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个人互看一眼,只觉得鼻子酸。当初“告老”之时,本以为能安享晚年。
梅敬竹心里苦啊:“大长公主,三人宅外日夜有人窥探,吾儿和吾孙春试、秋试屡屡不中,几经辗转托人寻问缘由,回说因为他姓梅,是梅家子孙……”
晏敦更惨,儿孙反目,待字闺中的孙女至今无人上门提亲。
而戚修明只一年时间,失去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三位老人先是不得离开国都城,又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今年初,之前三人在朝堂之上订的律令或准则全都被废,就连当初耗尽心力才建成的、收养弃儿的慈幼局都在关闭。
秦王和晋王完全不顾百姓生计,整日为迁都而争吵不休。
多少人的一生努力都化为虚无。
赵鸿翻译得非常准确,抢救大厅的医护们听了都觉得难过,邵院长和金老换位思考了一下就受不了。
大长公主却一针见血:“百姓们劳作一整年,尚且吃不饱穿不暖,还要缴苛捐杂税。你们好歹高门大户,夏有凉冰,冬有炭盆,有白糖和白米吃,有大肥肉可以吃……”
“每年还有官粮可以领,比起百姓来不知道舒心多少。”
“慈幼局关闭了,就想法子再开起来,瞧你们这一个个的样子?”
赵鸿一时不知要不要继续翻译,这听起来像是大郸的丑闻。
三个老人家听了,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却也不敢反驳。
大长公主就连训话都很温和,让人听着非常舒服,万万没想到,下一句话又令人吃惊不小:“方沙城慈幼局确实关了,本宫都养着呢,还养得都不错。”
整个抢救大厅都震惊了。
赵鸿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低声问:“大长公主,可是安置在方沙城西南角的地下?”
第49章
“不。”大长公主脸上有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话一出,抢救大厅里的龙卫和神卫们长舒一口气,西南那样诡异的地方怎么能收养孩子?
邵院长之前不明白慈幼局是什么,对大郸有什么影响,听了这么久才反应过来,大概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收养弃婴和孤儿的地方。
赵鸿向大家解释, 大郸没有男女可服的避子汤药,男女成亲以后基本就是不停地劳作和生育, 平民百姓养不起不得已只能遗弃。
戚修明、梅敬竹和晏敦等大臣, 促成了慈幼局的创办。
慈幼局会雇佣乳母和教养阿娘, 还有身强力壮的粗使婆子们, 一起照顾弃养的孩子。
弃婴会交由局中雇用的乳母喂养,养到断乳再交到教养阿娘手里, 供养饭食和衣物, 养到成年离开慈幼局, 从此自立更生。
慈幼局全靠户部拨款,从国都城试点成功后, 向各州府郡县推行, 算各地官员考核的一项。
谁也想不到,国城都及周边的慈幼局, 只开了十二年不到就纷纷解散,实在让人唏嘘。
而大长公主收养了慈幼局所有的孩子,实在令人意外又钦佩。
赵鸿介绍完慈幼局, 忍不住问:“大长公主,孩子们不在方沙城西南,又在何处?”
被刺配的神卫们在方沙城里设了许多机关,只有西南没去过,城内如果真有孩子,怎么可能瞒得过他们的眼睛?
大长公主行事从来不拖泥带水,留了话给三位老臣:“遗诏你们已经见过了,该如何做,又该如何布署,可以先谋划起来。”
“是,大长公主!”被训得灰头土脸的老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大长公主看向越鸿:“本宫还有事要与邵馆长商议,哪里适合?”
赵鸿想了想:“还是回楼上的会议室。”
……
会议室
大长公主饮了半杯茉莉花茶,才看向邵院长,柔声问:“邵馆长,请问飞来医馆医者出诊么?”
