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郭工颠得声音开始抖:“方沙城最早的样子我们也见过,太惨了!大郸虽然不是我们的祖先,好歹也是华夏平行空间的一段。”
  “而且,治理上游的水土流失需要很多时间,引水相对来说比较高效。”
  “方沙城栽种的小树苗动不动就发焉,这里真的太干了,如果不及时引水,又会变成以前的样子。”
  魏璋拿出景佑帝给的最详细准确的卫水滑州段舆图,仔细地算了一下:“哎,郭工,你还别说,滑州高,方沙城低,有地势差,说不定还真可以。”
  “引水河道修好,滑州一有水患,水就往这边来,一举两得。我和景佑帝说一下。”
  于是,魏璋拨通了景佑帝的手机,把郭工的想法详细说了一下,也把可操作性提了一遍。
  手机连着蓝牙耳机,一只在魏璋耳朵上,另一只在焦指挥使耳朵上,三方都能听见。
  焦指挥使作为祖辈曾生活在方沙城、自己却不得不逃离的孩童,听完魏璋的提议,眼圈都红了,如果真的可以那就太好了!
  虽然飞来医馆的医仙们都自称医师,但他们真的为百姓着想。
  感动的结果就是,焦指挥使的行进速度又提升了不少。
  与此同时,景佑帝在会议室现场草拟了九道圣旨,一道给滑州附近的驻军,一道给赶去滑州的工部官员……
  命令他们全力配合飞来医馆的调度,若有违逆刁难,按不敬上官重罚。
  事实上,天武军在大郸任何地方都自带威压,一路行进,百姓见了自己避让,行商马车队和牛车队远远看到就开始避让。
  所以,一路都非常安全,安全到魏璋和120抢人团都觉得自己有点多余。
  不仅如此,队伍沿途经过的驿站,都接待得非常好,提供热水、相对干净的茅厕和床铺,对第一次见到的四匹铁马既好奇又震惊。
  然后,更震惊的是,天武军护送的竟然不是当今陛下,而是飞来医馆的医仙们。
  更夸张的是,四辆铁马在天黑以后,天武军和驿站都派了专人看守,生怕被磕着碰着。
  就这样,天亮就赶路,天黑就住驿站,以最快的速度向滑州附近的德县荒地进发。
  ……
  时间倒退一些。
  邵院长和金老站在急诊大楼的天台上,眺望方沙城外的官道,直到车马队完全消失才转身,既担心又有些自豪。
  景佑帝、大长公主和魏国公三人和仪仗一起赶回国都城,准备了更多的精美小礼物,和春日食单上的吃食,一趟又一趟地往飞来医馆送。
  邵院长望着满满当当又空了的官道,忽然看向金老:“您说,这医院都穿第二次了,为什么?”
  金老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这谁知道呢?
  邵院长又想到如果这次也能顺利回去,岂不是又要写很久的报告、开数不清的会议?
  这样一想,邵院长又不那么急着回去了。
  金老见邵院长的神情变了又变,冷不丁有了一个念头:
  “哎,你说,我们帮助平行空间里的大郢和大郸,是不是也有人或者一大群人在帮助另一个平行空间里的我们?”
  邵院长就这么楞住了:“呃……放科幻小说里就是时空旅行,还真不好说有没有。”
  金老又看向国都城:“不知道妇产科谭主任和裴莹教课是不是顺利?”
  事实上,国都城每天都有飞来医馆相关的消息,或夸大或神化,一天传三版不重样,但最近倒不是流言,而是令人震惊的事实。
  国都城的稳婆们都在太医院外上课,飞来医馆的医师们经常现场讲解,以至于最近临盆的孕妇们非常安心。
  因为但凡有人要分娩或难产,家人快马加鞭冲到太医院门前呼救,稳婆就会和医师一起上门。
  短短半个月,所有临盆的孕妇都母子/女平安,没有一例难产死的。
  而大郸之前夺走无数产妇和新生儿性命的“七日风(破伤风感染)”,只要是请了听课稳婆的,都相安无事。
  这是什么样的惊人消息?
  飞来医馆对国都城百姓来说,只有神奇,更神奇,天爷啊,根本找不到其他语言能形容到位。
  大前天,一名请了学假的稳婆接生,孕妇是富户人家,也是第一胎,胎大肚子也大,稳婆折腾了整整一天,就跑到太医院外求救。
  谭主任带上器械箱就上了马车,到了孕妇家中,先判断骨盆和胎儿头部的适衬情况,确定是胎儿偏大卡住,眼看着孕妇的情况变差,直接侧切。
  又一次母子平安!
