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175节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着烧烤聊着天。
没有一个人提起联考或者高考的事情。
尽管现在离高考已经不到一个月了,可大家对王珊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尽力就行了,不管考成什么样都没关系。”
王珊开开心心的吃了顿久违的宵夜,稍微坐了一刻钟,就去洗漱。
洗漱完以后,也没有再去书房看书刷题,直接睡下。
第二天,把女儿送去学校后,王修仁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他一回家,林秋就看出他的脸色不对劲。
“怎么了?工地上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王修仁坦诚的说起刚刚接到的电话,“咱们村的老支书今天给我打电话了。”
这就更奇怪了。
自家从1992年来鹏城已经十五年了,总共就回去两次。
不说和村里人没什么联系,就是王修仁也只是逢年过节打电话问候他爹娘外加给些孝敬钱。
“有说什么事吗?”
王修仁也是一头雾水,“只说他和村长、会计到鹏城来了,问我有没有时间和他们见一面。”
“那你见不见啊?”
王修仁想了想,“见一面吧,毕竟老支书那么大年纪,来一趟也不容易。”
“那就干脆请他们吃顿饭,在饭桌上问问是不是有什么难事。”林秋也觉得村干部不会没事是不会跑到鹏城来的。
“行,我这就给老支书回电话。”
王修仁立马拨通了老支书的电话,约他今天中午到罗定餐馆吃午饭。
“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挂断电话后,王修仁看向正在收拾沙发的林秋。
“你去就行了,平平今天要带六六上医院一趟,要我帮她去报刊亭守一上午。”林秋把抱枕一一放好。
“六六怎么啦?”
林秋说起这个调皮的胖小子也是哭笑不得,“吃多了糖,长虫牙了。你说这孩子都快小学毕业了,怎么就那么爱吃糖?没事就含着一根棒棒糖。昨晚牙疼到哇哇直哭了,但嘴里的糖硬是舍不得吐掉。”
“这家伙!真不知道说什么好。”王修仁笑着摇头,“对了,报刊亭现在怎么样?”
“现在比之前差远了,平平还打算等报刊亭到期后就不续租了。”林秋也觉得是时候换条路子了。
她拿起手机看了看,见时间不早了,拎着一个帆布包,换好鞋子直接出门了。
王修仁既然约了老支书他们吃饭,上午就没打算去工地,所以倒在沙发上眯了一个回笼觉。
醒来的时候,周清正在厨房准备午饭。
“娘,别煮我的饭,我约了人出去吃。”王修仁冲着厨房大声说。
“秋秋呢?跟你一起去吗?”周清端着电饭煲的内胆走了出来。
“她不去,她帮平平看报刊亭去了。”王修仁翻身起来,又把沙发罩子扯平整。
“那就多煮一点,等会儿让你爹给送过去。”周清正要去舀米。
王修仁看着外面白花花的太阳,连忙阻止,“这么热的天,还是别叫爹出去了,万一中暑就不好了。我等会从饭店打包两个菜给她们送去就行了。”
这话不仅周清听得心里很熨帖,坐在摇椅上吹风扇的林庭也很欣慰。
“行,听你的。你开车也要注意安全啊!”周清叮嘱。
林庭也跟着交代:“开车的话,千万别沾酒。”
“知道了!爹,娘,我先走了。”王修仁拿着车钥匙,换好鞋子也出门了。
王修仁赶到罗定餐馆的时候,老支书、村长、会计以及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正蹲在餐厅外的树下吸烟。
“志叔、忠叔,建华伯伯你们怎么不进去坐?”王修仁赶紧从车上下来。
“修仁,你来了。”
几人赶紧掐灭烟,丢进不远处的垃圾桶,又把手在衣服上擦了一把,再迎上去。
第234章 修路
“外面这么热,我们先进去。有什么事,我们进去再说。”
王修仁和村干部寒暄了几句就拉着老支书的手往店子里走去。
其他三人跟在后面。
王修仁要了个包厢,又把菜单推向老支书:“三位叔叔、伯伯,你们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千万别和我客气。”
三位村干部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老支书就把菜单推给了王修仁。
“修仁,我们这些土老帽哪会点什么菜,还是你来。”
“就是,我们过来已经是打扰你了,还要劳你破费,实在是不好意思呀。”村长涨红着脸皮说道。
“哪能这么说呢!”王修仁客气回话,“大家都是一个村的,论起来还是同一个祖宗,你们来鹏城能想起我这个侄子,这是看的起我。”
几个村干部听王修仁这么说,心里还是蛮高兴的,身上的拘束也少了几分。
王修仁见服务员在一旁等着,照着菜单报了一串菜名,又让服务员送上果盘和饮料。
“修仁,我们就五个人,哪用得着点这么多菜?随便点两个菜就行了。”会计忍不住拉住准备离开的服务员,大概是怕人嫌弃,手又飞快地放下了。
服务员脸色如常,把目光看向王修仁这个话事者。
王修仁摆了摆手,“照我点的上吧。”
服务员转身离开,顺手把门带上。
老支书心里暗自感叹,难怪修仁这小子会发财,看这说话做事的架势,就知道人发达是有理由的。
饮料很快被送上来,王修仁把饮料倒好,送到四人面前,然后开门见山问道:“志叔,你们这次是有什么事吗?”
