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明年9月,余寻光继续参演央视制片组筹备的第一部古装仙侠剧《辰起时》,饰演男主向怀辰。
两个项目一出,一举打破了前段时间余寻光资源降级又或是被公司拖累没戏拍的谣言。
“不是,情景喜剧我能理解,那个仙侠是怎么回事,央视你现在居然愿意拍仙侠了?”
“我端着饭碗抠出来666。好家伙,果然没有我鱼神办不到的事,现在连央视都为他定制剧了。”
“怎么看出来一定是定制的?”
“这俩题材,一下给我干到90年代,一下给我干到现在,差得有点远啊。”
“馋死我了,呜呜,央视的第一部仙侠啊,为什么不考虑一下我哥哥?”
“请问那个仙侠定女主了吗,可以推荐吗?我们家妹妹业务能力超强,超听话的。”
“酸死我了哈哈哈,有些人没档期是在家抠脚,余寻光把自己档期空出来是等着央视发饼,这差别,太爽了哈哈。”
“我鱼神哪里资源降级了,这简直是飞升好吧,以一己之力在墨守成规的央视开辟新剧种,感觉都能载入影史了。”
“绝对是因为《官运》播得好才有这俩后续资源!”
“楼上不用怀疑!演员就该靠作品说话,余寻光的剧播得好,资源越来越好,这就是良性循环式的滚雪球!”
“挺好挺好,现在央视也开始接触这种新型剧种了,这就叫与时俱进呐。希望权威制作组给力一点,让业内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仙侠。”
其实,对政策与幕后消息更敏锐一点的人就能看出来,《邻里之间》和《辰起时》算是央视对市场的一次测试。
由于两部剧都有出演,所以在组建剧组的时候,余寻光也去参与了立项会议。会议上,两部剧的制片人——同时也是《官运》的制片人,央视的黄副台长发表了以下讲话: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咱们的国产电视剧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剧种。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咱们作为电视剧制作人,也要尝试去理解观众、去迎合观众,去身体力行地支持观众。我们一定要牢记往日的初心,明白电视台成立之初,就是为了拍老百姓爱看的、愿意看的电视剧。央视电视台作为龙头企业,更有义务担任起树立行业规范,提高观众审美的重要职能。今天立项的两部剧,一部是传统的情景喜剧,一部是新型的仙侠剧,我们将采取同样的演员班底,不同的摄制班底的方法,通过作品来检测市场,确定我们电视台以后要往哪条路上走。”
简而言之,如果《辰起时》拍出来的效果不错又播得好,那么以后央视会在今天的基础上,额外引进一批更年轻的电视人,让整个央视电视制作组也趋于年轻化。
这两部作品是央视人才培养计划的第二步路——第一步路是《大树下的儿女》、《贞观长安》、《官运》三部作品,通过不同的题材与角色定位,选出来了一个能扛小生和中生大担的余寻光。
现在的第二步路,就该选拔导演、编剧、摄像、后期、灯光等幕后工作人员了。
余寻光作为主要参演演员,和黄制片坐在一起。
因为作品的成功,他已经登上了评委席。
接下来,将有两个剧组的幕后工作人员接受他的“检查”。
第165章 文艺青年余寻光
电影市场上, 每年都会出几部主旋律电影,诸如红色题材,现代战争题材。比如说余寻光前些年拍摄的《密信》也能归属其列。这类项目在制作时享受影视行业政策保护, 在投资、甚至税收方面都有优惠政策。电影上映后, 只要不是太烂,观众出于情怀都会买账,让票房有个保底。拍得好的话,票房上限还极高。所以几年下来,当制作模式成熟后, 便成了大公司每年运行的电影类目里的最优选。
《飞驰救援》是巨鹿明年国庆主要推出的主旋律电影。
和其他类型电影一样, 《飞驰救援》采用港城制作团队,从导演到编剧、到摄制, 全部都是现代工业化下且配合了多次之后的成熟体系。除开剧组调度方面的时间,演员通告单上展示的拍摄时间, 大概会把控在58天内。
《飞驰救援》并不像大众想的那样请了裘白来做男主就是一部动作戏。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前些年现实生活发生过的,各行各业众志成城去扑灭山城漫天山火的故事。