  稳婆听裴莹讲解如何做侧切伤口的护理,每天都要注意的各类事项……沉着冷静的老师好像会发光。
  新生儿嘹亮的哭声从国都城南的街坊里响起,谭主任在给她做评分,然后温和地对家属说:
  “抓紧时间休息,吃好喝好,孕妇和新生儿都需要观察,好好照顾,我们还要赶回去上课。”
  第138章
  等谭主任一行人回到太医院外面的教室时, 工匠们把按实样复刻的骨盆测量仪送来了。
  稳婆们看到木制的测量仪激动不已,因为谭主任说过,再过两天会有一场考试, 考核优胜的前五名,就能得到测量仪和听筒(听胎心)。
  谭主任和裴莹早就教过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木制测量仪既能考稳婆们的使用、又能让稳婆们试用出测量仪的准确度, 一举两得。
  一番试用下来,稳婆们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 木制测量仪得出的数值也相对准确。
  稳婆们因为随堂小测顺利通过而高兴,如果后天能通过考试,就能得到奖励,一想到这些内心就忍不住地雀跃。
  正在这时,谭主任的手机响铃忽然响起,看了一眼来电人,只能拿着手机对稳婆们说:“不好意思,接个电话。”
  稳婆们看着谭主任说了不少时间的话,虽然听不懂,但明显感觉到主任的沉重。
  结束通话后, 谭主任又和裴莹说了不少时间,最后才回到教室, 清了清嗓子:“原本定于两天后的考试暂时取消。”
  啊?
  稳婆们脸上的失望太过明显。
  谭主任继续:“滑州发生疫病伤寒,现在城中有三百多孕妇即将临盆或正在临盆,却只有十名稳婆还能接生,完全应付不了。”
  稳婆们在听到“伤寒”两个字就楞住,听完以后面面相觑,这……
  “滑州医师们病倒大半,郑院使和太医们赶去救治病患, 现在征集附近的稳婆六十人,有人愿意去吗?”
  稳婆们你看我,我看她,她看她……伤寒是大郸最可怕的疫病之一,动辙绝户灭村,这谁敢去,不要命了吗?
  谭主任解释:“滑州已经按飞来医馆的治疗方案处置病患,与健康百姓分隔开,那些孕妇也提前保护起来,替她们接生并不会染上。”
  交头接耳的稳婆们明显不信,不会染上就不叫疫病了。
  裴莹补充:“去或不去都是自愿,并不强迫,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后天的课暂停。”
  稳婆们整齐划一地行礼,感谢医师,然后各自散去。
  谭主任和裴莹两人望着她们离去的背影,很能理解。
  在大郸,三教九流稳婆最下流,出身低微,处处被人嫌弃,既没公正平等,还要抽缴不少税,平时也是艰难糊口。
  而且稳婆们也都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子女要照看,万一染上疫病死了……
  夜禁开始,谭主任上了裴莹可爱风的天蓝色新能源车,行驶在大街上。
  裴莹忍不住抱怨:“太医院的杂役、留守的太医,还有很多人,打量稳婆的眼神像看什么恶臭的垃圾,他们怎么想的?”
  谭主任闭目养神:“我只希望皇帝言出必行,从本质上提升稳婆们的地位,让她们成为太医院的女医,凭实力挣得一席之地。”
  “到时,他们的眼神只会更加精彩。”
  裴莹同意:
  “谭主任,我们给她们编些教材,首先辟谣各种先天疾病,别动不动就归在怪力乱神上;然后针对大郸初产妇瘦弱、年龄小等特点,展开针对性治疗和处理方法……”
  谭主任表示肯定:“结婚年龄太小,身体和心智都没发育全,难产率也高,再加上感染等等因素,难怪初产妇存活率只有45% 。”
  教稳婆们怎么做产前检查的时候,看着一张张稚嫩、因操持家务而疲惫的脸庞,好想报警有没有?
  当然,大郸百姓的平均寿命也比现代短得多,没办法。
  “要是稳婆们都不愿意去,是不是就要我们出诊了?”裴莹想了想,又继续,“滑州在哪儿?离国都城远不远?”
  初夏时节,下雨水灾,外加伤寒大流行,三百多孕妇临盆,滑州真是buff叠满了。
  谭主任睁开双眼,望着万胜门高高的城楼:“ 120抢人团和三辆爆破公司的厢式车去探路了。”
  “他们探路安全,我们才有可能去滑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