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我其实觉得一个编剧团队里人太多了不好。”只有对着叶兴瑜,余寻光才敢说真话。
  《密信》的编剧组一共有6个编剧。
  叶兴瑜也唏嘘,“没办法,圈子里,编剧不受重视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没地位,连带着的是剧本失去底层逻辑。这种情况小马遇到过好几回了。”
  马霁明演偶像剧的。偶像剧圈子里,编剧的生存难度更是加倍。什么飞页啦,临时改剧本啦,现场改台词啦,都算基础操作了。
  他有一次还气得跟叶兴瑜打电话说了脏话。他骂剧本简直是个公开文档,谁都能掺和着改一手。刚背的台词,因为对手演员要求改剧本,他就得重背。
  凭什么这么欺负人啊?
  叶兴瑜看余寻光皱着张小脸,嘱咐,“这事儿让胡继周和雷纬明闹去,你别掺和。”
  看他俩的态度,估计还没完呢。
  “知道。”余寻光清楚自己有多少斤两,“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也没有很大的能量。”没把握的事他也不能干。
  他现在的地位有限,就算开口,也少有人肯搭理他。
  他又有感而发,“不过雷老师和胡老师,他们真是个好演员。”
  叶兴瑜为他的用词严谨点头,“你现在也算出去闯荡了,记得不要以己度人,不要对任何人有滤镜。要对人有戒备心,不要因为一个人专业好就觉得他人很好,然后付出真心。”
  余寻光知道她是在教自己道理,老实听着,“我明白的。”
  叶兴瑜笑了笑,孩子的乖巧让她的心情轻松不少。
  “刚好跟你说,我会提前给你请好假,11月还是12月我要带你去开会。”
  余寻光问:“哪个活动吗?”
  “就是之前徽州电视台的制片人说的那档子事儿。”
  那个所谓的青年演员扶持活动。
  后来了解清楚了,叶兴瑜发现这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机会。为了保送余寻光,她还抓了湘南电视台,粤省电视台,鹏城电视台给余寻光背书。
  “估计开完会就有结果了。”
  选上了,余寻光就能吃上好几大碗公家饭。
  余寻光险些忘了还有这事儿了。
  叶兴瑜看着他,笑得奸滑,“我就是等着上面出结果,所以没给你接明年的工作安排。”
  一年忙到头,也得给央视一个机会,不是吗?
  说完她又想起来。
  “小马下个月有部剧要上,你抽时间录个短视频帮他做做宣传。”
  “好。”
  今年公司没有开会,叶兴瑜又许久未见到余寻光,话匣子一打开,事情一件件的说,倒像是她这个做老板的在给他汇报工作。
  “柯辛尧被我扔去演谍战了,主演。”她是真的觉得这个男演员长得不错。
  “咱们工作室投资的吗?”
  “对。女主角翁想想,同时担任监制。”
  余寻光突然想笑,“家族企业。”
  叶兴瑜懂他的意思,“嗯,网上确实有人这样说。”
  她们几个姐妹,都要凑出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了,
  余寻光又说:“柯老师演技很好的。”
  “我知道。”不管别人怎么想,叶兴瑜对他很满意,她愿意捧他,“那部剧12月开机,哪天你有空去客串一下?”
  余寻光想都没想,“好啊。”
  叶兴瑜眯起眼睛嘻嘻笑,“给姐姐们争个噱头。”
  余寻光觉得她太客气,“应该的啦。”
  正聊着,江肇明过来了。
  “你们俩躲这儿抽烟来了?”
  叶兴瑜回头,伸出手,示意自己才没有干坏事,“说悄悄话呢。”
  余寻光平静地喊人,“江总。”
  江肇明看着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余寻光,你那部《故梦》演得好啊。”
  余寻光挑眉,挺讶异。
  叶兴瑜解释,“江总也投资了,现在电影都送展了,江总肯定看过原片。”
  “看了。”就是看了才投资的。
  余寻光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时只有低头,“谢谢江总。”
  “叫哥就行,”江肇明拍了拍他的肩,越看越满意,“怎么样,今天的围读会,没压力吧?”
  “没呢。”余寻光本来就没当回事。他在金晷奖的时候见过雷纬明和胡继周打招呼,他知道他们是比较相熟的关系,他一开始就知道他们的争端来自于观念的不和,他不相信他俩会真的上火吵没必要的架。至于后面和编剧之间的小摩擦,他更加觉得正常。因为本就是编剧没有拿出足够说服人的东西,更别说还牵扯出资方对剧本指手画脚的事。
  哪个演员愿意自己参演的剧本被粗暴对待?
