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闻时颂:“……”你是要让他们卖私盐吗?
  沈里的理由却十分充分:“道观里肯定不止彪子一只猫。你没听道长叫它什么吗?叫它大咪欸。一般来说,如果家里只养了一只猫,不是会叫咪咪吗?既然有大咪,那肯定有小咪啊,说不定还有什么中咪,老咪,小小咪,那得多少小鱼干才能养得起啊。”
  闻时颂不得不说,沈里这推断得还挺合理。
  然后,他们就莫名其妙就小鱼干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讨论了大半夜,天知道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反正也不知道是谁先睡着的,又是谁先渐渐没了声音,直至早上起来,闻时颂才意识到他和沈里就这么在小榻上将就了一夜。
  他浑身上下已满是沈里的气息,是某种说不上来的像柑橘一样甜中带涩的气息。
  因为一直在迁就沈里而睡姿古怪,导致如今腰酸背痛的闻时颂,一边想着我一定是疯了,一边……小心翼翼的绕过了快像个八爪鱼一样缠在他身上的沈里,对着来叫他起床的洪梁比了个“嘘”的声音。
  昨天休沐,今天常朝,热爱工作热爱斗争的太子殿下,是绝对不会错过他人生的这一大乐趣的。但沈里不需要。
  太子一行人离开沈家时,天还没有亮。在坊门相继打开的第一时间,骑着高头大马的闻时颂,就与在本务坊居住的其他官员一起破开迷雾,踏上了上朝之路,共同看到了雍畿五更三点(凌晨四点左右)的月亮。
  今天是大常朝,朝臣如织,每个人都行色匆匆。
  虽然在摸黑起来看到沈里睡的一脸惬意的脸时,闻时颂有想过,凭什么沈里能睡得这么舒服,而我却要爬起来上早朝。
  但最后……
  闻时颂也只是伸手捏了一下沈里有些发红的鼻尖,就像触电一般,一触即离。
  一早站在朝堂上,都感觉自己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在滚滚发烫。
  作者有话要说:
  瞎扯淡小剧场:
  太子殿下全身上下嘴最硬。
  又到了每个文总会有的好消息坏消息环节:
  坏消息:明天(2月20日)入v。
  好消息:明天会更个大长章,保八争九,敬请期待。
  ps:由于要写的内容有点多,明天的更新时间要在下午的一两点了,望见谅。
  入v后的内容如免费章,古代日常向、穿插主角的金手指大爆发的小甜饼,主受,1v1,he,欢迎大家一起来看两个笨蛋(不是)谈恋爱。
  主角沈里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只是胎穿到古代的小时候没有现代记忆(会保留一部分现代常识),等在古代长大后才想起来现代记忆,又反而忘了古代的童年记忆(后期记忆会全部恢复,变成“完全体”23333)
  主角的金手指就是能帮人觉醒血脉,天下大同,后续的剧情走向大家差不多也能猜到,就是帮各方大佬觉醒。
  差不多就这些,大家能接受再买v哈。看文嘛,就是图一乐,没必要花钱委屈自己。
  如果能接受,那咱们明天就不见不散,爱大家,么么哒。
  第24章 入主东宫第二十四天:
  比太子殿下的指腹更火热的,是朝臣们激烈的讨论,宛如菜市场一样的争执,吵到后面就差撸袖子直接上了。
  而这一切的起源,仅仅只是礼部侍郎的一封上书。
  年关将近,太庙郊祀在即,但上一批的斋郎已过冠龄,礼部侍郎请奏陛下,要不要再重新筛选一批斋郎和斋娘。
  所谓斋郎斋娘,就是给准备祭品,在郊祀开始前进行洒扫、布置,以及轮班换岗的年轻人。
  又分为太庙斋郎/斋娘和郊社斋郎/斋娘。
  总之,是个没有人员定数,也没有任何品级,但却能郑重其事放在上朝时讨论的特殊存在。
  因为斋郎斋娘和挽郎一样,都是只能从世家子弟、官员子弟中筛选,而入选条件的硬性规定包括但不限于:祖父母或父母的官职在四品以上,或出身五姓七望的三代谱系,五官端正,身材高大,不能有残疾,年龄在十三岁到二十一岁之间的优秀年轻人。
  如果沈里在这里,大概要吐槽一句,这是筛选赛级犬呢?
