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努力工作了半年,今年暑假,余寻光的第二部电影《一封来自突厥的密信》要播了。杜栀子心里存了计划,在路演票出来的第一时间去抢。幸运女神又一次眷顾了她,她不知道在那一秒内抢赢了多少人,总之,她得到了《密信》上映第一天在京市电影院见到他的机会。
杜栀子由此规划好行程,踏上了前往京市的路。
她在余寻光的故乡工作,现在她要去余寻光工作的城市走一遭。
除了那些出名的旅游景点,她还要去看看余寻光的学校,公司。看看叶兴瑜采访里说的,和余寻光签约的那座「九楼」。看看诞生了《风雅颂》的拍摄地点,踩过或者从陈敏笙身边拂过的尘埃。
《密信》首映当天,剧方一共安排了5场路演。从上午的9点场到晚上的7点场,余寻光会和另外两位主演及导演、制作人代表,围着京市小转一圈。
路演时,除了主演穿的是自己人物形象的漫画版文化衫,其他出席人员的短袖t恤上都只在胸口上印了一个有“加密”两字的信封。
统一着装,倒是省了演员们搭配服装的功夫。
宣传方为了带动粉丝购票,同时让路人感受到回票价,特意在各大影院准备了同款文化衫,作为观众们凭电影票根抽奖的奖品。
看电影免费送周边好礼,还有可能获得主角同款,这种效果对愿意拨冗前来观影的人来说,不亚于鸡蛋对老太太的吸引力。
《密信》的电影票也未采用常规形式,院线特意在机器里设置了新程序,观众在打印时,可以选择三个主角的漫画形象。
好了,现在连电影票都有收藏价值了。
片方用了如此之多的巧思,不说别的,当天观看凌晨档点映的观众和媒体是能够感受到片方满满的诚意的。
清晨,《密信》的电影还未在全国各地铺开,各大网络平台就已经注入好评。
“画面宏大精良的一部公路片,虽说有上价值观的桥段,但点到为止,与故事背景融合,并不生硬突兀。最后的一个长镜头拍得热闹温馨,事后想起来竟然热血沸腾。”
“三个演技派同台飙戏,产生的化学效果不是1+1+1,而是3*3*3。老中青三代全无短板,余寻光的表现异常亮眼,第一次发现他有演喜剧的天赋。”
“听说明年的贺岁片有在接触余寻光,只能说导演和制片方多加油。个人对公路片不太感兴趣,但这部电影还好。胡继周的川省方言是亮点,余寻光的角色设定很有意思,本来前面都困了,后来是两个人的互动让我忍着睡意看完了全程。”
“让余寻光演结巴的那个编剧简直是个天才!冯知平的人设挺无聊的,是余寻光的加入才有了不错的化学反应,小结巴又好笑又可爱,萌得我原地当妈。”
“谁敢信啊,我看到最后才发现这部我以为的公路喜剧片的内核,居然是反战!”
“立意非常优秀的片子,内核与剧情并存,严肃与搞笑分配合理,值得一看。”
“余寻光的演技似乎又往前更近一步了,总感觉冯知平比黎耀川演得好,不行,又想回去再看一遍《故梦》了。”
“三个演员配合默契,三个角色缺一不可,这是一部演员成就电影的案例。”
“余寻光顶着一张帅哥脸,莫名适合演那种质朴,坚韧,平凡的角色,《密信》中的冯知平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外,还有很多夸奖的言论,无一例外皆是好评。
资方请来的水军适当流入评论区,诱导这些好评发酵,吸引那些还在犹豫、观望口碑的观众们。
暑期档虽然有两个多月,但厮杀起来一点儿不比春节档轻松。今年的暑期档一共有97部电影上映,这种大基数代表了电影行业繁荣的同时,也象征着各大投资商制片方之间的腥风血雨。
杜栀子的路演票是首映当天的下午3点10分场,电影一共120分钟,她在5点10分就能见到余寻光。
兴奋的心情根本压抑不住。杜栀子提前40分钟来到目的影院,她以为她来得算早,没想到当时的影院大厅里已经聚了一大半的人。
有个男生还举着一件未拆封的文化衫在吆喝,“抽到曾在常的文化衫了,有没有换冯知平的?”
