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瞧这个孩子,多乖,多体贴啊。
  易崇吸了口气,把毛巾卷了冰袋,托着余寻光的头,贴在他的眼睛上。趁着自己看不见那双忧郁的眼睛时,他说:“小余,我听说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你们做演员的,情绪比常人要敏感很多,你们也更容易钻牛角尖。当内心的焦虑无法抒发的时候,你们就会生病。”
  他颤着嘴唇,忍耐着不哭出声,“我不想你生病。”
  余寻光感受到易崇有些发抖,他连忙抓住他的手腕说:“崇哥,我不会生病的,我已经好啦。我刚才只是有点事情想不通,犯了糊涂,我好好调节心情,以后尽量不哭。”
  “不,你有情绪别憋着,生气也好难过也好,你都发出来。”易崇真怕,怕余寻光又像演《风雅颂》时那样。
  《群鸦风暴》他也演得很难受,但整个人看上去没有现在这么憔悴。
  易崇越说越心疼,“你是个好孩子,崇哥愿意牺牲很多东西来祝福你,你一定要好好的。”
  余寻光感受着易崇温热的手与滚烫的心,整个人被温暖得像烧化的铁水,“我会的,谢谢崇哥。”
  易崇吸了口气,咽下流了一半的泪水,恶狠狠的说:“谢我干什么?瞧我,真欠揍,还在这儿招你哭。”
  “没事的。”余寻光咧开嘴,笑了两声。
  他真心的希望自己的笑声能感染到易崇。
  易崇把冰袋拿开,余寻光也顺势睁开了眼睛。
  水汪汪的。
  易崇感觉自己的心都要化开了。
  他再一次帮他擦了擦脸。
  “别想东想西了,早点睡吧。明天给你弄点能吃饱的东西好不好?”
  什么戒碳,什么保持状态,统统丢掉!余寻光的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易崇第二天本来想去跟导演抗议来着。他话还没说出口,就收到了林汝芸允许余寻光正常用餐的通知。
  也行,倒省了他去闹红脸的功夫。
  如聂梵所料,已经完全掌握黎耀川状态的余寻光,哪怕不刻意优化身体,也能继续演出她需要的感觉。
  余寻光没幸福两天,《故梦》剧组迎来了媒体开放日。
  申请条上,有电影频道和粤省电视台两家媒体提出对余寻光进行专访。
  余寻光先接受了电影频道的采访。
  电影频道派出的外采记者还是在《群鸦风暴》见过的梁田,熟人在前,余寻光的状态比较放松,“主持人好。”
  梁田也语气熟稔,“怎么看起来有些疲惫?”
  余寻光解释,“拍摄任务重嘛,然后戒碳戒了快三个月,前两天刚恢复正常用餐的权利。”
  梁田惊讶,偷偷倒吸了口凉气,“哦,维持了这么久吗?”
  余寻光放在侧边的手往下一滑,像是在展示自己如今消瘦的身体,“为了保证形体来的。”
  梁田打量着他,“你好像经常为了戏一胖一瘦的,这样不好,要多注意身体呀。”
  余寻光露出温暖的笑容,“好的,谢谢关心,我会保重的。”
  梁田把话绕回去,代替观众打探他的更多讯息,“戒碳的时候,心情如何?”
  余寻光用一种怨气很重的语气说:“看见人就烦。”
  他说完梁田就笑,摄像也笑,于是他自己也笑了。
  大家都知道他是在开玩笑。
  梁田还补刀,“幸亏我们推迟来了。”
  余寻光点头,脸上还乐着,“是的,大家不要学我,平时一定要吃饱饭。”
  梁田又问出关于《故梦》剧组的问题。
  “剧组拍摄还顺利吗?”
  “挺好的。”
  “这回跟新同事合作,感觉怎么样?”
  “都很专业,都是一群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人。”
  “好的,希望你能保重身体,给我们带来更优秀的作品,有空多去电影频道做客。”
  “好的,一定。”
  粤省电视台派来的是熟人,在《群鸦风暴》中饰演过周忆瑧的姜芫。
  余寻光看到她的第一眼,双眼直发亮,“阿嫂啊。”
  姜芫朝他皱鼻子,“讲普通话咯。”
  她自己这句话都是拿粤语说的。
  两个人又“哈哈”笑了起来。
  如果说,电影频道的采访氛围是“熟人”模式,那粤语电视台的采访氛围就是“家人”模式。
  姜芫跟余寻光说话时语气很亲昵,“最近怎么样?”
  余寻光也自然的跟她撒娇,“好想吃饭啊。”
  姜芫立马说:“待会儿我请你吃好不好?”
  余寻光立马站直了,“可以吗?”
