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888:……不会的。】
同一个任务世界,是不可能出现两位任务者的。
宋诀笑了笑。
见他心情不错,下面的大臣们又再次小声嘀咕起来。
就像是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仗着人多就开始交头接耳。
宋诀轻咳一声,众人顿时安静。
宋诀给了身旁来福一个眼神,来福顿时领会,想起方才来时的叮嘱,来福扯着嗓子道:“今日上朝,可能要多花诸位些时间,诸位若是有事随时可以提前离开。”
这话说得,上面那位不走,他们谁敢提前离开啊?
大臣们心里嘀咕。
宋诀懒懒开口:“这几日,朕批完了诸位爱卿的奏折,只觉得受益颇多。诸位爱卿为我大荆费心费神,实在是辛苦。”
这还是几日早朝中宋诀说过的唯一一句能听的话,台下一阵整齐划一的问候响起。
几个品阶低的小官员忍不住抬头看上面的人,怀疑皇上是不是又被夺舍了。
等到声音平复下来之后,宋诀身旁的来福拿起身旁的奏折。
在一众大臣不解的眼神中,宋诀笑了笑:“今日朕挑了几本写得格外动人的折子,有这些能人,实乃我大荆之幸。”
台下大臣们一听,心里都格外激动。
自从丞相一家被灭门之后,朝中诸位大臣便没了主心骨。
而新帝登基以来,除了对何家颇为重用之外,其他大臣皆一视同仁。
可何家那位将军战死沙场,如今朝中官阶最高的,也不过是何将军的儿子,兵部侍郎何谓。
他们就是想巴结,都巴结不上。
现在看这架势,难道皇上终于打算重用贤能了?
而他们高兴得显然太早了。
侯生一开始还在想皇上到底打算搞什么名堂。
直到他听到来福那尖细的声音念出自己的名字。
还有自己几日前写的奏折。
上面净是些他从其他同僚那抄下的赞美之词。
什么“君若天上月,臣如地上尘”之类的,听起来令人头皮发麻。
甚至因为写得过快,上头还有些错字。宋诀闲来无事都批注了出来,来福也老老实实照着念。
念的侯生只觉得自己脸皮燥热,恨不得立刻逃离这里。
他都能感受到周围其*余同僚看向自己的眼神有多么震惊。
不过他身旁的工部侍郎却笑不出来,因为他和侯生一样,也在几日前交上了类似的奏折。
甚至,内容都大差不差。
工部侍郎缓缓闭眼。
等到侯生的奏折念完之后,宋诀让来福将奏折递给了最前头的年太尉。
年太尉年事已高,如今虽为太尉,但只空有个官衔。
新帝上位后,年藏青原本觉得此人坐不长久。
可看到今日的宋诀,他又有些不确定了。
接过来福递下来的奏折,年藏青看了一眼。
上头用黑色的毛笔圈点了不少错字,还写了批注。
字体刚健有力,笔锋极为锐利。都说字如其人,如今的宋诀和前几日的他也完全不同。
宋诀眯了眯眼,注意到接过奏折仔细观看的年藏青。
这位,他倒是有些印象。
年家一直忠于前朝,对原主登基之事本就难以接受。而在他那位好兄长登基之后,年藏青似乎终于无法忍受,一头撞死在了金銮殿上。
宋诀收回视线,没怎么在意。
见年藏青似乎已经看完,宋诀开口道:“如此有用之言,应由诸位一同欣赏。”
年藏青明白了,这是准备把奏折给其他人传阅呢。
上面的内容他匆匆扫了一眼,便没怎么多看。
年藏青身为武将,一向厌恶阿谀奉承之徒,尤其是那些只会写些口水话的文官。
像侯生所写的那些话他更是一点都看不下去。
他将奏折递给了身旁的人,知道宋诀这是打算嘲讽侯生,倒是有些意外。
注意到另一侧那群文官们三三两两难看的脸色,年藏青甚至有些开心。
不过表面上,他还是绷着一张脸,像往常一样严肃。
侯生的奏折念完,剩下的奏折来福也都一一念了出来。
念完之后,就一份份地递给诸位大臣传阅。
这场煎熬的公开处刑,虽说给了不少人难堪,却也让部分大臣对宋诀刮目相看。
他们没想到宋诀完全不怕得罪了官员们,毕竟众口铄金。
但转念一想,或许正是因为不怕得罪,宋诀想换掉他们岂不是也格外轻松?