  江肇明还想说什么,叶兴瑜从她的方向看到余寻光的助理小米在探头,忙问:“怎么了?”
  小米说:“外卖到了。”
  余寻光跟江肇明客套道:“哥,一起吃口?”
  “不了,我还有事。”闻弦歌而知雅意,江肇明当然不会继续打扰,干脆地转身走了。
  余寻光便和叶兴瑜做到旁边的桌子旁,等着小米和易崇把外卖拿来。
  菜品自然出自老表菜馆。
  叶兴瑜不知道听谁说的:“这就是你打工的地方的手艺?”
  “对,”余寻光把外送盒子掀完,略微期待的说:“你尝尝。”
  叶兴瑜夹了一筷子,捧场,“嗯,是挺香。”
  “姐,你能吃吗?”
  “能啊,有我的份吧?”
  “有的。”
  她又道:“听小米说你跟人处得挺好。”
  易崇在旁边说:“小鱼去哪儿都招人喜欢。”
  “我没别的意思,”叶兴瑜解释一句,“我就是想跟你说,朋友之间的关系要长久维系,光靠感情是不够的。所以有能帮的地方,你多少帮点,也好让别人多想着你。”
  就像余寻光对王文质那事儿干的,那叫一个无师自通。
  叶兴瑜甚至帮余寻光琢磨,“那老板要是能吃得下量,剧组的盒饭倒是可以找他负责。”
  余寻光仔细考量一番,觉得不行,“他那儿是小店,而且人家是主要做堂食的。”
  再说,后勤这方面,应该已经提前确定好。现在他要推荐人,可不就得得罪人?
  “嗯?”叶兴瑜稀奇地看着余寻光,“你进步不小呀。”
  余寻光撇了撇嘴,“我本来就不是那种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他以前只是懒得想。
  掏出一个盒饭,余寻光递给她,再次确认,“这么多,你能不能吃?”
  “可以,放下吧。”叶兴瑜现在已经不减肥了,自然是有多少吃多少。
  吃完了攒点力气,下午还得应付胡继周和雷纬明呢。
  林勇先一开始的计划还真没错,《密信》围读会的五天里,有三天是用来给两位主演磨剧本了。
  胡继周和雷纬明非得把剧本琢磨得半点问题没有,才肯点头通过这项环节。
  后面的两天,余寻光在和两位前辈一起对词。
  雷纬明在整理语气,胡继周在合适的加入川省方言,余寻光在通过口语环境重新以结巴的形式断句。
  五天后,剧本围读结束,《密信》开始定妆。
  余寻光被分到了一套破旧的军装,和鸡窝一样的发型。
  比起战士,他更像个乞丐。
  不,冯知平绝对不是乞丐。
  余寻光对着镜子,仔细的调整仪容姿态。
  他正在慢慢靠近冯知平的路上。
  第92章 独自体验
  没有人可以一直在路上。
  但是余寻光能感受到他会一点点的离角色更近。
  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或许很远, 又实在很近。
  电影《一封来自突厥的密信》在9月15号于京市开设了记者发布会。当天,参与投资的资方悉数到场,现场也请来了数家媒体。灯光交错, 人声鼎沸, 一时间好不热闹。
  在这种场面里,演员主要起到陪衬作用。
  《密信》的发布会是余寻光见过的最商业的发布会了。
  余寻光跟着胡继周和雷纬明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需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露脸说话,不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发扬精神, 做最优秀的摆件。
  会议进行到1小时的时候, 出品方之一的灿星文化的负责人借着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突然对媒体说:“我相信, 我们的电影,一定能够突破20亿大关, 成为明年最优秀的电影!”
  一句话,让余寻光直面感受到了语言的冲击。
  他维持着表情管理,没露出什么异样,胡继周却不客气,“嚯,真能吹。”紧接着,他说出一大段形容词进行谴责, “夸大其词,哗众取宠,跳梁小丑,害群之马。”
  最后他还他还“呸”了一声。
  胡继周对于灿星文化的意见是从他们随意修改剧本往里面加料时就开始了。
  现在,电影还没开机,负责人为了制造噱头就敢大放厥词, 可见其商人本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