根本没人理他。
余寻光的角色向来热门紧俏,粉丝基数又大,谁跟他换呐。
杜栀子只感慨,自从余寻光说过自己没怎么见过男粉之后,这群小伙子也是大胆起来了。
她摁着扑腾扑腾的小心脏去取钱,拿到漫画版冯知平电影票根之后,爱不释手。
电影票上,画着小冯拖着一个骷髅架狂奔的侧面形象。他高举着锅铲,面部表情被一个逗号框放大,里面是孩子被吓哭的脸,还有张得太大露出扁桃体的嘴。
太可爱了。
取完票,杜栀子再去抽奖。有点可惜,没中。
后期估计也收不到。
粉上一个路人盘极大的演员,就是痛并快乐着。
没关系,她可以自制。杜栀子并不太遗憾,她有着自己的一套追星花钱法则。
等待时间,人来人往。可能是人太多了,往常只提前五分钟进场的影院让观众们提前了十分钟入内。
杜栀子排队入场后,看到好几个阿姨拖着大垃圾袋在往外走。
她刚才注意了影院的排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是《密信》首映,影院给这部电影的排片多到了离谱的半小时一场。
来来往往的观众口中也大多在讨论《密信》。
整个影院井然有序的运转着,经常是刚进去一波观众没多久,就有另一波人出来。
杜栀子今天抢到了第三排的票,跟其他的票比起来,价格不算贵。她满怀激动,一进影厅就注意着屏幕下的空间,那是余寻光待会儿会站的地方。入座后,看向四方,连后来银幕上播的广告都十分顺眼。
就是四周有些吵。
“待会儿团队在现场会待多久?”
“20-30分钟吧。”
“会随机抽取提问吗?”
“坐前面被抽中的几率比较大吧。”
“我看网上说一定要积极举手,要踊跃参与。”
“不是,我上课举手都不主动的人,要我主动?余寻光多大面儿啊。”
杜栀子回头,看了这说这句话的姐妹一眼。
她手里拽着横幅呢,明明是自己人,还把话说得那么傲娇。
大概是看观众们坐得差不多了,影厅关闭了大灯,上龙标之后,直接开始放映电影。
通常来说,电影开场前都会播放各个制片公司的动画,今天的《密信》却没有。屏幕亮起,就是一片黄沙,然后各个制作公司的名字像学生交作业那样互相挨着出现,从上到下,贴了整整两页。
杜栀子听到有个男生说:“我敲,13个。”
是指制片公司的数量吗?
刚才的字幕太密集了,她没来得及数,只看到了名字较短的「星宇文化投资工作室」。
杜栀子来之前听群里的同担科普过,《密信》的制作费有4.7个亿,这么多公司分账,不知道叶兴瑜能赚多少。
制作越大,收益越稳,但钱可能就没那么多。
有些大粉说,《密信》和《故梦》不一样,《密信》这种商业片就是个食堂大锅饭,主打一个“人人有份”。
杜栀子和余寻光所有的粉丝一样,希望叶兴瑜能赚大钱。娱乐圈里最稳定的关系是利益,她们简单的希望赚了钱的叶兴瑜能够一直对余寻光好。
制作公司之后,上的是主创的名字。余寻光排在第三个。
这方面,杜栀子不算抵触,主要是《密信》官方一直做得够好,不论是宣传还是拍摄时间,都明明白白地说着“三位男主”。
三位同为“领衔主演”的男主按照年龄排出先后。
所有字幕在二十来秒中过完后,镜头随着被卷起的黄沙移动,凑近了,给出一个沙丘的特写。
正当观众们奇怪这里有什么的时候,一阵风吹过,露出里面的骷髅。
“嚯——”地一声,现场有不少人被吓到。
杜栀子也在其中。
怎么没个高能预警啊!
垃圾电影,谁拍的?上来就吓唬观众。
杜栀子拍着本来就加速了不少的心口,缓过劲来重新坐好,正好看到一只手伸向骷髅。
镜头反打,露出余寻光有些呆滞的脸。
哇,开屏第一幕就是小冯呀。
镜头这时抬高,拍了太阳之后低下来,照出一个大全景。
仍旧是那片黄沙。
冯知平把骷髅背起,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
镜头在后面追随着他的脚印,随着变得激昂的配乐,镜头的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在黄沙消失露出泥土的时候,几个特效大字从脚印里钻出:
【一封来自突厥的密信】
电影名字留在画面上,背景里的脚印也逐渐变成了水坑,最后马蹄踏过,马蹄声响起,镜头再次抬高,拍出了在大路上飞驰的马队,以及像是实拍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