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朱思荃的隐隐崛起是港城这边希望看到的。虽说媒体不喜欢她,可是朱思荃的后台喜欢她呀!眼见在内地风评不错,公司赶忙给她运作起来。
  《飞驰救援》的路演还在继续。到京市场最后一场时,裘白第七次对媒体开口说:“这回没有跟小余演上对手戏很可惜,我希望下次有机会,我们能够演,特别亲密的戏。”
  裘白突然嘴瓢,现场记者抓紧时机问:“白哥希望亲密到哪种?”
  他的言外之意,裘白这种娱乐圈老油子怎么听不出来?
  他立马玩笑道:“再亲密我也不能和小余演恋人呐,哪有这么大年龄差的老少配?哎呀,你的想法真的是有点龌龊了。”
  记者都乐了,忙摆手说没有。
  裘白笑了两声,然后回头对着余寻光说:“我想跟你演那种,什么父子呀,老板与员工呀,师生呀,什么能够有故事情节,能演过瘾就好啦。”
  余寻光点头,认真地说:“我当也期待和白哥合作。”
  余寻光这次在影片中的表现明眼人都能看见。不论是行业里还是网上同样都是一群人夸夸的多,有些人甚至火眼金睛:
  「余寻光真天赋型演员,他演的戴亮一出场,我完全没把他往演员本人身上想,他是不是掌握着“演什么是什么”的秘籍啊?」
  「余寻光够资格评新一任“千面影帝”的称号吗?」
  「他可太能了,演窝窝囊囊的普通人赛道也这么好使。」
  「完蛋,想到现在很火的窝囊男人现代剧,好想让余寻光演给我看」
  「笑死了,他那个潦草的打扮,别说,我一开始真看愣了。」
  「感觉他的演技越来越自如了,完全看不到在演。」
  「恐怖如斯,我感觉戴亮这个角色都能评奖了」
  「有人算过余寻光现在主役电影的具体票房吗?我看《飞驰救援》又是奔30亿去的。」
  「不知道,算那些没意义,余寻光年轻得很,说不定老了能破千亿票房」
  「哇,那画面光是想就给我爽到了!」
  「余寻光太让人安心了,你就这样继续演到80岁吧!」
  「在?谁能帮我问问他《盛阳之下》第二部什么时候开机?」
  到8月20号,《飞驰救援》上映5周以35.81亿的总票房下映,坐稳了今年暑期档的票房总冠军宝座。
  第191章 《礼物》詹家祖孙三代
  其实到8月初《飞驰救援》需要演员宣传的地方就不多了, 余寻光便借着机会休息了两天,回沙市见了一趟父母。
  二老这么多年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今年60岁的年纪终于正式退休了。余寻光回了家还特意请了几桌酒席, 宴请亲戚朋友们上门, 用这种方式将父母退休的事广而告之。
  余妈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我不用上班了,记得约我出去玩啊。”
  余寻光把父母的快乐看在眼里,没有生出过接父母去京市“享福”的心。他如何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有多忙?要是因为一己之私让父母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远离了能一起结伴玩耍的朋友, 那种“举目无亲朋”的孤独无法疏解, 反而得不偿失。
  余爸余妈对此也是同样的意思,“你有空了多回来住两天就行, 我们不太需要你陪。”
  就像余寻光曾经说过一样,他很独立, 他的父母也很“独立”。
  虽说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老了,但二老由于锻炼得宜,仍旧精力充沛。尤其是前些年,他们练了余寻光教的五禽戏和太极拳之后,走在路上两腿甭提多有劲儿。看着爸妈精神这么好,余寻光提出想带他们出去玩的要求。
  两位家长并不扫兴,直说看余寻光安排。
  余寻光做事有条理, 知道现在天热,不是什么方便旅游的时候,便跟父母把时间往后约。
  待了两天,余寻光就要去沪市,和李中桓见面,开始展开电影《礼物》的工作。
  《礼物》的时间线前后跨越一百年的时间, 是李中桓为了沪市电影制片厂成立一百周年活动而拍的献礼片。故事内容围绕沪市电影制片厂展开,主要讲述了詹家祖孙三代和制片厂的缘分。
  李中桓是制片厂出身,当初《泥点子》被电影制片厂的人带去各处影展,为新人的新电影宣传,李中桓一直在心里感念着恩情。制片厂的领导爱才,又喜欢中桓导演的风格,所以才让他来选本,并拍板投资制作这部《礼物》。
