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1248节

临安不夜侯 第1248节

  没关系,我们还有一招,造祥瑞啊!
  于是,在赵惇接受百官恳请,为杨沅加九锡,并赐出警入跸之礼后,各地开始营造祥瑞了。
  至此,杨沅除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还有了加九锡和出警入跸,距帝王之尊,更进了一步。
  加九锡是古代天子赐予诸侯、大臣的九种最高规格礼器。
  它包括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等……
  这些物品象征着军事、祭祀、出行等国家核心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权力已经开始让渡。
  而“出警入跸”,就是皇帝出行和回宫时的各种警卫规格、礼仪制度。
  因此,当杨沅离开临安,再度前往中原时,他的车驾、卤薄、警卫、旗帜、下榻等各个环节,已经可以享受帝王规格的待遇了。
  此时的金国,已经风雨飘扬。
  南京路的一半,已经牢牢掌控在宋军手中,只有北边半壁,如洛阳、开封、汝州、新郑、睢州等还掌握在金国手中。
  荆襄宋军在李道的统率下,已经彻底占领商州、洛南,东抵虢州,西逼峣关,将这道险关攻破,已是时间问题。
  川峡方面,吴拱、陈涿光、夏荷葵木分别领利西军、利中军和天水犬戎军攻下了宝鸡、大破箭筈关,连克陇州、普润。
  随后,夏荷葵木西进华亭,扰战平凉府。
  而吴挺和陈涿光则如一对蟹钳,钳向凤翔府。
  北面,西夏大军以任氏、罔氏、拓跋氏为统帅,各自召集依附于他们之下的部落兵,在庆阳府,保安州一带横冲直撞。
  他们不擅攻城,但是破坏后勤线,逼迫金军退守城池,从而各自为战,效果却是相当的好。
  而新金那边呢,不仅在陆路开始不断增兵南下,水路也开始了对山东地区的进攻。
  杨沅就在这个时候,抵达了许州(许昌)。
  此时驻守许州的是悍将贾瑞,当地的文职官员,则是一股脑儿接收的金国官员。
  原许州知州姓汪,叫汪文昭。
  但这只是他的汉名,他还有一个女真名字,叫做瓜尔佳石伦。
  杨沅的到来,自然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酒席宴上,瓜尔佳石伦让爱女亲自为杨沅抚琴,演奏了一曲许昌美人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姑娘虽是女真人,琴技居然十分的高明,只是姿色稍逊了些。
  随着杨沅抵达许州,大金王朝更加的风雨飘摇了,便如一支风中残烛!
  第917章
  杨沅此来许州,带来了一支庞大的幕僚团队,可以称之为他的参谋总部。
  杨沅在来此之前就已下令,禁止各路作战部队的将领赴许州参见。
  主帅离开驻地是危险的,但有时又是必要的。
  不过杨沅不需要。
  他通过军情系统、将领汇报系统,还有日益强大的同舟会、机速房,可以同时获得来自四个不同系统的情报,让他完全可以做到兼听则明。
  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当然不是靠他一个人消化吸收,再进行分析理解的。
  他那庞大的参谋总部的诸多幕僚,就是干这个的。
  在他们结合各方面情报,进行分析比对、反复核实之后,一副战争全景沙盘,就能动态实时呈现最新的敌我形势图。
  这些幕僚大多来自各地学宫。
  本来他们只是杨沅的幕僚,但是在得知杨沅就是木夫子后,他们现在见到杨沅,都是毕恭毕敬地称一声“夫子”。
  这是独属于他们的称呼,没有在学宫就学过,并且听过木易先生讲课的,可没资格这么称呼杨沅。
  所以,只要看到谁在见到杨沅时,不称丞相、不称大王,而是称一声夫子,你就会知道,这是杨沅的学生。
  有了这么一台庞大的“电脑”配合,杨沅在许昌只驻扎数日,就拿出了一个总攻方案。
  中原战场上,杨沅将各路兵马分别划拨到三位统帅麾下。
  吴挺负责从虞州、楚丘、曹州(曹县)方向向东北进击,此举主要是防止山东西路的金军赴援南京路。
  虽说新金渡海,正在山东东路沿海作战,山东西路不太可能再分兵,但是这种军国大事,哪怕有万一的可能,也得考虑进去。
  虞允文则率领禁军,以辛弃疾为先锋,攻打归德府、睢州一线,直指汴梁城。
  邵宏渊从钧州向新郑、荥阳、河阴一线运动,切断汴梁与洛阳之间的联系。
  陕西战场,则由西夏军和利州军南北呼应,切断陕西各路金军之间的联系并各个击破。
  李道这个老六,继续攻打峣关,攻得破,则通过蓝田,直逼长安城下。
  如果仍旧不能攻克峣关,则挥军北上,做出攻击潼关一线的架势。
  到时候,他是攻打潼关,还是掉过头来攻打洛阳,这种猜测,也足以让金军琢磨不定了。
  军令一一下达之后,杨沅就率领杨寿和甘泉,跟在邵宏渊部的后面,向新郑方向赶去。
  他前移了,也就意味着,整个指挥中枢前移了
  金国如今真的是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
  完颜亮待在燕京的高墙之内,也早早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
  金人已经丧失了坚决的战斗意志,新金帝国的参战,更是给了他致命一击。
  如果一定要投降,那么是投降宋国还是投降新金呢?
