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
  两天后,消化科医护们带回来的各种食材,被大厨们做成巴掌大的圆饼,运到城南悲田坊和城中的欧阳书院。
  孕妇也好,产妇也好,每人每天早晚各一块,当场吃完不能转送给其他人。
  生病的孩子们除了还在喝奶和胃肠有问题的,每天都可以领一块,孩子妈也可以领一块,同样是当场吃完不能转送。
  这个消息瞬间轰动滑州城,飞来医馆的医护们不仅医术精湛,还关爱孕产妇与孩童,实在是菩萨心肠。
  只大半天时间,这种特制的饼,就被滑州百姓称为“飞来饼”,尝过的都说好吃,有些没吃过的就动了某些心思。
  事实是,仁心总要铁腕相伴。
  当天中午,巡逻的捧日军在悲田坊附近抓五名硬闯抢饼的男子,天武军在欧阳书院抓了七名小偷,小葛警官和魏璋在大食堂附近抓了六名打食材主意的贼。
  李知州听到消息后,气得胡子都歪了,把这群人装车游街示众。
  ……
  四月十一
  天刚蒙蒙亮,滑州城门大开时,妇产科医护率先出城,坐车离开。而国都城的稳婆们正式接管城南悲田坊。
  守城门的军士们看到后,急忙去禀报李知州。
  等李知州赶到城门外时,车辆早就不见踪影,又调转马头去滑州驿找邵院长,医仙们离开怎么不吱一声?
  邵院长微笑摇头:“百姓生活不易,德县如此,滑州城也如此,不需要劳师动众。”
  四月十六
  呼吸科和儿科医护们也一大早启程离开。
  滑州府衙后面的大校场,风寒病患痊愈,临时病区拆除。
  四月二十
  城西伤寒病区的病人们,经过消化科医生的认真检查,可以停用抗生素,注意日常饮食,让倍受损伤的肠道慢慢恢复就行。
  而调养身体是中医最擅长的事情之一。
  伤寒病区由滑州城内的医师接手。
  查房结束后的消化科医护们、带上邵院长,直奔城西门外,早就等候的志愿者车队接人离开。
  大厨和长信宫的厨师们,打包好午饭,直奔城门外,坐上志愿者的车子离开。
  整天忙得脚打后脑勺的李知州,听到城西城东的守城军士来报,整个人都懵了,这……不可能!
  李知州骑马赶到滑州驿一看,店小二正在打扫厢房。
  厢房内床榻铺盖摆放整齐,收拾得干净清爽,像没住过人一样。
  这分明就是有计划地撤离!
  等李知州垂头丧气地回到府衙时,有人来报,天武军送来了十一箱“飞来饼”,并留有书信,请按时按量分发给悲田坊的产妇们。
  是的,天武军也不见踪影。
  李知州又骑马逛奔到城东门楼上,眺望远方,曾经停在城门外的大铁马一辆不剩;而城内各处,连飞来医馆的物品都没留下一件。
  飞来医馆的医仙们浩浩荡荡而来,解救滑州城百姓;事了拂衣去,悄无声息。
  李知州看了又看,也没从远处看到半点大铁马的影子,无奈又怅惆,而转身看向城内,已经由伤寒最初时的冷清死寂,重新变得热闹,又有了许多炊烟。
  滑州城伤寒病患保住了,自己的官帽也保住了。
  可是自始至终,连好好与邵馆长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连声“后会有期”都没机会说。
  不,李知州整了整官帽和袍带,滑州城的感谢必须好好表达。
  ……
  此时此刻,“飞来医馆大群”里热闹非凡,不断弹出新消息:
  “顺利离开滑州城,不拿百姓一蛋一鸡。”
  “兵贵神速!”
  “归心似箭!”
  “方沙城,我们回来啦!”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大群里各种“我特别牛”的表情包,和各种“欢迎”的表情包,争奇斗艳。
  还有嘱咐“开车小心,注意安全”等等温暖关心。
  邵院长斜靠在车窗上,拿着手机窥屏,嘴角忍不住上扬,平安真好。
  ……
  四月二十二清晨
  方沙城通往滑州城的官道两旁,再次搭起棚帐,张灯结彩,器乐舞乐与歌声此起彼伏,百戏表演精彩纷呈。
  而这次等在方沙城西门外的,不是郑国公,也不是魏国公,而是景佑帝仪仗与文武百官。
  金老第一次操纵着电动轮椅离开医院,和轮休的医护们一起等着大家回来。
  上午九点二十
  天武军马队率先出现,紧随其后的就是铁马队……
  车上的医护们也好,司机和志愿者们也好,都被这惊人的“礼乐相迎”“景佑帝率文武百官出迎”的最高规格给惊呆了。
  what?至于嘛?
