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余寻光的眼睛都亮了,“那晔哥,你觉得怎么样?”
章晔如今也是中生里数一数二的演技派代表。这几年地位上来了,举办一些大型晚会,他都能坐到第一二排靠中间的位置。他和余寻光一样,接戏从来只看剧本好坏和导演的诚意,只是这回的《少年之死》他仍旧拒了。他知道潘泽永和武晨远跟余寻光的关系,故而笑得不太好意思:“很好的剧本。很有精神,但是我没精神,我怕我演不好。”
余寻光本来以为他是在谦虚,察觉到章晔的神色后立马明白他说的是真的。
“我跟潘泽永导演聊过,他说《少年之死》整体来说会偏舞台艺术化,演员在讲台词时,会被额外要求戏剧腔。小余,你是知道我的,我中气不足……”
章晔喊不出来。
哪怕是从丹田发力,用上技巧,他也没办法长时间的喊出来。
他的声音是他职业生涯里永远迈不过去的坎,他害怕这回会暴露自己的短板,他不想重新承受一遍痛苦。
所以他退缩了。
余寻光望着他,一开始神色复杂,而后慢慢化为体贴的微笑:“那等电影上映了,晔哥你得来首映礼支持我们。”
章晔点头,也笑。因为感怀于他的体谅,胸腔里那颗敏感的心又颤抖起来,牵引着他的泪腺让他红了眼睛。
不是难过,而是一种能被理解的幸福。
余寻光抬起胳膊,章晔见状,也伸出了手,二人轻轻抱了一下。
余寻光拍着章晔的后肩,希望能够给到他鼓励,“没关系的晔哥。”
走不出来也没关系。
退缩害怕也没关系。
人生那么长,有那么多的事,不一定要逼着自己去面对——这是余寻光在和阿金一起经历了漫长的孤独之后学到的道理。
电影节的现场大家都在攀关系,都在哥俩好地抱来抱去,余寻光和章晔站在角落里,也没有人过来打扰他们,于是他们又聊起了接下来的工作。
“明年有计划吗?”
“看聂梵导演的进度,她那边没问题的话就要开《盛阳之下》第二部了,这段时间投资商那边都要催疯了。哦对了,晔哥,我跟你说,我还有个想法,我打算去拍一两部电视剧,就观众喜欢看的那种,什么手撕渣男情感拉扯之类。”大概是觉得有意思,余寻光边说边笑。
章晔没有看不起哪类题材的意思,他就是纯好奇,“怎么会想到拍这种针对下沉市场的片子?”
“这几年跟央视合作拍了很多有价值观的片子,虽然说质量都不错,但是……我有时候代入观众的视角,会觉得近几年拍的片子都太「雅」了。其实现在大家工作和生活那么累,来点俗的不用脑子能放松的,或许他们会更喜欢。”
听到余寻光是从观众的角度是考虑,章晔深以为然地点头:“对,一些情爱、家长里短的片子,他们看得会更加快乐。”
余寻光一拍巴掌,笑道:“我都想好了,我先把我手上的这部电影剧本拍出来,等有经验了,再到熟悉的电视剧领域里发光发热。”
先拍那部关于“网络暴力”的电影。如果能行,他就投上院线。他不渴望赚太多,只想回个本。本钱回来了,再去拍点观众喜欢看的东西,也算是他尽自己的力量去回馈他们了。
“演而优则导”,从演员走向导演,这类情况在圈内并不少见。余寻光演了这么些年,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导演、摄像,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既然学了,那怎么着也得找机会实践一下。
一听余寻光打算自己建组,章晔不由得帮忙操心:“钱够吗?”
不够的话他可以挪给他。
“够的,够的。”虽说《盛阳之下》的大头分红被他捐了出去,但是工作室那里还有一笔他的分红,还有接下来的两部电影,还有沈众康那边餐饮公司的分红,加起来的钱哪怕让余寻光再拍一部小成本也有得剩。
章晔不敢接触《少年之死》,对余寻光接下来自己要拍的剧倒是挺感兴趣,“到时候剧本定下来了,你拿给我看看。”
余寻光要自导自演,章晔作为哥哥哪怕不给钱,力气是要出的。
余寻光笑着点头。这是大哥的好意,要真拒绝了那是伤感情的事,他不能做。
来了一趟沪市电影节,虽然没拿到奖,但余寻光也收获颇丰。
这边结束,《漫长的孤独》就准备上映了,余寻光也要开始和凌爽全国跑宣传。
凌爽颇负盛名,但是他的电影却是第一次在国内公映。按照娱乐圈小说套路,如果圈里有谁称得上是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名导,非凌爽莫属。观众对这位金棕榈导演的兴趣比余寻光还大,路演现场有不少人都是特意挤过来看他的。
观众们对凌爽的“感兴趣”是善意的,媒体却多想着弄个大新闻。他们的问题带着一种找茬的辛辣,遇到这种不客气的,凌爽从来不惯着,直接怼回去。那满京片儿一出,谁能有他的气势?也有好好说话,但话里不怀好意的记者,比如绵里藏针地问凌爽是不是缺钱花了才低下艺术家高昂的头颅,来大众市场讨生活。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凌爽却给出了好态度,心平气和地解释。
也有人问余寻光:“凌爽导演一向风评不好,请问您是不是为了拿奖,才和这样一位劣迹斑斑的导演合作?”