  姜芫回头,提前找准聂梵的位置,“结束工作后我去跟导演说。”
  “哇,好啊。”余寻光此时的心情岂是“幸福感爆棚”一词可以概括的?
  唠完家常,姜芫开始提问,“这一次跟聂梵导演合作如何?”
  余寻光回答得很认真,“很新奇,因为风格跟别的导演都不一样。”
  姜芫问:“有哪里不一样?”
  余寻光仔细说着,“聂梵导演的思路很清晰,关于镜头,我是指后期剪辑会用到的镜头,她的脑海中似乎有一部完全剪辑好的电影,而我们现在的拍摄只是在往其中填素材。”
  姜芫点头,“听起来她的准备很足。”
  余寻光没说出口的是,他觉得《故梦》的工业化挺重的。
  聂梵不喜欢别人看监视器,他到现在也没去看过拍好的镜头回放,就这一点,让他心里挺没底。
  结束拍摄后,姜芫仔细地摸了两把余寻光的脸,“都饿瘦了。”
  余寻光看着她笑,“阿嫂最近在做什么?”
  姜芫如实说:“在跟进电视台的工作,然后也接了部戏。”
  余寻光眼睛一亮。
  姜芫笑着继续说:“你说我有天分的嘛,我也觉得演戏的感觉很好,所以想试试。”
  “我们都还年轻,就该多试试。”余寻光很高兴演艺圈又迎来一位优秀的演员,“有需要的地方随时可以找我。”
  “你乖啦,我知道你很会照顾人的。”姜芫哄着他,“你休息会儿,我去协调一下工作,我等你收工。”
  “真请我吃饭?”
  “真的。”
  在拍《群鸦风暴》时,姜芫一直想请余寻光吃饭却没请成,今天也算是圆梦了。
  故人再见话总是有得说,大概到晚上10点,余寻光才从外面回到酒店。
  又过了两天,5月4日,《故梦》剧组在结束当天的工作后,给余寻光过了一个简单的生日。
  蛋糕什么的不至于拿来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原作兼编剧老师送来的一捧向日葵,还有一张贺卡。
  贺卡上写着:
  “你本是夸父的化身,
  你生来是要追逐太阳。
  哪怕你的双腿深陷泥泞,
  你依然高仰着头,
  看太阳升起于东方。”
  余寻光抱紧了鲜花,攥紧了贺卡。
  他在自己25岁生日那天,迎来了黎耀川的新生。
  第82章 吻戏教程
  《故梦》剧组最近在赶进度, 显而易见的是拍摄场次增多,工作时间加长。
  余寻光是在拍《群鸦风暴》时扛住全天18个工作时长的人。他对剧本熟悉,对角色拿捏得透彻, 导演想拍哪场他都能快速的给出最完美的状态。他最近能正常吃饭, 又有合理运动,还解开了对黎耀川的郁结,个人良好的心情与全组工作重压下的焦虑形成对比,他反而成了剧组里最不受影响的那个人。
  于是创作欲便更加旺盛。
  5月17号那天,剧组的通告单上有一个出演人数涵盖100人的大场面戏要拍。为了完成这组镜头, 剧组耗资百万。美术组、道具组提前半个月搭景, 聂梵每天都和摄像组的负责人来确定一遍,再配合打光师, 力求完美。
  参演人员是早就挑好的,特意选的沪市电影学院和舞蹈学院的学生。临近拍摄期, 林汝芸提前三天离组,去验收了学生们的排练成果,而后赶着凌晨,把这群生瓜蛋子装箱,用大巴车送来。
  为了方便管理,为了对学生们的安全负责,两所学校一共派来了四位老师随行。林汝芸作为中间人, 把人带到现场后先让老师们和剧组的负责人员交接好,才抽身去找聂梵沟通今天的工作。
  现场导演作为暂时负责人,先和老师对了一波人头数,才拿着喇叭组织工作。
  “同学们,安静,安静。”
  “首先, 我代表《故梦》剧组,非常感谢各位同学们的帮忙,非常感谢你们能深夜来到这里,你们的那个职业精神啊,令人敬佩。”
  “其次,我是现场导演,我姓孙,你们可能看不清我的样子,没关系啊,认我头上的牛仔帽就行。待会儿化好妆,会由我组织各位前往片场。拍摄期间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先跟老师反映,有问题的地方我尽量解决,好吧?”
  “再一个,相信林汝芸导演在来之前都跟大家讲过,我啰嗦,重提一遍。咱们的剧组,制作公司有8个,国内最大的院线就是我们滴出品方,剧组总投资1.8个亿,啊,是文艺片里算总投资能排到头部的剧组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