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 第327节
45l:别误导人哦,我们明祎的人气本来就不低。
48l:没办法,李承乾真的太惨了,好好的孩子,自己把自己委屈死了。
52l:就要爽就要爽。我都在封建时期,我都出生于帝王家了,谁跟你渴望亲情?亲情那是我得到一切之后拿来缅怀的东西。
54l:对,只有胜者才有资格忆往昔。
59l:主要李世民也并没有把李承乾当成普通孩子来爱好不好?表面上要啥给啥,实际上那种好算不算捧杀?李承乾被皇后教得很善良,从小又学了儒家的仁德,妈妈不在后遇到了事只会内耗,爸爸也不会听取他内心的想法只会让他尽到太子的责任。太子不就是当皇帝的吗?早当晚当没有区别。
60l:赞同,只有死掉的先帝才算好先帝。
不仅有相关的论坛楼,在视频网站上,也掀起了《当朱明祎来到贞观年》的剪辑。
朱明祎在这类视频里,顶着张嚣张的脸,配着鼓点极强的音乐,为所欲为地踩着点嘎嘎乱杀。
可给网友们乐坏了。
“哈哈哈,没想到吧!我朱明祎是直接掀桌子的太子。”
“说我是胡亥是吧?嘻嘻,胡亥会夷你三族吗?他不会,可是我会哦。”
“明祎哥哥太好了,给我们承乾小可爱出了一口恶气。”
“你敢教我做皇帝?这皇位给你坐好不好呀?”
“知不知道什么叫皇帝?有些话,我让你说,你才能说。”
“来呀,好好论论,我到底是胡亥,还是他爹秦始皇?”
“朱明祎和网友们都是明君!”
时代在发展,今年的朱明祎在观众眼里,又被解读成了【反抗强权】【反抗父权】的新形象。
对此,在《贞观长安》完结后,余寻光接受央视六台的采访时,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
“您作为两个角色的扮演者,怎样看待网友们最近将《大明奇案》和《贞观长安》两部作品的联合?”
余寻光说:“首先肯定要感谢观众朋友们对我,对朱明祎、对李承乾的喜爱。其次,其实拍摄时我并没有感受到两部作品可以联合到一起的地方,所以……不得不说现在的观众都很有才华。”
主持人点了点头,等待着他的下文。
余寻光的眼神向下,他是在一边思考一边回答:“当初因为拍摄时的安排,明祎的戏份是最后统笼起来一起拍摄的。就……我还记得很清楚,前一天我还怀抱着明昭的忧国忧民、关爱百姓、怜爱世人、仁慈悲悯的心,后一天就突然变换到了明祎的疯狂、自我、不管不顾,以及对他人性命的居高临下。由于时间太赶,短时间内我的心情和意识都没有完全转换过来,中间衔接的那几场戏,我拍的是有点难受的。我那时有点……不太能接受《大明奇案》构建出来的朝堂设定。我当时甚至有想过,封建王朝以及皇权的存在真是太可怕了。”
主持人说:“你会这样想,是因为你是一个内心很柔软的人。”
“说不上柔软,但是做演员,我觉得内心是需要那一份敏感的。”余寻光喝了一口水后,继续说:“那个时候年纪也比较小,还是第一次演这种戏,所以看待问题会有一点天真、片面。”
“你的明祎其实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因为明祎有足够吸引人的地方,他其实挺好的。”
虽说当时播出时明祎被骂,但余寻光也希望观众能接受他。
话说回来。
“后来拍《贞观长安》的时候,我在这方面又有了更加丰富、立体的想法。当然,受到角色的功能性影响,李承乾身上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关于王朝与封建的讨论。作为一个辅助型角色,他的整体剧情更多的聚焦于他个人的心理,以及与李世民之间皇室父子亲情的体现。不过我在拍摄时还是有那种,比在拍《大明奇案》时,更贴合人物内心,更能理解他的情况。现在看到大家这么心疼承乾,这么夸奖明祎,我当然会很开心。剧本作为第一手内容,会被导演和演员解读。而观众看到的剧情,又会通过导演的拍摄和演员的演绎产生新的理解。文学作品本来就存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多角度解读性,我觉得观众们不管怎么样去看剧,只要他们看得开心,那都是他们的自由。”
余寻光的观点还是那样:尊重观众,理解观众。
毕竟他的剧不是第一次受到多角度的联动与解读了。
《贞观长安》完结后,在5月2号,余寻光来到央视演播大厅,参加今年五四青年晚会节目的录制。节目录制结束后,制作人和导演过来跟他握手,并祝他生日快乐。
“你今年也有28岁了吧?”
“对。”
余寻光入行已有7年了。
“将近30,确实可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了。”
这句话的背后自有深意,余寻光一时没有时间参透,因为这个制片人又问到了《盛阳之下》。
“那个剧本我在兄弟单位见到了,很有潜力呀。从5月拍到7月,刚好,8月就要播《官运》了。”
《官运》已经定档,在今年的8月1号于央视一套播出。
和制作人略做寒暄,余寻光还被留下来跟他们吃了顿饭。
央视的人不论酒桌文化,只是单纯的吃饭,聊天。
最近余寻光没有别的工作,参加完晚会录制后,他第二天去了王文质家吃饭,抱着小侄子接受了哥哥嫂子的祝福。
生日当天,他回到沙市,和父母一起度过了自己的28岁生日。
这几年他的生日都是在片场过的,今年能闲下来,余爸余妈都很珍惜。
他们一起给儿子包了一个大红包。
不仅父母祝福,朋友们也在齐齐祝福,粉丝、工作室里的同事、还有合作过的演员都通过各种方式发来祝福。
余寻光收到了很多礼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简给他送来了由文家父母转送的玉观音。
这个礼物贵重,却无法拒绝。因为文简说:“我爸妈知道我们要去拍鬼怪故事,可忌讳了,这个玉佛我也有一个,是我爸爸特意从大师那里求来的。咱们戴亲子款。”
玉观音因特殊的意义被赋予了唯一性,余寻光只好留着。
他提出了要见文家父母的请求。
文简赶忙发来一只快乐小狗,“好好好,老师!我爸妈等这一天已经好久了。”
她把话说得明白:“老师,您看我也叫了你这么多年的老师了,这回当着父母的面,你能不能喝我的拜师茶啊?”