  那么,问题来了,朝廷为什么要筛选这些赛级犬,咳,不是,是筛选斋郎斋娘呢?因为只要当了斋郎斋娘,礼部就会在后续把档案移交吏部,可以直接参加吏部的铨(quan)选了。
  也就是说,不用参加科举,便可以入朝为官,虽然品级只会从八九品开始,如果觉醒了血脉,起步的官职会更高些。
  总之,就是一种皇帝对四品以上大臣及老牌世家门阀的照顾与赏赐,和赏赐金银土地没什么区别。
  沈里他爹当年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当然了,朝堂上有一部分大臣是十分鄙夷靠这样入仕的衙内群体的,但对于另外一部分大臣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好比……
  站在第一排的太子闻时颂,在礼部侍郎出列后,就用狭长的双眸,不着痕迹的撇了眼右后方的韩仆射。
  作为尚书省的二把手,韩仆射走的一直是刚正不阿,从不徇私枉弊的人设。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过去在礼部主持科举时,为了避嫌而生生撤了自家二儿子的春闱名额。当然,他二儿子也是真的有本事的,在后面一届重新参加科举,还是杀出了重围,如今正和他爹一起站在朝堂之上。
  没人觉得礼部侍郎的这一提议和韩仆射有什么关系,只把目光扫向了几家正有适龄子弟,却又苦于没什么能力的世家门阀。
  只有闻时颂敏锐的意识到了,韩仆射的小儿子韩乐风,就是之前和沈里产生过落水矛盾的那位,正是礼部侍郎口中已过冠龄的上一批斋郎之一。
  想换新人,自然要先安置旧人。
  如何安置呢?那自然是觉醒了血脉的赶紧安排入朝,没觉醒血脉的去吏部和其他待选官员一起熬资历啊。
  而你说巧不巧,就在前不久,韩乐风刚刚觉醒了血脉。
  礼部侍郎的这一请奏,就像是一块石头掉入了湖面,立时就引起了极大的涟漪。武官集团还好,他们的子弟有自己的入仕渠道。文官集团几乎是当下就泾渭分明的分为了两派,当面锣对面鼓的拉开了阵仗就要开打了。
  有直接跳出来旗帜鲜明反对的,他们不愿朝廷再选斋郎斋娘。
  这些朝臣的身份一目了然,都是靠自己的本事从科举中一路杀出来的大佬,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还很年轻,还没到要开始为家中子孙发愁的年纪,他们十分鄙夷无才之人的不劳而获,觉得这太不公平了。
  况且科举制度已经逐步完善,朝廷并不缺少官员储备,实在没必要再从其他渠道开源。事实上,自几年前孝贤太子的葬礼之后,就已经不曾再筛选过斋郎斋娘了,索性不如就此废除。
  支持者也是振振有词,祖宗之法可不变,斋郎斋娘的制度由来已久,岂能是你说废就废的?
  这些人的身份也是一目了然,多是以世家及家里恰逢有不争气子孙后代的朝臣为主。
  他们真的很着急想上车,上一次太子去世,自家孩子没选上挽郎,就已经让他们很闹心了。
  所谓挽郎,就是在皇亲国戚的葬礼上唱挽歌的人,还必须是皇帝、皇后一类的重量级成员。这种事吧,可遇而不可求,随机性比较大,总不能每天坐在家里等着咒死几个皇子公主,对吧?
  上一届的挽郎还是孝贤太子去世时产生的,他们在葬礼之后直接都转为了斋郎,导致本就人员冗杂的斋郎好几年了都没再筛选新人。
  如今斋郎有望重选,他们自然不可能错过。这可是关乎自家不争气的后代能不能吃上国家铁饭碗的人生大事,谁挡谁死!
  结果不管两边怎么吵,他们都还蛮势均力敌的,到最后也没能吵出一个结果。
  老皇帝被他们吵的头风病都犯了,一手支着脸揉搓着太阳穴,一手不耐烦的挥了挥明黄色的宽袖,他表示,既然此事争议颇大,那今日就先这样吧,众爱卿后面各抒己见上个折子,他看看再说。
  简单来说就是老皇帝觉得咋样也行,索性不如少数服从多数。
  也就是说,要看中立派后续的站队情况了。
  朝臣们对于这么一个结果虽然略有遗憾,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只当下就转变思路,开始盘算着有哪些中立派可以拉拢,增加自己这一边的筹码了。
  大多的中立派不是皇子公主,就是子孙后代另有入仕途径的武将集团。
  都是难啃的骨头。
  反倒是辛苦谋算半天的韩仆射懵逼了,因为在他自认为十分完美的计划里,不管陛下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再选斋郎斋娘,前一批的斋郎斋娘都是需要安顿的。他挑起这个事的重点就是为了让老皇帝看到上一批苦苦待选的斋郎斋娘,他只有韩乐风这一个小儿子了,根本不在乎下一批斋郎斋娘的死活。
  但韩大人怎么也没想到,龙体不适的老皇帝会一推二五六,既不选新人,也没打算安置“老”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