  这段时间王宗伦也回来了,他也是电影厂的人,所以主动承担了电影摄影的工作。
  一部电影,自家公司的三个骨干全进去了,凌爽最近要不是要照看翁想想,又得出国忙《漫长的孤独》的申奖和公关,非得去凑凑热闹不可。
  已经自立门户两年,李中桓和王宗伦当然知道有好事得紧着点自家人。这回组织剧组也没整“大公无私”那套,该往哪儿安排人都妥帖到位。同时他们到底比几年前懂得人情世故,没把事情做绝,而是给制片厂的员工也留了大半的工作岗位。
  如此,皆大欢喜。
  这一次余寻光继续挑战自我,在一部戏里一人分饰三角。祖孙三代分属于三个不同的时空,不需要同时出现,在演绎方面没太大难度。不过在这个基础上,他还要跟三位不同的女主角搭感情戏,这就有些考验默契度。
  在三位女主角人选的敲定方面,李中桓在今年开春就早早地寻摸人选。他已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导演,男主角又是如今炙手可热的余寻光,这个项目在整个春天里都是圈内出了名的“大制作”。基本上年龄合适,符合扮相要求的女演员都来试了试。这回余寻光也稍稍用了一些“特权”推荐了方正蓉。方正蓉试镜后,李中桓很满意她的表现,综合考虑,最先敲定她为“奶奶”苏兆云的人选。
  而后的“妈妈”的角色通过海选选了这两年声名鹊起的电影演员井雯,“女朋友”选了制片厂推荐的女演员欧阳丝丝。其他报名的演员虽说没有选中这个角色,但李中桓还是让副导演回话,如果感兴趣,可以来电影里客串其他的角色。
  电影于8月21号开机,提前半个月将确定好的参演名单放出去后,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目光。
  “我没看错吧,余寻光和方正蓉三搭了!”
  “恭喜我们家雯雯拿到大饼,孩子太争气了。”
  “我就知道活的长什么都见得着,奶奶我的梦越做越好了。”
  “居然是电影制片厂的献礼片,是我知道的那个制片厂吗?”
  “恭喜余老师再一次拓展新的作品类型!”
  “哇,既然是献礼片,那算起来就是明年播吧?加上余寻光的《辰起时》,明年我就是最快乐的小孩!
  不得不提起的是,系统对于一部剧饰演多个角色的技能判定照例是采取综合手段。这回的詹家祖孙三代,系统给出了[a+]的评分,一共给了余寻光三个技能:“摄影技巧(大师)”、“镜头感(超绝)”、“色彩的运用”。
  三个技能里没有金色技能,大概是因为电影讲的是制片厂的故事,所以给的技能也偏向这方面。摄影直接达到“大师”是因为余寻光本来就会摄影,这些年跟着各种导演、摄像耳濡目染,他也学了不少本事;后者的“镜头感”同样是演员身份得利;“色彩的运用”和阿培当初给的“对美的追求”倒像是相辅相成。
  余寻光不由得想到,如今,他或许真的已经具备一个导演或是摄像的资格了。
  至于到底是“优秀”还是仅仅只是“够格”,还得靠实践才能来证明。
  和前段时间构思的剧本内容一样,这件事需要放到日后再说。余寻光暂时的工作是配合剧组开展围读会。
  剧本上的三个故事相对独立,然而李中桓和王宗伦想拍那种实景光,便规划着三个故事同时进行。这种安排不仅考验美术置景,也很考验演员——尤其是余寻光。
  所以刚落座下,余寻光就叹了口气。
  王宗伦知道他是故意,哄着他说:“余老师,能者多劳嘛。”
  “奉承”的好话谁都爱听,余寻光装模作样,顿时舒服了。
  既然不分场次拍,那就是所有的演员一齐出通告,围读会便也归拢在一起完成。
  詹家祖孙三代的故事时间线分别是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10年代三个阶段。首先被李中桓点到名的,就是又在民国时期展开“爱情故事”的余寻光与方正蓉。
  詹惟勤是从美国进修完电影技术回来的导演兼摄影师,是中国第一批接触到正统学院派电影制作的年轻人。他来到纸醉金迷的黄浦江畔,希望能够在这个繁华的大都会里,开启新中国电影的梦想。
  他就是在一次海选演员的途中认识了苏兆云。苏兆云是艺术学院的学生,听说有人招聘演员,便陪伴同学前来。在面试时,不仅同学被选上,她也被看中意外的成为女主角的候选人。这种阴差阳错似乎也代表着她和詹惟勤天定的缘分。苏兆云被电影故事打动,使出了万分努力试镜成功。在电影拍摄期间,詹惟勤和苏兆云时有交流。他们初时只谈剧本,后来谈到文学,谈到艺术,再谈到家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