为牛皮大帐,不仅结实耐用,还能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
  这是必然的,游牧民族牛、马、羊的数量众多,最不缺的就是动物皮毛。
  他们这边的牛皮要用来制作甲胄,不可能让你拿去做帐篷。
  韩泽玉想想自家农场的产出,猪皮无疑是最容易收集的,可一想到要住在猪皮帐篷里……
  不了不了,他觉得布幔也挺好,美观又轻便。
  韩泽玉拿铅笔画帐篷的结构,小旗知道这东西叫炭笔,有不少书生会用。
  小旗突然想起件事情,就问了韩东家。
  小旗经常在城里巡逻,他是见过韩泽玉的,知道他是韩记食肆的东家。
  韩泽玉合上本子,听小旗跟他描述一个人的长相。
  “黑皮”、“个高”、“憨憨的”,这三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他问的是谁。
  这熊孩子不会闯祸了吧?
  韩泽玉试探道:“你找他有何事?”
  小旗组织了一下语言,就是他曾经碰上个胡搅蛮缠的老太太,铁柱挺身而出,帮他解了围。
  韩泽玉没感到多惊讶,毕竟以铁柱的脾气,老弱病残在他面前确实没有优待。
  他属于无差别攻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脑抽起来连他和苏时恩都照怼不误。
  让他感到好奇的是,铁柱为何会帮助小旗,那小子也不是多有正义感的人。
  小旗记得铁柱说过,他觉得穿铠甲的看起来比较顺眼。
  帮了他之后,还自掏腰包送了他两捆韭菜,说是让他补一补。
  韩泽玉沉默一瞬,两捆韭菜四文钱,对于铁柱来讲,确实算是大出血,看来他确实很喜欢当兵的。
  他长得五大三粗,压根儿就不需要保护,那他为什么喜欢兵哥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