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22节
王修仁想了想,“等下次发工资请回来吧?”
说到工资,林秋突然记起自己好像没有和王修仁说起存款的事儿,小心地向四周张望,趴在他的耳边说:“我们现在的存款有八千了!”
脸上全是抑制不住的喜悦,林秋激动地拉了拉王修仁的衣袖,“再攒两个月,我们就是万元户啦!”
制衣厂压一个月的工资,林秋这个月领的是六月份的工资,加上王修仁的工资,除去开销,八九两个月可以攒下两千块钱。
感觉离上次盘账没过去多久,就多出几千块钱来,真让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王修仁得知家里的存款也很开心,毕竟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嘛!
很快就到了百货大楼。
“这儿人可真多呀!”林秋看着人潮拥挤的电扶梯,小心翼翼地踩上去,右手轻轻扶着扶手,还叮嘱王修仁抱好王珊。
王修仁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甚至连上电扶梯也是跟着前面的人学的,“这是五一的时候开业的,人气肯定旺呀!”
林秋看着这装修就觉得不便宜,上了二楼便只在外边打量,心想这里的东西这么贵,在外面看也是一样的,反正逛街又不要钱。
王珊坐在爸爸的怀里也是四处打量,也不闹着要进店子去,乖得很。
王修仁都做好了给母女俩买点什么的准备,好半天也没见她俩对某个东西露出向往之色,“你和珊珊有喜欢的,我们就买一件吧!”
林秋瞟了他一眼,“你这是钱在口袋里跳是吧?”
她现在就想着多攒点钱,而且也没有什么想买的。
王修仁仔细回忆,其实来鹏城以后,林秋几乎很少给自己买东西,大多数都是给女儿添置的,最大的花销就是吃吃喝喝。
赚钱不就是为了吃饱肚子吗?王修仁突然感慨:“自从结婚我就没让你过上好日子。”
林秋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其实也还好。”
来鹏城以后,王修仁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可以让人指摘的地方。每天努力上班,家里的家务也帮着做,晚上自己去卖冰棍,他也带着女儿陪一边,现在很少喝酒了,连烟在家也不怎么抽了。
正当林秋被王修仁突如其来的愧疚,弄得猝不及防时,王珊突然有点闹腾。
“爸爸,进去!”王珊一手搂着王修仁的脖子,一手指着二楼拐角的玩具店,闹着要进去,“爸——爸——,进——去——”
“进去瞧瞧吧!”林秋很少看到王珊闹着要什么,决定满足她的要求。
王修仁本也没打算拒绝女儿,听到林秋开口,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走了进去。
玩具店里玩具的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仿佛走进一个充满惊奇的奇妙乐园。
王修仁把挣扎着要下来的女儿放下,自己只跟在她后边,防止她被高处的玩具砸到。
王珊进到玩具店,如同小松鼠跳进了松果林。她这儿看看,那儿摸摸,不时拿起一个玩具放在手里仔细打量,然后放下,似乎在寻找什么。
突然她看见了一只穿着黄色衬衣蓝色背带裤,脖子别着红格子领结的棕色的小兔子,走过去,抱在怀里不肯放下来。
“妈妈,买!”王珊抱着兔子冲林秋说道。
林秋想起女儿好像只有麦当劳送的那个玩具,心里一酸,觉得自己忙着赚钱,到底忽略了女儿。
王修仁帮腔道:“好不容易逛次商场,就给她买下吧!”
于是,从玩具店出来, 一家三口继续逛着,只不过王珊怀里多了只兔子。
晃晃悠悠地把六层楼的商场逛了一遍,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王珊也开始打瞌睡了,林秋决定打道回府。
离商场不远处公交站台,买票上车,找到位子坐下,摇摇晃晃的公交车载着一家三口驶向回家的路。
车后的夜空,明月高挂。
第30章 日常
重回制衣厂,活儿多得堆成山,订单纷至沓来,叫人应接不暇。林秋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前面几个月制衣厂没什么事做,现在事情又多得做不过来,为什么匀一匀?这样每个月都有事情做,就不需要在淡季各寻出路了。
人如果有疑问,那是藏不住的。于是,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问过来巡视的廖师傅:“师傅,为什么这些单不能早两个月下呢?”
