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第61节
这一手展示出来更是叫主位的苗博惊大了眼睛。
不愧是京城啊!这位江举人名次都排不上前十五,但竟有这一手本事。
不得不说单论考试成绩京城的学子可能考不过那些文风更加鼎盛的地区,但是论起自身综合的素质京城考生可绝不输任何人。
苗博本有意展示自己的亲和,实际能看得上眼的不过是前几名的举人。
贺云昭一打岔,她又帮了几位眼熟的同年展示一番。
一时间人人皆展示了自己拿手好戏,诗文好的便念诗,文章好的便当场写文章记录文会,绘画好的已经到一边去几笔勾勒出现场情景。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贺云昭明白自己的名声已经足够,不需要再每一场的文会都把自己弄成主角。
她很愿意帮助很多学子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是真诚的表示出赞赏。
或许有人背后说她此举是为了邀买人心,为人不真诚,但受过贺云昭帮助的人只会说那些怀疑的话语是嫉妒者阴暗心思作祟。
矮桌后,贺云昭笑意盈于眼眸,她抬手支着脑袋,跟随同年们的玩笑声低头浅笑。
苗博居于高台之上,他望向贺云昭若有所思。
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便以才华闻名,但从未听说贺云昭有什么倨傲名声。
在这种场合她也不急着展示自己,反倒是很愿意给其他举人提供扬名的机会
怪不得贺云昭在京城的文人圈子里名声会那么好,毕竟谁都不会拒绝一个很会夸人并且愿意提供机会的朋友。
许多人都自称自己是贺云昭的友人,她从来不会反驳,只要你说她就认你这个朋友,前提是你必须走正道。
一场文会,苗大人展示自己平易近人的目的有没有达到不清楚,贺云昭倒是又收获了一堆粉丝。
即使贺云昭自己不说什么也有许多人主动为贺云昭背书。
……
皇帝李燧是喜好文学之人,他平日里也会看一些诗集,关注一些他喜欢的大儒可出了什么注解。
这一首回文诗出现的地点是官府举办的举人文会上,且这首诗趣味十足,只听人描述便能感受到当时的热闹场景。
李燧斜靠在圈椅上,他翻开这一本,“红炉透炭炙寒风……”
回文诗有趣便有趣在玩弄文字,若说含义倒不至于多深刻,但就是叫人看了一遍又想反过来念一次。
他琢磨两下,笑道:“有趣!有趣!”
内廷总管崔德中在一旁笑着提醒道:“陛下,您再瞧瞧那作者。”
李燧视线下移,‘贺云昭’三个字映入眼帘。
他哑然,随后恍然道:“又是贺云昭?这孩子是个极有才华的,之前见过一次,令朕印象深刻。”
崔德中心里好笑,何止是陛下,几年过去了连他都对贺三郎记忆犹新呢。
这般年岁的少年郎,那般聪慧勇敢,既有才华又不失狡黠,未来定然是一方了不得的人物。
别以为太监是不识字,皇帝喜欢文学自然不会叫那些粗鲁不识字的奴婢伺候在身边。
崔德中的往事不必再提,他是念过书有些学问的,对贺云昭的本领十分清楚。
他道:“陛下还不知,今科乡试的解元正是这位小贺公子。”
“哦?”李燧惊讶道,没想到这孩子不仅是有诗词上才华更有实务上的能耐。
要知道多少有名的诗人科考上却屡屡受挫啊,贺云昭则是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李燧对贺云昭还真是起了一些兴趣,不过他作为皇帝反倒是习惯克制自己。
这个时候想召见贺云昭可不是什么好事,要是引得朝臣纷纷猜测他心思倒也烦人的很。
思及此处,他便打消了心思。
当奴婢的最重要就是体察主子的心思,崔德中一瞧陛下的表情便猜到了
他思考片刻笑着道:“陛下若是想知道些事不妨召小曲大人过来。”
“嗯?这是为何?”李燧问道。
曲德中答道:“陛下有所不知,小曲大人和小贺公子那可是京城最有名的一对友人啊。”
李燧的好奇心被勾的下不来,召见贺云昭还需要多思考思考,但是召见一个翰林院的官员就不需要了。
“来人,传召曲瞻。”
不过两刻钟,曲瞻已经到了太极殿,他跟着宫人进门。
他躬身作揖道:“臣曲瞻,陛下圣安。”
“近前来,”李燧招招手,他笑着道:“也是朕好奇心作祟,念了一首诗句,作者便是贺云昭,听说你都与他是好友便叫过来问问。”
他之前并不知晓二人是好友,这会子倒是细细一瞧,再回忆一下记忆中的贺云昭的相貌。
有些好奇道:“你们二人倒真是都生的一副芙蓉面,还都是才华卓绝的人,可会不服彼此。”
曲瞻在御前侍奉许久,自然知道这这位陛下是个性情极温和的人,等闲事都不会怪罪人。
他便幽怨道:“陛下可真是神机妙算,云昭服不服我倒是不清楚,我最开始可是不服他的。”
李燧轻笑一声,问道:“难道还有什么趣事不成。”
这曲瞻在御前一向进退得宜稳重的不像是一个年轻人,难得见他这幅表情。
曲瞻叹口气,“臣与贺云昭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或者说是我单方面挑衅才对。”
他口才不错,在御前又锻炼多时,把本就一波三折的故事更是讲的妙趣横生。
连本来已经了解过其中原委的崔德中跟着都听的入神。
更别说完人听到的都是传言的版本,曲瞻这可是第一手消息,好多细节只有他与贺云昭知道。
由他这个手下败将说来才真是颇具趣味,要是换成贺云昭本人来说反倒是失了这种感觉。
李燧早清楚贺云昭的家世,对曾经的贺老爷子与贺父都记忆深刻,这会把祖孙三代连起来也不由得啧啧称奇。
只是说话间,他想到贺家也是三代单传香火未断,如今又有贺云昭这样出息的孩子,贺家父子泉下有知也必然欣慰。
他呢?
