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 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 第240节

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 第240节

  马霁明明白她的底线,他主动说:“我没跟丽萨签任何合同。”
  马霁明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他自己的想法。他当然知道丽萨想要什么,可惜,丽萨还不够强大到让他不顾叶兴瑜的情面。
  他同样明白,眼前这个已经变成合格商人的女人愿意让他去乘风,是对他最好的结局。就像她说的,她还可以赚他的钱,那么他们之间的“生意”就不存在撕破脸。他们能够一直做朋友。
  叶兴瑜笑得温柔,“好好休息吧,以后别想太多了,好吗?”
  马霁明点头,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他终于可以尝试闭上眼睛。
  ……
  余寻光在进组拍摄《大树下的儿女》的第二周,从易崇那里得到马霁明住院的消息。
  虽然是压力性荨麻疹,但热心的经纪人还是建议他抽空去探望一下,毕竟他现在就在通市拍戏,来回距离不远。
  他虽然不明白,还是在一天收工之后,跟着易崇来到了医院。
  前台的护士看到易崇说,马霁明先生谢绝探望。可当她看见余寻光,又说余先生在允许探望的名单上。
  马霁明躺在病房的床上,孤零零的。或许是生病了,或许是灯光的问题,他的脸都有些不健康的白。
  易崇轻手轻脚地把鲜花和果篮放到一边,生怕吵醒了他。
  可这些微动静还是让假寐的马霁明睁开了眼,他本来以为是护士,可一睁开眼睛就看见了余寻光。
  他穿着上世纪“的确良”的外套,穿着宽大得不像话的裤子,头发乱糟糟的,还挑染了几缕黄毛。
  毫无疑问,这是他在新剧里的形象。
  他记得好像是叫《大树下的儿女》,是央视一套的剧。
  前途无量,真好啊。
  余寻光拿了把椅子坐下,易崇打了招呼后走出病房,给他们二人单独说话的私人空间。
  马霁明头一回去追随易崇的身影。
  这个经纪人,很温柔,又很负责,对余寻光还好。
  他忍不住想,如果,如果他最开始的经纪人是易崇……
  马霁明,停止,不准乱想。
  他强迫自己闭上了眼睛。
  余寻光帮他拉了拉有些滑下去的被子,声音很轻柔,“困了吗?”
  “没有,眼睛里进东西了。”马霁明笑了笑,睁开眼睛,用以往的态度对待他,“对我这么好啊?刚下戏吧你。”
  “明天下午开工,不影响休息。而且崇哥说你生病了,我于情于理都得来看看你。”
  这傻子,每次跟他说话都很直接,不知道委婉一点。
  马霁明便问他:“那你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愿意来看我吗?”
  余寻光点头,“当然,你都生病了。”
  当然,他们不熟嘛。
  马霁明动了动嘴唇,又有些难受。
  “余寻光,你别讨厌我,我真的很想跟你做朋友。”
  “我不想退缩,但是,我再不干点什么就撑不住了。”
  他的话前言不搭后语,听得余寻光有些迷茫,下意识地往门外易崇的方向望了一眼。
  发生了什么?
  第116章 余师傅炸油条指导
  马霁明什么都没跟余寻光说。
  他的精神有些萎靡, 余寻光坐着陪了一会儿,就很有眼色地结束了探访。
  从病房出来到走出电梯,到进入地下停车场的一路, 余寻光都保持着沉默。他刚在《大树下的儿女》剧组完成了郑云开在劳教所的戏, 他现在有种自己是真的进去呆了一年的错觉。不然他怎么会对马霁明的变化有些抓不着头脑呢?
  他不至于落伍成这样吧?
  “他好像遇到点事,我不太理解。”
  易崇一听,明白了。
  得,还得让他开口说这个事。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把过程简化, 大概说明了一下小马进医院的始末, 和叶兴瑜正在处理马霁明转经纪约的结果。
  “他要转去哪里?”
  “去乘风。”
  江肇明的影子在余寻光脑子里晃了一下,他“啊”了一声。
  这位年过五十的乘风老板日常看起来挺和气的, 多次见面合作,余寻光没见他红过脸, 也没被强迫过做过什么,所以他对江肇明的印象还不赖。
  而且他还是叶子姐的朋友。
  余寻光觉得,既然叶兴瑜都没对这件事表示意见,结果又是马霁明自己想要的,综合来说,已经算是一场完美又顺利的合同交接事件了。
  “我们给他的贺卡上,应该多写一句祝他前程似锦的。”
  “不不不, 会有被想成是在嘲讽他的危险。”
  也对。
  可能是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来,第一次遇到同事离职,余寻光的身体没有给他的大脑反馈任何感觉。
  ——也不对,之前他有个实习助理小张也因为读书离开过。
  余寻光有一秒的深沉,“这世界上的人就是来来往往的对不对?”
  “对。”
  “你今天要我来,也是为了让我在他离开前, 最后以同事的身份见他一面?”