“囤货也是要钱的,再说了这些料子得到这个时候才有啊,你做久了就知道,制衣厂的单都是跟着季节来的。”廖师傅开口解释。
别以为做老板的很轻松,各种各样的原料都要花钱,要是哪个月流水周转不开了,连工人的工资都开不出来。
林秋恍然大悟,心想大家都知道做生意能赚钱,但是能赚到大钱的可真不简单呐!
她从来没觉得自己有赚大钱的本事,还是老老实实的踩缝纫机靠得住一些。
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地生活着。念也书念得好文化人,坐办公室;种田种得好的农夫,辛勤的在田里打转;有各种手艺的工人,进厂埋头苦干。林秋也羡慕那些坐办公室的,轻轻松松就能赚到很多钱,自己念书不行,可在制衣厂也能靠踩缝纫机养活自己。
这样想着,林秋踩缝纫机的速度又快了些。
鹏城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到了九月份了,老家应该要套上长袖了,但在这儿,大街小巷仍然是穿着清凉。
太阳也没那么晒了,气温也慢慢降下来,风吹着多少有些惬意,叫人的脚步不由自主的地下来。
此时已经下午六点了,马路两边却比白天更热闹,尤其是下班的年轻人蜂拥而出。大家忙了一天了,抓紧这闲暇时间,放松放松。
由此这附近多了不少吃喝玩乐的地方。这头卖烧烤,那边烤生蚝,这里一家卡拉ok,那里一家游戏厅,招牌一闪一闪的迷着年轻人不断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
林秋从来都不会驻足,她得去托儿所接王珊,还得买菜做饭,年轻人的潇洒生活不是她的向往,她甘于柴米油盐的烟火气。
晚饭后,王修仁提议带王珊出去走走,不然王珊每天晚上都被圈在这个小房间里,挺可怜的。
一听说要出去玩,王珊一脸的雀跃,踩着小拖鞋,拉着王修仁的手就叫嚷着要出去。
林秋没有反对,外面气温适宜,又刮着小风,挺适合散步的。
一家三口沿着西乡河边慢慢地走着,王珊走在爸爸妈妈中间,时不时围着两人绕圈圈,小嘴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前面也是老乡开的商店,有没有要买的?”王修仁指着马路对面的一个杂货店问。
林秋摇摇头,刚想说点什么,忽然嗅到一股香味,“这是什么味道!好香呀!”
马路两边卖吃喝的摊子可多了,王星人四处张望,“是哪边的摊子”
“爸爸!”王珊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摊子说,“那边好香呀!”
林秋顺着王珊指的方向看过去,是一家卖煎饼果子的,“可惜肚子还是饱的。下次再来看看吧!”
听到林秋这么一说,王珊眼巴巴地看着王修仁。
王修仁接到女儿的眼神,摸了摸肚子,试探地开口:“我还有点余地,要不买一个分着吃!”
“你还吃得下吗?”林秋瞪了他一眼。明明晚上吃了三碗饭。
“刚刚走过来,肚子走空了一些。”
王修仁的确不饿,这不是女儿想吃吗?尽量找补了一句。
就那么几步路算什么?从租屋出来还不到二十分钟,林秋心里明白这是王修仁见不得女儿犯馋,提醒一句,“等下你胀到了。”
王修仁听到后,牵着女儿走向煎饼果子摊位,掏出三毛钱买了一个。
刚摊出来的煎饼果子有些烫,他拿嘴吹了吹、让王珊先咬边上不烫的,又把煎饼果子递给林秋。
林秋咬了一口就摆摆手,“我晚上吃的还没消化,你们父女俩吃吧!”