膝下再无任何子嗣,李燧听着听着嘴角便压平了,神色有些失落,只是他很快掩饰好心情。
又听了几句曲瞻讲的趣事,他也跟着笑了几声。
很快便道:“朕有些乏了,你先退下吧。”
曲瞻顿首称是。
曲瞻借着机会帮贺云昭在皇帝面前刷了一下好印象,另一边的贺云昭自然不知晓。
她只是心里感叹,曲瞻这是什么乌鸦嘴啊,说曹操,曹操到。
安王竟真来拉拢她了!
第44章
自乡试之后, 贺云昭并未大宴宾客,不过是请了几桌家宴,在亲朋中热闹热闹。
座师苗博渐渐与她走的近些, 还叫她去家中喝酒, 不过当时她舅舅新添了一个儿子, 她便去吃满月酒, 于是遗憾拒了苗大人的邀请。
十一月初六,苗大人再次下帖子邀她去西四胡同的小院小聚, 同去的还有几位乡试上的同年。
师侄程颐卿赫然在名单上, 两人平日里玩的还好。
从前贺云昭跟着师兄刘苑听讲的时候便与程颐卿是同窗, 不过因为穆砚与她关系太好反倒显得程颐卿与他们俩隔着一层。
车上程颐卿有些好奇, 他问道:“云昭, 朱检兄听说是没接到帖子, 难不成就叫了几个人?”
宴会上闹着叫师叔师侄不过是玩闹,两人平日里多是称呼名字。
贺云昭闻言皱眉,“朱检师兄也是名列前茅,况且他家中……”
未尽之意两人都明白,此次乡试书院里参与的人不少,赵同舟上一次便堪堪在榜边缘, 这次算是意料之中的落榜了。
朱检性格沉稳的多, 此次中了乡试的十二名,而程颐卿是十八名。
按理来说,苗大人若是请自己乡试的学生饮酒不会不请朱检。
三人同出一门,都算是丁老门下, 单单抛下一个人岂不是故意给人难堪。
况朱检家也不是什么没名没姓的人,他家也是书香门第,姐姐朱氏是宫中的嫔妃。
一个嫔妃算不得什么, 但陛下后宫人少,一共不到十五个人,朱氏能有名姓已经是了不得的厉害了。
程颐卿暗叫不好,他扯开僵硬的笑容,扭头看向贺云昭,只见他眉端微蹙,似乎有什么想不明白。
“嘶!”他挤眉弄眼的问:“云昭是不是没出去玩过?”
贺云昭:“?”什么意思?
她有些没听明白,问道:“什么出去玩过?”
程颐卿清清嗓子,“小云昭啊,可怜咱们穆小将军去了边疆没能和你作伴玩,倒叫朱检师兄给带的清心寡欲了~”
他眉端一挑,笑的极暧昧的搂住贺云昭的肩膀。
程颐卿虽然从前经常与贺云昭、穆砚二人一同念书,但他年纪大了几岁,性子也闹的很,与两个小娃娃样的师弟自然玩不到一起去。
这会子聊了几句已然明白过来。
朱检师兄一向是个正经的,三年前院试之后就成婚了。
如今孩子都两岁多了,他一贯又是个爱待在家里的,等闲叫不出来玩。
再加上苗大人请的地点是在西四胡同,那一片可是有名的玩乐地点,不仅包含诸多口味绝佳的馆子小院,更有不少心照不宣的玩乐地方。
程颐卿笑的荡漾,他意味深长道:“看来云昭十分得座师喜爱,这是要送你一份大礼呢。”
贺云昭一抖肩膀,她抬手挥开程颐卿的手。
她或许听不懂怎么回事,但对男人这种古怪的笑容还是看的明白,看来今日要去的场所恐怕不太恰当。
说不恰当还是委婉了。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