余寻光都听笑了,握着话筒说:“我发现现在有些记者很有意思,喜欢把没礼貌当成有个性。”
凌爽就好好地站他旁边呢,这记者直接贴脸说他“劣迹斑斑”。把他们惹生气了是能弄个大新闻还是怎滴?正规记者做事怎么手段脏得跟狗仔一样了。
《漫长的孤独》在媒体那儿过得艰难,在观众那儿倒是得到了应有的好评。
“可以说是凌爽的集大成之作,从画面到镜头到色调,手法丝滑技巧成熟,不愧是能拿下金棕榈奖的影片,堪称近几年文艺片电影之最。”
“一直听说余寻光是一位很会「收着」演的演员,当初第一次提名芙蓉奖好像就是被这个理由刷下去的。过了这么几年再看余寻光演戏,不得不说这种自然的演技就是舒服。《漫长的孤独》似乎是凌爽为余寻光专门打造,该影片便将余的功底完美体现。好的演员不用台词不用表情,一个眼神即可封神。看这部电影你根本感觉不到演员在演,你也感觉不到那个人是余寻光。”
《漫长的孤独》因为其隐喻的内涵有一定的欣赏门槛,所以在上映时凌爽特意申请了院线“分级”。从根本上卡掉了一群未成年,当这部电影走进大众眼里,成功地引发了部分人的共鸣。
“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欣赏的影片。不仅导演在细微中体现自己的功底,演员的表演更是好比德芙原浆。余寻光真的别去演电视剧浪费天赋了,你有这么高强度的技术进入中国,就该你刷奖封神。”
“私以为《漫长的孤独》诚然是导演和演员的炫技之作,但作品体现出来的核心思想更值得人深思。人这一生孤独地来,孤独地走,从生到死都是一个人。男主角阿金也很丧,这个孤独的男人每天都想着去死,但是每一天,每一天他都能找到新的与孤独相遇,能够活下去的理由。阿金绝非无病呻吟,他只是在自救。当人无法和自己调节时,那就试着去爱自己,试着自己去拯救自己吧。”
“导演的镜头是冷色调,演员的表情里充满了冷漠,但是莫名的,你就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带来的温柔与温暖。我最近刚好是情绪低落期,安静地缩在影院欣赏完这部影片之后,走出电影院时我仿佛听到耳边有人在对我说:你今天也很棒,再试着去努力一下吧。”
毕竟是小众电影,又是在春季档上映的,《漫长的孤独》最终下映时总票房只拿到了5.31亿出头。
然而这种成绩放在有多少就能亏多少的文艺片票房中,已经很可观了,更不用说该电影的投资还不到一千万。
「灵鹿工作室」由此一战出名,正式走入各大投资方和院线的眼中。
这种高回报和高票房更加坐实了网上余寻光“掌管文艺片的神”的外号。
到了6月,在京市电影节中,李中桓成功凭借《礼物》一片荣获最佳导演,王宗伦拿了最佳摄影,余寻光也同样拿下国内最具权威最有历史的官方颁的最佳男主角奖。
一时之间,余寻光的名望达到顶峰。
“有些人的31岁已经功成名就站在世界之巅,我只能说,余寻光你真的是牛plus了。”
“几个奖下来加上路人缘,除非余寻光自己作死犯些不可说的法,否则20年里没人能越得过他去。”
“接下来余寻光好好保护羽毛,不要再高强度接戏了吧,感觉今年的状态就很好。哥现在功成名就了,更多的是要照顾自己,然后精进技术。”
“别教大哥做事嗷。圈子里谁不知道余寻光出片的效率堪比老母猪下崽?余寻光自己也喜欢拍戏,我看他就像那种没戏拍会浑身刺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