余寻光这时已经不会向她确定是否要真的拜师了。
这三年间,文简逢年过节的嘘寒问暖不是虚的。
能够坚持下来,足以见文简的决心。
他不会拒绝想要上进的人:“《盛阳之下》这个剧本你研究得怎么样?”
文简赶紧发来一打照片,全是她为「白灵」写的人物小传,手写。
她略带着心机,白灵的小传下面还压着之前演的,其他角色小传,用独特的角度在照片里占了一个小角落。
余寻光仔细地看,看出来了文简的用心和进步。
其实白灵这个角色比《故梦》的杜晚舒要更适合她。
这几年文简演戏是什么态度,余寻光大概了解,她早就不再是那个依靠导演现场去教的演员了。
她或许没有天赋,但勤能补拙。
“我没带过徒弟,我对徒弟的要求会很严格,我会按照我自己的习惯来,我会给你布置定时定量的文字类的作业,你能接受吗?”
得到肯定的答案,文简兴奋得要喊出来,“能的能的,只要老师愿意扬鞭子,我特别愿意挨打!”
余寻光失笑:“不至于那么严重。”
文简的执行力很强,余寻光一答应,她就通知家里准备。
5月8号,诸事皆宜。
文简的父母亲自来到京市,选了个风水极佳的园林式饭店,操办了一桌拜师宴,请余寻光上座。文家遵循传统,宴后,文简拿了个垫子跪在余寻光面前给他上茶。
余寻光尊重文家和文简的习惯,喝了茶,送了一个自己编了红绳绑住的玉牌。
从今日之后,文简的“师父”便能够喊得更加大声了。
她还发了个薇博,亲自认证自己是“光门大弟子”。
网友们如何猜测讨论不说,拜师后的第三天,余寻光带着文简来到中传,观看武晨远的毕业作业。
那是一出名为《谣言四起》的多幕戏。主要讲述了几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遭遇了别人的恶意造谣,进而让老师信以为真,用偏见的眼光看待他们,令其挂科,险些无法毕业的故事。
剧情的看点在于几位主角对他人偏见的反驳,和对以班主任老师、教导主任为代表的成年人的强权的反抗,当然,为了故事能成功结尾,还设有一位年轻老师为正面形象。有几幕冲突戏十分具有表现力,其中有好几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
“是的,我不完美,这能代表什么?世上本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的,我并不会为我的犹豫、胆怯、后悔而感到羞耻,我的缺点也和你对我的指责没有任何关联!想要我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低头?这太可笑了。”
“人生是一块拼图,我已经找到了部分线索,我不会因为你而抛却它。”
“我曾经放弃过,但我现在只想坚持。为什么?因为我想热烈的活。”
“老师,请让春风代替我亲吻你吧,它会带着花香,为我向你表示感谢。感谢您对我做的所有一切。这世上的好意并非都是裹着糖衣出现,我如今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余寻光看着舞台,久不言语。
舞台剧看完后,文简止不住的鼓掌,她在震天的掌声中对余寻光说:“老师,这个剧真好,结局好,演的也好。我现在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我想去跑圈!”
余寻光笑,“那我给你泼一瓢冷水冷静一下?你就把这场舞台剧当成作业吧。”
文简并没有角色被打击,“好!”
这样合口味的作品,她愿意分析。
中传的硕士毕业大戏比本科的毕业大戏来看的人更多,余寻光在起身时,在现场发现了左国明。
左国明是代表人艺来的,他言语里,尽是这部优秀作品的褒奖。
等围观的观众离场,武晨远从后台跳着跑出来。
哪怕余寻光戴着口罩,他也能发现他,“师兄。”
余寻光不愿他错过机会,忙给他介绍左国明,“这是人艺的左老师。”
武晨远收到他的暗示,先和他握手,感谢他的支持。
左国明言之有物地夸了两句,并道:“你的作品在我们内部很火。你有没有考人艺的打算?”
武晨远笑着拒绝,“谢谢老师,我已经读太久书了,想去外面看看。而且,我们得为我们的剧做打算。”
左国明便懂了。他点了点头,拍了拍余寻光的肩,离开了现场。
武晨远喊来自己的副导演去送他。
等其他人走了,武晨远才兴致勃勃地问:“师兄,怎么样,我刚才在台上?”
余寻光点头,肯定,“好极了。”
中气十足,吐字清晰,情感充沛,武晨远现在的演技跟几年前相比都非吴下阿蒙。
“台词写得很深刻,现场的调度、舞美也很棒。”他真的导出来了东西。
类似夸奖的话,武晨远最近听到了很多次,但没有谁说的能比余寻光现在质朴的描述更加动人。
他眨了眨几欲落泪的眼睛,“师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