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被分到传染区屋舍的萧主使和耶律副使住一间屋子,望着高挂的输液袋和胳膊上扎的针,一阵又一阵地恍惚。
全套防护的医护们着重观察这十九名伤寒病患,魏璋和妙音则负责医护们的安全。
屋内屋外一片寂静,有对伤寒的畏惧,也有对医护们暗搓搓地期待,北狄使团破天荒地没有再作妖。
毕竟生死面前都是小事。
……
医院多媒体会议室
郑院使和其他太医,都在认真观看“伤寒”科教片,非常认真地做着笔记。金老和中医科秦主任为他们讲解。
金老问了魏璋才知道,大郢也有伤寒,在没有输液和抗生素的年代,每次流行都会夺走成千上万人的性命。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经消化道传播,喝了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就有可能染上。
但伤寒沙门氏菌不耐高温,养成饭前洗手等卫生习惯,喝熟水和吃熟食,可以大大减低感染率。
感染伤寒后,会有潜伏期、前驱期、极期和恢复期四期,极期会有持续性高热、玫瑰疹、肝脾肿大等症状,也是肠出血、肠穿孔多发期。
在现代可以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结合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加快病患康复的进程。
而大郸没有抗生素和补液措施。
所以,第一项就是教他们配制补液盐,及时补充因为吐泻失去的液体和电解质,以免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失去生命。
第二项就是,伤寒沙门氏菌会造成肠粘膜的广泛性损害,腹泻常伴有血便等症状,吃清淡容易消化的温热食物,少量多餐,可以减少肠出血和肠穿孔的发生。
因此,在没有抗生素的前提下,正确的隔离方式和饮食指导可以大大减少病患的死亡率。
看完科教片,郑院使又和秦主任讨论了大郸现有诊断和治疗方式、药物使用等各方面,最后总结出适合大郸的中医诊疗方案。
而这套方案也经由手机,发送到了出诊的大郸太医手中。
……
夜深人静时,郑院使和太医们到达方沙城南,望着北狄使团明亮的屋舍,以及忙碌的医护们,内心充满感激。
同样套上了全套防护服,结合中医诊疗方案,观察病患各期症状和表现,同时考虑预防性服药的可能性。
现在,只能盼望使团沿途经过的州府郡县,没人染上伤寒。
第133章
福宁殿
矮几上摆着大张舆图,上面勾画了北狄使团在大郸的行进路线,沿途的州府郡县都标了停留时间。
龙榻上,景佑帝辗转反侧, 忽然听到手机新消息提醒,点开就收到两条消息:
“贺延年手术已结束, 手术很成功, 现在麻醉科复苏室。”
“郑国公和赵潜病情平稳,现在从复苏室转到抢救大厅。”
景佑帝一骨噜爬起来, 从矮柜里拿了一罐可乐喝个了痛快, 太好了!
畅快地打完嗝, 景佑帝在殿内转悠一圈, 手机又有了新消息,确切地说是刘医丞的语音消息:
“陛下, 陛下……滑州城外十五个村庄, 有十三个全村都病了, 已病死一百十一人;另外两个村子病倒了半数,病死八人。”
“陛下, 滑州知州李念谷已经把全城的医师和药师都集合起来, 按伤寒诊治方案,在城西辟了病患治疗区, 可全城医师只有四十九人,病人已有九百余。”
“陛下……”刘医丞还想说什么,被人喊走了。
景佑帝在桌案前转了两圈, 拿起手机打给魏璋:“滑州爆发伤寒,明日一早,捧日军护送城中太医和药材去支援,你让郑院使和太医们天亮时在方沙城北等候上车, 孟鸿才和学生们继续学习。”
“好。”魏璋答得干脆,挂电话更干脆。
景佑帝一拍矮几:“把所有太医都召集起来。”
“命他们按伤寒诊治方案准备药材和各种物品,天亮后集结在城西万胜门,向滑州进发,不得有误!”
内侍官斗胆提醒:“陛下,国都城也有这么多人,把太医们都送走,只怕……”
景佑帝停顿一下:“且不说还有孟鸿才带学生在方沙城学习,有飞来医馆在,怕什么?”
“是,陛下!”内侍官立刻传令。
景佑帝走到殿外,大喝一声:“杨功何在?”
杨功立刻从暗处现身:“陛下。”
“滑州伤寒爆发,你带捧日军五百精锐,带上全副装备,天亮时护送太医和药材出城直发滑州。若中途或到了滑州有人劫药劫医,格杀勿论!”