  “不管怎么说,你们是一起签进公司的,哪怕是为了讨个吉利,咱们也得有始有终嘛。”易崇说完又补充,“主要是因为他生病了,其他的倒没什么。小马只是去了别的公司,又不是出国,咱们和乘风的关系那么近,你们以后不会缺少碰面的机会。”
  经纪人说得轻松,余寻光便没当是什么大事。
  确实不算什么大事,他跟马霁明本来就没什么私交嘛,现在人家有更好的发展,他在心里祝福一下就是他能做的全部了。
  趁夜回到通市,余寻光抓紧时间休息,为明天的戏养精蓄锐。
  在通市又拍了一个星期,《大树下的儿女》剧组终于转组,去了中国地处最北方的黑省。
  黑省建有一个专门用来拍摄年代剧的摄影棚,总占地面积3000来亩,剧组需要的任何景,都能在此地实现。哪怕没有现成的,美术也可以自行加工,反正建筑物基底在那儿。
  此时已经是8月将近9月,东北的温度降了下来。这里白天温度适宜,夜晚较冷,从温度上来说,也更方便大家拍冬天的戏。
  虽说在棚里被灯光照着还是热,但演员们还是愿意相信,这里会比在通市拍摄的三个星期要舒服点。
  剧组落地,修整好后,第二天一大早,统筹在群里发消息通告各组,明天要拍摄第一集,也就是韩雅清和四个孩子相遇的剧情。
  这一幕的布景导演早就派人前来搭好,现在只等机器就位。
  《大树下的儿女》的导演叫范学芹,是央视特意从中部制片厂调来的。范导今年58岁,身体硬朗,精神旺盛,虽然没有多少拍摄年代剧的经验,但她善于请教,做事也仔细认真。剧组的布景、道具,她从年初忙到年中,每一件物品都亲自确认,为了防止疏漏,她还特意向其他有经验的导演请教过。
  在摄影棚拍摄,由灯光调控时间,剧组的工作时间便不再昼夜颠倒。
  早上8点,甘琼到达化妆室。服装上身,做好造型,她照着镜子,侧着身子打量着细条纹花格子的上衣,“怎么样,有那个意思吧?”
  她这件外套是前段日子特意回家,从妈妈那里拿回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她的母亲正值风华青春时期。
  石韵之在旁边点头,“真精神,而且质量真好。”
  “那个时候的物件啊,耐用。”甘琼从助理手里接过深蓝色的袖套,熟练的挽上,又拿来一条红围巾,包住了半边脑袋戴着。
  石韵之也是差不多的打扮,衣服以整洁、简便为主,符合人物的形象与小摊摊主状态。
  1983年,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鼓励“下海”经商,当时有“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路上”的说法。在这种大环境下,韩雅清和她的以前的工友焦丽娟也在路口支了个摊子,卖老豆腐和油条。她们早餐摊的用料干净、实诚、童叟无欺,很快就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每日的收益金额也逐渐稳定下来。
  这天早上,突然来了三个孩子,求着说大娘能不能给口吃的。韩雅清看这几个面黄肌瘦,衣服也脏兮兮的,心头一软,发了善心。
  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甘琼和石韵之来到片场,三个小的已经到了,正聚在一起听导演范学芹讲戏。
  在棚里工作,全靠大灯照明。
  灯光之下,导演的面色十分严肃。
  “现在天气暖和,没办法给你们制造环境,所以得演出来冻着的感觉。公平起见,你们各自来一段,谁演得好,我待会儿给谁特写镜头。”
  廖源年纪大些,先上。看完他的表演范学芹也不评价,直接把视线转移到莫芸涵和苏亚身上。
  廖源最会看脸色,他怎么会不明白范学芹动作背后的意思?好在他有一颗平常心。他都能接受【何晓强】这种贪小便宜、自私、没主见的人物了,在片场因专业能力不好而受点小打击又算什么?
  饰演孙国强的苏亚沉思之后,来了一段身体发抖,咬牙强撑的小品。
  他的角色在设定里是郑云开绝对的拥护者,为此,苏亚更想往深沉里演。
  但是范学芹现在需要的不是深沉。
  最后一个表演的莫芸涵在苏亚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牙齿打颤的细节。
  顺便带上台词,“大,大娘,您行行好,给我们,给我们一点吃的吧。”
  她说得极其可怜,眼睛都配上了水雾。
  范学芹的心里立刻有了决断。
  其实在她心里,她也是倾向于让莫芸涵来体现这个环节的。小女孩不管怎么说都要招人疼些,宋金红又是几个孩子里设定最小的。
  她的扮演者莫芸涵能撑得住镜头,最好不过。
  为了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范学芹又教了她一些能把这一幕表演更细化的技巧。
  在导演调教演员的同时,甘琼和石韵之来到了自己的“摊位”前。
  范学芹和石韵之都是南方人,家里没有吃面食的习惯,可以说,她们大半辈子都没有揉过面团。但接了这部戏,戏里有要求,她们还是在开拍前做准备工作时学了一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