  那还用选么?
  金国的诸多官员,尤其是女真籍官员,他们和新金的诸多高层,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个时候,他们当然更倾向于投降新金。
  完颜亮原本只是抵抗宋军时,还有相当的信心。
  他有信心在层层设防之下,宋国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彻底占领整个南京路。
  但是那样一来,宋国就不可能占领南京路。
  因为,哪怕是宋国,也扛不起如此漫长战役过程中的巨大消耗。
  所以,在完颜亮完本的计划中,还制定了坚守洛阳,集结主力于开封,伺机反击许州的计划。
  陕西方面,则是力保长安,同时从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山西)以及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北)征调兵马,赴援南京路和陕西战场。
  同时,他还派出信使,分别同鞑靼和西夏军将领进行接触,试图收买他们,为己所用。
  可是,新金这个根儿比他还正的女真帝国参战以后,彻底打没了完颜亮的精气神儿。
  “如果京兆府战场陷入拉锯战,南京路能够守住洛阳和开封,同大宋拼消耗、拼国力的话,朕还有一线机会。”
  完颜亮把身子笼在一件貂皮大氅里面,完全没有了昔日的意气风发。
  吴山第一峰,是他一生都想站上去的地方。
  可那里,现在成了杨沅后花园的一座山头。
  那上面有一座吴山学宫,学宫边儿上,还有一座新盖的很气派的宛如富贵人家别苑的道观。
  唯独,站不下他的身影。
  站在完颜亮旁边的,是宰相张浩。
  金国目前的局势,让殚精竭虑的他,头发胡须全都白了,连眉毛都染成了霜色。
  燕京,此时已经开始下雪。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使得须发皆白的他,仿佛一位雪老人。
  他沉重地吐出一口浊气,完颜亮的意思,他明白。
  要说国力,宋国在金国之上,但是真要拼起消耗来,宋国拼不过金国。
  因为金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耗国内的汉民,把他们当成薪柴,投入战火之中。
  而宋国不可能用同样的方法,和他拼下去。
  但是,新金参战了。
  和之前的战斗不同,这一次,新金似乎也要发动倾国之力,与之一战了。
  这对金国来说,才是最致命的。
  张浩其实已经知道,有不少大臣,开始暗中与新金进行接触了。
  他是绝对忠于完颜亮的,可他却也没有勇气向完颜亮揭发这些事情。
  因为,那些暗中开始思量出路的权贵和大臣,很多和他的家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张浩能做的,只有用自己的死节,报答完颜亮对他的知遇之恩。
  他无法狠下心来,对那些渐已心怀异志的权贵实施大屠杀一般的清洗。
  不仅仅是不忍心,而且他并不觉得那么做能改变什么,甚至……有可能结果会适得其反,逼迫更多人更快地投向新金。
  “陛下,宋国,也曾一度如同亡国。宋国皇帝赵构,被我大金搜山检海,旦夕活于恐惧之中。
  可最后,宋人还不是在江南重新建立了国家,并且隐忍多年之后,才有今日威风?”
  张浩劝说道:“我们大金,如今的局面,比起当初的宋国,不知要强上多少,陛下何必沮丧。”
  完颜亮转向张浩,看着他雪白的须发,轻轻一叹,替他拂去了胡须上的白雪,低沉地问道:
  “朕,还有机会卷土重来吗?”
  张浩沉吟了一下,虽然知道完颜亮此人喜怒无常,可还是鼓起勇气,道:
  “陛下,如果开封有失,则洛阳很难保住,如果南京路有失,则陕西很难保住。
  因此,老臣斗胆进言,不如当机立断,遣使向宋求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