“是,陛下!”杨功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慢着,”景佑帝嘱咐,“天气再热都要喝熟水吃熟食,不要染上伤寒。”
“是!”杨功退下。
很快,原本寂静的国都城,一队人马举着火把冲向太医院,很快,太医院内又有火把分散向各街坊,没多久,全城的药铺灯笼都亮了……
天刚蒙蒙亮,太医院门前的广场上停满了装着药材的马车牛车,太医们也带了近日赶制的防护服口罩和帽子,等太医院内的物资也全部装齐。
捧日军整装齐发,护住太医队从城西万胜门离开,又在经过方沙城北门时,接了郑院使和其他太医。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飞来医馆还送了防护用品、瓶装矿泉水和方便食品,当然还包括分类垃圾袋。
杨功率捧日军,郑院使率太医们,特别恭敬地向飞来医馆行了大礼后,继续向滑州进发。
……
文德殿早朝
景佑帝拨打滑州太医的手机,从昨晚到今天早晨已经拨了第十七通电话,发了十二条语音消息,始终无人接听,上朝时都心神不宁。
然而,在早朝开始半个时辰后,景佑帝的手机忽然有新消息提醒,是刘医丞发来的。
“早朝暂停。”
群臣立刻退下。
景佑帝点开手机,就听到刘医丞气喘吁吁的回答:“陛下,请恕罪。昨晚微臣正站在大树下与您通话,忽然电闪雷鸣,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现在雨已经停了,李知州已经全城调派人手,将腹泻病人聚集在城南悲田坊,筹措人员去照顾病患,一切都按伤寒防治预案进行。”
“陛下,微臣去忙了。”刘医丞结束通话前喘得更厉害了。
景佑帝收好手机,继续早朝。
可谁也没想到,未时一刻,刘医丞又发来语音消息:“陛下,滑州近日多雨,百姓家中囤的柴火都湿了,熟水铺烧水有些难。”
“陛下,大郸逝者多是火葬仪,一直下雨也葬不成。”
景佑帝安慰:“刘医丞,捧日军已经护送太医们和药材向滑州进发,三日内必定到达滑州,你们一定要竭尽所能坚持住!”
“多谢陛下!”刘医丞的声音里难掩激动,“陛下,太好了……”
语音忽然就中断了。
刘医丞把手机放宽袖的小口袋里,兴奋地冲过去,完全顾不上自己被淋湿:“李知州,陛下另外派了太医来,再等三日,三日就好。”
李知州赶紧作揖到底:“多谢陛下!”
刘医丞和李知州站在滑州城东门,长而高大的围墙内,病患越来越多,而原本聚集在城门外、等待火葬的病患尸体堆成了一个小坡。
每次在准备放火时,雨就下个不停。
天阴沉得像要塌了一样,滑州城内外都格外阴沉。
李知州咬紧牙关:“刘医丞,走,去州府衙的食堂,去配您说的补液盐。刚才传来消息,又有二十三名病患不治身亡。”
“走!”刘医丞跟着李知州翻身上马,身上的蓑衣和斗笠都在淌水,补液盐不配,粥铺不建起来,就会有更多人死去。
与国都城周边不同,滑州地界很大,水域众多,春末夏初雨水充沛,本来春耕春种结束,“春雨贵如油”是好事,但今年雨量特别多,眼看着就要农田不保。
可是眼下,别说农田,人都要不保了。
李知州心急如焚,当即命人快马加鞭向国都城送信,怎么也没想到,信还在路上,刘医丞就到了滑州。
刘医丞虽然只带了两名随从和两名护卫,但他带着据“飞来医馆”才有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把滑州发生的一切瞬间传达给景佑帝。
李知州不明白但大受震撼,刚才又听刘医丞说三日之内太医携带药材由捧日军护送到滑州,真是边骑马边控制不住地哭,反正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谁也分不清。
春雨冰冷,李知州浑身是干劲,却意识到更严重的事情。
现在,滑州城附近村庄几乎全都生病,城内病患数量激增,每隔一个时辰就能听到病患死亡的消息,真的能撑过三日吗?
滑州城占地不少,城内官员和杂役凡是身体无恙的,全都骑着马在各街坊市集高喊:“太医院刘医丞已经赶到,嘱咐乡亲们喝熟水吃熟食……”
“凡是呕吐腹泻者,暂时禁食立刻送往城南悲田坊集中治疗,刘医丞带来了太医院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