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1216节

临安不夜侯 第1216节

  不愧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子,胸襟胆魄,非常人可比。
  “乖~”
  杨沅展颜一笑,想到她方才满面孺慕,说曾把他当父亲一般。
  便也拿她当小时候一样,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头发,柔声道:“放心吧,你的命,我救过两回。
  往后,我还会像从前一般,保护你的。
  只要我活着,你便无恙,永远如是!”
  杨沅这番话,自是有感而发。
  这句话他不再称赵宁儿为公主殿下,也是大有深意的。
  他要通过平稳的过渡,顺其自然地改变这江山的姓氏,前朝的皇室,他也会善待的。
  只要他活着,便一定会庇佑赵家,毕竟赵家人也不是个个都面目可憎。
  可这话听在赵宁儿眼中,却又不免产生了岐义。
  人家还当小杨将军他心中只有天下,人家在他眼中一文不值。
  原来他是既要、又要,终是不肯放过人家。
  心里是这么想的,偏偏没了半分羞恼,慌张中竟满是甜蜜的喜悦。
  大概是因为她最担心的事,已经从杨沅口中得到了承诺。
  所以,此时赵宁儿的反应,反而最是纯粹。
  “那……大王说的话,宁儿可是记在心里了。”
  赵宁儿向杨沅甜甜一笑,突然又满面红晕。
  “咳!那宁儿,这便去回禀太皇太后。”
  ……
  吴氏确实把后果想的很严重。
  她以为,赵宋皇室,马上就要迎来灭顶之灾了。
  这也怪不得她。
  她从十四岁陪伴在赵构身边,经历的那重重事变,哪一次不是后果极为严重?
  一旦对方得逞,所要面临的,可不就是这般结局?
  她是可以去向杨沅求情,搭上她的老脸和璩哥儿的情面,为赵宋皇室求得一线生机。
  但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中,她不会天真的以为,能够得到多少宽赦。
  既然如此,她何必连最后的一点尊严,都替祖宗丢光了?
  不得不说,老赵家多生怂蛋子孙,但是老赵家的媳妇,倒是多有节烈英勇之辈。
  比如宋钦宗赵恒的皇后朱氏,在金国兵临城下时,亲自带人给城头守军运送物资,一同守城。
  城破被俘,投河自尽,年仅二十六岁,刚勇节烈,愧煞徽钦二帝。
  赵构一个从身到心,都被金人吓痿了的货色,偏偏他的皇后吴氏,也是个一生要强的女人。
  赵宁儿满心欢喜回到皇太后的寝宫。
  此时皇太后谢氏已经苏醒,正坐在殿上默默垂泪。
  而太皇太后吴氏,沉着脸色一言不发。
  她已心萌死志了,现在只是等着杨沅亲自来或者派人来,告知要给他们的结局,选择一个体面些的死法而已。
  赵宁儿欢欢喜喜进殿来,立即把她与杨沅“交涉”的结果,告诉了吴氏和谢氏。
  谢氏一听大喜,这和她预料的结局,实在是不知好了多少倍。
  “我儿巾帼不让须眉,真好,真好……”
  谢氏紧紧拉住赵宁儿的手,欢喜的语无伦次。
  吴氏也没想到杨沅竟有这样的安排。
  只不过,她不能确定,杨沅这么做,是想以更稳妥的方式,渐渐完成权力的完整过渡,还是……
  真的想做霍光?
  霍光的妻子做出毒死大汉皇后的事后,霍光就知道,霍家该亡了。
  但以当时的他来说,是有能力做出篡国夺天下的事来的,可他没有做。
  那杨沅呢?
  但是不管杨沅到底是怎么打算的,目前的结局,都已大大超出她的心理预期了。
  眼下,于赵家人而言,这已是最好的结局。
  想到这里,吴氏点了点头:“燕王所言,本宫……都准了!”