邵院长听了翻译,立刻想到大郢茅厕下面养猪的惊悚故事,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好到飞来医馆医治。”看大郸的情形,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毕竟抽水马桶也是近现代才有的。
赵鸿向大长公主解释,飞来医馆许多检查设备都不能搬动,而这些检查可以大大提高疾病的确诊率,能到飞来医馆医治才是上策。
大长公主不是“何不食肉靡”的上位者,明事理且善解人意,听了解释表示了解,才慢慢说出原因:“邵馆长,不瞒您说,慈幼局共有一百七十九名孩童,最小的两个月,最大的也只有八岁。”
“日常要抱的,呀呀学语的,学走路的,占了三分之一。”
“这些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比寻常百姓家的略好,照顾他们的人也是精挑细选,负责能干的,单乳娘就有十六名,还不包括负责洗衣煮饭的婆子,负责照顾生活和教习的女师,共三十四人。”
“国都城近来很不太平,方沙城附近也常有流寇,所以,他们生活的地方很隐匿,只怕被人盯上。再加上带这么多孩童到飞来医馆,实在不便。”
“本宫也知道,飞来医馆的生活整洁方便,医者们平日里也算得上养尊处优。实在是没其他法子可以想。”
会议室里安静极了,听完这些状况,大家都觉得出诊可能更好更方便。
邵院长又问:“孩童们的住所离飞来医馆有多远?”
大长公主想了想:“有一条明路,一条暗路,明路绕得比较远,暗路相对近一些。暗路就在方沙城西南。明路可以骑马或坐马车,暗路先在地下走一段之后回到地上。”
赵鸿按照大长公主所说,拿出方沙城舆图,又在城西南补了一大张白纸,画出附近的地标、良田和建筑,最后画出隐藏的慈幼局。
画完以后,赵鸿把地图呈给邵院长和金老看,又问道:“大长公主,某记得来时经过附近,那里是大片农田还有山丘和林地。”
大长公主微微点头。
魏璋想了想:“不知明路的路面可还平整?”是的,穿过来快两周了,除了去过方沙城的角落,其他还没顾得上去。
赵鸿仔细回忆之后:“三分之一是官道,三分之一是小路,最后只能勉强骑马。”
魏璋作为大郢人,特别了解医护们,真就除了仁心仁术以外,漏洞相当多,怕吵、怕颠、怕脏……思来想去,看向金老:“爸,我先骑马探一探路,回来以后再决定如何出诊?”
金老望着魏璋许久,轻声说道:“其实,你不用做这么多事的。”
魏璋笑得开怀:“不是我吹,整个飞来医馆还有谁能比我更适合探路?而且,回来以后还能制订出行方案。别和我说强哥,这货就不是人;也别说文浩,他在医护里也很非人。”
金老想了想:“行,让二位警官和王强跟着一起,人多视线好,注意的方面也多。”
魏璋又笑:“小葛警官和狄警官不会骑马。”
邵院长的嘴角不着痕迹地抽动一下,魏璋作为一个大郢人,怎么能对医护们这么了解?融入得还这么好?
不行,堂堂c市人民医院,连医护带病人和家属,人才济济,怎么可能缺探路人?
可偏偏邵院长对着人才统计表3.0找了一遍,还真没找到。
最后,魏璋和王强又是全副武装,从医院西门下到方沙城,大长公主的贴身女使妙言骑马带路,他俩驾着马车驶出破败的东门,直奔慈幼局。
……
妙言轻装上阵,只有一顶帷帽挡尘遮脸,背了水囊和干粮,其他的就没了。
而魏璋和王强口罩和护目镜是标配,还有两位警官友情提供的防弹衣和防弹头盔,以及防暴盾牌和电棍,运动饮料、自热小火锅和方便饭盒等等装了一箱。
于是,同样三匹良马,妙言那匹因为负荷轻,跑得飞快,甚至于每跑一段路就要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等会儿。
魏璋和王强的心理素质强大得很,边驾车边观察顺便聊天:
“强哥,你被姑娘鄙视了。”
“说得你好像没被鄙视一样。”
“我觉得这段路可以开车。”
“我……什么路都可以开。”
两人一路上话唠似的,说个不停。
妙言听不懂他们说的飞来语,又因为是大长公主请来的,态度还算恭敬,但眼神里的鄙视还是露了不少,两个男子汉话怎么这么多?还有,他们怎么这么娇气?
路程经过三分之二,进入林地和山丘后,马车就进不去了。
没办法,魏璋和王强拆了马车,搬下随身物品装在马背上,两人开始骑马。
骑着,骑着,满眼都是树林和草地,最远处隐约可以看到良田,就是一座房舍都看不到。
魏璋拿出望远镜,又看得更远,除了深浅不一的绿色,什么都没有,思来想去,用胳膊肘捅了一下王强:“强哥,大长公主不会把那些孩童都种在地里了吧?”
王强随机踢了魏璋一脚:“让你少看恐怖电影,废话真多!”
“真的没房子啊!”魏璋把望远镜扔给王强,“你自己看,能看到一座茅草屋就算我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