王修仁继续吹着,不时给王珊喂上一口。
一家三口站在路边的树下,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
林秋抬头看了看夜空,“还有几天就八月十五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林秋突然感慨,语气中略微有些惆怅。
八月十五月儿明,一晃儿就到中秋了。她来鹏初的时候是二月初,算下来已经七个多月了。
林秋的感慨勾起的王修仁的回忆,起屋的事儿好像就在不久前。
“中秋我们买几个月饼应应景!”王修仁觉得既然过节就得吃过节的食物,“再买点好菜,好好吃一顿。”
“你说要不要买几盒月饼寄回去?”
广式月饼很出名,听说很好吃,林秋想买两盒寄回去给父母尝尝鲜。
“行。”王修仁一向不怎么管这种事,“你看着办吧,要寄的话买两盒好一点的。”
看到王珊吃了几口煎饼果子就有点犯困了,王修仁把剩下的往嘴里塞了两口,抱起王珊准备从右方的小巷子里抄近路回去。
第二天吃过晚饭,王修仁带着母女去了趟步行街,他打听到了酒家月饼比较好,所以找到百货店买了两盒,让林秋明天寄回去。
邮局离制衣厂不是很远,林秋在食堂吃完午饭就把两盒月饼拎去了邮局,还给林平寄了两条健美裤。林平到年纪了,也该打扮打扮了。
最近厂里做多了一批健美裤,以内部价格卖给了厂里的员工当福利,厂里的女工开心的不得了,这可是流行货!一个个把裤子过了水就穿在身上。林秋不是很喜欢这种贴身显身形的裤子,觉得穿出去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随大流买了两条打算到时候回去拿给林平穿。这次刚好要几月饼,顺便把这裤子也寄回去。
寄完月饼,林秋又匆匆赶回厂里,最近货多,多踩一会儿缝纫机,就可以多挣几块钱,挣钱的功夫可不能耽误了!
第31章 中秋
随着时间越来越临近中秋,鹏城过节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大大小小商店的门口,各色月饼摆得整整齐齐的,水果摊贩上黄澄澄的柚子、红彤彤的石榴堆的,高高的。就连菜市场的档口里,也堆满了白白胖胖的大莲藕和牛角似的棱角。
八月十四下午,林秋去托儿所门口接王珊。王珊背着小书包手里跑过来,还拎着一个红色的竹纸扎的灯笼,勉强能看出是一只兔子的形状。
“妈妈,我做的灯笼好不好看?”王珊高高举起灯笼向林秋炫耀,“这是我和黄老师一起做的,是小兔子哦!”
“做得可真漂亮啊!”林秋很配合地夸赞,“珊珊可真厉害呀!”
王珊听到想要的答案,高兴地一蹦一蹦的,“黄老师说了,明天晚上要提着灯笼出去玩,这是传统。”
难为这个三岁的小人儿记得这么长的句子,林秋笑着回答:“好,明天晚上要爸爸带我们一起提着灯笼出去玩。”
“黄老师说啦,中秋节还要吃月饼。”王珊回头郑重地对妈妈说道,小吃货对于吃的从来不含糊。
“行行行!明天就给珊珊吃月饼!”
林秋觉得有些好笑,上了大半年托儿所的王珊的口头禅就是“黄老师说”。想想也对,自己和王修仁白天忙着挣钱,晚上下班回来只想休息,陪着王珊的时间屈指可数,也不怪她每天黄老师长黄老师短的。
越想越觉得对不起她,林秋决定明天一定好好带她出去玩一圈。
王修仁今天回家是喊的门,不是他忘记带钥匙了,而是双手提满的东西,空不出手开门。
“怎么这么多东西?”林秋打开门看着满载而归的王修仁有些纳闷。
“月饼、哈密瓜和柚子是满哥给发的,每个人都有,说是前一向我们赶工,辛苦了。”王修仁拎起左边的塑料袋解释。
“这一箱椰子汁、葡萄、石榴,还有这什么高乐高是业主送的。”王修仁把右手上的东西放到地上,“就是上次看图纸那一家,业主对我做的活比较满意,这些东西都是他叫我带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