  第893章 天下易
  这一天,临安城里抓了很多人。
  抓人的不是三法司,而是军队。
  率领这些士兵的将领,包括吴挺、辛弃疾、杨泽、贾瑞、邓浔、李君成,安皓天、赵金柱、刘商秋……
  除了刘商秋、莫龙和罗克敌还有吴挺,全部都是山东系的人马。
  其中刘商秋只负责一个人的案子,那就是户部侍郎黄旭。
  黄旭成了罪恶之源,虽然一些官员也有其他罪名,但是在这一事件中,把所有人串联起来的,就只有一个案子:复辟案!
  诸多官员上下串联,意图废了当今皇帝陛下,拥逊帝赵愭复位。
  赵愭困于高墙之内,什么都不知道,就拥有了一大票“忠心耿耿的复辟大臣”。
  但是,由于签署逮捕旨令的是太皇太后、当今皇帝和右相杨沅,所以抓捕程序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政事堂被团团包围着,莫龙率兵围在外面。
  陈康伯站在政事堂自己的签押房门口,看了眼外边衣甲鲜明、持枪而立的禁军士兵,喟然长叹道:“诸公,我大宋……未来会怎样?”
  众宰执无一人能回答。
  晋王府被围住了。
  晋王府被围住的第一时间,府中下人便把消息飞快地报了进去。
  当赵璩知道率兵包围晋王府的是李君成,辛弃疾从北边带回来的一员猛将时,他就意识到了什么。
  李君成下马,向墙头上的赵璩下拜,声称是受杨丞相之命,保护晋王府安全。
  赵璩踩着梯子,登上墙头看了看,便吩咐府中人:“稍安勿躁,静候消息。”
  直到当天傍晚,才来了一个人。
  来人是宫里的一个宦官,面无表情地向他宣布了太皇太后和皇帝、右相,破获了涉及诸多官员的一桩复辟大案。
  赵璩当然不信,赵愭那小子才称帝多久,根本还没建立起自己的根基,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老臣,为了帮他复辟,不惜抛却头颅?
  不过,在宫里人传旨之后,李君成就带人撤了。
  晋王府的人试探了一下,确实可以自由出入,无人阻止、无人盘问。
  也就是这时,赵璩才想起,那个带兵来的李君成,对他说的是奉丞相之命。
  丞相和宰相,一字之差,意义却大有不同。
  虽然还不知道朝廷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赵璩这时却已隐隐猜到了结果。
  他这才明白,杨沅为何没有亲自来见他。
  此情此景,两人只能相顾无言吧?
  三天后,局势终于彻底明朗。
  涉及复辟案的一众官员俱都判了绞刑,这其中囊括了一些宰执和六部中一些尚书和侍郎。
  皇帝下旨,由二大王赵恺监国共治,并拜杨沅为丞相。
  杨沅不仅是独相了,而是丞相。
  独相也可以是有好几个宰相的位置,但都空缺着,只有一个宰相在任上。
  而现在,杨沅是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
  如陈维清、马重远、乔贞这几位宰执,全部做了实缺的尚书。
  中间不设参知政事,也不再设立第二位宰相。
  权力的最高架构,就是皇帝,庆王和丞相。
  其下便是六部,直接对丞相负责。
  接着,丞相杨沅便上书天子,为判了绞刑的众复辟官乞命。
  天子又下了一道赦书,将陈康伯、张浚、赵密、陈俊卿还有一些尚书、侍郎由绞刑改为罢黜为民。
  唯有首恶黄侍郎,皇帝坚决不肯宽赦,依旧判处绞刑。
  那些被罢黜为民的,虽然在地方上依旧拥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
  但是和告老还乡,那待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在地方上不可能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
  至此,赵构朝时的老臣,尤其是北宋时候考中进士的老臣,已经从朝堂上一扫而空。
  由上而下的整个官僚体系的大洗牌,还将持续下去。
  恐怕没有个一年半载,不会彻底安定下来。
  而朝廷中枢的官僚队伍,则多样化、年轻化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