望着台下众人神色各异的模样,宋诀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
其实哪个姿势都不舒服,这龙椅还是有些太硬了。
将这些无用的奏折处理完之后,宋诀又将其中部分奏折密封之后发还给了其他官员。
而解决完奏折的事之后,宋诀才开始处理正事。
全程保持冷漠的邹越上前再次提起了近来各地雪灾一事。
“皇上,如今各地雪灾严重,当下最为急迫之事,便是派人前去处理灾情,以安万民。”
邹越垂着头,声音冷淡,却能让人听出其中的紧迫。
甚至能让人听出对宋诀方才所为的不满。
实际上,邹越确实已经积怨已久。
方才宋诀发下来的奏折中,他收到了五本。
宋诀一开始就注意到了他。
他回想邹越递上来的奏折,其中有两本是强调灾情的,还有三本都是责备他不思进取的。
倒是个敢说的人。
邹越静静等待着,对他来说,上面坐着的那位是谁并不重要,要怎么罚他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百姓正在受苦受难,谁能解决最重要。
前几日早朝,邹越便已经提起过雪灾一事,但那时都被上头那位糊弄过去了。
今日,邹越一定要个说法。
他站姿笔直,大有宋诀不解决,他就不离开的架势。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宋诀这回并没有借口退朝。
而是迅速安排了赈灾的官员,甚至连各地赈灾款都按照灾情分派完毕。
安排的官员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官,邹越却是相当惊讶。
因为宋诀安排的这些人,和他曾经在奏折上提过的竟是大差不差。
这些人都是他认真选过的官员,有的虽难当大任,但却有一颗赤子之心。
至少不会是像侯生那种有可能私吞赈灾款的家伙。
听完宋诀的安排,邹越深深鞠了一躬。
解决了雪灾之事后,今日的早朝才算彻底结束。
退朝后,邹越独自回府。
周围其他大臣都三两结伴,唯有邹越一直都是独身一人。
不过他早已习惯。
只是还没走多远,便见到早朝时在皇上身旁的那名小太监朝他走来。
邹越察觉周围其他人的脚步都放慢了下来。
来福来到邹越面前,做了个笑脸,“邹大人,圣上邀您一叙。”
邹越点了点头,“好。”
九霄殿内,宋诀让宫人将香炉里的香撤下,随后开了几扇窗。
昨日他便在此处处理奏折,桌上的奏折分发完毕,剩下几张记录得密密麻麻的纸。
邹越来到殿内,虽然并不知道皇上打算做什么,但他也没想过会是什么好事。
他入朝为官多年,是难得一心只有百姓的好官。前朝平帝在时,他便被处处针对。
邹越来到桌旁,宋诀翻了翻桌上的纸,将其中一张递给他。
“邹爱卿一心为国,可知这是什么?”宋诀抬眼望着他。
邹越动了动唇,有些不可置信:“皇上,这是……”
第41章
宋诀递给邹越的是一张写满了名字的纸。
那些名字,有些是刚在早朝被一顿羞辱的侯生,还有一些则是位高权重的阁老。
令邹越心惊的是,其中有些名字被圈了起来,画了个叉。
看上去,就像是要那些人的命一样。
“爱卿一心为民,依爱卿所见,纸上的这些人,可是良臣?”宋诀说道。
邹越低下了头,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他自然明白宋诀找他过来问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邹越如今年近四十,日夜忙于政务,至今未曾成家。
平帝在时,他没有被重用过。能走到如今的位置,全靠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
现下,被重用的机会摆在他面前。
邹越陷入了纠结,同时又有些迷茫。
宋诀这个皇帝当得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邹越的纠结,在宋诀看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他没有步步紧逼,见邹越一直不吭声,宋诀道:“若是爱卿暂无头绪,那便过几日再来答朕的问题。”
邹越深深鞠了一躬,“是。”
等到邹越走了之后,宋诀才叹了口气。
*
云京最大的酒楼名唤丰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