  虽然震惊,但很开心有没有?
  九点半
  车队停住,所有奔赴滑州的人员下车,在邵院长的带领下,与大郸官员相对行礼,说是行礼,其实就是点头示意而已。
  客套完毕,金老驾着电动轮椅就到了魏璋身旁,上下打量。
  魏璋嘿嘿一笑:“爸,我好着呢,什么事都没有!”
  在邵院长的示意下,其他人都开车从城西进入方沙城,沿大斜坡把车开进医院西门,空空荡荡的停车场再次停得满当当。
  下车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急诊大楼和门诊大楼挂着巨大横幅“欢迎回家!”
  正在这时,护士长周洁站在急诊大厅门边招呼:“还楞着干什么?去wc啊!”
  呼啦啦一大群人冲向急诊门诊的各个盥洗室,闻熟悉的气味,看墙上泛黄的瓷砖,听哗哗的冲水声,回来的感觉可太好了!
  大家都爱抽水马桶有没有? !
  第146章
  方沙城西门外, 景佑帝和文武百官再次送来大批礼物,琳琅满目的小金饰和玉雕玉饰(人人有份),还有一大批大郸端午节的节礼。
  双方互道感谢,文武百官回国都城,景佑帝、参知政事、六部尚书和阁老们跟着邵院长进方沙城。
  一路的“礼乐相迎”跟着景佑帝的仪仗进入方沙城,在礼部的安排下分散在四方城门内,每隔半个时辰轮换休息,礼乐不停。
  保科长又带着志愿者们一趟又一趟地搬礼物,痛并快乐着。
  ……
  医院多媒体会议室
  到过飞来医馆和没到的过,只进过急诊或门诊、但没进过会议室的,大郸众臣从医院西门走进来这一路,都在反复震惊和赞叹,一直到落座。
  大投幕缓缓放下, 魏璋手机投屏, 播放驰援滑州、德县伤寒病区、悲田坊、欧阳书院、百姓及各行当等等的实际情况。
  将近三小时的视频和照片,不论是形容憔悴狼狈的知州李念谷、县丞蔡辉、郑院使和太医们,还是滑州城和国都城的稳婆们,抑或是连医护们都不知道名字的滑州城医师们……
  还有更多无名的百姓们,在伤寒病初期,听从调派;或是水患近在眼前,操起工具赶到河堤旁的男女;甚至是熟水铺里,往灶里添柴的半大孩童……
  全城每一个人的努力与配合,才能将伤寒与大雨对全城的伤害降到最低,才有滑州城及下辖各县的稳定。
  可是,百姓如此纯良努力却仍然贫穷,这才是大郸国君与百官该努力改善的事。
  他们的贫穷与飞来医馆的寻常百姓形成了天差地别的对比。
  播放结束,景佑帝向邵院长道谢,一句话都没说,又和众臣离开飞来医馆,回国都城去了。
  魏璋代替金老和邵院长送到方沙城西门,望着众臣上马车前微妙的脸色就知道,这三小时的视频,只“赏罚分明”这一项就够他们忙活大半年了。
  邵院长特许出诊的医护们放三天假,在值班房补眠。
  阳光真好,回去睡觉。
  但是这人吧,上班时候想休息,休息时间一长又想上班,不为其他,只为了早日完成系统任务回现代。
  穿越前,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穿越后,自己的狗窝比金窝银窝好得多。
  邵院长这趟驰援回来,忽然觉得开会写报告一点都不苦了。
  真的,如果现在能回去,有多少会都开,有多少报告都写,什么?报告要改?改!改多少次都行!
  邵院长走进门诊大厅,这次出诊治愈的病人可太多了,抬头看向巨幅电子屏,哎?这是怎么回事?
  巨幅电子屏上红色字体显示:“飞来医馆第七项任务完成进度,137/10000,完成率1.37%。”
  字体那么红那么清晰,但是,这破系统怎么一点都不涨?
  难道说,在医院外救治的病人不算数?
  不对啊,替郑院长写报告的时候,院内院外、国都城的治愈病人都算数。
  金老驾着电动轮椅过来,指着电子屏:“一直没对你说,找了志愿者汪工程师来看过,说电子屏没坏,投屏什么也都可以,说可能是……系统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