余寻光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一位以开摩的为生的摩托车司机戴亮,他和做服务员的妻子经营着一家三口,是一个实打实的底层小人物。山火燃起后,他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联系朋友,组织车队, 帮助运送消防物资上山,为扑灭山火的行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剧本读取后,系统给出了[a-]的评分,并传过来两个技能:“山城小路地图全知道”与“摩托车技术(入门)”。
朴素但实用,这是余寻光对戴亮的第一印象。
飞驰的剧本早在今年5月份就递到了余寻光的手里。一直等到《盛阳之下》杀青,又忙完了《官运》的相关活动, 余寻光才给助理们放了假,自己提了个行李箱,独自来到了山城。
他提前做好了攻略,公司方面也有安排,一下车,就直接往住的地方去了。
为了找到角色的感觉,这回,余寻光又要“没苦硬吃”,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来体验生活啦。
临时租住的房间是个老城区自带厨卫的一室一厅,属于老破小,地方还没有余寻光平时住的酒店大。因为是短租,租金方面会比其他地方要高一点,这些都被余寻光记在本子上,是得靠后期“拉车”赚回来的提前消费。
老破小的房子,首先采光就是个问题。由于楼层较低,哪怕是夏秋时节的中午,屋子里也不算亮堂。余寻光进屋后开灯一看,发黄掉粉的墙皮和简陋的家具,特别有以前某个年代的感觉。
他文青病犯了,觉得这样看还挺有氛围感。
屋子有短处,自然也有长处。余寻光站在窗边,毫不费力的把远方高楼大厦之后的江景收入眼底。
当时他正在跟易崇通着电话呢,易崇见电话那头不出声,主动问:“看到房子了,怎么样?”
余寻光客观的评价:“比三和村的房子还要旧。”
他还没住过年纪这么大的房子呢。
易崇试探着问:“再给你换一个?”
“不用啊,挺好的。”余寻光擦了擦下巴的汗,找了一圈,只看到屋顶上的吊扇。
他找到墙边的开关,看着呜呜渣渣开始转动的吊扇,恍然间感觉自己真像回到了90年代。
真的,难为他的团队了,给他找这么一个破旧的地方。
易崇在电话那头仔细说:“卫生方面呢,已经做好清洁了,淋浴喷头什么的我们也给你换了新的。线路也有人检修过,不会有断电啊,线路老化的问题。你别看房子挺破,还是通了燃气的。你不是说想试着自己做饭嘛?厨房用品也给你备齐活了。”
余寻光顺着他的话,在这个拎包入住的房子里一一看过。
哪怕现在是9月了,山城也是热得很。易崇担心余寻光住得不舒服,收拾这里时还起过装空调的心,被余寻光开口拒绝了。
“没关系,太舒服了不好,我又不是来享福的。我不太怕热,而且不是铺了凉席嘛。”
就算再热,能有几年前他为了拍《烈火英雄》时在消防大队里穿着全套工作服训练时热?
其实还是被照顾得太过了,按理说,这些东西他自己去弄才最好。
但余寻光也不会把话说出来,他不能让真心关心爱护他的人伤心。
参观了一圈,确定无误后他就准备挂电话了。
易崇叠声嘱咐,“哎哎哎,你记得啊,每天晚上回家之后往工作群里发个消息,汇报一下,至少让我们知道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余寻光笑着答应,“好,我会跟你们分享生活的。”
结束聊天,一个人,余寻光开始把自己带来的衣服塞进衣柜,顺便整理一下房间。
今天的温度是正常的37c,头顶的吊扇不算有用,余寻光稍微动弹了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他去洗了个澡,然后换了衣服,戴上帽子和墨镜,踩着拖鞋按照地图,去了附近的车行。
他决定要买一辆二手摩托车。
余寻光以前没有买车的经验,这回为了丰富自己这段空缺的人生经历,挑车的时候,也没有去求助哪个朋友。他自己在网上查了攻略,依次去对比了网友们推荐的三家二手车交易店。
一整个下午,到傍晚,他都在忙这个。
看完车,他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买了一些不太新鲜的打折菜带了回去。
余寻光住的屋子是步梯的二楼。他回家时,夜幕已黑,各户人家闲聊、炒菜的声音不绝于耳。城市里某个角落的烟火气将他紧紧包裹。他感受着这一切,一点点地迈步上楼梯。感应到声音,头顶的白炽灯照亮周围,引得他抬头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