老支书看了看两个老伙计,斟酌再三,才慢慢开口:“修仁,说来实在不好意思,我们这次过来是想向你讨钱的。”
“讨钱?”王修仁有些纳闷。
几个村干部家里也算殷实,怎么会要讨钱,莫非他们家里出了什么变故?
老支书清了清嗓子,“你知道的,我们村往你岳家去的那条路,说是路,实际上只是一条泥巴巴着渠道糊成的土路。现在我们村和你岳家那个村以及上面的胡家村三村准备联合修一条大路。你觉得怎么样?”
“修路啊?我赞成。这样一来三个村去镇上可以少绕不少路了。”王修仁毫不犹豫的回答。
“大家都晓得修路是件好事,但就是现在凑不齐修路的钱。”村支书叹了一口气。
“原本计划每家每户收取1000块钱修路,但会计和我问了工程队的人,我们这一段要想修好,至少要15万,我们村总共才47个户头,这还差了一大截。”
“县上能拨点款吗?”王修仁问。
照理来说,这种农村的基建工程,县政府都要拨点钱下来。
村长接话:“我和老支书跑了县里五趟,上面说最多给3万,其余的让我们自己想办法。所以我们这才想着过来找你们这些富户想点办法。”
王修仁看着一脸苦涩的三个村干部,想了想,“修路是件好事,我肯定是支持的,但具体多少,我得和我堂客商量一下。”
“这是应该的!这是应该的!”会计一听王修仁愿意支持,脸上露出了点喜色。
老支书也轻松了不少,他拍了拍王修仁的肩膀,“我替村里的老少感谢你!到时候我们会在路口立块功德碑,把你的名字刻上去。”
“这倒没必要!”王修仁连连摆手。
“不光是你,凡是捐了钱的,都会刻上名字,在我们村,做好事就必须留名!”老支书的话掷地有声。
村长也跟着说:“是的,得叫走过路过的人都记着你们的恩。”
王修仁知道很难说服这两个老人,刚好服务员开始上菜,他连忙张罗:“菜上了,咱们先吃饭,边吃边说。”
老支书看着桌子上的菜,八荤一素一汤,王修仁这是整了一桌席面招待他们。
他不住的说:“破费了,破费了。”
“咱们自家人不兴讲客套,吃菜!吃菜!”王修仁往几人碗里添菜。
酒足饭饱之后,王修仁也得知他们还会在鹏城待三天,见见其他在鹏城的村里人,然后再去羊城和佛市,想尽量多筹点钱。
见桌子上还剩下不少菜,王修仁又叫服务员送来打包盒,一一把剩菜打包好,一直没说话的年轻小伙很有眼色的提着。
王修仁给林秋两姐妹点了一荤一素打包好,这才领着四人出了饭店。
“三位叔伯,你们住哪?我送你们过去。”王修仁把车门打开,请他们进去。
“不用了,你去忙你的,我们自己回去就成。”老支书推辞。
“没关系,一脚油门的事。外面日头大,快上车吧!”
四人依言上车坐好,王修仁又帮着坐在副驾驶位的老支书系好安全带。
七拐八拐,才把他们送到城中村的小旅馆。
“志叔、忠叔、建华伯伯,我就先回去了。你们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我回头和我堂客商量好了就过来找你们。”王修仁把他们送上楼。
“好好好,今天劳你破费了。”
“一家人没的这么见外。行了,我走了。”王修仁替他们关上门。
走的时候想了想又帮他们多开了一间房,又付了三天的房费。
不是王修仁圣母心作祟,只是想到三个加起来200岁的老人,千里迢迢为了修路过来筹钱,为了省钱,四个大老爷们挤一间房,就有些于心不忍。
“就当为珊珊积德吧!”
当王修仁把事情告诉林秋后,林秋如是说道。
“那给多少合适?”王修仁看向她。
林秋想了想,“两万吧。”
“行,那我晚上再给老支书打个电话,把钱转到村里的户头上去。”
“他们打算在鹏城待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